《日知录三则》教案3.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日知录三则》教案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知录三则》教案3.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日知录三则教案一、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癸丑,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壬戌(1613 -1682),昆山人,初名绛,国变后易名炎武,学者称亭林先生。亭林先生相貌丑怪,瞳子中白而边黑, 性情耿介,不谐於世,与同裹归玄恭(庄)为友,时称“顾奇归怪二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那是一个动荡年代的前夜。外有满清贵族崛起于东北,大有叩关 南下之势。内有李自成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席卷中原大地,明朝统治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了。就在这 年的五月,顾炎武生于江苏昆山的一个小镇。清兵南下,为敬仰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门生王炎午的忠 贞品格,他更名炎武。他生于一
2、个官僚地主家庭,祖先世代明朝为官,到了他出生的时候家道已然中落,兄弟五人,炎 武排行老二。在他很小时,就过继给别人。顾炎武从小就跟随祖父读书并受到过比较严格的儒家教育, 嗣父早卒,嗣母王氏受过良好教育,这些对于他以后人格的培养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顾炎武性情耿介,很有志向,在青少年岁月里他广泛接触名当时的名士大儒,讲学论道以天下为己任, 年轻时候的他就认识到科场应试无足轻重,用心研学实用之学,清兵攻陷南京后,顾炎武在苏州、昆山参加了抗清斗争。昆山城陷,嗣母王氏在家乡沦陷后绝食以 身殉国,临终留下遗言给顾炎武:“汝无为异国臣子”,国恨家仇,嗣母遗言,使顾炎武终生保持了不与清廷合作的态度。表现在:不与
3、清朝的名公巨卿有所交往,即使与自己的亲外甥,时任清政府高官的徐乾学 弟兄,也很少走动。有一次,徐乾学坚邀舅舅到家中做客,他无奈去了,但拒绝饮宴,以表示不食清禄之 义。公元1680年,顾炎武原配在昆山病故,他在悼念妻子的诗中写道:”地下相逢告父姥,遗民犹有一 人存。”在地下你见到年迈的父母,请秉告二老:明朝的遗民还有我这个人。这一年顾炎武已经六十八 岁了。他漂泊北方25年,最终客死异乡。顾炎武的一生真正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的日知 录、昌平山水记、山东考古录、等著作都是实地考察和书本知识相互参证,认真分析研究以后写 成的。2、日知录简介:日知录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的代表作品之一。日
4、知录是顾炎武“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 而类次成书”的著作。日知录书名取之于论语子张篇。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每 天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月内忘不了自己学的东西算的上好学的人。)3、简述日知录和顾炎武的思想主张: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经世致用是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 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解释古代 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4、人们为了表达立誓报效祖国的心情时
5、,常引用顾炎武日知录中的两句诗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二、课文分析(一)第一则“文须有益于天下”1.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导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 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A.重点字词自释:B.不恰当的字词纠正:c自译:正译:2.若夫(至于那)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 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A.重点字词自释:B.不恰当的字词纠正:C.自译:正译:【在这段文字里,作为一位封建社会的文人,他讲“天下”,讲“将来”, 不为剥削阶层立论,而为天下后 世立论。他说而阐明为政理论的文章,记录记录为政事迹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日知录三则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