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方志辑补.docx
《明代方志辑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代方志辑补.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明代方志辑补1934年,我写了地方杂志的概论(包括紫禁城地方杂志第四卷)。人事沧桑,多 有亡佚。今检存稿,先就河北省明刊本方志发表。地区曾隶今河北省现改属他省市者,姑亦 列入此编。嘉靖甲午藁城县志十卷、二册明尹耕修,李正儒撰,嘉靖十三年刻本邑志创于嘉靖十二年,知县尹耕聘县人李正儒纂,内容本于大明一统志,有增无减,当续 者增入各门两月完成。全书分为十三纲,五十四目。各附小序,以概括大意。邑有董、王、 赵三家勋阀。董氏有家谱可考,王氏有碑铭可凭,惟赵氏无文献可征,所以详略各有不同。 诰敕存其大者,以从简便。为书十卷,首为图说。卷一天文志:分野、次舍、丽属、占候,卷二地理志:沿革、邑名、疆域、风俗、
2、山川、城 池、都鄙、坊市、津梁;卷二赋役志:土产、户口、贡赋、马政、徭役;宫室志:公署、学校、 书院、杂署、亭堂;卷三群祀志:文庙、坛本书记历官仅详在本邑的事迹,不记其个人行事颠末;现任者不记:这是方志的通例。人物 显微兼载虽不免于滥,但古今文集部分仅载有关风土而补本志之缺略者,其余私稿,都不附 录,颇合史体。本邑先贤君子事业无征者,仅著其官名于人物志群显门,合于方志阙访之义。 宫室志名不是地志所应有,土产列赋役志首,不合志例。文庙门说“先师庙在宋时僻隐驿西, 仅存一殿”,是地方考古有用的资料。嘉靖甲午开州志十卷二册明孙巨鲸修,王崇庆集,嘉靖十三年刻本邑志自明初修纂以来,百年失修,知县昆山张氏
3、欲修未果。嘉靖癸已知县孙巨鲸始延州人 端溪王崇庆撰次,州学生刘绅、杨沉等协修。甲午秋成书,李元夫刻版。孙巨鲸,字子鱼,进 士。王崇庆,字德征,正德进士,官至南京吏部、礼部尚书,著周易议卦、五经心义、 海樵子、山海经释义等书。内容:一地理志,二建置志,三田赋志,四祠祀志,五官师志,六人物志,七选举志,八祥异志, 九艺文志,十杂志。志例有六条:一日寺观淫祀不书,以崇正也;二日宦贤之存,不书政 行,以俟定也;三日官师略古而详今,限于所考,非有去取也;四日每事或立论(论都以“王崇 庆日”开头)以断,广视听也;五日大书启纲,分注竟目,法前修也;六日文无关系不录,敦雅 教也。这是当时修志的通例,除第一条外
4、,无可非议。据康熙威县志称,县志初修于嘉靖时知县钱求。万历三十一年知县田可井(举人,固始 人)奉知府周知州刘檄各县修志,遂聘前即墨知县邑人姜允清纂辑。四十八年陈蒙正(举人, 济南人)知县事,仍由允清主纂。嘉靖志分为七门:天文分野、地理疆土、官职宦绩、食货 养道、文事、武勋人物。允清以其可因者因之,厘正其分析烦顼,记载重复者,并参考别志, 定为七志:一地理;二建置;三田赋;四祠祀:庙尻、坛此书义例小序说:“武功志文约义精,严而有制,仪封县志都宪张浒东作,其义例体 裁,大类武功志,第文藻有加”。此志即本此体例。各志序述,非同凡论。正德以前田 赋无可考,今志志自嘉靖。学校列入建置,物产列入田赋,是当
5、代志例。惟祠祀不载栗位,可 谓简要。陈蒙正序说:”是书意在具录功令,案牍,以存文献而备后人考”,所以成化二十二 年宪宗谕祭明都御史王溶之文及嘉靖四十二年世宗谕祭都御史石永之文都载地理志陵墓门, 似宜删除。志云:“唐定陵在县西北八里大小高庙”,又云:“宋倾陵在县东北廿五里J是 考古的资料。崇祯己已隆平县志九卷一册明陈所学编集,祟祯二年刻本,清康熙增刻明末有三陈所学,一竟陵人,一江浦人,此乃太湖人,天启六年任隆平知县者。旧志创于万历 间知县林天秩,所学续辑,两月成书,付书手张文明誉录,赵州冯玉刻版。清康熙廿九年增刊 官师、选举二志序及人名。凡九志,一封域:图考(有县境、县城、县治、县学四图)、沿革
6、、分野、川泽、里社、风俗、 物产、古迹、陵墓;二制置:城池、公署、兵防、邮铺、坊表、市集、津梁;三学校;四赋役: 户口、徭役、庄田、地赋、马政;五祠祀:文庙、坛庙、寺观;六官师;七选举:科贡、武举、文庙列学校志,典制列祠祀志,四配十哲及两虎先贤诸位次,则削而不载,颇得史体。官师、 人物则取征金石,以补前志之缺,述及唐代,也是可取的。惟开元十三年象城尉杨晋所撰唐 陵光业寺碑并颂全文三千三百余字,此志删节存之,大非保存地方文献之道,而诵言九章以 丽文而全载,大可不必。至于人才,列女附于选举,隶事更是乖谬。崇祯庚辰蠡县志十卷四册明钱天锡著,崇祯十四年刻本,清顺治八年增刻本县志可考者修于明崇祯庚辰,兵
7、备道钱天锡撰。清顺治辛卯知县三韩祖建明,增补续刊。崇祯志十卷。一方舆;二建置;三亩笈;四祠祀;五侯笈(有侯王世家、戚噬等目)、官师附名 宦;六选举;七人物:名贤、治绩、忠义、孝行、烈女;八祥异、荒政;九艺文;十寺观;仙释、 陵墓。顺治志以祠祀为祀戎,以侯笈为爵秩,与官师、名宦、选举、人物之增续者附崇祯志 后。崇祯志亩笈、侯笈,都系杜撰,极可笑。以列女为烈女,且仅录节烈,殊不知后汉书列女 系叙列之义。惟祥异志记历代灾祥,于朝代之下备书某帝庙号纪元年代,如元魏道武帝拓跋 珪天赐五年七月之类,殊为得体。盖历代纪年间有雷同,非此则无由明析。愚者千虑必有一 得,信然!崇祯壬午内丘县志八卷二册明高翔汉等修
8、,乔中和纂著,崇祯十五年刻本明末知县高翔汉修邑志,崇祯十五年知县安定徐中彦继之成书,邑人乔中和纂集刊定,并为 之论。中和字还一,一字尔年,崇祯拔贡,仕太原府通判,著有说易、说畴、图书 衍、元韵谱、大易通变等书。此书志体稍异他志,分天、地、人、物、常、变、风、文八纪,每纪为一卷,分为五门。一 为天纪:日唇、北极、北斗、天市、昴宿;二为地纪:因革、山河、城堡、庙宇、丘墓;三为 人纪:官师、举贡、节义、名宦、乡贤;四为物纪:五谷、鸟兽、草木、昆虫、药饵;五为常 纪:地亩、丁粮、驿传、协济、祭祀;六为变纪:水旱、风雷、疫疡、寇虏、蝗蛹;七为风纪: 好尚、冠婚、丧祭、居室、时节;八为文纪:书笈、诰敕、传
9、记、碑铭、诗歌。体例纤诡, 自创一格,这是方志的一种变体。清道光十二年,知县施彦士修志,即全用此体。此书人纪分门为职官、往哲、荐辟、科贡、材谓、贞烈附仙释,名宦、乡贤都用史表之体。 这些门目与目录不同,大概是书成之后,未及与目录勘对。往哲门以邑人及他郡并列,不分 主客,殊不足取。天纪所载都不是本邑所专有,常纪备载神位、乐章,实为烦冗。扁鹊传 抄录史记全文,应注明来历。物产只取有益于民,他则缺载。这都是此书的缺点。物纪 说:“厥土高亢,雨乃丰,所获计亩不过七八斗。旱则歉,歉所获计亩仅一二斗。”又 说:“土原井深,灌汲弗易农家采榆、柳、椿、杏等叶渝渍之,曰树头菜。又采溪毛原 茎而啖之,曰野菜。陋风
10、习焉而不知其苦矣”。又说:“诸果皆美,枣梨尤甘脆无双,不 让江南庶蔗荔”。又说:“昔人谓千章枣千树梨可比万户侯。”这都是重要的社会史料。 修志而能注意这类材料,是很有见地的。崇祯口 口正定县志十四卷,四册,今缺卷五至十二两册,明崇祯间修,纂人不详,清顺治三年挖改本真定旧无志书,明万历十四年知县周应中创修,天启七年知县李梃再修,都不传。崇祯又修 刊行。清顺治三年知县陈谦续修增刊。此书标题、结衔,系挖去原修姓氏而改刻“浚仪陈 谦”。据学部志目题崇祯志,惟修志姓氏,年月都不可考。崇祯原刊仍可窥其全豹。 每卷挖版,首题“知县浚仪陈谦辑”等字,并题邑门人某某校等字样。校阅人氏之可考者, 卷一为王鼎臣,卷
11、二为许港,卷五为马毅,卷六为王口,卷八为梁口,卷九为吴重荣,卷十 为梁清宽,卷十一为张之彦,卷十四为梁清远,余不可见。卷一县境、城池、县治、学宫,关厢、里社十一图;卷二地理志:星野、沿革、疆域、形胜、 山川、方物、风俗、古迹、坟墓;卷三建置志:城池、署宇、学宫、学田、社学、书院、演 武场、漏泽园、铺舍、桥梁、关隘、楣檄、宫室、寺观;卷四政事志:(目四,今仅存灾祥); 卷五赋税志:里社、乡村、集市、户口、地粮、驿传、马政、牧地、均徭、屯田、勋臣田 土、皇税、盐课、岁额;卷六祀典志:时祭、不时祭、民祭;卷七兵防志:军屯、城守、营伍、 器械、卫所;卷八刑法志:狱、具、律、听断;卷九封爵志:侯王世表(
12、附后妃传)、美人;卷 十职官志:历代职官表、本朝官师表、循吏列传,卷十一选举志:前代仕宦表、本朝科贡表、 武举、封赠、恩荫、杂显;卷十二人物志:宦业、儒林、忠烈、孝义、文苑、武功、荐辟、 隐逸、宦者,贞节、侨寓、仙释、方技;卷十三艺文志上:文;卷十四艺文志下诗、词、书亥人本书挖补多处,ER刷不精,缺页、错简、误字极多。旧志序跋、凡例不存,作者姓氏也不可 辨识。每志有论,浮泛无可采。刑法一门,全国所同,何必阑入?以政绩称宦业,庸俗不典。 宫室一词也不宜于方志。卷十二以魏咸熙美人薛灵芳一人而立专目,似可不必。卷十四载 镇州知府钱惟治连环诗,实无可观。关厢里社各绘详图,并以一方为一里,尚属可取。卷二
13、载隋龙兴寺建置沿革、掌故,并载宋 绍兴四年乾德元年及明万历四年龙兴寺大悲阁等碑记,于征文考献颇有裨益。卷四雍口侯 应琛参戎梁文宇(名心,字汝存,别号文宇)墓表记万历间倭犯平襄事甚详,也是珍贵史料。 又考卷一载藁城县界内五女社图,注云内有本县人,可见本县也有华离地(俗呼插花地)。万历戊子交河县志七卷二册万历戊子宁津县志八卷二册属邑各自有志,故地理志不再详记。编者作了九志,又以冠婚丧祭、兵民教政,荒政乡约等 “四礼”、“三政”议论,列为杂志。空泛无用,实不足取。前志以颛顼列官师志,今 改名古圣君师,但仍载官师志,虽变名目,仍为滥载。艺文志载汉武帝瓠子歌二首,又载 元武宗加封孔子文宣王敕和明代诸帝制
14、碑文字,未免冗滥。可以删掉。惟制书门刊载 本邑所存藏书目录,较之无聊诗文,尚属可取。至于地理志古迹门之外又列陵墓、城丘、台 亭、废治等目,可谓类例不清。嘉靖丁酉内黄志九卷二册明张鹏修,董弦等纂,嘉靖十六年刻本内黄在明属大名府,隶北平布政司,永乐初直隶京师。弘治庚戍,知县宜春张风初修邑志,未 成。嘉靖甲申,知县永昌张古嘱周万金和邑庠司训孙良辅及庠生董弦等纂修,至丁亥竣功。 丙申知县琴川张文凤续修,丁酉成于知县张鹏之手。同修者要有王训、侯瓒、司恩、郭世 禄、邢植等。订为乾坤二册,由滑县李承恩誉录而后刻版,文章志版中有补刊的痕迹。正文九志,一志为一卷,首列图。九志是地理、田赋、祠祀、建置、官师、人物
15、、选举、古 迹、文章。人物志分乡贤、忠节、孝节、贞烈、文学、技术、流寓等七门。文章志有敕、 记、序、诗。各门以“志曰”发端,述作者之意。官师志分名宦、宦迹二门,前者是人表,后者实即名宦 传。祠祀志目:坛嘉靖辛丑长垣县志九卷一册明杜纬修,王崇庆纂,嘉靖二十年刻本正德丙子,长垣知县张治道创修县志,分为八纲:疆域、田赋、祠祀、公宇、官守、人物、 古迹、文章。嘉靖辛丑知县蒲坂杜纬以开州王崇庆曾修开州志,延为纂修,与邑庠生刘 芳、王汉、王拱、杨旻等编集。此书首凡例七条,次为图,次为十志:地理、田赋、祠祀、 建置、官师、人物、选举、古迹、文章、杂志。祠祀志分庙貌、坛地理志的城池、堤堰、桥梁等门,应载入建置
16、志。马政、兵戎不当载于田赋志。故事、灾 祥、灵异、异闻不当与陵墓、城垒、台丘并列古迹志。故事以下诸目本属杂志,但目录缺 载,失于疏忽。文章志仅载志铭之有关政教风化者,其他从省,亦欠考虑,惟记序诗赋不求工 否,一仍其旧,以存一方文献,还是可取的。嘉靖庚戍清河县志五卷二册明孟仲遴著,嘉靖三十年原刻本知县事孟仲遴于嘉靖庚戍修志,次年脱稿,分上下两册,捐俸刻版。此书首为图,有志四卷。卷一地理:分野、建革、山川(附古迹、桥梁)、城池(附墩堡、镇 集)、公署(附牌坊、门扁)、学校、坛宇(附寺观)、生祠、陵墓(附祥异)、风俗。卷二官 师。卷三版笈:户口、地亩、物产、贡赋。卷四人物:乡贤(流寓附)、科笫、岁贡
17、、例贡、 武功、杂科、孝友、忠臣、女德(分后妃、贤母、死节、守节、聪慧)、每志以小序发端,记事之后,又仿史书叙论之体,各撮要数语,说明作者旨意,亦为得体。艺 文分附各门,无关故实者则著续录文征中,而无明志滥载无聊诗文之弊。凡例说:“志也者 纪实也。兹之志也,必取其见于境土之所有或考于人言之可述者”,颇合史法。风俗门附太祖圣谕和吕氏乡约,虽失之烦,但有裨风教,却不可厚非。“版笈”志名为本志 所创,滥载物产,则非所宜。公署、学校、祠宇附于地理,古迹附于山川,祥异附于陵墓,都 不合史志体法。嘉靖直隶宣化府志残本,今存卷十一至十四此残志旧藏于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明清史料整理会,存寅册第三页至一百零七页
18、,计卷十 一至十四,题宣府镇志。卷十一记事有皇明字样,又有“今上皇帝嘉靖”等语,记事止 三十七年,证明此志系嘉靖卅七年之后所修。书中有删改并注。及多处,有贴浮签数张, 标明可采文字,这可能是内阁大库所存修史志所据之本。卷十一缺一二两页记城池沿革及堡寨,系后唐、宋、元、皇明部分。卷十二为宫宇考附台 囿坊梁,述有熊氏至皇明,皇明部分为镇城、城州、宫宇、仓库、厂局、邮驿、楼台、坊表、 桥梁。卷十三为户口考,述夏至皇明。皇明部分记卫所州县、户笈条例、榷课。卷十四为 贡赋考,内容是历代制度、贡赋额数、屯征事例、围种条例。附文征。土产附,有石属、谷 属、果、木、蔬、瓜、花、草、药、禽、兽、鳞、家畜等。每考
19、首有序,末有论,附艺文。正文大字,双行小注,有按语。户口考罗列事实,注明来源。 书虽不全,还可作为征文考献的一助。嘉靖己未南宫县志五卷一册明叶恒嵩修刘汀纂,嘉靖三十八年刻本知县叶恒嵩创修县志。恒嵩字乾中,别号中岳,天台太平人。邑人关场等十人助刘汀编成。 十志是地理、建置、田赋、祠祀、官师、人物、选举、杂物、艺文。地理志里甲门分述土 著、顺民、迁民、新析民及里社制度,是人民迁移史的好资料。风俗门载“腊月二十四日, 扫涤舍宇,夜设酒脯祀灶,荐以饴糖。”按北方祭灶在腊月廿三日,南方多在廿四日,叶恒嵩 天台人,或沿南方习俗而误书者。古迹门以隋开皇所建普彤塔为汉代所筑,似是附会。张买 父、张耳、王偃等人
20、,与此邑无关,而官师志都误列入南宫侯。人物志分仕宦、武臣、孝友、 贞节四目。选举志列科贡、义民和以例入监诸人表,简明可取。杂物志目有事纪、祥异、 杂占、仙释,也是明人修志类例不清的习气。嘉靖甲子新河县志六卷一册明蔡懋昭修,徐应解纂,嘉靖四十三年九月朔刻本新河县志创于元代,兵燹版毁不传,(载康熙志艺文门徐试旧志序)明永乐重修,清康熙 修志时犹存传本,(见康熙志凡例)现存旧志,以此志为最古。嘉靖四十一年三月蔡懋昭来知 县事,延徐应解修志,三年成书。懋昭字允德,南直隶松江府上海人,由举人历任新河知县、 赵州知州、卫辉府同知、思州府知府。应解字元宾,南直隶苏州府嘉定人,由监生历任大名 县学训导、新河教
21、谕、山东郛城知县,(均见康熙新河县志)。此书首为城图、地理图,志目有六:一地理志:沿革、编户、疆里。故事附于沿革,村社、古 迹、四景附于疆里,二建置志:县治、官廨;三赋役志:田赋、贡课、户口、力役、里甲、协 济、庄田、马政;四祠祀志,附寺观;五官师志;六人才志:先贤传,科目、岁贡、例贡、杂社 诸表,列女传。此志不列凡例,其义例见于徐应解跋语。他说:“志凡六卷,地理以正疆,建 置以经始,赋役以定分,祠祀以作敬,官师以永思,人才以树的。”当时志书是为封建帝王服 务的,由此益信。此书有补注之法,或录艺文,或著金石,或记事实,或明标史料出处,这是值得效法的。地理 志注云:“按府州志云堂阳县西汉时置。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明代 方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