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信仰的传承与发展黉山搜神记《聊斋志异》的民俗文化土壤观瞻.docx
《民间信仰的传承与发展黉山搜神记《聊斋志异》的民俗文化土壤观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间信仰的传承与发展黉山搜神记《聊斋志异》的民俗文化土壤观瞻.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民间信仰的传承与发展黄山搜神记聊斋志异的民俗文化土壤观瞻今天,山东省淄川区有许多历史文化遗址。蒲家庄是蒲松龄的故乡,也是“蒲松龄故居” 和“柳泉故居”的名人。蒲家庄是一个以蒲氏家族人口为主的土著民村落,是历史上典型 的农耕村落。距离蒲家庄十里开外,在淄川古城东北十里处,有一座海拔约300米的山峰, 名叫簧山,是当地的民间信仰核心地。我们怀着蒲翁“雅爱搜神”的乐趣,带着探究聊 斋志异创作文化背景的目的,完成了簧山民俗采风调查工作。一、民间口承叙事一蒲家庄个隐性的民间口承叙事环境蒲家庄是个保存相对完好的村落,蒲松龄故居在村中,村东是蒲松龄的墓地和柳泉旧址。 在对蒲家庄的民俗采风中,我们一直围绕着这
2、些问题思考调查:为什么此地的文化土壤能 孕育出聊斋志异这部伟大的神怪作品?蒲松龄生活在怎样的乡俗民风环境中?聊斋志 异中涉及的民间信仰尚存吗?如今的蒲家庄村落因为旅游开发多了一份地区产业的规整,少了一份古风。因为蒲松龄的 名气,此地已经成为了旅游经济开发地区,入村的大道两旁布满了当地人经营的旅游小商 品店铺。据了解,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已经不从事农业经济,外出打工的很多。七八月间, 只有村里村外的老人们还在老槐树下纳凉闲谈,边做小生意边聊些家长里短。在这里,原 来那种田间地头、围圈夜谈的民间故事讲述环境越来越少了,想找到一个民间故事家远比 能购买到一件手工艺品难得多。当我们向几位老人询问关于聊斋志
3、异的民间故事时, 他们会说“老祖宗的书里已经写得很全了”,他们不愿意追述;但若问及关于蒲松龄的故 事,爱闲谈的老人却都愿意讲一两个,因为蒲家庄中八成的人口是蒲氏后代,所以这里的 民间口承叙事已经变为以祖先叙事为核心了。因为现代交通、旅游业的发展,这里渐渐失 去了讲述民间故事的环境。但是这里的民间俗信风习依然浓厚,我们相信这里的故事讲述 场一定以隐性的方式存在着。当然,最热心的、对民间风俗习惯了解最多的,还是那些夜晚蹲坐在自家门口纳凉的老年 妇女。当我们向她们问及关于拜狐仙的传统时,村中一位六十来岁的妇女说,再过一天就 是附近簧山上仙姑的生日。接着,她历数了簧山的数位神灵,并暗示我们仙姑很灵。这
4、时 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黄山上的仙姑就是当地人不愿意直呼其姓名的“狐仙”;原来, 到簧山去,才能找到聊斋志异中的“真神”。二、仙姑庙东南角的时间簧山,地处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界内,海拔约三百多米,被当地人信奉为“小泰山”,与 近邻梓童山相连共同构成了今天的风景区。民间口承叙事簧山的传说中讲述:淄川寨里镇北,有一座兀自独立的山峰,虽不甚高,但地处簧阳小盆地的北沿,显得矗立 挺拔,葱茏灵秀。据淄川县志载,汉代儒学大师郑(玄)康成曾在山前筑庐授徒讲学, 故名簧山,当地人又称之为簧罗宝山。一提起簧山,当地的老年人,都能滔滔不绝地讲述 “打开簧山,没了穷汉”的传说。说这簧山腰缠三道紫金箍,山底下是个大聚
5、宝盆,里面有的是金豆子、金蚕、金元宝和金马驹子,只有有十个儿子的人,才能打开取得宝藏。对于淄川当地人来说,黄山是一座聚宝盆似的宝山,埋藏着宝藏,寄托着当地人的理想与 希望。按当地妇女的说法,簧山中的神灵不只是泰山奶奶等东夷地域主神,而真正代表了 簧山地域文化特征的是这里的地方神 仙姑信仰。二零零五年七月二十一日,农历六月十五,在仙姑寿日当天,我们登上了黄山。据当地人 介绍,簧山上有好几处庙祠,去簧山脚下的仙姑庙不能沿着大路走,它在大路左侧的山坳 里,一共有两处庙址,相隔不远,地理位置偏上的一处是新址,下面的是旧址。新址是主 要的对外开放与举行拜祭活动的场所。上午不到九点,我们来到了仙姑庙新址。
6、新址一共 有一大两小三个祠堂,中间比较大的祠堂中供奉着“仙姑神位”、“路姑神位”、“簧山 老仙姑神位。右边比较大的侧殿中供奉着“老仙姑神位”,其旁边竖立的雕像有张大姑、 虎仙姑、张姑、花姑、胡兰姑、站班龙女等几位。以上的塑像皆为女性神。因为当天是因 仙姑过生日而形成的小型香火会,所以右边供奉着其他地方神的偏殿没有开放。我们来到仙姑庙新址时,正赶上陆陆续续到来的一些信徒,都是女性,以中老年为主。与 往日不同,上过香后,其中的一位信徒手捧特地带来的祝寿包袱,与同来的人们一起唱起 了 “祝寿词”: 献花包袱佛爷听,要不俺这佛爷咋保平安嘲嗨,哎嗨弥陀佛哎嗨嗨;俺抱着这包袱俺来拜会,只求嘲嗨,哎嗨弥陀佛
7、哎嗨嗨;老姑是王爷报呀,看见嚼嗨,哎嗨弥陀佛哎嗨嗨;俺抱着这包袱哪里送啊,送给咱这老姑和爷爷面前弥陀佛哎嗨嗨;老姑收了这包袱去哎,一年你那四季可保平安嘲嗨,哎嗨弥陀佛哎嗨嗨。然后,她们在外面的烧纸炉中,焚烧了包袱。这个送给仙姑的寿礼是用很多层冥纸叠压包 裹而成,上面画满了呈条纹状的图符,可以辨认出的有似荷花或莲花状的装饰。我们与献包袱的妇女简单地攀谈了几句:问:为什么狐老姑的生日是今天?答:一年没有数,想起来就来了,不爱动弹就不来,天热了就不爱来。问:家离的远吗?这次上香火活动只是洪山一年中历次庙会、香火会中的一个。仪式简单,人数也不多。但 直到当天中午时分,当我们告别了仙姑庙、爬上簧山顶时,
8、路上还遇到了一位替其父去拜 祭仙姑的年轻女性,她说拜仙姑的主要原因是为求其父的病能痊愈。仙姑信仰是道教信仰中的一支,属于道教中的女仙体系。历史文献中从列仙传到神 仙传,一直有关于西王母、钩弋夫人、汉水神女、麻姑等女仙的记述,但是,簧山的仙 姑信仰与上述女仙信仰不同,她们在仙位上无法与西王母等神仙相比,在仙荣、仙德、仙 术方面都没有文献为其歌功颂德、美化增色。簧山的仙姑信仰完全是依靠地方民众的虔诚 供奉而传承至今,因此,簧山仙姑是极具地域特色的地方女仙形象,完全是本土生态文化 土壤、当地民众历史积习的文化产物。最特别的是,这里的仙姑牌位上没有写明“狐仙” 的字样,只有墙上与桌头颂德祁福的红色条福
9、、挂饰上,表明了供奉的仙姑是“狐仙姑”。追述人们对狐的崇信,可以说它首先来自上古神话中狐为瑞兽的意象。而后鬼魅精怪观念 的兴起,使人们对灵兽狐,有了仙与妖两种价值判断。到了唐朝时,已经有了 “无狐魅,不成村”的说法。宋朝时因为发生野狐“直入禁中、据御榻而坐”的事,导致官方“诏毁狐仙庙”,这更加固了人们视狐为亦仙亦妖的审美观念。聊斋志异的创作发生 在清代,清代笔记小说中的鬼狐故事更是历史上集大全者,狐的形象异彩纷呈。在黄山仙姑庙的仙姑简介中,狐仙信仰被追述到明代时期。具体这样写到:仙姑简介:据考,清初,淄川东北ue2eb桥村王公以煤炭为业。洪山周围炭井经王公为其 经营,多数盈利可观。一日托梦:劳
10、苦大众拜托他于仙姑庄立庙塑像,祭祀仙姑有灵。并 确定古历三月三日为庙会。从此,仙姑庄为聚集、商议利对恶霸井主进行斗争之圣地。 (被供奉在中央的正殿)老仙姑简介:据考,明末,淄邑(现淄川城)东北泉子村,刘公凿井挖煤,深至几丈煤星 未见,家产亏尽,欠债累累,无奈躲债于此,几昼夜难眠,愁死忘活,朦胧中一大嫂(老 仙姑)托刘公捎包袱一对去淄邑。醒来只见包袱不见人,随即拎包袱去淄当钱。后回村偿 债,重又做井。旬后,井透煤丰。年余,财运亨通。为铭彰功德,始建老仙姑庙,并塑像 祭祀。(被供奉在侧殿中央)从信仰来源的记述中看,仙姑与老仙姑信仰同出一处,这也同当地流传的“仙姑庙的传说” 相符,不同的是,传说故事
11、中明确地提出了仙姑是“狐仙”的身份特征:于是,王七想“这一定是一位好心的狐仙来帮了我一把。于是他就在普兄崖下的一块空地 上建起了一座庙,塑上一尊美丽端庄的少妇神像,人们叫这庙仙姑庙。开煤井的窑主, 抬着食盒,盛着整猪整羊的供品来了,挂袍子送帐子的也来了。四乡八村的善男信女,祈 福求寿的,消灾解难祛病的,尤其是家里有下煤窑的,老人都来烧香磕头,祈求儿子下井 平安,香火越来越红火起来。更有那开煤窑发了财的,特意请来戏班唱上三天大戏。于是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和九月十八成为仙姑庙春秋两季香火盛会,成为簧山的一大景观,至今 兴盛不衰。”同时,我们在这次调查中也亲自采录了一则关于狐仙姑的故事,讲述的情节与上
12、面大体相 同,只不过讲述者说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民国的时候。狐仙信仰作为一种年代久远的民间信仰文化,在一定的信仰地域中已经留下了记忆的种子、 信仰的根基。据笔者在对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的研究中发现,以山东、河北、辽宁为首 的东夷海岱地区、部分中原地区是狐仙故事流传最为广泛的地区。与长江以南的“吴越文 化区”“江汉文化区”相比,因为生态物种分布的不同、古代历史文化习俗的不同,导致 东夷海岱地区及中原地区是狐仙信仰强盛、狐仙文化浓厚的民俗文化区。簧山,具备山区 文化的生态条件,四周有大面积的农耕文化区,这正是狐仙文化产生的生态人文基础。因 此,在四篇关于仙姑信仰来源的记述中,都向当地人提到“仙姑是谁”的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聊斋志异 民间 信仰 传承 发展 黉山搜神记 民俗文化 土壤 观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