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江南地区知县教育与学校体系的完善.docx
《明代江南地区知县教育与学校体系的完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代江南地区知县教育与学校体系的完善.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明代江南地区知县教育与学校体系的完善明代江南的人文素质丰富,教育繁荣,科举考试繁荣。由进士人数即可见一斑,有明一代, 江南地区的进土数量高达7 333人明代的学校制度已经较为完善,从国家到地方,形成了包括国学、府州县学、小学(社学)、 书塾、义学、书院等级别不同性质各异的学校教育体系。而在这个体系中,各地方的学校 体系对地方教育的影响显然又是最大的。在这个体系中,地方官员特别是知县发挥了重要 的作用,明代江南各地的知县在地方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他们发挥作用的渠道很 多,有官方的也有非官方的,有的是知县分内应尽的义务,也有的只是知县出于责任感而为 之。本文将以实证为依据,探讨明代江南地区知
2、县在兴学办学方面具体的施政措施和效果。一、教化地方的重要性县是明代最基层的行政机构,知县也是明代最基层的官员。明代知县的职责十分庞杂,甚至 可以说是无所不管,即所谓的“知县掌一县之政”然而,教化地方对维护传统社会秩序和统治者维持统治有着重要的意义。朱元璋曾说:“今 天下初定,所急者衣食,所重者教化。明教化在于学校。学校兴,则君子务德;如是 为政,则不劳而政举矣。”二、知县充分认识县学的维修和维护县学即地方儒学,是明代地方学校中最重要的官办学校。本文主要涉及的是江南各县的儒 学,也即县学。明代对县学的办学非常重视,在开国之初,朱元璋在百废待兴、国计民生千 头万绪的情况下,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新建重建
3、各县儒学的工程。据统计,洪武年间,全国新 建县学229所,重建县学513所,重修县学55阮合计797所第一,在认识方面,明代江南知县的施政首先就表现在其充分认识到县学的维护和修缮是其 职分所在,并贯彻始终。例如明代嘉兴府秀水知县李培在有人请他主持重建儒学尊经阁时 就慨然日:“此吾有司事也。”第二,在新建和重建方面,洪武年间各地县学的新建或重建其直接实施者很多就是各县的知 县们。如常州府武进县学就系洪武五年由知县董尚主持,在元代县学旧址基础上重建而成第三,在县学的维护方面,明代江南地区的县学受建筑条件、各种意外事件以及其他因素的 影响,会出现损毁、崩坏的现象。因此,对县学的维护修缮某种程度而言较
4、之于新建和重建 更为重要。明代的县学是一个完整的建筑群,其主要特色是“学庙合一”总体而言,明代江南地区的知县对本县县学的办学投入了较大的精力,从而使江南各县的县 学在整个明代能一以贯之地持续办下去。知县们的付出自然也得到了回报,他们不仅赢得了上级官员的赏识,也赢得了地方乡绅的赞誉。在嘉定碑刻集中就收录多个关于县学 办学的碑刻,碑文都对主持工程的知县们不吝溢美之词。因此,我们可以说,明代江南地区 各县的教育体系,其核心是县学,而县学的兴废又主要取决于知县们的施政实践。三、限制了县学的教育范围县学虽然在明代江南各县的教育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但县学的办学依然是有所局限的。 一是人数的限制,明初,各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明代 江南地区 知县 教育 学校 体系 完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