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应用写作基础知识.doc
《第一章 应用写作基础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应用写作基础知识.doc(7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应用写作基础知识第一章 应用写作基础【教案】第一章 应用写作基础知识学习目标:l 了解应用写作的含义、特点。l 掌握应用文的主旨、材料、结构、语言等方面的要求,为应用文的写作打好基础。第一节 应用写作概述一、应用写作的沿革及含义写作是人类生存中的重要活动之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离不开写作,尤其是应用写作。可以说自从出现文字后,人类社会就出现了应用写作。这里所说的应用写作的沿革就是指应用文的沿革,即应用文产生、发展、变迁的过程。“应用文”一词,最早见于宋代张侃的拙轩集跋陈后山再任教官谢启一文:“骈四俪六,特应用文耳。”而正式提出“应用文”这一名称的,则是清代学者刘熙载,其在艺概文概中指出:
2、“辞命体,推之即可为一切应用之文。应用文有上行,有平行,有下行。重其辞乃所以重其实也。”但应用文实际应用的历史却更为悠久,只是历代名称不同而已。早在殷周时期,刻在甲骨上用于占卜的应用文叫作“卜辞”;我国最早的文章总集尚书中收录了许多应用文书,如主要记载当时典章制度的“典”,记载帝王任命官员赏赐诸侯的“命”以及记录教诲训导的“训”“诰”等;春秋时期用于外籍方面的“辞”“辞命”。这些和现代的命令、指示、公告、通告等,都有一些相似之处。秦代应用文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实行车同轨、书同文措施,规范了“抬头”“用印”等制度,这标志着公文在当时已经相当成熟。汉代沿袭了秦代的体制,书、
3、议策、论、诏、制、奏、表等基本固定了下行文和上行文的区分,同时,在表达和结构上也有了一些相对固定的格式。三国时期,曹操父子对应用文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魏晋时的令、书、颂、笺被称为“文书”“文案”等。唐宋时期随着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发展,应用文的写作也较为成熟起来。图籍表册、碑碣志铭、法律条例等都是应用文,仅宋大诏令集就收录了3700余篇应用文。“公文”一词,最早出现在东汉末年。元、明、清时期应用文稳定发展,趋于定型。私人书信在这一时期得到较大发展,这其中对应用文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刘熙载的艺概文概。“文件”一词,大约在清末才出现,当时在外交文书中总提到“寻常往来文件”“交涉文件”等。辛亥革
4、命以后,应用文从古体到今体发生了巨大的变革。1912年1月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其第2号政府公报就公布了公文程式,开始对封建文书及其制度实行重大变革,确立了新的公文体式,从而揭开了中国文书史上新的一页。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便有了自己的公文要求。1931年,瞿秋白同志代表中央起草了公文处理办法;1942年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新公文程式,规定了公文种类、行文关系和有关制度,推进了公文的改革。1951年颁布了公文处理暂行办法,对公文的草拟、格式、处理程序等作了统一规定;此后又发布了一系列文件,使我国公文走上了规范化道路。1981年2月27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1993
5、年又对其进行了修订;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并于200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了新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条例自 2012年7月1日起施行,同时停止执行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 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应用文的文种应社会需要而生。普遍应用于现代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文(公务文书、事务文书、礼仪文书、经济文书和司法文书等),在不同历史时期管理社会事务及实现社会、政治、生活目标的活动中作为必不可少的工具,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
6、用。三国时期的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意识到并且肯定了文章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不过比较笼统,并不是就某一文体而言。刘勰在文心雕龙书记中讲到应用文时就比较具体了。首先,他肯定了“书记”“所以记时事也”,即应用文是社会生活的记录;肯定了应用文与国家政治、军事、文化、经济活动的关系。其次,关于应用文的意义与作用,文心雕龙书记中这样描述:“虽艺文之末品,而政事之先务”“庶务纷纭,因书乃察”“并有司之实务,而浮藻之所忽也”。由于内容不同,形式不同,应用文当然不能与经史诗文相提并论,因此说它属于“末品”,但这并无贬低之意,只是指出二者在社会作用上的差别;说它是“先务
7、”,实属特别肯定之词。繁忙的政务活动中,应用文作为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其意义确实是很重要的。因为“庶务纷纭,因书乃察”,一切都要通过书写、记录记载下来,才能搞得清楚。同时,应用文也是各级主管部门扎扎实实的工作,即“有司之实务”。这充分肯定了应用文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应用写作学,是研究应用写作方法和规律的一门实用性写作学科。它是写作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应用文写作的特点、规律、过程和技法等基本理论。应用写作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基础课、能力课,同时也是一种行为过程,是以写作应用文为目的而进行的实践活动。为了更准确地理解应用写作的含义,首先需要对“应用文”这一概念进行界定。1999年上
8、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对应用文作了如下解释:应用文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所应用的简易通俗文字,一般有固定的格式,包括书信、公文、契约、单据等。这个定义虽然简明,但把应用文归结为“简易通俗文字”似乎不尽完善,因为有些应用文并不“简易通俗”。有的研究者把应用文概括为: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处理公私事务时所使用的、形式较为固定的、具有直接应用价值的文章。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对公文的定义为: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
9、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公文在应用文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研究者认为,“应用文”的含义依照公文的定义加以确定才比较完善。那么,应用文的定义应为:应用文是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人民群众在行政管理、社会交往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与社会活动的一种重要工具。因社会职能的不同,各类文章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如文学作品具有认识、教育、审美等作用。应用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宣传指导,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法规,统一认识,协调行动,确保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二是交流通报社会信息,总结实践经验,传播科技
10、文化知识,指导和推动工作与生产;三是加强思想沟通,营造和谐有序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四是保存科技、文化、历史资料,为未来的各项事业提供可资借鉴的信息。由此可知,应用文是人们相互交往、传递信息、表达思想、解决问题、指导实践的工具,同时,它也是应用写作实践活动的产品,是应用写作四个基本要素(写作主体即作者、写作载体即文本、写作客体即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写作受体即接受和作用的对象)之一,即应用写作的载体。学习应用写作时必须全面掌握这四个要素,才能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系统,从而达到写作的目的,体现出应用文的价值。本书着重就写作客体和写作载体两方面,较全面地阐述应用写作主体应具备的条件准备及写作载
11、体所具有的内涵、特征和外在表现形式。应用写作的主体作者,包括群体作者、个人作者、法定作者和代言作者。群体作者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作者基于某种需要,共同研究写作意图、进行调查研究,经过商讨共同完成写作任务的一种作者类型。一些较为复杂的写作任务经常由几个人合作完成即为群体作者,如调查报告。个人作者是指从写作意图的确立到完成文章都是一个人,是由个人独立完成的作者类型。一些日常应用文和私务文书的作者都是个人作者,如个人计划、个人总结、信函、日记等。法定作者是指写作主体是依法成立并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主要指党政公文和专用文书中一些文体的作者。法定作者必须是以法定的名义发出,并能行使相应权利和承担相应义务的
12、机关和法人代表。法定作者是指公文的署名者,不一定是撰写文稿者。代言作者是指以撰稿者的身份参与写作活动,与被代言者有两种关系:一是被代言人指定代言人以助手身份参与写作,成文署被代言人的姓名,如秘书为领导写发言稿;二是代言人以执笔服务者的身份帮他人完成写作任务,根据服务对象的要求,记录“作者”口述内容,如代写书信、起诉状等。应用写作的受体读者,按身份可分为法定读者、普通读者和专业读者;按接受状态可分为指定性读者(如公文的读者)和指向性读者(如通告和公告的读者)。写作客体和写作载体的具体要求在以后的文种学习中会详细讲解,这里不作具体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社会事务日益多样,社会
13、关系日益复杂,处理程序日益规范,应用文的使用范围也日益广泛。无论社会各级各类组织还是个人,在处理公务或私事时均离不开应用文。在这种形势下,仅靠专职的秘书人员进行应用写作已不大实际,社会各界、各级、各类人员势必成为应用写作的主体。由此,应用写作能力也成了衡量人们文字能力水平的一个方面。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掌握一些应用写作知识,能撰写生活、学习、工作中常用的一些应用文是十分必要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会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会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为此,许多高校已将应用写作作为一门必修课开设,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应用写作的能力。二、应用写作的特点要
14、学好应用写作,首先要掌握应用写作的特点,这有利于按其特点把握思维方式、写作目的、表述方式等,提高写作水平。应用写作的特点如下。(一)实用性从广义上说,所有文章都是对现实的反映,有一定的现实性,这其中自然也包括文学作品。但应用文的实用性更强烈、更直接。实用性是应用文最主要的特征。从写作目的来看,应用写作就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实用性是应用写作最重要、最根本的特点。人们重视应用写作,社会需要应用写作,都是因为它直接为社会生活服务,具有实际的使用价值。如写请示是为了向上级请求帮助,写广告是为了向公众宣传商品或服务等。可以说,失去了实用性,应用写作就失去了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写作目的的实用性决定了
15、写作内容的实用性和具体性。应用写作的目的是反映并指导社会实践,这就要求应用写作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利用真实的材料,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它不允许夸张,更不允许虚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写作目的。应用文的实用性有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目的、内容虽然是实用的,但是如果不是采用应用文法定和惯用的表现形式,也可能使文章的性质发生变化。应用文的实用性集中体现在与具体工作、事务相联系的事务性上。刘勰以“虽艺文之末品,而政事之先务”来概括应用文的特点和地位,是比较恰当的。目的明确、内容真实、形式得体,是应用文实用性的精髓。(二)时效性应用写作的时效性,一是体现在写作的及时性上。这一点与文学
16、创作不同,文学创作可以“十年磨一剑”,而应用写作要求在一定的时限内完成,延误时间就失去了写作的意义,甚至会贻误工作,造成严重后果。二是体现在作用时间的有限性上。应用写作的成果只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直接效用,写作目的实现以后,其直接效用就随之消失,文本的作用发生转化,成为一定时限内的档案资料。应用写作的目的是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是办事的依据。一般要求在特定时间内处理特定的问题,时效性极强,行文不及时,将会丧失其实用价值。特别是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应用写作更应做到及时、准时和高效,这是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之一。(三)程式性应用写作的程式性主要指文本形式和语体都有相对固定的要求,有大
17、体相同或近似的结构布局,有惯用的句式和规范化词语等。应用写作的这一特点是由其实用性所决定的。应用文种类繁多,但无论哪一类应用文种的写作,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都会逐渐形成程式化的特点。这些特点有的是在实践中人们约定俗成的,如一些事务性文书;有的则是国家统一规定、统一贯彻执行的,如公文。其根本目的是便于写作主体与受体的写作、理解和处理。为了便于理解、便于处理、提高效率,每一文种无论在实际使用中内容如何不同,格式却不能有所变化。写作者切不可随心所欲、标新立异,否则会造成混乱,不利于工作。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应用写作的程式也会有所调整,但不会有太快、太大的变化。 (四)简明性简明性是指应用文在内容
18、表达和语言使用方面力求简洁明确的特点。内容简明,是指主旨要单一、观点要鲜明、材料要典型;语言简明,是指所用文字要准确简洁、平易朴实。应用写作的简明性也是由其实用性所决定的,因为应用写作要及时地发挥直接效用,文章越简明,受体就越容易把握,就不容易出理解及处理上的差错,从而提高办事效率。另外,有的应用文还具有较强的权威性、行文的定向性等特征。第二节 应用写作的主旨与材料一、应用写作的主旨主旨、材料、结构和语言是应用文文本的构成要素。主旨在应用写作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决定着一个应用写作文本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一)主旨的含义应用写作和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及其生活紧密相连。人们写作应用文是为了解决
19、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经济贸易要签订意向书或合同,丢失物品要写寻物启事或声明,召开会议要写会议通知等。这些都表明应用文的写作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或阐明作者的主张、观点、意图,或下达指示、传达政策、通知事项,或传递信息、交流情况、总结经验。应用文中的这种目的性的成分就是主旨。对于主旨的叫法,历来不一,有的把“主旨”称为“主题”,有的称为“主脑”,有的称为“意旨”,但要点相同。“主题”主要指文学作品或其他艺术作品的中心思想或思想倾向。“主脑”一词是明末清初李渔在闲情偶记中提出的:“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清人刘熙载的艺概经义概中也认同“主脑”说。“意旨”
20、一词更多地见于古代文论,有时也被称为“意”或“旨”,“意”一般指思想内容,“旨”指作品中心意义。我们认为,应用文是人类社会有序生活、工作的一个部分,“旨”更能体现有序管理的意义,尤其体现于行政事务公文中,所以把应用文的基本思想、观点称为“主旨”更合适。简言之,应用文的主旨就是作者通过全篇内容表达出来的贯穿全文的写作意图、观点和公务活动的行为意向。它是客观的社会生活与主体的主观思想和意图相结合的产物,应该反映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表达主体希望借助应用文这一实用工具,实现特定的社会功利目的的明确意图。在应用文的撰写中,主旨的确立视内容多少而定,有的单一,有的复杂。从实际情况看,主旨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21、类型。(1) 意图型。表明一种意图、目的、意向。此种意向单一,一阅便知,如启事、请示、合同等。(2) 信息型。文中只对信息作出客观说明,并不渗透作者的主观态度和观点,如简报、情况通报、请柬、解说词等。(3) 思想型。主旨带有鲜明的倾向性,表现为对人、对事的态度,主要体现对公务的处理有鲜明的观点、意见、措施等。如公文中的下行文均带有思想性。三种类型有时在某一文种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彼此的界限和对应性不是十分清楚。如通知,往往既带有某种思想,又包含某些信息,还渗透一定的意图。(二)主旨的确立主旨的确立是应用写作的重要步骤,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都有赖于主旨的确立。在具体的写作中,应确
22、保主旨正确、集中、鲜明、深刻。1. 主旨正确主旨正确是撰写应用文的基本要求。应用写作的政治性、政策性很强,文中的基本观点必须与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保持一致,任何地区、部门或个人都不能违背政策法规、自行其是、另搞一套,这样会破坏社会、国家整体目标的实现。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应用写作的目的。应用文的主旨应符合客观实际,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因此,应用文主旨的确立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尊重客观规律,不能主观臆断,凭空想象,更不能隐瞒真相,歪曲事实。另外,还要注意主旨的可操作性。可操作性是应用文实用性的基本要求,应用文主旨的确立应充分考虑操作的可行性,注重实际效果,在符合政策法规、客观实际的条件下,
23、开动脑筋,审时度势,从实践的可行性出发,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否则,应用写作就会失去其功用和价值。2. 主旨集中主旨集中是指一篇应用文最好表达一个主旨,重点突出。写作要围绕一个中心把问题说清、说透,避免文中出现与中心联系不紧密甚至无关的材料。在某些应用文中,主旨的单一性甚至已经成为法定的规范,具有法定的约束力。如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明确规定请示只能表达一个主旨,且必须遵守“一文一事”原则。有些文种虽然没有这样的法定规范,但同样有单一、集中的要求。一篇应用文一般只表达一个思想,提出和解决一个问题,沟通或反映一种情况,一般不得表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旨。3. 主旨鲜明主旨鲜明是指应用文的观
24、点必须明确。写作的主旨应该直截了当,赞成什么、否定什么,态度必须鲜明。表述不可模棱两可、含糊其词,而应清楚明白,以利于理解和执行。4. 主旨深刻主旨深刻是指应用写作要求揭示事物本质及其内在规律,提出有利于发展的、有创见性的见解和主张。如撰写调查报告,要通过调查,获取大量材料;通过分析,从中找出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结论,提出创造性的意见、建议和办法,以指导实践。应用写作的主旨是否正确、集中、明确和深刻,与写作主体的综合素质有关,绝不仅仅是应用写作文字功力的问题。因此,写作主体需要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才能立好应用写作之“旨”。确立主旨,也称为“立意”。立意的主要依据有两点:一是以写作目的为立意的依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应用写作基础知识 应用 写作 基础知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