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
《14.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L事故风险分析1.1. 事故类型机械事故可能导致人员撞伤、碰伤、绞伤、咬伤、打击、切削等 伤害,会造成人员手指绞伤、皮肤裂伤、骨折,严重的会使身体被卷 入轧伤致死或者部件、工件飞出,打击致伤,甚至会可能危及生命。 该事故发生无明显季节特征。1.2. 危险源在各运转设备如电机、风机、外露的联轴器、螺旋叶片、提升机、 破碎机、螺旋输送机、拉链机、皮带机、取料机等传动装置的旋转部位 和运行部件均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夹击、卷入、绞、剪切等机械伤害 的部位。1.3. 事故危害程度及范围机械伤害事故是人们在操作或使用机械过程中,因机械故障或操 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等原因造成的伤害事故。
2、机械伤害事故在施工中 较为普遍,主要对人体引起挤压、碰撞、冲击、剪切、卷入、绞绕、 甩出、切割、切断、刺扎等伤害。发生事故以后,受伤者轻则皮肉受 伤,重则伤筋动骨、断肢致残,甚至危及生命。主要涉及的工种有维 修钳工、岗位工、电焊工、学徒工及其它工种。机械伤害易发生,发 生事故仅为个体,影响范围小。1. 4.危险性分析1.4. 1.在生产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不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在各 运转设备如电机、风机、外露的联轴器、螺旋叶片、提升机、破碎机、 螺旋输送机、拉链机、皮带 机、取料机等传动装置的旋转部位和运行部 件均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夹击港入、绞、剪切等机械伤害。1. 4. 2.作业人员未正确穿戴
3、劳动防护用品或操作不当,使机床设 院进行救治。3. 2. 6. 5.如受害者心跳已停止,应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让受害 者仰卧,头低稍后仰,急救者位于溺水者一侧,面对受害者,右手掌 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体重量缓缓用力, 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然后松手腕(手不离开胸骨)使胸骨复原, 反复有节律地(每分钟6080次)进行,直到心跳恢复为止。3. 2. 6. 6.以上施救过程在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结束,工作人员应 配合救援人员进行救治。.3. 2. 7.呼吸、心跳停止的处置措施3.2. 7. 1.受害人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s内,用看、听、试的方 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3.
4、 2. 7. 2.看一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3.2. 7.3.听一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3. 2. 7. 4.试一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左 或右)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3. 2. 7. 5.若看、听、试结果,既无呼吸又无颈动脉搏动,可判定 呼吸心跳停止。.3. 2. 8.有无意识的处置措施3.2.8. 1.轻轻拍打伤员肩膀,高声喊叫“喂,能听见吗? ”。3. 2. 8. 2.如认识,可直接喊其姓名。3. 2. 8. 3.无反应时,立即用手指甲掐压人中穴、合谷穴约5秒。3. 2. 8. 4.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
5、三项基本措施,正确进行就地抢救。通畅气道。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胸外接压(人工循环)。抢救过程中的再判定。按压吹气1分钟后(相 当于单人抢救时做了 4个15 : 2压吹循环),应用看、听、试方法在 57秒时间内完成对伤员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复的再判定。若判定颈 动脉已有搏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而再进行2次口对口人工 呼吸,接着每5秒吹气一次(即每分钟12次)。如脉搏和呼吸均未恢复, 则继续坚持心肺复苏法抢救。3. 3.信息报告3. 3.1.班长和生产值班调度要根据事故的性质和蔓延趋势,迅速 召集现场处置工作小组成员,所有成员在5分钟内达到事故现场,做 出应急处理措施;如事故难以效控制,迅速
6、向部门各级负责人汇报, 向应急值班室报警,并对可能受事故波及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通知。 具体见附件10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工作小组联系表。3. 3. 2.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岗位工作人员应立即向班长和生产调 度汇报,同时向应急值班室报警。值班人员接到事故汇报后,及时向 单位负责人和分管领导汇报,并做好应急值班记录。3. 3. 3.现场出现事故征兆时,在事故地点及附近的人员首先排除 事故隐患,利用电话、对讲机或派出人员等方法,迅速将情况和危害 程度向班长和生产值班调度汇报。3. 3. 4.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现场情 况;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
7、; 已经采取的措施。公司24小时应急值班室:7231498,报警内线8000。3. 3. 5.应急值班室要有对外部联系电话,包括医疗救护队、上级 有关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电话联系方式。可采用电话、手机、传真 等方式对外联系和求援。具体见附件10外部人员联系表。3. 4.应急保障3. 4.1.应急救援指挥部及其工作小组按照日常工作分工做好应急 物资和装备准备,各种器材应指定专人保管,并定期检查保养,使其 处于良好状态,重点器材应设救援器材柜,专人保管以备急用。3. 4. 2.通讯设备,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近距离对讲设备等6部。3.4. 3.急救设备,3.4. 4.抢修设备, 枪等维修工具2套
8、。3.4. 5.消防器材, 防沙袋等2套。包括急救药品、器具、设备等2套。包括吊车等工程车辆、登高设备、千斤顶和割包括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沙箱、消防铲、消3. 4. 6.运输设备,包括面包车、救护车等1辆。4. 4. 7.图表资料:包括夏河季风玫瑰图、消防器材分布图、供电 系统图、程控电话安装图、公司厂区平面图等。5. 4. 8.人员技能保障:广泛宣传机械伤害安全知识,使员工掌握 基本机械伤害常识,提高员工的防范能力。定期进行应急队伍人员培 训和应急实战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事故的技能,增强实战能力。6. 注意事项6.1. 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1. 1.1.选择防护用品应针对防护要求,正确选择
9、符合要求的防护 用品。2. 1. 2.救援和工作人员必须使用可靠的个体防护用品。4. 1.3.佩戴防护用品的人员在使用前,应认真阅读产品使用说明 书,确认其使用范围、有效期限等内容,熟悉其使用、维护和保养方 法。5. 1.4.防护用品应有专人管理,负责维护保养。6.2.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6.3. 1.兼职救护队应配备齐全各种抢险救援器材、设备,平时应 加强维护,确保各种器材、设备能够正常使用。4. 2. 2.安全带使用时应高挂低用,严禁低挂高用。使用大于3m长 绳应加缓冲器(除自锁钩用吊绳外),并要防止摆动碰撞。安全绳不 准打结使用,更不准将钩直接挂在安全绳上使用,钩子必须挂在连接 环上用在
10、攀登和悬空等作业中,必须有牢靠的挂钩设。安全带应系在 牢固的物体上,禁止系挂在移动或不牢固的物件上。不得系在棱角锋 利处。安全带要高挂和平行拴挂。4.2. 3.担架使用时,由34人合成一组,将病人移上担架,病人 头部在后,脚在前,抬担架的人脚步、行动要一致,向低处抬时(下楼), 前面的人要抬高,后面的人要放低,使病人保持在水平状态,上台阶 时则相反,走在担架后面的人要注意观察病人情况。脊柱损伤病人要 用硬板担架,并将病人身体固定在担架上,搬运时注意保持脊柱的稳 定。4.2. 4.千斤顶使用时,要选择合适的千斤顶:起重量不超负荷,一 般选择千斤顶的起重能力大于重物重力的1.5倍;千斤顶应放置平整
11、, 在千斤顶底座及顶托垫坚韧的枕术、木板或钢板来扩大承压面积,以免 陷落或滑动而造成二次伤害。4.2. 5.汽车吊使用时,严格落实“十不吊”原则,操作支腿时, 场地必须坚实平整,不得拖拽尚未离地的载荷,避免侧载,起重机工 作部分与高压线应保持最小5m距离。4. 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4.3. 1.救援时,应保持头脑清醒,不得盲目行动,针对事故性质、 类型、特征等进行分析,启动相应预案。4. 3. 2.注意被粉尘堵塞气道造成窒息。4. 3. 3.附近有电气设备时必须先切断电源,防止触电。4. 3. 4.救援人员必须认真按救援方案和救护安全措施执行,确保 自身安全。4. 3. 5.在事故救援中,
12、现场指挥部安排专人,负责记录事故抢险 方案的执行情况和事故救援等情况。4. 3. 6.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强化事故现场安全措施落实,防止二 次事故和次生灾害事故发生。4. 3. 7.抢救和运送长期被困人员时,要注意外部环境的突然改变, 防止造成二次伤害等。4. 4.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4. 4.1.现场自救和互救的原则应包括安全撤离,妥善避险;沉着 冷静,控制情绪;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团结协作,服从指挥。4. 4. 2.一旦发生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又无人救援,此时务必镇静 自救。速将伤者移至安全地方,让伤者安静、保暖、平卧、少动。4.4. 3.在抢救的同时拨打120呼救。呼救时应详细说明事故单
13、位、地点、严重程度、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4. 4. 4.在急救中心医护人员未到达之前,应根据事故现场的整体 情况、位置和伤者的伤情、部位,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4. 4. 5.伤者发生休克,应进行人工呼吸,或者根据部位的受伤情 况做胸外心脏挤压法(但必须注意骨折的部位)。4. 4. 6.若伤员有断肢情况发生,应尽早用干净的干布(灭菌敷料) 包裹装入塑料 袋内,随伤员一起转送。4. 4. 7.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 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覆盖,用绷带或布包扎。4. 4. 8.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覆盖,用 绷带或布包扎;搬运时,将伤者
14、平卧放在帆布担架上或硬板上,以免 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导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的搬运 过程中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4. 4. 9.发现伤者手足骨折或其他部位骨折的,不要盲目搬动伤者, 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 血管。4.4. 10.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头 低脚高的姿势,并注意保暖。4.4. H.在施救的同时应尽快送往就近医院;伤者送往医院抢救 时,途中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 口的情况。4.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方面4. 5. 1.根据事故类型、事故大小确定需要的救援力量和装
15、备器材。4. 5. 2.根据灾区现场情况,制定救援人员安全防护措施。4. 5. 3.如事故发生在夜间,应设置临时照明灯,以便于抢救,避 免意外事故,但不能因此延误切除电源和进行急救的时间。4. 6.应急救援结束后4.6. 1.当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伤亡人员全部救出或转移,设备、 设施处于受控状态,环境有害因素得到有效监测和处置达标,由应急 总指挥宣布事故应救援工作结束,并转入现场恢复、障碍消除等工作。4. 6. 2.险情发生至现场恢复期间,疏散组应封锁现场,防止无关 人员进入现场发生意外。4. 6. 3.明确应急救援行动结束的条件和相关后续事宜。4. 6. 4.明确发布应急终止命令的程序。4.
16、6. 5.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4. 6. 6.事故波及范围区域划定,警戒线设置,安排人员现场值守。4. 6. 7.事故现场人员撤离路线变化等重要地点标识。备及电动工具的刀具飞出伤人、切削伤人、运动部件撞击伤人等也属于 机械伤害。.1.4. 3.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或加工件、工具,在使用、维 护检修时,若防护不好、检修作业麻痹大意操作或不按作业程序作业, 直接与人体接触,易引起机械伤害事故。1.4. 4.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因人员疏忽大意、不遵守操作规程, 设备故障等原因,易造成机械伤害事故。1.5.事故前的征兆1.5. 1.转动设备发生缺陷,检修人员无票作业,设备修后没有履 行试运验收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4. 机械 伤害事故 现场 处置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