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首 石壕吏》说课稿.doc
《《唐诗三首 石壕吏》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三首 石壕吏》说课稿.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唐诗三首 石壕吏 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教材分析及地位。石壕吏是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课文,课型为精读课。学生对杜甫的基本情况和本诗大的社会背景有了比较详尽的了解,为本诗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诗中,诗人以一个见证者的身份,亲历了一场差役夜捉人的惨事,通过对老妇陈辞的白描,展现了战乱年代,百姓的苦难生活。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和感悟”,并且“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所以,在教授本诗的时候,我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为学生搭建一个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平台,让学生立足文本,在老师的指引下自主朗
2、读、品析、感受。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2、说学情。(1)初二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独立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简单的文言文的能力。(2)阅读理解诗歌欠缺方法和经验,对语言的品析比较随意。(3)生活在和平年代,对诗中所描绘的苦难生活难以形成共鸣。基于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课的文体特征,我将教学目标拟定如下。3、说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使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背诵诗歌。(2)学生能够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自主疏通诗意,积累重要文言词语。(3)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使学生体会到诗歌平实语言背后的丰富内涵。(4)引导学生品味关键词、句,使学生体会到作者
3、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4、教学重、难点预设。(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抓住关键词、句,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和作者情感。(2)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诗人既希望唐王朝能尽快取得战争胜利,又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而深感悲痛的复杂情感。二、说教法:为了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在授课时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让学生更多的深入文本,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交给学生。因此我采用:1、情境教学法。2、以读促悟法。3、提问讨论法。来组织教学。三、说学法:学生采用的学法拟定为:1、合作探究法。2、诵读感悟法。3、自主赏析法。四、说教学过程。基于以上对教材、教法、学法的分析,
4、遵循“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我从“导入朗读品析感受”四个环节,用时一课时来组织教学。(一)导入设计:人最幸福的是团聚,最痛苦的是别离。当盛世的繁华如日薄西山的晚霞,当残酷的战争屠戮无辜的生命,大半生颠沛流离,看尽人间疾苦的杜工部,也不禁为石壕村中一户普通人家的遭遇而叹惋、动容。在这一夜,在这一家,夫妻之别的无奈,母子之别的痛楚,祖孙之别的悲伤,阴阳两隔的凄苦,让诗人情郁于中,而发之于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流传千古的石壕吏(设计意图:因为有前面两首诗的铺垫,学生对杜甫的经历以及本诗的创作背景已经了然于心,所以本节课不再介绍作者和背景,而是首先创设情境。通过教师富有激情的描述,激发学生学习本
5、诗的兴趣。导语中对于离别的诠释,为后文学生品读多个人物“苦”的境遇做了铺垫,同时也为本诗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二)朗读。这个环节我设计的主题为“我会读”,希望学生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能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诗歌的大意。本环节一共由三部分组成。1、交流预习。本诗内容浅显,课下注释详尽,所以教师放手让学生在课前疏通大意。课堂上针对学生不理解的字词句,先进行小组内的讨论释疑,再由教师明确讲解,最后以文言知识卡片的形式加以积累。古诗文教学讲究“言文并重”所以这一步是必不可少的。2、朗读。通过教师引导下的多种形式的朗读,达到使学生能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熟悉诗歌内容的目的。3、概括诗歌内容。既使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诗三首 石壕吏 唐诗三首 石壕吏说课稿 唐诗 石壕吏 说课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