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离骚节选》为蓝本的教案教学关注中华传统文化之美.docx
《以《离骚节选》为蓝本的教案教学关注中华传统文化之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离骚节选》为蓝本的教案教学关注中华传统文化之美.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以离骚节选为蓝本的教案教学关注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教案以离骚节选为蓝本的教案教学关注中华传统文化之美1.1 背景介绍1.1.1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1.1.2 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的政治家、文学家,忠言逆耳,最终投江自尽。1.1.3 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展现了屈原的政治抱负和人格精神。1.2 教学意义1.2.1 学习离骚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1.2.2 引导学生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人格。1.2.3 提升学生古文阅读能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二、知识点讲解2.1 离骚的文学特点2.1.1 韵律:离骚采用楚辞独特的韵律,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2.1.
2、2 比兴:离骚运用丰富的比兴手法,形象生动。2.1.3 象征:离骚中的象征手法,如龙、凤、蛇等动物,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2.2 屈原的人格精神2.2.1 忠诚:屈原对楚国的忠诚,体现在他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情怀。2.2.2 正直:屈原正直无私,勇于直言,面对困境不屈不挠。2.2.3 洁身自好:屈原坚守道德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三、教学内容3.1 离骚节选文本解析3.1.1 文本背景:介绍离骚的创作背景,屈原的人生经历。3.1.2 词句解析:分析离骚中的关键词句,如“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等。3.1.3 意象分析:解读离骚中的意象,如“兰”“芷”“九州”等。3.2 屈原的人格精神传承3.2
3、.1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屈原人格精神的现实意义。3.2.2 案例分析:分析现代社会中传承屈原人格精神的人物事迹。3.2.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有关屈原人格精神的实践活动,如征文比赛、朗诵比赛等。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离骚的文本内容。4.1.2 学生能够掌握离骚的文学特点和屈原的人格精神。4.1.3 学生能够运用离骚中的象征手法进行创作。4.2 过程与方法4.2.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本分析能力。4.2.2 学生通过对比兴手法的研究,提升文学鉴赏能力。4.2.3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传承屈原人格精神的意识。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
4、.3.1 学生能够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人格。4.3.2 学生能够认识到传承屈原人格精神的重要性。4.3.3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离骚的文本解读:理解屈原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表达理想与现实冲突的复杂性。5.1.2 屈原人格精神的现代意义: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提取有益于现实生活的精神力量。5.2 教学重点5.2.1 离骚的文学特点:掌握楚辞的韵律、比兴手法和象征意义。5.2.2 屈原的人格精神:理解屈原的忠诚、正直、洁身自好的品质。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学PPT:制作包含离骚文本解析、屈原人格精神、教学活动的PPT。6.1.
5、1 PPT中包含关键词句、意象分析等教学内容。6.1.2 PPT中插入与离骚相关的图片,如屈原像、楚辞插图等。6.1.3 PPT设计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6.2 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研究离骚的学术论文、书籍等资料。6.2.1 资料涵盖离骚的文学特点、屈原人格精神等方面。6.2.2 资料用于教师备课和学生课后拓展学习。6.2.3 资料来源可靠,确保学生接触到权威的学术观点。七、教学过程7.1 导入新课7.1.1 教师简要介绍屈原和离骚的背景。7.1.2 提问:学生对离骚的了解有多少?7.1.3 学生分享自己的了解和疑问。7.2 文本解析7.2.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离骚节选文本。7.2.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离骚节选 离骚 节选 蓝本 教案 教学 关注 中华 传统文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