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案关于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一、引言1.1黄河简介1.1.1黄河,中国第二长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1.1.2黄河流经9个省区,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43平方公里。1.1.3黄河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经济价值,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二、知识点讲解2.1黄河的演变过程2.1.1黄河自诞生之初,经历了从上游的峡谷河流到中下游的平原河流的演变。2.1.2黄河上游的地貌以高原峡谷为主,河水湍急,携带大量泥沙。2.1.3中下游的黄河流经平原地区,河床宽坦,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和三角洲。2.2黄河的水文特征2.2.1黄河流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秋季
2、节,导致黄河径流量季节性变化显著。2.2.2黄河上游河段地处高原,河水含沙量较小,水质相对清澈。2.2.3进入中下游平原地区,河水含沙量剧增,泥沙成为黄河的主要组成部分。2.3黄河的治理与开发2.3.1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积极开展黄河治理,如修建堤坝、疏浚河道等。2.3.2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果,如小浪底水库、三门峡水库等大型水利枢纽的建设。2.3.3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我国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三、教学内容3.1黄河的地理分布3.1.1讲解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份以及最终注入的海洋。3.1.2分析黄河流域的地形地貌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黄河的影响。3.1
3、.3介绍黄河的主要支流及其对黄河径流量和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3.2黄河的演变过程3.2.1讲解黄河从上游峡谷河流到中下游平原河流的演变过程。3.2.2分析黄河演变过程中河水含沙量的变化及其原因。3.2.3介绍黄河流域地貌演变对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3.3黄河的治理与开发3.3.1讲解自古以来黄河治理的主要措施及其效果。3.3.2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治理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原因。3.3.3介绍黄河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4.1.1了解黄河的地理分布、水文特征和演变过程。4.1.2掌握黄河治理与开发的主要措施及成效。4.1.3学会分析黄河
4、流域地貌演变对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4.2过程与方法4.2.1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图表等方法,分析黄河流域的地形地貌特点。4.2.2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究黄河演变过程中河水含沙量的变化及其原因。4.2.3运用案例分析法,研究黄河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3.1增强学生对黄河文化的认识,培养爱国情怀。4.3.2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4.3.3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黄河演变过程中地貌演变对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5.1.2黄河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
5、技术要点及其成效。5.2教学重点5.2.1黄河的地理分布、水文特征和演变过程。5.2.2黄河治理与开发的主要措施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6.1.1课件:黄河演变过程、水文特征、治理与开发的图片和视频。6.1.2地图:展示黄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省份。6.1.3模型:黄河流域地形地貌模型,展示上游峡谷、中下游平原的特点。6.2学具6.2.1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知识点。6.2.2彩色笔:用于标记和绘制黄河流域地形地貌特点。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展示黄河流域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发学生兴趣。7.1.2提问:“你们对黄河有哪些了解?”鼓励学生积极回答。7.
6、2自主学习7.2.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河的地理分布、水文特征和演变过程。7.2.2针对学习内容,设计思考题,让学生结合教材进行自主学习。7.2.3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7.3课堂讲解7.3.1利用课件和地图,讲解黄河的地理分布、流经省份和流域特点。7.3.2结合视频资料,讲解黄河的演变过程,重点介绍上游峡谷和中下游平原的地形地貌特点。7.3.3以案例分析法,讲解黄河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和成效。7.4互动环节7.4.1提问:“黄河为什么会发生演变?”引导学生思考黄河演变的原因。7.4.2提问:“黄河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意义?”引导学生关注黄河治理的重要性
7、。7.4.3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黄河治理与开发的实例,互相交流学习。7.5.2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八、板书设计8.1黄河的地理分布8.1.1发源地:巴颜喀拉山脉8.1.2流经省份:青海、四川等9个省区8.1.3注入海洋:渤海8.2黄河的演变过程8.2.1上游峡谷:高原峡谷,河水湍急8.2.2中下游平原:河床宽坦,流速减慢,泥沙沉积8.2.3地形地貌演变:峡谷平原三角洲8.3黄河的治理与开发8.3.1治理措施:修建堤坝、疏浚河道、水土保持等8.3.2重大成就:小浪底水库、三门峡水库等水利枢纽的建设8.3.3开发利用:水资源供应、灌溉、发电等九、作业设计9.1绘制黄河流
8、域地形地貌特点的思维导图。9.3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黄河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看法。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课后反思10.1.1学生对黄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估。10.1.2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10.1.3对教学内容的调整,是否需要补充新的案例和数据。10.2拓展延伸10.2.1组织学生参观黄河流域的水利枢纽,加深对黄河治理与开发的理解。10.2.2开展黄河生态保护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10.2.3结合时事,关注黄河流域的治理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课题研究。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自主学习环节1.1学生对黄河知识的掌握程度1.1.1学生需
9、要了解黄河的地理分布、水文特征和演变过程。1.1.2学生应通过阅读教材和观看视频资料,对黄河的演变过程有深入理解。1.1.3学生应能够独立思考并回答思考题,理解黄河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二、课堂讲解环节2.1黄河的地理分布2.1.1教师需要利用课件和地图,清晰地展示黄河的地理分布和流经省份。2.1.2教师应通过视频资料,生动地讲解黄河的演变过程,特别是上游峡谷和中下游平原的地形地貌特点。2.1.3教师应以案例分析法,详细讲解黄河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和成效,让学生深入理解。三、互动环节3.1学生分享环节3.1.1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了解到的黄河治理与开发的实例,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3.1.2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黄河演变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3.1.3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黄河治理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黄河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4.1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4.1.2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布置适量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