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案及课件.docx
《再别康桥教案及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别康桥教案及课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案再别康桥教案及课件一、引言1.1背景介绍1.1.1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1.1.2诗人于1928年首次出版诗集再别康桥,其中包含了他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时期的诗作。1.1.3这首诗广受喜爱,以其优美的诗句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留恋和对爱情的向往。二、知识点讲解2.1诗歌结构2.1.1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四行,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韵律。2.1.2诗人运用自由诗的形式,打破了传统的诗歌格律,更加注重音乐性和节奏感。2.1.3诗中的意象丰富,如“金柳”、“波光”、“星辉”,形成了独特的视觉与感觉体验。三、教学内容3.1课文朗读与解析3.1.1引导学生朗
2、读诗歌,感受其音乐性和节奏感。3.1.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3.1.3解读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探讨诗人对康桥的留恋和对爱情的向往。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4.1.1学生能够理解并朗读诗歌,掌握其基本的结构和形式。4.1.2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4.1.3学生能够解读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培养情感共鸣和审美情趣。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诗歌形式的把握5.1.1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自由诗的形式和特点。5.1.2学生需要通过朗读和解析,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5.1.3学生需要理解并运用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学课件6.1.
3、1制作包含诗歌全文、图片、动画的课件,以辅助教学。6.1.2课件中包含诗歌的结构分析、意象解析等教学内容。6.1.3课件设计应简洁明了,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2视频资料6.2.1准备相关的诗歌朗诵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韵律。6.2.2搜集徐志摩的生平介绍视频,帮助学生了解诗人背景。6.2.3视频资料需经过筛选,确保内容准确、生动。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3学习资料6.3.1准备相关的新月派诗歌资料,供学生课后阅读。6.3.2提供诗歌创作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6.3.3收集学生可能感兴趣的拓展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通
4、过展示剑桥大学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场景。7.1.2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7.1.3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激发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兴趣。七、教学过程7.2诗歌解析7.2.1分节解析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7.2.2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鼓励学生分享个人感受。7.2.3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七、教学过程7.3诗歌创作7.3.1引导学生模仿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诗歌创作。7.3.2学生可自由选择创作主题,鼓励个性化的表达。7.3.3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互相交流、学习和欣赏。八、板书设计8.1诗歌结构板书8.1.1用框架图展示诗歌的结构,
5、突出其自由诗的特点。8.1.2在框架图中标记出每节诗歌的韵律,帮助学生理解。8.1.3在板书的旁边附上诗歌的原文,方便学生对照阅读。八、板书设计8.2意象分析板书8.2.1用关键词和图示的方式,展示诗中的主要意象。8.2.2标注出每个意象在诗歌中的出现位置,帮助学生理解其作用。8.2.3引导学生通过板书上的信息,进行诗歌的深入解析。八、板书设计8.3主题情感板书8.3.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题和情感。8.3.2在板书中留出空间,让学生写下自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8.3.3鼓励学生在板书上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探索诗歌的深层含义。九、作业设计9.1诗歌默写9.1.1要求学生准确默写诗歌,加强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再别康桥 教案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