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复杂地质的采集观测系统设计.docx
《面向复杂地质的采集观测系统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向复杂地质的采集观测系统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面向复杂地质的采集观测系统设计近年来,“两宽一高”技术在地震勘探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宽宽方向、高密度等技术相结 合的方法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采集方法,显著提高了地震资料的质量,降低了采集成本。采 集观测系统的成本和对地下介质的探测能力受很多参数影响,例如炮距、道距、最大偏移 距、纵横比、覆盖次数、面元尺寸和覆盖密度等复杂构造地区,特别是逆掩推覆区,以及含盐丘构造地区的观测系统设计与优化波动方程照明分析方面,谢小碧叠前偏移成像方面,周旭本文在全波形反演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全波形反演的高分辨率特性,提出了将全波形反 演应用于复杂高陡构造区采集观测系统设计的观点。试验表明,只有达到全波形反演能够 收敛的
2、最小的“最大偏移距”才能保证全波形反演的准确性。1全波形反演成像技术自Tarantola 1984年提出反演方法以来在地质模型存在的情况下,地震波正演数据可以通过式得到:式中从模型得到的数据,也可以认为是野外地震采集到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大小和质量由设 定的采集观测系统或者说采集参数所决定;地质模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下构造,其中包含我们需要勘探的地质目标。一般认为,采集到的地震数据资料越丰富,通过地震资料处理后得到的内容也就越完全,但 米集成本也就越高。Tarantola认为,可以通过地震数据恢复出地震模型,但我们知道,如果地震数据中包含的信 息极少,就算再好的反演方法也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目
3、前,几乎所有全波形反演研究人员 都把精力集中在全波形反演方法的本身,而没有考虑到数据采集系统对反演结果的影响。 在已有地震数据的情况下,利用式可以求出地质模型:模型速度恢复的准确度直接决定了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的结果。对于采集观测系统设计,不考虑模型的体积模量和密度信息,使用简化的标量声波方程进行全波形反演,可以节省大量计算时间:(3)式中将方程加入边界条件和初值条件,离散后会得到相应的差分方程。利用有限差分法或者有 限元法能够对方程进行求解,并得到不同位置、不同时刻的空间位置的波场。用准确模型 计算得出的声波压力场定义初始模型波场记录与观测到地震之间的差值为:对于得到的地震记录可以通过最小二乘方
4、法进行求解。定义全波形反演的目标函数为:式中 检波点位置; 总的记录时间; 可视为残差函数的方程的最优化解受炮点位置、检波点位置、记录时间等参数的约束。要使目标函数达 到最小,就要用初始模型模拟得到的反演速度逐次迭代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是速度模型的更新,这个步骤的核心是梯 度场的计算,为了提高计算效率,这里避免Ferchet矩阵导数的计算,而采用伴随方法计算 梯度。这种方法利用炮点正传波场与检波点残差的逆时传播波场进行零延迟互相关,逐步 累加形成残差函数的梯度。伴随方法计算梯度的计算公式如下:式中不同时刻炮点正向传播波场;伴随方法计算梯度的过程中使用了炮点正传波场与检波点残差的逆时传播波
5、场的互相关, 这个步骤把地震波入射信息与反射信息结合起来,形成了反射全波形反演。同样的技术也 在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的过程中进行类似的应用,但叠前深度偏移主要利用波形的相位信息, 达到同相叠加的目的,最终形成以反射同相轴为反射信息的地震偏移成像结果,其成像分辨 率主要受偏移速度模型、地震子波和最大偏移距的影响。如图1所示,对于全波形反演方法,由于最终反演得到的是速度模型,而不是反射波同相轴的地震剖面, 所以它不受地震波长的限制,其分辨率要比地震偏移成像的分辨率高得多,在此基础上,要 获得良好的速度模型分辨率,就要求有比叠前偏移更长的最大偏移距。这也是地震全波形 反演比常规叠前偏移成像对采集观测系统
6、要求更高的原因之一。为此,这里发展了面向全 波形反演的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优化研究。2最大偏移距的影响由于三维波动正演与全波形反演的计算量巨大,为了阐明道理,我们这里只使用二维模型进 行数值试验。图2为国内某工区模型,模型深度为3 500%模型长度为15 000%模型速 度范围从1 800 m/s到3 500 m/so模型中包含5个层位,并被多个断层所截断,由于断距 较大,因此可以认为是横向速度变化较大的地质结构。后面的数值计算结果都基于此模型。由于全波形反演对最大偏移距信息比较敏感,因此首先分析不同的最大偏移距对反演模型 的影响。为了提高计算速度,将模型离散化成25 mX25叫在模型地表共布
7、设81炮,炮点范 围从2 500 m至12 500叫炮点间距为125叫检波点位于炮点两侧接收,检波点间距为25 叫设计最大偏移距分别为500 m、1 000 m、1 500 m、2 000 m和2 500 m五种观测系统 方案,由于模型横向范围只有15 000 m,考虑到满覆盖区域的问题,因此没有设置更大最大 偏移距的滚动接收方案。使用以上5种观测方案进行正演模拟得到合成记录,我们粗略地认为它们就是野外观测到 的地震记录。在此我们使用标量声波方程,空间10阶差分精度,时间2阶差分精度,2 ms采 样间隔,6 s记录长度。由于模型网格尺寸的限制,为了避免数值频散,震源子波采用9 Hz 的雷克子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面向 复杂 地质 采集 观测 系统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