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三门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门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8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门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三门峡市人民政府二一二年七月- 1 -前 言三门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简称上轮规划)是1997年开始编制,1999年批准实施的,规划的实施对促进三门峡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保护和保障作用,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供求矛盾和人地矛盾日益尖锐,上轮规划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已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按照“以保护耕地为前提,以保障科学发展用地为重点,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的思路进行修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按照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要求,在做好
2、上轮规划实施评价和土地利用重大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三门峡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三门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简称现行规划)。现行规划完成后,国家于2011年3月统一部署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工作,按照河南省相关要求,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工作,并在数据库建设中按要求把现行规划成果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进行了对接,修改完善了现行规划,形成了三门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2009年为基期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规划期为20102020年。规划范围为三门峡市所辖全部土地,包括三县两市一区(陕县、渑池县、卢氏县、灵宝
3、市、义马市和湖滨区),土地总面积9935.74平方公里。规划全面分析了三门峡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与任务,阐明了土地利用战略构想、总体目标和完成总体目标需着力开展的各项工作,制订了各业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调整方案,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是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基本手段。目 录一、规划背景1(一)三门峡市概况1(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2(三)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5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土地利用目标8(一)战略定位8(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8(三)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9(四)土地利用目标10三、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12(一)农
4、用地12(二)建设用地13(三)其他土地13四、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14(一)合理布设生态屏障用地14(二)优化农用地布局16(三)优化建设用地布局19五、加强农用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建设23(一)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23(二)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24(三)积极发展特色农业25六、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28(一)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28(二)合理调控中心城区用地29(三)保障产业集聚区用地31(四)加强县级土地利用调控34(五)积极推进农村居民点整治37七、推进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建设39(一)保障重大工程建设用地39(二)积极实施土地整治重点工程42八、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45(一)以保护
5、为前提合理规划布局45(二)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46(三)加强土地生态建设47九、统筹区域土地利用51(一)加强土地利用综合区调控51(二)加强土地利用功能区调控55(三)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59十、规划实施保障措施64(一)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64(二)强化规划实施的经济调节手段65(三)完善规划实施的基础保障65(四)扩大规划民主决策和公众参与66附表1 三门峡市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67附表2 三门峡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68附表3 耕地保护目标、基本农田保护目标69附表4 建设用地指标70附表5 农村居民点用地指标71附表6 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及补充耕地指标72附表7 规
6、划期内三门峡市能源建设项目73附表8 规划期内三门峡市交通建设项目75附表9 规划期内三门峡市水利建设项目77附表10 规划期内三门峡市旅游设施项目79附表11 三门峡国家级、省级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一览表80附表12 三门峡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81附表13 三门峡水源保护区一览表82- 1 -三门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规划背景(一)三门峡市概况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豫、晋、陕三省的交界处,东临洛阳,西接陕西,北隔黄河与山西相望,南连伏牛山与南阳接壤。全市东西长153公里,南北宽132公里,土地总面积9935.74平方公里。现辖三县两市一区(陕县、渑池县、卢氏县、
7、灵宝市、义马市和湖滨区),62个乡(镇),12个街道办事处,1342个行政村。2009年底全市总人口224.02万人,城镇人口101.71万人,城镇化率45.4%。三门峡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差异明显,地表形态复杂多样,根据形态和成因分为山地、丘陵、河谷川塬三大类型,其中山地占54.8%,丘陵占36.0%,川塬占9.2%,可谓“五山四陵一分川”。三门峡市交通便利,是豫、晋、陕三省交界处的交通枢纽。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310国道横贯东西,209国道南北穿行,形成“T”型主干交通骨架;市域内有风陵渡、三门峡两座黄河公路大桥,成为通往山西的交通要道;郑西铁路客运专线穿越全境,即将建成的三门峡淅川
8、高速公路打开豫西南大通道,西距西安、东距郑州两座大型机场均为200余公里,为加快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环境。三门峡市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分布广、种类多、相对集中、埋藏浅、易开采等特点,是河南省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义马的煤炭采选业、煤化工、渑池的铝、电力工业、灵宝的有色金属行业等都在全省工业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全省重要的能源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和有色金属基地。2009年全市原煤产量达到1881万吨,火电装机容量达到124.84亿千瓦时,氧化铝产量233.89万吨,铝锭21.64万吨。黄金产量居全国第二位,是全国第二大黄金生产基地。三门峡市特色农产品丰富。三门峡市充分利用市域丰富的特色农产
9、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不但形成了果、烟两大传统优势产业,还着力培育发展了畜牧业、林业、蔬菜、食用菌、中药材、草业等新兴产业。到2009年,牧、果、林、烟、菜、菌、药、草八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三门峡市地处黄河中游,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全市辖区内文物古迹众多,达686处(其中国家级6处、省级24处)。(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1.土地利用结构及分布2009年三门峡市土地总面积993573.89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801217.41公顷,建设用地面积64573.28公顷,其他土地面积127783.20公顷。(1)农用地2009年三门峡市农用地(
10、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801217.4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0.64%。耕地:面积177555.2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87%,远远低于全省49.45%的平均水平。在各县(市、区)中,灵宝市耕地面积最大,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9.63%,渑池次之,占26.02%。园地:面积53485.0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38%,高于全省1.39%的平均水平。主要分布在灵宝市和陕县境内。林地:面积537363.8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4.08%,远远高于全省21.17%的平均水平。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川塬地区分布较少,与三门峡市的地貌特征基本一致。牧草地:面积55.9
11、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1%。主要分布在湖滨区。其他农用地:面积32757.2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30%。(2)建设用地2009年三门峡市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面积64573.2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50%。城乡建设用地:面积52038.0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24%。其中城镇工矿用地18305.9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4%;农村居民点用地33732.05公顷,占3.40%。交通水利用地:面积11653.2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7%。其他建设用地:面积881.9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9%。(3)其他土地2009年三门峡市其他
12、土地(包括水域和自然保留地)面积127783.2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86%。其中水域面积12902.9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0%;自然保留地面积114880.24公顷,占11.56%。总体上三门峡市土地后备资源比较丰富,开发潜力较大。2.土地利用特点(1)土地利用地域差异明显。西北部沿黄河川区和北中部黄土塬区人口密集,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生产集约化水平和土地利用水平较高,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城镇、交通等建设用地比重相对较高。东南部红土丘陵区和西南部伏牛山中低山区土地贫瘠,水资源缺乏,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利用以林地和其他土地为主,土地利用水平较低。中部崤山低山丘陵区光热
13、条件较好,地面坡度较缓,排水性好,土地利用以果粮为主。(2)耕地面积比重较小,总体质量水平低。全市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17.87%,远低于全省49.45%的平均水平,且80%耕地分布在丘陵山区,水土流失严重,质量等别一般为三等或四等,总体质量不高。(3)林地面积比重较大,林业资源丰富。全市林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54.08%,远远高于全省21.17%的平均水平,且林业资源丰富,林业用地水平高。2009年全市林业增加值3.79亿元,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6.58%,高于全省2.92%的平均水平。(4)土地后备资源丰富,但宜开发为耕地的后备资源不足。全市其他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12.86%,高于全省
14、4.26%的平均水平。其中可开发利用的土地后备资源类型主要是自然保留地中的荒草地、裸地、滩涂等,由于它们大多分布于山地丘陵区,适宜开发为林牧用地,开发为耕地难度较大。3.土地利用存在问题(1)耕地减少与人口增加的矛盾日益突出。据统计,1996年,三门峡市总人口214.19万人,耕地209606.05公顷,人均耕地1.47亩;2009年全市总人口224.02万人,耕地177555.29公顷,人均耕地1.19亩。期间人口增加了9.83万人,耕地减少了32050.76公顷,人均耕地净减少了0.28亩,人地矛盾日益突出。(2)建设用地结构不尽合理。表现在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偏大,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52.
15、24%;交通水利用地规模偏小,仅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8.05%;城镇内部商业、文化、娱乐等用地近几年虽有一定发展,但与作为河南省西部区域中心城市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公园绿地不足;采矿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总体上效益较低,闲置土地和废弃地较多。(3)土地资源利用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三门峡市土地资源利用率87.14%,远低于全省95.74%的平均水平;二是现有耕地中高产田面积仅有4063.46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29%,中低产田面积173491.83公顷,占97.71%,粮食多年平均单产为2975公斤/公顷,低于全省3352公斤/公顷的平均水平;三是园地生产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16、,丘陵山区还有相当部分的宜园后备资源尚未开发利用;四是水面利用率低,产量不高,效益低。(4)土地生态环境敏感。三门峡市地处豫西山区和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截止2009年底,全市水土流失总面积已达579450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8.32%。(三)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是三门峡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三化”协调发展,打开河南西大门、领舞黄河“金三角”的关键时期。人口增加、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对全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1.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1)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
17、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河南省积极探索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抓手,先试先行,人地挂钩政策,这为三门峡市进一步拓展用地空间、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随着“四大一高”(大交通、大旅游、大通关、大商贸、高新技术)战略的强力推进,三门峡市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从而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可用空间和可开发的后备资源,促使土地利用方式逐步向节约集约转变。(3)不断增强的综合实力。三门峡市不断增强的综合实力,有助于市、县政府加大对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的财政投入,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这将为全市加强耕
18、地保护能力,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条件。(4)逐步成熟的土地市场。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民主法制的不断发展,市场配置土地资源作用的进一步增强,有利于三门峡促进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2.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1)耕地需求压力大。三门峡市现状人均耕地仅1.19亩,而且分布不平衡,质量较差。到2020年全市人口预计达到245万人,人均耕地预计下降到1.08亩,满足人口与消费的增长,解决好粮食问题仍将是三门峡市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2)建设用地需求旺盛。三门峡市正处于“四大一高”建设的强力推进期,加强交通、旅游、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均需要以大量用地为支撑,从而形成对用地的刚性需求,农
19、用地和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将会进一步加剧。(3)后备资源开发难度加大。三门峡市土地后备资源虽然丰富,但主要分布在水资源条件、地形条件较差的山地丘陵区,适宜开发为林牧用地,开发为耕地难度较大。而且根据生态保护要求,只能适度开发。(4)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任务艰巨。长期以来粗放型、外延性的土地利用方式,仍存在一定惯性作用,要引导其向集约型转变还需作艰苦而持久的努力。(5)生态环境威胁加大。三门峡地处豫西山区和黄土丘陵区,工业以资源型工业为主,由于产业结构和自然生产条件特殊,加之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三门峡市的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因此,规划修编要妥善处理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关系,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
20、保护,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 81 页 共 82 页三门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土地利用目标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土地利用目标(一)战略定位三门峡市是河南省的西大门,是豫、晋、陕三省交界处的交通枢纽,是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支撑,是国家重要的能源、煤化工及有色金属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黄金产地。三门峡中心城市是省际周边地区区域合作示范城市和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三门峡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和三门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今后一个时期三门峡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是:强力推进“四大一高”建设,努力把三门
21、峡市建成具有实力、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现代化经济强市、文化强市和旅游名市。(1)宏观经济目标。到2020年,三门峡市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在201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2)经济结构调整目标。到2020年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5%以上;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农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量的比重下降到40%以下。(3)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到202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以上。(4)可持续发展目标。到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总人口控制在245万人以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三)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严格保
22、护土地资源、保障科学发展用地、高效集约利用土地的“两保一高”要求。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加强宏观调控,转变用地观念,创新用地模式,注重开源节流,落实共同责任,构建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促进三门峡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基本原则(1)严格保护耕地。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确保耕地数量的稳定与质量的逐步提高,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基本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地。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合理安排非农业建设用地和生态环境保护用地,重点保障位于陇海城镇发展带上的三门峡市中心城区、灵宝市区、渑池义马城区和产业集聚区发展用地,保障卢氏
23、城区、重点镇和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以及能源、煤化工、铝工业、黄金生产加工、林果业生产加工五大支柱产业发展用地,保障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民生用地,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3)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定额标准,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的奖惩机制,走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道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引导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4)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从实现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要求出发,优化城乡、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各类土地利用布局,促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5)大力保护生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门峡市 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