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共8篇).docx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共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共8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题第一单元:弱种子也要发芽文/刘克升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 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 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 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 他的地。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 些啥。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 “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
2、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 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 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 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 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 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 你能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 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
3、我 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 肥沃的地段,囱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 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3 .方老师表演完走盲道后,她的丈夫和女儿为什么都哭成了泪人儿? (3分)4 .文章第段画线句“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应 该如何理解?(压迫:指对机体的某个部分加上压力。身体力行:亲身体验, 努力实行。)(4分)5 .本文的标题是“盲道上的爱”,读完全文后,请你说说标题中的“爱” 主要指哪两种爱。(4分)1 .没有注意到车子侵占
4、了盲道,没有自觉主动地帮助盲人的意识。(或不 明方老师搬车的原因和意图)2 .如果方老师的女儿真的失明,会对方老师的女儿、方老师及她的家庭带 来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医生让她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或因为方老师的 女儿有可能失明,医生怕方老师到时承受不了,所以医生让她做好“充足的心 理准备”)方老师的“决定”是要把自己的眼睛捐献给女儿。方老师的“准 备”是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开始闭眼做家务,练习走盲道。3 .父女俩通过方老师表演走盲道,才知道了方老师为了不让女儿失明所做 的决定和准备。他们被这种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深深地感动了,所以流下了眼 泪。4 .感同身受的痛苦滋味和深深的关爱之情交织
5、在一起,使我内心产生压 力,促使我去更深切地体会盲人(残疾人)生活的艰辛,更努力地去为他们多 做一些实事。5 . 一种是母爱,一种是正常人对盲人(残疾人)的爱。(意对即可)第六单元: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伯作为电极放入 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 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 活细菌。到了 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里 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填加某些 芳香化合物作
6、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 电池里不断的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 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 且能持续数月之久。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 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0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 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 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 质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
7、显神通,在细菌发电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 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 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 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 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 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 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 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 嗜盐杆菌细菌来发电的,
8、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 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1 .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2 .认真阅读第段介绍介绍英国科学家在研究利用细菌电池发电时,为了提高 发电效率,操作时采取了哪些措施?3 .文章第段中加粗加点的“这样”指的是什么?4 .文章第段中,起到了总起的作用。本段的写法是 O5 .文章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1 .细菌发电前景广阔。2 .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往电池里不断的充入空气。3 .利用细菌电池发电效率高达40%,且能持续数月之久。4 .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9、先概括后具体。5 .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 为电能的特异功能。第七单元:看戏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经下落,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 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树叶子也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 静的。但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地,人挤得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 过道的石阶上都坐着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还有近郊来 的农民一一一句话,我们首都的劳动人民。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 一个人海。他们所发散出来的热力和空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 面像一层烟雾。烟雾不散,海在屏住呼吸。舞台上的幕布分开了,音乐奏
10、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 有节奏的步法走到脚灯前面来了。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丝绣和头饰上,激 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那里面有歌, 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公 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但主导这一切的却是一片忠心耿耿、为国 为民的热情。这种热情集中地、具体地在穆桂英身上表现了出来。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 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 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 又逼近,似乎柔和
11、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 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 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 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 起。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 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又忽然膨胀起来。 戏就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 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
12、来, 真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的面前。观众和他打成一片。舞台已经失 去了界限,整个的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同志。过了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活 以后,现在66岁的高龄,他仍然能创造出这样富有朝气的美丽形象,仍然能表 现出这样充沛的青春活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种奇迹只有在我们的国 家里才能产生一一因为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1 .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2 .句子的作用。(4分)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3 .精读第四自然段画横线的部分,回答下列问题。(4分) (1)歌声是无形的,
13、怎么能像珠子死的一粒一粒地滚下来?(2) 回音既然听不见,又怎么能淹没狂暴的掌声?4.文章为什么把观众的表情写得具体详尽,而对剧情的描写却十分简略? (4分)1.表现人们对久享盛誉的艺术家的出场情不自禁爆发的热情.写出了观 众情绪的变化,动静的变化,还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 (1)指观众内心的 共鸣.掌声是外在的,而内心的共鸣是心灵的震撼,是内在的.回音淹没掌声,表明 观众对梅兰芳艺术的赞赏完全出自内心,发自心底。(2)是为了烘托心情,渲染 气氛,表明梅兰芳的舞台艺术赢得了观众深深的喜爱。3. (1) 滚,滴,溅 ,落本来是用来修饰可饰物的,这里用来修饰歌词不能不说是创新,形象立体 地表
14、现了艺术家唱腔的字正腔圆,柔和铿锵的特点,表现了梅兰芳先生的歌喉美 妙动听,入耳入心,令人回味无穷.作者巧妙地借助一个比喻,将无形化为有形,从 视觉设喻,从而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作者妙笔生花,读者应接不暇,真是曲尽其 妙,绘形绘声,归臻完美。(2)梅兰芳的歌声令观众如醉如痴,好像在每一个人 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虽然听不见,但很有冲击力,能淹没那股 狂暴的掌声,使周围鸦雀无声,让人们沉醉。4.写观众既能体现人们对艺术的 热情,又能表明梅兰芳的艺术水平,而剧情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大,所以才如此处 理。第八单元:鲁迅与萧红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个二十三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 来,她
15、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 就是萧红。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原来一颗对未 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来流浪生活给打击得已经有点冰冷了。然而,当她找 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 东北姑娘。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 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 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鲁迅先生的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 广平同情她,爱她,处处照应她。
16、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独生儿 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萧红成了鲁迅先 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萧红,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闯进了上海文坛。从此,一股沁人心脾、 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 诞生了。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都看到她前进的奔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 祥的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没有鲁迅先生,也就没有萧红。她很可能默默无闻地 寂寞下去,甚至颓唐地毁灭自己。是的,没有鲁迅先生在荆棘满地的前面为青 年们开路,萧红同时代的一批青年作家也就不可能冲出牢笼走进文坛。三十年 代
17、出现的一批生龙活虎的青年作家,有谁没有受过鲁迅的哺育呢?在建立我国 现代文学队伍方面,鲁迅先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鲁迅是中国青年作家之父,他一生对青年的 帮助,是人们万世所感念。1.选择带点字正确的解释在序号上画“ J 。举目无亲抬起 全 推选 举动 一见如故原来的原因 朋友故意 2 .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心里 的冰块”是指萧红(),“萧红”心里的冰块融化了是因为()O3 .三十年代出现的一批生龙活虎的青年作家,有谁没有受过鲁迅的哺育 呢? ”这是 句。换一种说法使其句意不变:4 .找出对鲁迅先生评价的句子用“”画出,请你替萧红对鲁迅先生写几 句感谢的话
18、。5 .读完本文,你想说些什么?1 .抬起 朋友2 .“心里的冰块”萧红在上海流浪生活使她受到了打击。“冰块开始融化了。”是因为上海对萧红来说是一个陌生城市,她是举目无亲的,而且几年来 流浪生活冰冻了她原本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而在这个时候,鲁迅先生待她如 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这让孤苦无依的萧红感觉到了呵护和关怀,感受 到了家的温暖。3 .三十年代出现的一批生龙活虎的青年作家,每个人都受过鲁迅的哺育呢。4 .感谢鲁迅先生父亲般的关爱,老师般的鼓励支持,使萧红成为了一位才华横 溢的青年作家。5 .鲁迅对萧红等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青年和青年作家的帮助太大了。鲁迅的人 格魅力。他真是为自己想得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课外阅读 专项 练习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