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我把你追寻》的教案设计.docx
《《延安,我把你追寻》的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延安,我把你追寻》的教案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案延安,我把你追寻的教案设计一、引言1.1设计意图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描绘作者对延安这个革命圣地深深眷恋的诗歌。通过学习这首诗歌,学生可以了解延安的历史背景,感受到作者对延安的热爱之情。1.2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感。1.3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歌,通过分析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了解延安的历史和革命精神。二、知识点讲解2.1诗歌背景2.1.1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许多革命先驱在这里奋斗和牺牲。2.1.2诗歌作者贺敬之曾亲身参与革命,对延安有着深厚的感情。2.1.3诗歌通过描绘延安的自然风光和革命
2、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的眷恋之情。2.2诗歌结构2.2.1诗歌分为四节,每节四句,结构清晰。2.2.2诗歌采用自由诗的形式,语言富有韵律感。2.2.3诗歌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如“延安”代表革命精神,“追寻”代表对革命精神的追求。三、教学内容3.1诗歌内容分析3.1.1第一节诗歌描绘了延安的美丽风光,如“延河的水,碧绿如玉”。3.1.2第二节诗歌描述了延安的革命场景,如“枣园的灯光,照亮了天涯”。3.1.3第三节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的思念之情,如“延安,我把你追寻”。3.1.4第四节诗歌呼吁人们继续传承延安的革命精神,如“革命的道路,永远向前”。3.2诗歌形式分析3.2.1诗歌采用了自由诗的形
3、式,没有固定的韵律和节奏。3.2.2诗歌的语言富有韵律感,如“延河的水,碧绿如玉”。3.2.3诗歌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如“延安”代表革命精神,“追寻”代表对革命精神的追求。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歌的内容和形式。4.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手段,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情境。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延安的热爱之情,培养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学生对诗歌中象征手法的理解。5.1.2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5.1.3学生对延安的历史背景的了解。5.2教学重点5.2.1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形式。5.2.
4、2学生能够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情境。5.2.3学生能够培养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学课件6.1.1包含诗歌全文、作者简介、历史背景等图文信息。6.1.2插入延安时期的老照片、革命场景图片等。6.1.3包含音频资料,如诗歌朗诵、革命歌曲等。6.2纸质文本6.2.1提供诗歌全文打印稿,方便学生阅读和朗诵。6.2.2提供作者简介、延安历史背景等资料打印稿。6.2.3提供注释和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6.3其他学具6.3.1准备白板或黑板,用于板书设计。6.3.2提供彩色粉笔,用于板书设计。6.3.3分发小组讨论记录卡,方便学生分组讨论。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延安 我把你追寻 延安 追寻 教案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