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文《观潮》教案设计.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古文《观潮》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古文《观潮》教案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案小学古文观潮教案设计一、引言1.1设计意图观潮是一篇描述自然景观的古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古代文人墨客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1.2课文简介观潮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作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作者在钱塘江观潮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叹之情。1.3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二、知识点讲解2.1古文词语解释2.1.1“潮”指潮水,钱塘江的潮水因其壮观而闻名。2.1.2“观”指观看,观赏。2.1.3“沸”指沸腾,形容潮水翻滚的样子。2.2古文句式分析2.2.1倒
2、装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句话的正常语序应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2.2省略句:“往来无白丁。”这句话省略了主语“作者”。2.3古文修辞手法2.3.1对偶:“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3.2比喻:“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三、教学内容3.1课文朗读与理解3.1.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古文的韵律美。3.1.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僻词语。3.1.3学生分享对课文的感悟,讨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2课堂互动3.2.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3.2.3学生进行古文背诵比赛,增强对古文的记忆和理解。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
3、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僻词语的解释。4.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享和背诵,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和理解能力。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古文词语的解释。5.2难点古文句式分析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6.1.1课件:包含课文动画、图片、生僻字词解释等。6.1.2黑板:用于板书设计。6.1.3教学录音机:用于播放课文朗读录音。6.2学具6.2.1课本:学生用于阅读和做笔记。6.2.2练习本:学生用于做练习和写作业。6.2.3参考书:学生用于自主学习。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观潮 小学 古文 教案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