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教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案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一、引言1.1背景介绍:介绍王昌龄和芙蓉楼送辛渐的背景,包括作者的生活年代、诗歌创作的背景等。1.1.1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生活在公元755年至772年之间。1.1.2芙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在送别好友辛渐时所作的一首诗。1.1.3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芙蓉楼送别辛渐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二、知识点讲解2.1.1这首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整体呈现出整齐的矩形结构。2.1.2诗歌的韵律采用了平仄交替的韵律,使得诗歌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2.1.3第一句和第二句形成了对称的结构,第三句和第四句也形成了对称的结构,整体上呈现出平衡的美感。三、教学内容3.1诗句
2、解析:对芙蓉楼送辛渐的每一句诗句进行解析,解释其意义和表达的情感。3.1.1第一句:“洛阳亲友如相问”,表达了作者在送别时对洛阳亲友的关心和问候。3.1.2第二句:“一片冰心在玉壶”,通过冰心和玉壶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和纯洁的心意。3.1.3第三句:“洛阳亲友如相问”,再次提到了洛阳亲友,强调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和思念。3.1.4第四句:“教我如何不想他”,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四、教学目标4.1理解芙蓉楼送辛渐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4.1.1学生能够了解王昌龄的生活年代和诗歌创作的背景。4.1.2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在送别友人时的心情和情感。4.2掌握芙蓉楼
3、送辛渐的诗歌结构和韵律。4.2.2学生能够感受诗歌的韵律,理解平仄交替的韵律特点。4.3解析芙蓉楼送辛渐的诗句意义和表达的情感。4.3.1学生能够理解每句诗句的意义和背后的情感。4.3.2学生能够分析诗句中的比喻和象征,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解析诗句的意义和背后的情感。5.1.1学生可能对诗句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理解困难。5.1.2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作者在送别时的心情和情感。5.2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结构和韵律。5.2.2学生需要感受诗歌的韵律,理解平仄交替的韵律特点。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学PPT:制作包含芙蓉楼送辛渐全文、作者背景、诗句解析等内容的PPT,用
4、于辅助教学。6.1.1PPT中应包含清晰的文字和相关的图片,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6.1.3PPT应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如问题提问、诗句接龙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6.2诗歌全文打印稿:准备芙蓉楼送辛渐的全文打印稿,方便学生跟随教师朗读和深入学习。6.2.1打印稿应使用较大的字体,保证学生能够清晰阅读。6.2.2打印稿上可以标注一些重要的字词和解释,方便学生查阅。6.2.3打印稿可以设计成折叠的形式,方便学生携带和保存。6.3注释资料:准备一些关于芙蓉楼送辛渐的注释资料,用于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和背景。6.3.1注释资料应包括对作者的介绍、诗句的详细解释等。6.3.2注释资料可以使用卡片的形式,
5、方便学生随时查阅。6.3.3注释资料可以设计成彩色,增加视觉吸引力。七、教学过程7.1导入:通过展示PPT上的背景介绍,引导学生了解王昌龄和芙蓉楼送辛渐的背景。7.1.1可以提问学生是否了解王昌龄和他的诗歌创作,激发学生的兴趣。7.1.2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送别的场景和情感,引起学生对诗歌的期待。7.2朗读与解析:引导学生朗读诗歌,并逐句解析诗句的意义和背后的情感。7.2.1可以邀请学生上台朗读,增加互动性。7.2.2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诗句中的比喻和象征,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7.2.3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7.3诗歌创作体验: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体验,让学生尝
6、试创作类似的送别诗。7.3.1可以提供一些关键词或场景,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7.3.2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并给予肯定和鼓励。7.3.3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加深学生对诗歌创作的理解。八、板书设计8.1板书结构:设计板书结构,将诗歌的结构和重点内容展示在黑板上。8.1.1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矩形,表示诗歌的整体结构。8.1.2在矩形内部,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出每句诗句,突出诗歌的结构。8.1.3在矩形旁边,用注释的形式写出诗句的意义和背后的情感。8.2板书重点:将诗句中的重点字词和解释展示在黑板上。8.2.1在黑板上用较大的字体写出重点字词。8.2.2在重点字词旁边,用注释
7、的形式写出其意义和作用。8.2.3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出重点字词,增加视觉吸引力。8.3板书互动:设计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到板书设计中来。8.3.1邀请学生上台书写重点字词,增加学生的参与感。8.3.2邀请学生上台解释诗句的意义和背后的情感,增加学生的表达机会。8.3.3鼓励学生在黑板上提出问题或写下自己的思考,增加学生的互动性。九、作业设计9.1诗歌默写:要求学生默写芙蓉楼送辛渐的全文,巩固学生对诗歌的记忆。9.1.1可以设置一定的时间限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默写。9.1.2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9.1.3可以在作业中提供一些关键词或提示,帮助学生回忆诗歌内容。9.2
8、诗歌解析:要求学生对芙蓉楼送辛渐的诗句进行解析,加深学生对诗句意义和情感的理解。9.2.1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在解析中回答。9.2.2可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义和背后的情感。9.2.3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诗句,要求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9.3诗歌创作:要求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送别诗,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9.3.1可以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解析1.1诗歌背景和作者动机:在讲解诗歌背景和作者动机时,需要重点关注王昌龄的生活年代和诗歌创作的背景。详细补充和说明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生活在公元755年至772年之间,以及芙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在送别好友辛渐时所作的一首诗。1.3
9、诗句意义和情感:在讲解诗句意义和情感时,需要重点关注每句诗句的表达意义和背后的情感。详细补充和说明第一句表达了作者在送别时对洛阳亲友的关心和问候,第二句通过冰心和玉壶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和纯洁的心意,第三句再次提到了洛阳亲友,强调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和思念,第四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二、教学目标和难点解析2.1理解诗歌背景和作者动机:在达成理解诗歌背景和作者动机的教学目标时,需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够了解王昌龄的生活年代和诗歌创作的背景。详细补充和说明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生活在公元755年至772年之间,以及芙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在送别好友辛渐时所作的一首诗。2.3解析诗句意义和情感:在达成解析诗句意义和情感的教学难点时,需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每句诗句的意义和背后的情感。详细补充和说明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每句诗句的意义和背后的情感,包括第一句表达的作者对洛阳亲友的关心和问候,第二句通过冰心和玉壶的比喻,表达的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和纯洁的心意,第三句再次提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