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望洞庭》的公开课教案.docx
《课文《望洞庭》的公开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文《望洞庭》的公开课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案课文望洞庭的公开课教案一、引言1.1背景介绍1.1.1课文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描写了作者在洞庭湖边的所见所感。1.1.2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深受读者喜爱,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1.1.3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二、知识点讲解2.1诗文内容理解2.1.1让学生通读全文,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描绘出诗中的景象。2.1.2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洞庭湖、君山、白银盘、青螺等,理解作者的描绘手法。2.1.3探讨诗中的哲理,如“洞庭青草,近中流者绿,远岸者苍”寓意着事物的远近变化。2.2诗词技巧分析2.2.1讲解诗的格律,分析其平仄、对仗
2、、押韵等韵律特点。2.2.2探讨诗人运用意象、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情感和哲理的技巧。2.2.3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关系,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2.3文化背景介绍2.3.1介绍唐代的社会背景,了解诗人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风格。2.3.2讲解洞庭湖的历史和文化意义,理解其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2.3.3探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自然描写,理解其背后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三、教学内容3.1诗文朗读与背诵3.1.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3.1.2鼓励学生背诵诗文,加强语言感受和记忆能力的培养。3.1.3组织课堂朗读和背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2诗文内容讨论3.2.1分
3、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哲理和情感表达,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3.2.2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诗中的场景,增强学生的体验感。3.2.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诗中景象和哲理的理解。3.3诗词创作练习3.3.1教授一些简单的诗词创作技巧,如平仄、对仗、押韵等。3.3.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短诗。3.3.3下次课堂上分享学生的创作成果,互相评价和交流。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4.1.1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望洞庭。4.1.2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意象、哲理和情感表达。4.1.3学生能够掌握一些诗词创作的基本技巧。4.2过程与方法4.2.1学生通过讨论、朗读和创
4、作等实践活动,提高文学鉴赏和创作能力。4.2.2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4.2.3学生通过文化背景的了解,增强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认知和理解。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3.1学生能够感受和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提高文学素养。4.3.2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4.3.3学生能够激发对诗词创作的兴趣,培养创作热情。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学生对诗中深奥的哲理和复杂的情感表达的理解。5.1.2学生对诗词创作技巧的掌握和应用。5.1.3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背景的了解。5.2教学重点5.2.1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望洞庭。5.2.2学生能
5、够理解诗中的意象、哲理和情感表达。5.2.3学生能够通过讨论、朗读和创作等实践活动,提高文学鉴赏和创作能力。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学PPT6.1.1制作包含诗文、注释、图片、讨论问题等内容的PPT,方便学生学习和教师讲解。6.1.2在PPT中加入洞庭湖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文中的景象。6.1.3PPT中加入诗词创作的示例和指导,方便学生学习和参考。6.2参考书籍6.2.1准备一些有关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的参考书籍,方便学生了解更多背景知识。6.2.2准备一些有关洞庭湖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参考书籍,方便学生理解诗中的象征意义。6.2.3准备一些有关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参考书籍,方便学生学习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望洞庭 课文 公开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