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必修3.ppt
《生物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必修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必修3.ppt(8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纲内容能力要求命题分析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3.人脑的高级功能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6.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7.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8.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9.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实验:模拟尿糖的检测实验与探究能力1.新课标卷主要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本章内容,同时也有选择题的形式。以图形分析、情景信息综合分析和实验探究等形式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属于高频考点。2017年考查了神经 体液调节、免疫调节、体温调节及血糖调节的相关内容。2.命题趋势:考查神经、体液
2、及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其中血糖调节和神经调节属于本部分的考查重点。考纲导读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反射弧1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_。2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_、神经中枢、_和_(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反射二、兴奋的传导与传递1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 _ 后,由相对 _ 变为显著_的过程。感受外界刺激静止状态2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1)静息电位: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电位是_。活跃状态(2)动作电位: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电位是_。内负外正内正外
3、负项目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结构基础神经纤维突触传导形式电信号(神经冲动)_传导方向_传导_传导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后膜3兴奋的传导与传递: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双向单向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大脑小脑脊髓1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2相互关系:(1)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_。(2)位于脊髓的_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3)神经中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_。最高级中枢低级中枢协调四、人脑的高级功能1高级功能:包括语言、_、记忆、思维等方面,_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力活动。学习语言2大脑皮层的言语区:大脑皮层言语区(左半球外侧面)代表 4 个言语区,分别是:W
4、区,损伤后不能书写。SH_区,损伤后,不能讲话。V 区,损伤后不能看懂文字。_区,损伤后不能听懂别人的讲话。判断正误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结构基础是神经元。()2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或抑制的生理基础是 Na的内流或阴离子(Cl)的内流。()3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等。()4 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5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的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答案:1.2.3.4.5.反射弧的组成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感受刺激并产生兴奋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将由感受器产
5、生的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入神经中枢既无感觉又无效应考点一反射和反射弧考点梳理1反射弧的组成及功能:反射弧的组成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并产生兴奋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将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有感觉但无效应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对内、外界刺激产生相应的活动有感觉但无效应(续表)2反射弧只有保持完整,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组成反射弧的任何部分受到损伤,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3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入神经中枢,经综合分析后,神经中枢发出兴奋或抑制,导致发出的神经冲动加强或抑制
6、。4神经中枢是神经元细胞体汇集的部位;中枢神经是指脑和脊髓。感觉(传入)神经元细胞体汇集部位称为神经节,运动神经元细胞体汇集的部位是脑和脊髓灰质。5中间(联络)神经元分布在脑和脊髓灰质中;膝跳反射是人体最简单的反射之一,只含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反射活动越复杂,中间神经元的数量越多。6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的判断方法:感受器效应器;脊髓灰质后角前角;传入神经传出神经;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反射弧中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神经节如图中的c。(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轴突末梢)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与“”(胞体)相
7、连的为传出神经(e)。(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高考探究考向1反射弧的组成及功能典例1(2014 年海南卷)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 d 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 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 a 到 d 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 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解析由图中突触的结构和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知,b 为传入神经。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A 正确;与脊髓灰质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d 处位于传出神经上,B 正确;从 a 到 d 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完整的反
8、射弧,C 错误;牵拉骨骼肌时,会在 d 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有神经兴奋的传递,所以 c 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D正确。答案C考向2反射弧各部分的作用及异常分析典例2肌肉受到刺激会产生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现取两个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将左侧标本的神经搭在右侧标本的肌肉上,此时神经纤维与肌肉细胞相连接(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图所示。图中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刺激可引起右肌肉收缩,左肌肉也随之收缩。请回答下列问题。(1)中能进行兴奋传递的是_(填写标号);能进行兴奋传导的是_(填写标号)。(2)右肌肉兴奋时
9、,其细胞膜内外形成的_电流会对的神经纤维产生_作用,从而引起的神经纤维兴奋。(3)直接刺激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_。解析兴奋传递是指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或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的传递过程,是要依靠释放化学物质(如乙酰胆碱)来进行的;而兴奋传导是指兴奋在同一细胞内(或神经纤维内)依靠局部电流的作用进行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刺激神经纤维,兴奋会分别传到左、右肌肉使之收缩。答案(1)(2)局部刺激(3)左肌肉和右肌肉考向预测1(2017年山东淄博期中)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 a、b、c、d、e 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结构的存在保证了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0、是单向的C若从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应D当以适宜电流刺激时,该处细胞膜内的电位由正转负解析:a 是感受器、b 是传入神经、c 是神经中枢、d 是传出神经、e 是效应器,由 a、b、c、d、e 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A 正确;结构是突触,结构的存在保证了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B 正确;若从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处,兴奋能够传到效应器,效应器能产生反应,C 正确;当以适宜电流刺激时,该处细胞膜内的电位应该是由负转正,D 错误。答案:D2(2016 年陕西模拟)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A细胞体C突触间隙
11、B轴突D树突解析: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但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则作用部位可能在突触间隙。答案:C考点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考点梳理1比较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由突起和细胞体两部分组成,突起分树突和轴突两种。如下图所示:(2)神经纤维:指神经元的轴突包括套在轴突外面的髓鞘。(3)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裹着结缔组织膜,就成为一条神经。2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比较:项目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图形实质膜对K有通透性,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K外流,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未兴奋部位:内负外正;兴奋部位: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内正外负;兴奋与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
12、生局部电流电流方向没有局部电流膜内:兴奋未兴奋膜外:未兴奋兴奋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2)传导特点:由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双向传导。即刺激(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兴奋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测量方法测量图解测量结果静息电位测量: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动作电位测量: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4电位的测量:指针偏转原理图:测量动作电位时,灵敏电流计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下面图中a 点受刺激产
13、生的动作电位为“”,图为该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依次通过“abcc 右侧”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变化细化图: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1)图示: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2)解读:a 点静息电位,外正内负,此时K通道开放;b 点0 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bc 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cd 段静息电位恢复中;de 段静息电位。高考探究考向1兴奋的产生典例3(2015年江苏卷)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
14、误的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 Cl同时内流 解析 神经递质存在于轴突末梢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中,生物膜的分隔作用可避免其被细胞内的其他酶系破坏,A正确;神经细胞上的神经冲动属于电信号,神经递质属于化学信号,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B 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的效应是引起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使下一个神经细胞兴奋或抑制,C 正确;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如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则
15、Na内流,如果为抑制性神经递质,则 Cl内流,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二者不能同时发生,D 错误。答案D兴奋产生和传导中K+、Na+的运输方式不同(1)静息电位产生时,K+由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属于协助扩散。(2)动作电位产生时,Na的内流需要载体蛋白,同时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属于协助扩散。(3)恢复静息电位时,起初的K外流是协助扩散;但随后的NaK泵排Na吸K是逆浓度梯度运输,为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输。考向2电位的测量典例4(2015 年福建卷节选)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
16、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2)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图中静息电位是以细胞膜的_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 0 mV。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 mV 变为65 mV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_。(3)在缺氧处理 20 min 时,给予细胞 25 pA 强度的单个电刺激_(填“能”或“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判断理由是_。解析据题意可知,实验目的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故自变量为缺氧时间
17、。缺氧处理20 min,阈强度为30 pA以上,给予25 pA强度的刺激低于阈强度,所以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静息时,K外流,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兴奋时,Na通道开放,Na内流,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答案(1)缺氧时间(2)外降低(3)不能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考向预测3(2017 年江西新余联考)图1表示神经纤维在静息和兴奋蛋白,该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图 2 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图 1图 2状态下K跨膜运输的过程,其中甲为某种载体蛋白,乙为通道A图1 A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B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B图2 处膜外为负电位,而
18、Na浓度膜外大于膜内C图2兴奋传导过程中,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D图2 处K通道开放;处Na通道开放解析:钾离子从B侧运输到A侧是通过离子通道完成的,不消耗能量,所以A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B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A错误;图2 处膜外为负电位,而Na浓度膜外大于膜内,B正确;图2兴奋传导过程中,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C错误;图2中处Na通道开放以形成动作电位,处K通道开放以形成静息电位,D错误。答案:B4(2016 年河南郑州模拟)下图 1 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图,图 2 表示相应的生理变化。其中图 2 中的甲可以对应图 1 中。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 1
19、图 2C在静息状态下K通道通透性更高D图1的中Na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原因是Na大量内流,对应图2中的乙,A错误;时K外流A图 2 中的乙对应图 1 中的B图 2 中的丙对应图 1 中的解析:由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可知,图 1 中膜电位上升,使膜电位逐渐恢复至静息电位,对应图 2 中的丙,B 错误;静息状态下,K通道比 Na通道通透性更高,C 正确;中 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D 错误。答案:C5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电位变化对应于 PQ 兴奋传导过程B电
20、表记录到处电位值时,Q 处无 K外流C电表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D若 S 处电极移至膜外,电表的指针将发生两次反向偏转时,Q处为静息电位,靠K外流维持,B错误;电表记录到解析:图乙为神经纤维上某点(Q 点)的动作电位,不是 PQ 的兴奋传导过程,A 错误;电表记录到处电位值的是 R 点的电位变化,其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C 正确;兴奋只能从 S 传递到 R,不能从 R 传递到 S,故电表的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D 错误。答案:C6(2017 年广西名校猜题卷)氨基丁酸(GABA)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对脑部具有安定作用。下图甲为氨基丁酸抑制中枢神经兴奋的作用机理(X、Y
21、 为影响膜电位变化的两种重要物质),图乙为一次膜电位变化曲线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图甲图乙A图甲中的物质 X 指的是-氨基丁酸,它不是合成人体蛋白质的原料B图甲中的物质 Y 指的是阴离子,它的流入会抑制动作电位的形成C某病人体内缺乏 GABA 酶,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Dab 段主要发生 K外流,bd 段主要发生 Na内流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K外流,bd段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解析:图甲中的物质 X 是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氨基丁酸,合成人体蛋白质的原料是氨基酸,A 正确;氨基丁酸抑制中枢神经兴奋,据图可知它使 Y 内流,Y 应为阴离子,B 正确;体内缺乏 GABA 酶,会导致氨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必修3 生物 动物 人体 生命 活动 调节 通过 神经系统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