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第三部分 文言文及古诗词赏析 二 古诗词曲赏析(21-40首).ppt
《语文 第三部分 文言文及古诗词赏析 二 古诗词曲赏析(21-40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 第三部分 文言文及古诗词赏析 二 古诗词曲赏析(21-40首).ppt(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修辞】【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敌军来袭,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炼字】【炼字】一个“压”字,揭示出敌兵来势的凶猛,守军将士处境的艰难,也衬托出将士们临危不惧、以死报国的英雄气概。【修辞】【修辞】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出了两军激战的惨烈,渲染了黯然凝重的悲壮气氛。为下文写援军的到来做了必要的铺垫。第第2121首首 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人教: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诗句理解】【诗句理解】“半卷”写出了黑夜行军的谨慎,“临易水”暗示将士们壮怀激烈的豪情。援军到来随即投入战斗,无奈
2、夜寒霜重,战鼓不响,困难重重,将士们却毫不气馁。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修辞】【修辞】运用战国时期燕昭王放置千金在黄金台上来招纳贤才的典故写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直接抒发将士们的爱国情怀。升华了主题,是全篇的点睛之笔。针对训练针对训练1.简要分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中“满”字的表达效果。2.2017云南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3.2017云南“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满”字从听觉角度表现出战争规模之大,唐朝守军面对强大的敌军士气高昂,奋力反击。表达出将士们为报答
3、君王的信任和重用,视死如归、坚决杀敌的壮志豪情。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残酷作铺垫。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借赤壁之战中的一支断戟起兴,慨叹前朝人事,暗含岁月流逝及物是人非之感,同时也为后两句的抒怀作铺垫。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修辞】【修辞】化用典故,抒发议论感慨。借“二乔”的命运暗示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以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带有某种机遇性,抒发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第第2222首首 赤壁赤壁 唐杜牧(人教:八年级下册第25课)针对训练
4、针对训练1.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2.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不好。以二乔的命运暗含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从诗句的形象性或感情的含蓄性任一方面回答均可)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咏史诗中,诗人借助古物“折戟”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B.全诗既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又暗指诗人自己胸怀大志却不能被统治者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借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也将被重写
5、。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D 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D项中,在这首诗中,赤壁之战已不是诗人关注的重点,历史兴亡之感才是诗人要表达的感情,因此D选项中的“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说法有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修辞】【修辞】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运用了互文的写法,描绘了一幅月下河边凄冷、迷蒙的画面,又与诗的后两句描写麻木的人心相照应。次句点题,承上启下,网络全篇。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句理解】【诗句理解】表面上在说商女不知所唱的是亡
6、国之音,实际讽刺听歌之人,批评那些不顾国家危难,只顾自己享乐的上层阶级。第第2323首首 泊秦淮泊秦淮 唐杜牧(人教: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针对训练针对训练1.第二句写“近酒家”有什么作用?2.“烟笼寒水月笼沙”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形成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3.诗的后两句意在批判什么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烟、水、月、沙;画面特点:朦胧(迷蒙)、冷寂(悲凉)为后边写听到“商女唱后庭花”作铺垫。表面上是讽刺“商女”,实际上是批判不理国事、醉生梦死的当朝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诗句理解】【诗句理解】写眼前景象。有问有答,景中含情。在两个
7、“期”的一问一答间,将对“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尽显思念的急切愁苦之情。“涨”字既点明了季节,又烘托了人物愁思深重的心情。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设想未来相聚的情景,用反衬的手法来表现孤寂心情。相聚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足见这离情是何等深沉。其后“巴山夜雨”便成了离情的代名词。第第2424首首 夜雨寄北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人教: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北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拓展阅读)针对训练针对训练1.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有什么表达效果?2.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句起笔以“君”称呼对方,以独特的视觉勾画出一幅
8、温情脉脉的画面。B.“涨”字富有动态感,既言雨大池满,也表现了诗人愁思的深重。以虚写之景抒情,委婉自然又新颖别致。C.“何当”为想象希望之词。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想象美丽,描写逼真,揭示出诗人真挚的思念之情。D.后两句用反衬手法来表现诗人孤寂的心情,以想象中美好的场景来凸显今日的相思之苦,构思奇巧,相映成趣。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虚实相生,强调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强烈而缠绵。B B【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B项中,第二句中“巴山夜雨”“涨”是以实写之景抒情,选项中的“以虚写之景抒情”说法有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诗句理解】【诗句理解】首联写爱情的不幸遭遇(或借写爱情抒发
9、政治失意的苦闷)和主人公失意的心境。【炼字】【炼字】两个“难”字,第一个是相见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深沉和缠绵。第二句既是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以“花”比喻美好年华将逝,极力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表现手法、修辞】【表现手法、修辞】颔联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至死不渝的爱情追求。“丝”喻“思”,含相思之意。“泪”隐喻相思的泪水。这两句可以言情,也可以喻志,常用来表示忠贞不贰的执着和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第第2525首首 无题无题 唐李商隐(人教: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蓬
10、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修辞】【修辞】尾联运用典故(“蓬山”和“青鸟”)寄希望于使者但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表达出无法经常见面,只能靠书信传情的无奈之情。【诗句理解】【诗句理解】颈联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忧虑,倍感清冷以至容颜衰老的情况。“但愁”“应觉”均是诗人的猜测之词,担心、怜惜之情尽流于外。“云鬓改”“夜吟”是说因为相思的痛苦折磨,夜晚辗转不能眠。“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的冷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这两句结合起来充分地体现了诗人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针对训练针对训练1.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1、2.请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赏析。运用衬托的手法,用“相见难”衬托“别亦难”,用百花凋零的暮春之景渲染离别的凄凉氛围,表现出离别时的难分难舍之情。内容、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角度谈都可;如扣住“到”“成”“方”“始”中某一字的强调作用来谈也可。3.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诗中的“改”“寒”两字,都用得好,试说说好在哪里。4.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有何深意?“改
12、”字传出苦情蜜意,即言担心别离日长会使自己容颜衰老,难以取悦心上人,表现了“她”思念男主人公的心情。“寒”字并不只是指月光清冷,还指男主人公的心境,此刻,情人不在身边,深感孤独,才觉月光寒冷。此二字,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十分真切。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而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上阕写景。【炼字】【炼字】“无言”二字描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词人孤身登楼的身影。“如钩”不仅写月形,也点明时令。“梧桐”这一意象渲染出一片沉重的忧愁,“锁”住的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还有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
13、恨。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下阕抒情。【修辞】【修辞】以“丝”比喻离愁,欲剪却“不断”,愈理愈“乱”,词人通过比喻化抽象为形象,将愁苦的感悟具体化,表现了词人的万般无奈。【诗句理解】【诗句理解】“别是”极言这不是一般的阶下囚的感受,而是亡国之君的离愁别绪。“一般滋味”是指离愁别恨,亡国之愁。第第2626首首 相见欢相见欢 唐李煜(人教: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针对训练针对训练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言独上西楼”,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B.上片写景,西楼、缺月、梧桐、深院、清秋,画面冷寂。C.下片转入抒怀,抒发了作者深切的故国之思,
14、亡国之恨。D.“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词人把愁思化解为别的滋味,反映了他旷达乐观、清幽脱俗的情怀。【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曲的赏析。“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体验与感受。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之外,它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一种独特而真切的感受。“别是”二字不是把愁的滋味化解成别的滋味,而是指一种特别的愁苦。D项中“反映了他旷达乐观、清幽脱俗的情怀”说法有误。D D2.分析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勾画了词人怎样的形象?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分析其妙处。勾画了诗人孤寂、凄婉(或:愁苦、寂寞)的形象。以丝比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体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15、词人内心感情的复杂纠葛。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上阕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炼字】【炼字】词人用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秋景的不同。【诗句理解】【诗句理解】“雁去”句写了天气极寒;“边声”句,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有的声音。“孤城”句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修辞】【修辞】下阕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词人化用“勒石燕然”的典故,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矛盾心理: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
16、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表达了诗人爱国、卫国的精神。第第2727首首 渔家傲渔家傲秋思秋思 北宋范仲淹(人教:九年级上册第25课)针对训练针对训练1.本词上阕描写边塞 ,下阕抒情。全词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 ”字,尽显征人无尽悲怆。2.2017襄阳全词用词精练传神。上片一个“”字,点明边塞战事吃紧;下片一个“”字,尽显征人无尽悲怆。3.2017襄阳“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揭示了征人的矛盾心理,请具体谈谈。荒凉(壮阔荒凉)的秋景苍凉悲壮泪闭征人们都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4.2017河南从写景的
17、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示例: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特异的风光。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阕的抒情蓄势。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诗句理解】诗句理解】首句描绘眼前环境,对酒听歌,心情轻松愉快、安闲舒适。第二句“去年”二字写出天气、亭台依旧,但当年的人和事已不在。第三句即景感兴,“几时回”三字,折射出一种期盼其返、却又明知难返的心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一二句是千古名句,用“花落”和“燕归”来映衬“无可奈何”和“似曾相识”之感。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
18、慨叹。结句直接抒发寂寞和忧伤之情。【炼字】【炼字】“独”字突出了凄凉寂寞之感;“徘徊”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第第2828首首 浣溪沙浣溪沙 北宋晏殊(人教: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针对训练针对训练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运用的写法是 。2.“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3.在古诗中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就是意象。抓住意象是读懂诗歌的有效途径。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中选取一个意象,说说它被作者赋予了怎样的内涵。对比“独”字写出了词人独处时的寂寞,伴着萧条的春色和眼前时光的流逝,生出无限
19、的悲凉,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之感。示例一:“落花”这个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示例二:“归燕”这个意象借写旧燕归来,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无奈和怀旧伤今之情。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修辞、表现手法】【修辞、表现手法】写景。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塔之高。第一句“千寻”正面衬托出塔高。第二句用“鸡鸣”就能“见日升”之早,从侧面衬托出塔高,这两句点出了诗人立足点之高,暗含诗人对前途的憧憬,为下文的感受作铺垫。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诗句理解】【诗句理解】“浮云”既是实写,也比喻可能遇到的困难、障碍、挫折等。诗眼在“不畏”,这二字气势夺人,道出了诗人为实现政治抱负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20、。“身在最高层”是点睛之笔,点出了“不畏浮云”的原因,可见作者构思之精深。第第2929首首 登飞来峰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人教: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针对训练针对训练1.“飞来山上千寻塔”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闻说鸡鸣见日升”。3.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4.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夸张。突出自己立足之处的位置很高,为下文埋下伏笔,暗示出凭高视下可见到最壮丽动人的景象。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巧妙地展示了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感情。
21、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上阕写出猎的场面。【炼字】【炼字】起句用一“狂”字笼罩全篇,借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卷”字表现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冈的情景。【修辞】【修辞】“看孙郎”,用孙权的典故,突出地表达了词人犹如少年的豪情。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下阕写酒酣后的豪情。“酒酣”之后,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以“鬓微霜”的“何妨”衬“少年狂”,表现出词人壮志未已的英雄本色和豪放开阔的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第三部分 文言文及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曲赏析21-40首 第三 部分 文言文 古诗词 赏析 古诗 词曲 21 4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