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押题23:“涵养心灵美育人生-新时代青少年的美育”-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押题与热点素材必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4届高考作文押题23:“涵养心灵美育人生-新时代青少年的美育”-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押题与热点素材必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高考作文押题23:“涵养心灵美育人生-新时代青少年的美育”-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押题与热点素材必备.doc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4届高考作文备考:“涵养心灵,美育人生-新时代青少年的美育”试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1:一朵云在大人眼中是一团水汽,在孩子眼中是大象、城堡乃至一整个奇异世界。美育就是回归对孩子生命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孩子的眼睛和心灵。喜欢站在田埂上唱豫剧的7岁小男孩,在白洋淀麦田旁练芭蕾的12岁姑娘,总拿着父亲的旧手机录歌的初二学生2019年年初,这些农村孩子因艺术而结缘,一起登上了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舞台。材料2:新时代领路人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说:“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强调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希望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青年一
2、代能够通过美育涵养一颗“美丽心灵”。材料3:近年来,很多学校忽视美育的重要性,有的学校甚至不开设美术课。有的老师说,高考竞争激烈,喜欢美术专业的考生可以自己去学习;有的家长说,美术是高大上的东西,孩子们最应该掌握的是生存技能;有的学生说,学美术需要很强的耐心,自己做不到。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请综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同学们“涵养心灵,美育人生”,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命题方向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批判质疑人文底蕴:人文积淀 、审美情趣学会学习:乐学善学、 勤于反思实践创新
3、:问题解决审题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本题目的真实情境由三则材料组成。材料1用具体的事例强调美育的作用,美育就是回归对孩子生命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孩子的眼睛和心灵。材料2通过新时代领路人的话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性,希望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青年一代能够通过美育涵养一颗“美丽心灵”。但美育在不少学校遭遇尴尬,近年来,很多学校忽视美育的重要性,有的学校甚至不开设美术课。这是考生联想和思考的基点,作文任务正是针对此而设。若考生只围绕美育如何重要或“发现美”“如何审美”去立意,只能算基本符合题意。2.典型任务的限制。“请综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同学们涵养心灵,美育人生,并提出希望与
4、建议”,这一典型任务包含这样几个任务要素:写作对象是本校同学,文章体式为演讲稿,就要有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文章主题是倡议同学们“涵养心灵,美育人生”,并提出希望与建议。“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更强调理性思考,宜写成议论文,考生要能够综合材料内容展开论证。 3.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1和材料2用不同的方式强调美育的重要性,这是命题人的价值判断,考生不得违背此价值取向。材料3则提出近年来,很多学校忽视美育,甚至不开设美术课的问题,并列出老师、家长、学生的偏颇观点,对此,考生应在前两则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批驳和纠偏。开放性1.立意角度自由。“涵养心灵,美育人生”是文章的核心所在,在这个核心之下,可以辐射出
5、很多立意,比如材料中“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青年一代能够通过美育涵养一颗美丽心灵”一句就关系到作文的立意,这不仅仅是新时代领路人的要求,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的学生的要求;目前有部分学校不关注美育,过分追求成绩,对于青少年的发展反而是不利的。材料3中对美育的三种认识也是三个写作的切入点,只要找准关键句,根据它们或浅或深的含义,可选择的立意是多样化的。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关于美育的思考,从古至今,从内到外,都是不可缺少的话题。不仅可以思考当下,还可以关注未来。而对于不关注美育,甚至不开设美术课的现象更是各个中学,特别是高中学校的普遍现象,学生都有话可说、有理可议。解题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沿
6、袭2019全国卷的设题模式,2019全国卷的选材方向为劳动教育,本题的选材方向为美育,体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材料先通过“一朵云”的启示介绍美育的实质,而后阐述了新时代领路人对于美育的提倡,最后落到“很多学校忽视美育的重要性,有的学校甚至不开设美术课”这个问题上来。这就要求考生针对这个核心问题进行思考,完成“涵养心灵,美育人生”这个主题演讲稿。同时题目也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参考立意切题立意:1.学校要重视美育。2.用美温润眼睛和心灵。 3.不忘初心,美育同行。4.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美育不可或缺。5.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涵养“美丽心灵”。6.涵
7、养心灵,美育人生。偏题立意:1.发现美。(未准确抓取核心信息)2.美育的重要性。(没有抓住核心问题)【立意标题】生活留心皆是美;不懂审美,世界与你无关;做一个“美”的发现者;要面包,更要水仙;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心系大美中;美时代之人,育中华之魂;人生在路上,灵魂在高处。用美温润眼睛和心灵。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涵养“美丽心灵”。涵养心灵,美育人生。美育的作文素材1.“(他)大名鼎鼎,但毫不起眼,身材矮小,穿一身深蓝色咔叽布中山装,踏一双布鞋,像图书馆的一个老员工,甚至有点像一个杂役工。他满头银发,高悬在上,露出一个宽大的额头,几乎占了半个脑袋。他步履稳健,全身透出凝重肃穆之气。”在当代翻译家柳
8、鸣九的记忆里,这位毫不起眼的、不“美”的老者正是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教育家、北京大学教授朱光潜。作为21世纪中国最重要的美学家之一和现代美育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朱光潜一生都与青年为友。针对青年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以及青年即将面临或已经面临的诸多人生问题,他著书立说,把美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以通俗化、生活化的语言加以表达,如朋友般地引导青年人正确看待人生意义,从美育的角度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中,谈美是朱光潜早年留学西方时的美学思考和体悟,谈美从哪里来以及美的本质等问题,提出“人生的艺术化”;谈美书简则是其耄耋之年的心血之作,深入探讨了美学、艺术、文学中的美和
9、美感、审美范畴等一系列问题。2.2020年8月21日,首个项目湖南永州大元社乡村青少年森林艺术节开幕,为期两天,14位艺术家带领大元村周边62位留守儿童进行在地艺术创作,大元社森林艺术节期间累计吸引了宁远本地425个家庭,2043个乡村儿童来参与,接触艺术活动。此次艺术节以自然乡村的景色森林作为展示空间,充分探讨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孩子就地取材进行艺术创作的可能性,让孩子从大自然中获得启发,将个人情感转化为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创造出源于个人记忆的快乐家园。3.“在一个盛产手提电脑、移动设备与空白大脑的繁华盛世,我依然与我的艺术迈着缓慢的脚步前行”,哈珀李曾如此寄望于美育。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
10、而川媚,一草一木皆蕴藏美,人们却在终日的营营碌碌中褪去了审美能力。王尔德在英国经济动乱之时高吟道:“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依然有人仰望星空”。未受美育之人宛如涸辙之鱼,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沐以美育之光,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4.人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袁隆平院士喜爱小提琴,小提琴可抚慰心灵。李白大唐诗仙,却也有着武官的英姿飒爽,他喜欢喝酒与舞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徐霞客经历多次科举失败,但是他并没有灰心丧气,反而用高山大川的美育心灵,最后成为一代大家。他们发现美,同时也创造美,滋润着下一代的心灵,助力他们人生发展。文化自信应也包括美育,如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需要一代代人的
11、共同努力,需要用美育唤醒人。由此观之,美育有滋润心灵的重要作用。5.中国有礼仪之大,谓之华;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美。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美,礼仪之美、人文之美等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天地有大美,虽不言,却引领人们勇敢前行。故宫博物院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博览会的召开吸引着无数人。正是美育在引领人们向善向上发展。美育是一种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而美育也需要人们不断的探案。沃濯审美之木,润育心灵之土,美育对人们的教育作用无可替代。当代社会应强美育,坚持文化自信,让我们”执美育之灯,照人生万朵”,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于美育的金句1.在
12、科学的领域里,时代的创造性冲动有力地迸发出来,在这里,对美的感觉和热爱找到了比门外汉所能想象的更多的表现机会。物理学家爱因斯坦2.有为健康的教育,有为认知的教育,有为道德的教育,还有为审美能力和美的教育。最后那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我们整个感性和理智的力量达到尽可能全面的和谐。诗人、哲学家席勒3.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们能从周围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4.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
13、术上的美的创造力。教育家凯洛夫5.美是到处都有的,但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雕塑家罗丹6.美,就是人性。善良情感和诚挚态度的具体体现在我的想象中,在美的面前微笑,叹赏和惊异,犹如一条应当通往儿童心灵的小径。苏霍姆林斯基7.人生目的不是单调的,美也不是单调的,为爱美而美,也可以说为的是人生目的。因为爱美本来是人生目的的一部分。诉人生苦痛,写人生黑暗,也不能不说是美。8.从人生目的上看:真、善、美的自身,都是同等的社会文化而为我们心身所要求的;所以“美”自有它独立存在的价值,决不是为了别种方便才有价值。它的价值,就在使我们能脱离现实社会的束缚,另在一个理想的境地得着喜悦,以扩大人
14、生的活动。杨贤江9.美术可以表见文化。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可以救援经济。鲁迅10.美的必要性是原始的、实践的。有道德的个人,为了服从这种必要性,控制他的欲望。赫尔巴特11.美者,循超逸之快感,为普遍之断定,无鹄的而有则,无概念而必然者也。蔡元培12. 眼睛如果还没有变得像太阳,它就看不见太阳;心灵也是如此,本身如果不美也就看不见美。 (古希腊 普洛丁)13. 一个关于美的判断,只要夹杂着极少的利害感在里面,就有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了。 (德国哲学家 康德)14. 我们周围有光也有颜色,但是我们自己的眼里如果没有光和颜色,也就看不到外面的光和颜色了。 (德国诗人 歌德)15. 如果缺乏审美
15、,整个世界都与你无关。16. 我们不是只靠吃米活着。(中国 巴金)17. 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罗丹艺术论: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18. 当美的灵魂与美的外表和谐地融为一体,人们就会看到,这是世上最完善的美。 (古希腊 柏拉图)19. 一个具有纯洁的美感的人能充分地欣赏自然,决不会在自然的美中找出什么缺陷。 (俄国 车尔尼雪夫斯基)20.美是一种没有目的的快乐。 (康德)21.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庄子)22.门是实用,窗是审美。(钱钟书)23.贫穷而听着风声,姿态固然优雅,但大多数人都是不能接受的,道路于是在此分
16、岔。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的栖居在这片大地上。如果人作为筑居者仅耕耘建屋,由此而羁旅在天穹下大地上,那末人并非栖居着。24.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 (木心)25.如果缺乏审美,整个世界都与你无关。26.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27.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恶丑行。28.画家木心说:“无审美力者必无趣。”29.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未来什么都有可能被替代,唯独艺术和娱乐不可能被替代。大数据机器,把知识领域的事全做完,人类和机器的竞争关键,在于智慧、体验、创造力
17、。30.历史学家钱穆在人生与知觉写道:“艺术的生活,亦可说是爱美的生活。当人类文化初演之时,在其于肉体生活消极方面稍得满足,便会闯进爱美的人生。我们发现初民的洞壁上往往有精致优美的画图,他们遇到风月佳景,也会在洞外舞唱。不用说,这些都是爱美人生之初现。即就一婴孩言,当他喝饱了奶,安稳地睡在摇篮里,有光明的线条射到他的眼帘,或是和柔的声浪鼓荡他的耳膜,他内心也会发生一种生命的欣喜。渐渐大了,长成了,一切游戏、歌唱、跳舞,活泼泼地,这不是一种艺术的人生吗?”31.康德说:美是一种没有目的的快乐。32.美术可以表见文化,美术可以辅翼道德。鲁迅33.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成完美之域;一面又为
18、德育与智育之手段。 王国维34.人生目的不是单调的,美也不是单调的,为爱美而美,也可以说为的是人生目的。因为爱美本来是人生目的的一部分。诉人生苦痛,写人生黑暗,也不能不说是美。梁启超35.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蔡元培36.美是上帝的微笑,音乐是上帝的声音。苏格拉底37.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柏拉图38.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柏拉图39.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苏霍姆林斯基40.美的情感,或将象人们所说的审美情感,是人所特有的本性,这是人区别
19、于动物的根本差别之一。赞科夫41.美教给人识别恶,并与之进行斗争。我想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是一面镜子,你在这面镜子里可以照见你自己,从而对自己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42.美,就是人性。善良情感和诚挚态度的具体体现在我的想象中,在美的面前微笑、叹赏和惊异,犹如一条应当通往儿童心灵的小径。苏霍姆林斯基43.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习近平44.加强对地方和学校开展美育工作的督导,强化结果应用。要把学校美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教育部门政绩考核和学校负责人业绩考核,把美育工作从“
20、软要求”变成“硬指标”。陈宝生(教育部部长)45.人性之美,刚柔相济。美学家朱光潜把刚性美和柔性美化为两句诗:“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多么形象的表达啊!46.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47.奥黛丽赫本普说过:“想让你的眼睛美丽,请看到别人的光芒;想让你的嘴唇迷人,就赞美别人的优点。”奥黛丽赫本不就像那颗钻石一样,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美,故成就了自身的熠熠生辉。48.旷世奇才纳兰性德,他谈笑之鸿儒皆为汉人学士,对酒言诗,高谈阔论,正是因为纳兰看到了汉人文化的光芒,并虔诚以待,才有了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时秋风悲画扇
21、”的千古绝响。49.人无完人 真诚地对待他人的美,既展现了一份求上进的认真美,也在无形之中受到他人美的熏陶。有这样一句话“你其实就是你所想的那个样子”。50.费孝通老先生曾经意味深长地讲了一句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51.巴金说:“我们不能光靠吃米活着。”是啊,生活不光有眼前的奋斗,还是美妙的诗和令人憧憬的远方。52. 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穆罕默德)53.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 蔡元培54.俄国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没有爱伴随着美,就没有生命,没有诗。”筋骨段落1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
22、下大同人们不仅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的欣赏别人创造的美,这样将各自之美和别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大同美究其本质而言,就是拼合不同的美而达到的一种平衡。从整体上理解了这句话,我们不难得出坚持个体美与追求大同美之间并不矛盾,也就是说“各美其美”和“美美与共”是相辅相成的,而且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保障。“各美其美”是指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各自有一套自己认为是美的东西.这些东西在别的民族看来不一定美,甚至会觉得丑恶。然而,民族接触的初期还常常发生强迫别的民族改变他们原有的价值标准来迁就自己的情形,能容忍“各美其美”是一大进步。只有在民族间平等地往来频繁之后,人们
23、才开始发现别的民族觉得美的东西自己也觉得美。这就是“美人之美”,这是高一级的境界,是超脱了自己生活方式之后才能得到的境界。这种境界的升华极其重要。再升华一步就是“美美与共”。不仅能容忍不同价值标准的存在,进而能赞赏不同的价值标准,那么离开建立共同的价值就不远了。的确,“美美与共”是不同标准融合的结果,那不就达到了我们古代人所向往的“天下大同”了么?2.具备美的眼光,让我们成为有情趣的人相较于德智体劳的教育,美育是一种更高级、更有趣的。如果说德育让我们用善良的心灵对待世界,智育让我们用理智的态度认识生活,那么美育则告诉我们,用美的眼光看待一切。这种眼光既是李白亲临庐山时挥笔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
24、疑是银河落九天”时的由衷赞叹,也是杜甫登泰山时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乐观自信,更是王羲之面对兰亭美景时发出“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的幽情畅叙。可以说,善良,让我们成为高尚的人;理智,让我们成为智慧的人;而具备美的眼光,则让我们成为有情趣的人,让我们成为情感丰富的人,让我们成为能发现世间之美的人。著名的审美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以陶养吾之情感为目的,使之有纯洁有趣之习惯。”可见,推广美育,真是善莫大焉!3.李子柒:生活之美,乡村之美,亲情之美,文化之美生活之美生活处处有诗意。一个善于发现生活诗意的人,必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一箪食一瓢饮,到底是真实生活或精心演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高考作文 押题 23 涵养 心灵 美育 人生 时代 青少年 年高 语文 作文 热点 素材 必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7420499.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