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4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 选修6.ppt
《历史4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 选修6.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4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 选修6.ppt(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选修部分n考纲考情预测角度(1)长城的建筑艺术成就,结合秦朝统一认识长城的历史意义。结合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认识秦陵的地位及价值(2)识记布达拉宫本身的建筑艺术成就,结合藏汉人民的民族团结认识布达拉宫的历史意义(3)识记故宫建筑的艺术成就,结合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的史实认识建筑与政治的关系(4)识记颐和园的布局特色,理解其建筑艺术成就(5)识记平遥古城的历史沿革、理解其居住等风俗习惯、体会其历史价值(6)理解西递、宏村的村落建筑特色、体会村落建筑的特点和内涵内容索引排查基础知识细讲核心考点精练高考模拟考点4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加试)排查基础知识一、世界
2、建筑的奇迹万里长一、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城1.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加试加试】(b)(1)战国时期,秦、赵、燕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修建长城。(2)秦始皇为防匈奴南下,命蒙恬大修长城。(3)汉武帝重修长城,匈奴不敢南下侵扰。(4)明代最后一次对长城进行大规模修建,应对蒙古贵族和女真贵族威胁。2.长城的建筑风格、结构和规模长城的建筑风格、结构和规模【加试加试】(b)(1)长城的建筑风格: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朴实浑厚,粗犷奔放,雄伟壮观,气势磅礴。(2)长城的建筑结构:长城是由城墙、关城、烽燧、城障和军用道路等共同组成的综合性军事防御工程,城墙是长城的主体
3、。(3)长城的建筑规模:从春秋战国直到明代,总长度在五万千米以上。无论从历史的悠久、工程的浩大,都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3.长城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长城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加试加试】(d)(1)长城的文化内涵:建筑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布局巧妙、结构合理,装饰艺术也有很高的成就。围绕长城,还产生了许多民间传说、说唱戏曲、诗词歌赋、绘画雕塑等文学艺术作品。(2)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大积极作用和影响防御作用:保护中原农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中外关系:保障丝绸之路畅通,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边疆作用:对长城沿线经济、文化发展的推动。民族关系:促进各族经济
4、、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微微点点拨拨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民族的脊梁。长城悠久的历史和所穿越的广阔空间、复杂完备的防御体系、丰富的文化内涵都显示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热爱和平、富有智慧和创造力的伟大民族个性。二、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二、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秦始皇陵的结构布局和历史文化内涵秦始皇陵的结构布局和历史文化内涵【加试加试】(c)(1)建制布局:按照“事死如生”的原则,模仿都城的建制布局,宏伟壮观。(2)文化内涵:开创以陵寝、地宫和陪葬墓等为基本格局的帝王陵寝制度,历代皇帝,延绵不断。2.秦陵兵马俑的布局、阵容及其所反映的历史状况秦陵兵马俑的布局、阵容及其所反映的历史状况【加试加试】(b)(
5、1)兵马俑的布局与阵容三个兵马俑坑大小不等,形状各异。陶俑、陶马共约八千余件,在坑内编排有序,体现严密的组织。一号坑有步兵和车兵组成矩形方阵,面积最大;二号坑分四个不同方阵,兵种、兵器、战斗位置各异,是兵马俑坑的精华;三号坑最小,成“凹”字形结构,是兵马俑的指挥部。(2)兵马俑反映的历史状况展现秦军完整的军阵编列体系:一号坑为右军,二号坑为左军,未建成的四号坑为中军,三号为指挥部。这支规模宏大的地下兵团兵马俑军阵,生动展现了秦军威武雄壮的豪迈气势。3.秦陵兵马俑所体现的高超技术和艺术震撼力秦陵兵马俑所体现的高超技术和艺术震撼力【加试加试】(c)(1)技术高超:兵马俑的制作,成功把握了整体效果,
6、比例匀称,神态逼真,生动传神。武士俑:头梳各式发髻,身披各式铠甲或短袍,手持兵器,个个神采奕奕,面部表情丰富。陶马俑:昂首竖耳,双目圆睁,大有嘶鸣腾跃之势。(2)秦兵马俑的艺术震撼力和历史文化价值:秦兵马俑的大型艺术群塑用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扫灭六国的磅礴气势和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支奇葩。微微点点拨拨秦始皇陵兵马俑为我们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1.布达拉宫的建筑特色布达拉宫的建筑特色【加试加试】(b)采用藏族的碉楼建筑形式,木石混合结构。宫墙全部采用花岗石砌筑,墙上开有藏式黑边方窗。
7、墙基深入岩层,部分墙体的夹层还浇注铁汁,以增强抗震能力。用经幢、宝瓶、摩羯鱼及金翅鸟做脊饰的点缀。柱头檐部的装饰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三、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三、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2.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建筑的藏汉合璧风格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建筑的藏汉合璧风格【加试加试】(b)(1)布达拉宫中体现的汉族建筑风格:殿顶飞檐翘角,殿内的木结构多采用中原殿堂的梁架、斗拱、藻井等形式,具有汉族的建筑特色。(2)大昭寺建筑风格:汉、藏、尼泊尔和印度建筑艺术的合璧之作。经堂大殿殿顶覆盖鎏金铜瓦,殿内的梁架、斗拱和藻井等,均采用汉族建筑风格。白石砌墙、里边藏式方窗的碉楼式建筑,则呈现藏族样式。屋檐下排列成行的木
8、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又富有尼泊尔和印度的艺术特色。3.藏汉人民民族团结的精神文化内涵藏汉人民民族团结的精神文化内涵【加试加试】(c)大昭寺内的珍贵文物:释迦牟尼鎏金铜像、文成公主进藏图等壁画、唐蕃会盟碑是汉藏两族人民友好团结的历史见证。微微点点拨拨布达拉宫、大昭寺所藏文物,证明西藏历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北京明清故宫的布局结构、主要特点和文化内涵北京明清故宫的布局结构、主要特点和文化内涵【加试加试】(c)(1)布局结构:三重分别是宫城,即紫禁城、皇城和京城。以乾清门前的广场为界,故宫可分为南部的外朝和北部的内廷两部分。(2)文化内涵:故宫遵循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礼制而建,从午门到玄武
9、门形成了一条贯通南北的中轴,主要建筑集中在线上,以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四、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四、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明清故宫明清故宫2.北京故宫三大殿和内廷建筑的地位和特色北京故宫三大殿和内廷建筑的地位和特色【加试加试】(c)(1)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前面是太和门,两侧是文华、武英两组宫殿,这里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召见群臣及发布重要命令的场所。(2)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称之为后三宫,它的后面是御花园,两侧分别是东、西六宫。内廷院落重重,房屋密集,是皇帝及其家眷的生活区。(3)建筑功能和特点:由于房屋的使用功能不同,外朝与内廷的建筑风格也有显著区别,外朝建筑
10、多疏朗雄伟,富有阳刚之美;内廷则严谨富丽,充满生活气息。3.北京故宫所体现的宫殿建筑技艺和建筑风格北京故宫所体现的宫殿建筑技艺和建筑风格【加试加试】(c)(1)北京故宫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除了满足帝王生活、理政之外,还通过皇宫的建筑布局表现至高无上的皇权。南北贯通的中轴线上主要建筑高大豪华,两侧建筑低矮简陋,凸显出主次分明的封建等级秩序。(2)紫禁城细部装饰精致。雕刻、彩绘等装饰品,做工细致,堪称实用性和装饰性巧妙结合的典范。微微点点拨拨故宫文化的整体性、丰富性及象征性,使故宫成为取之不竭的文化宝藏。保护故宫及其藏品,就是保持我们与祖先联系沟通的渠道,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1.颐和
11、园的修建历史、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颐和园的修建历史、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加试加试】(c)(1)修建历史:初建于乾隆年间,原为皇帝避暑消夏的行宫。1860年被英法联军洗劫焚毁,后慈禧太后祝寿重修,改名颐和园。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再度破坏;慈禧重修形成现在规模。(2)基本布局:政治活动区中心建筑:仁寿殿;其他:东宫门和南北九卿房。生活居住区中心建筑:乐寿堂;其他:玉澜堂、宜芸馆和德和园。游览区万寿山前山;后山后湖;昆明湖。五、瑰丽的夏宫五、瑰丽的夏宫颐和园颐和园2.颐和园的园林建筑技艺和古典园林建筑风格颐和园的园林建筑技艺和古典园林建筑风格【加试加试】(c)(1)颐和园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园
12、林建筑艺术,而且创造性地吸收和借鉴了南北名园的胜景。(2)东部的宫殿区和内廷区,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封闭院落由游廊联通;南部的湖泊区是典型杭州西湖风格,一道“苏堤”把湖泊一分为二,十足的江南格调;万寿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庙宇风格,有白塔,有碉堡式建筑;北部的苏州街。店铺林立,水道纵通,又是典型的水乡风格。(3)颐和园还汲取了西洋建筑的特色,将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和谐的组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微微点点拨拨颐和园在营建赏心悦目的园林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很重视利用景观来激发人们情绪上的共鸣,引起人们对某种理念、意趣、品格的联想,使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1.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4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 选修6 历史 中国 世界文化遗产 代表 选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