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岳麓版.ppt
《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岳麓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岳麓版.ppt(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模块政治史第一模块政治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必考内容必考内容单元知识主线单元知识主线单元主题单元主题:本单元主要阐述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本单元主要阐述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演变历程。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是其基本特点。和发展演变历程。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是其基本特点。主要表现主要表现:(1)(1)早期政治制度早期政治制度:夏朝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夏朝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体现了体现了“家天下家天下”的特点的特点;商商周时期周时期,形成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为核心形成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为核心,将政治隶属关系与血缘关系相
2、结合将政治隶属关系与血缘关系相结合的的“家国一体家国一体”的政治框架。的政治框架。(2)(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演变:秦汉时期秦汉时期,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治,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政治体系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政治体系;唐宋时期唐宋时期,形成以三省六部制、二形成以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为核心的中枢权力机构府三司制为核心的中枢权力机构,以科举制为主的选官制度和较为完备的以科举制为主的选官制度和较为完备的监察制度监察制度,古代政治制度日臻成熟古代政治制度日臻成熟;明清时期内阁、军机处的出现明清时期内阁、军机处的出现,标志着标志着君主专制
3、空前强化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考点考点1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主干知识整合主干知识整合考纲考情分析考纲考情分析要点史料探究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高考教材连线考点即时演练考点即时演练考纲考情分析考纲考情分析 考题角度考题角度 备考分析备考分析最新考纲最新考纲考题角度考题角度备考分析备考分析商周商周时时期的期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1)2016(1)2016全国全国卷卷,24:,24:西周重西周重视历视历史史传传承的承的风风尚尚(2)2016(2)2016海南卷海南卷,3:,3:“家天下家天下”观观念的
4、政治影响念的政治影响(3)2014(3)2014全国全国卷卷,24:,24:周代周代“雅言雅言”(4)2013(4)2013海南卷海南卷,2:,2:宗法制的宗法制的影响影响1.1.高高频频考点考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2.2.备备考策略考策略:(1):(1)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作作为为政政治制度早已在春秋治制度早已在春秋战战国后解体国后解体,但是但是,作作为为思想思想观观念却一直存在于中国社会念却一直存在于中国社会中中,成成为为中国中国传统传统文化的重要文化的重要组组成部成部分。分。对对中国的后世中国的后世产产生了深生了深远远的影响的影响,这这些影响是学些影响
5、是学习习的重中之重。的重中之重。(2)(2)坚坚持持论论从史出从史出,从具体的从具体的历历史史现现象中找象中找寻寻分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封制和宗法制的“影子影子”。秦中央集秦中央集权权制度的形成制度的形成(1)2015(1)2015海南卷海南卷,2:,2:秦朝秦朝实实行行郡郡县县制制(2)2013(2)2013全国全国卷卷,24:,24:西西周、周、战战国墓葬等国墓葬等级规级规定定(3)2012(3)2012全国卷全国卷,29:,29:专专制主制主义义中央集中央集权权制的制的发发展展趋势趋势(梁梁启超启超)(4)2012(4)2012海南卷海南卷,3:,3:皇帝称皇帝称谓谓的目的的目的1.1.高高
6、频频考点考点:专专制主制主义义中央集中央集权权的起源、的起源、确立和特点。确立和特点。2.2.备备考策略考策略:(1):(1)全面掌握全面掌握专专制主制主义义中中央集央集权这权这一概念一概念,包括包括这这一制度形成一制度形成原因、主要特点、深刻影响等。原因、主要特点、深刻影响等。(2)(2)注注意与古希腊意与古希腊罗马罗马的政治制度的政治制度进进行比行比较较,深刻理解深刻理解经济经济基基础对础对上上层层建筑的决定建筑的决定作用。作用。抓主干抓主干主干知识整合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整合知识 夯实基础夯实基础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1.商朝的政治制度商朝的政治制度(1)(1
7、)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商王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控制内服和外服的实际权商王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控制内服和外服的实际权力力,但对外服的控制力有限。但对外服的控制力有限。(2)(2)神权色彩浓厚神权色彩浓厚:占卜在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占卜在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商王通过垄断商王通过垄断 以强化王权。以强化王权。2.2.西周的分封制西周的分封制(1)(1)目的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巩固西周的统治。(2)(2)内容内容对象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同姓亲族、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同姓亲族、姻、姻亲和先代贵族。亲和先代贵族。神权神权功臣功臣义务义务:诸侯要为周天子镇守疆
8、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诸侯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权利权利: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可以再分封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可以再分封,形成形成“周王周王诸侯诸侯 、士士”的等级序列。的等级序列。(3)(3)影响影响前期前期:确立了周王确立了周王 的地位的地位,加强了周天子对各诸侯国的有效加强了周天子对各诸侯国的有效控制控制,扩大了统治区域。扩大了统治区域。后期后期:由于受封诸侯国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由于受封诸侯国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诸侯国实力增强各诸侯国实力增强,进行争霸兼并战争进行争霸兼
9、并战争,王室衰微王室衰微,分封分封制逐步瓦解。制逐步瓦解。3.3.西周的宗法制西周的宗法制(1)(1)目的目的:巩固巩固 形成的统治秩序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继承上的矛盾。卿大夫卿大夫天下共主天下共主分封制分封制(2)(2)特点特点核心核心:实行实行 。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把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相结合。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等级关系把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相结合。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也是 关系。关系。(3)(3)作用作用通过血缘的亲疏通过血缘的
10、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 制制度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世卿世禄”的特权。的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强化 ,家国一体。家国一体。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 地位。地位。4.4.礼乐制度礼乐制度:即周礼即周礼,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成为维护 制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度必不可少的工具。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政治隶属政治隶属分配与继承分配与继承王权王权贵族特权贵族特权宗法分封宗法分封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二、秦朝中央集权制
11、度的确立1.1.背景背景(1)(1)政治上政治上:秦结束分裂秦结束分裂,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2)(2)经济上经济上:封建的小农土地私有制确立。封建的小农土地私有制确立。(3)(3)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上:战国时期法家的集权思想。战国时期法家的集权思想。2.2.特点特点:权力高度集中。权力高度集中。3.3.内容内容(1)(1)皇帝制度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位世袭。(2)(2)中央官制中央官制:设设“三公三公”,即丞相即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掌掌管律令、图籍管律令、图籍,负责监察百官负责监察百官)和太尉和太尉(
12、协助皇帝管理军务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三公三公”之下之下设设“九卿九卿”,负责具体事务。负责具体事务。(3)(3)地方官制地方官制:实行实行 ,郡县长官负责管理地方事务郡县长官负责管理地方事务,由皇帝任命。由皇帝任命。御史大夫御史大夫郡县制郡县制(4)(4)用人制度用人制度: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5)(5)法律制度法律制度:制定了细密、严苛的法律制度。制定了细密、严苛的法律制度。4.4.影响影响(1)(1)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彻底打破了传统的 。(2)(2)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影响深远。影响深远。贵族
13、分封制贵族分封制1.1.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特点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特点(1)(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分封对象多元化,以同姓亲族为主体。以同姓亲族为主体。(2)(2)分布地区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多在富庶之地或战同姓亲族封地多在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略要地。(3)(3)纵向联系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与地方的纵向联系。(4)(4)横向联系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加
14、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向联系。2.2.分封制对后世的影响分封制对后世的影响(1)(1)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的分封。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的分封。(2)(2)中国姓氏的起源中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如宋、鲁、郑、陈等。(3)(3)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西省简称晋等。重理解重理解3.3.比较分封制和宗法制比较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分封制宗法制宗法制目的目的有效有效统统治治防止防止纷纷
15、争争范围范围国家内部国家内部宗族内部宗族内部性质性质贵贵族分族分权权制制贵贵族族继继承制承制标准标准按照血按照血缘缘(王族、古代帝王族、古代帝王后代王后代)和功和功劳劳大小大小(功功臣臣)按照父系血按照父系血缘缘关系的关系的亲亲疏和年疏和年龄龄的大小的大小(男女不平等男女不平等,嫡庶不平等嫡庶不平等)等级等级四四级级(天子天子诸诸侯侯卿大卿大夫夫士士)两两级级(大宗、小宗大宗、小宗)天子地位天子地位天下共主天下共主天下大宗天下大宗二者关系二者关系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表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表现现,宗法制是分封制分封的依据宗法制是分封制分封的依据,二者互二者互为为表里表里,相相辅辅相成相成,礼礼乐
16、乐制制则则是保是保证证二者二者稳稳定推行的定推行的工具工具4.4.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分封制分封制郡县制郡县制划分标准划分标准与宗法制相与宗法制相联联系以血系以血缘缘关关系系为为基基础础在国家在国家“大一大一统统”的条件下的条件下,按地域按地域划分划分官吏权力官吏权力王位世王位世袭袭,拥拥有封地和相有封地和相应应的爵位的爵位官吏由皇帝和朝廷任免官吏由皇帝和朝廷任免调动调动,不能不能世世袭袭,官吏只有俸禄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无封地与中央与中央关系关系诸诸侯国有很侯国有很强强的地方独的地方独立性立性郡郡县县是地方行政机构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绝对服从中服从中央央官员职官员职责范围责范
17、围封地内有行政封地内有行政权权,拥拥有土地有土地管理管理权权辖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权,对对土地土地无管理无管理权权历史作用历史作用容易容易发发展展为为割据割据势势力力有利于中央集有利于中央集权权的加的加强强和国家的和国家的统统一一实质实质贵贵族政治族政治官僚政治官僚政治要点史料探究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研习史料 探究重点探究重点 主题一主题一 家国同构家国同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问题问题】根据材料根据材料,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前后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前后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解答解答】(1)(1)明问题明问题,找方向
18、找方向:“根据材料根据材料”的要求说明答案出自材料的要求说明答案出自材料;“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与不同点”属于比较型问题属于比较型问题,注意选准比较项注意选准比较项,分别予以分别予以说明。说明。(2)(2)联所学联所学,找关联找关联: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瓦解宗法分封制瓦解,推行郡县制推行郡县制,中中央集权日益加强。央集权日益加强。(3)(3)提信息提信息,找关键找关键:表明相同点为注重血缘表明相同点为注重血缘,不同点为从血缘社会转向地缘社会。不同点为从血缘社会转向地缘社会。表明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表明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由分权到集权。由分权到集权。【答案答案】相同相同:保
19、留了血缘社会。保留了血缘社会。不同不同:从血缘社会到地缘社会从血缘社会到地缘社会;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从分权到集权。从分权到集权。【深化拓展深化拓展】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形成“家国一体家国一体”的局面。的局面。2.2.等级森严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王周王-诸侯诸侯-卿大夫卿大夫-士士”的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等级序列。不同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很难逾越。3.3.地方权力较
20、大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权力的高度集中。4.4.神权色彩浓厚神权色彩浓厚: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5.5.稳定延续稳定延续: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主题二主题二 血缘等级血缘等级宗法制的特点和影响宗法制的特点和影响【问题问题】材料涉及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材料涉及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根据材料根据材料,分析狄仁杰反对分析狄仁杰反对“立立三思三思”而拥护而拥护“庐陵王庐陵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
21、013(2013安徽卷安徽卷,37,37改编改编)【解答解答】(1)(1)明问题明问题,找方向找方向:“核心问题核心问题”依据材料分析依据材料分析,“主要依主要依据据”结合材料中武则天与武三思、庐陵王的关系以及宗法制的核心内结合材料中武则天与武三思、庐陵王的关系以及宗法制的核心内容说明。容说明。(2)(2)联所学联所学,找关联找关联:宗法观念在中国影响深远宗法观念在中国影响深远,注重血缘亲疏。注重血缘亲疏。(3)(3)提信息提信息,找关键找关键:反映了血缘亲疏关系的重要性。材料的主旨是强调宗法制对后世反映了血缘亲疏关系的重要性。材料的主旨是强调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的影响。【答案答案】核心问题核
22、心问题:最高统治权的继承问题。主要依据最高统治权的继承问题。主要依据:中国古代宗中国古代宗法观念浓厚法观念浓厚,武则天与武三思是姑侄关系武则天与武三思是姑侄关系,并非母子关系。按照宗法制并非母子关系。按照宗法制度度,故应立庐陵王。故应立庐陵王。【深化拓展深化拓展】宗法制的特点和影响宗法制的特点和影响1.1.宗法制的特点宗法制的特点(1)(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具有相对性。大宗和小宗具有相对性。(2)(2)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国”与与“家家”结合。结合。(3)(3)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23、又是政治隶属关系。(4)(4)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2.2.宗法制的影响宗法制的影响(1)(1)对当时的影响对当时的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2)(2)对后世的积极影响对后世的积极影响:重视家庭建设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3)(3)对后世的消极影响对后世的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
24、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识相违背。意识相违背。主题三主题三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优劣利弊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优劣利弊【问题问题】两则材料分别表明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你如何看待历史上两则材料分别表明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你如何看待历史上的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优劣利弊的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优劣利弊?(?(原创题原创题)【解答解答】(1)(1)明问题明问题,找方向找方向:首先应概括材料一、二的观点首先应概括材料一、二的观点,然后依然后依据所学知识据所学知识,得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本身的优点与弊端得出分封制与郡县
25、制本身的优点与弊端,最后再从唯物史最后再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进行辩证分析。观的角度进行辩证分析。(2)(2)联所学联所学,找关联找关联:在分封制下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强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强大,分封制遭到破坏。秦朝通过分封制遭到破坏。秦朝通过郡县制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对后世影响深远。(3)(3)提信息提信息,找关键找关键:认为秦朝灭亡是由于采用了郡县制。认为秦朝灭亡是由于采用了郡县制。认为秦朝灭亡是由于秦朝的暴政激起了人民的反抗认为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岳麓版 历史 第一 单元 中国古代 中央集权 制度 时期 政治制度 秦朝 确立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742493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