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新人教版必修2.ppt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新人教版必修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新人教版必修2.ppt(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时空坐标主要线索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胜利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2.20世纪30年代,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3.二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测试内容及要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斯大林模式”1.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理解新经济政策。3.了解“斯大林模式”在
2、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4.认识“斯大林模式”在经济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内容索引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理解重要史料史论反馈训练 随堂巩固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会做题才是硬道理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一、一、“战时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政策1.背景背景(1)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2)1918年夏,苏俄进入 时期。2.目的:目的:为了集中全国的 、,支持红军、战胜敌人。3.内容内容(1)实行 。(2)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 。(3)取消 。(4)实行普遍 。国内战争物力财力余粮收集制国有化义务劳动制自由
3、贸易4.特色:特色:兼有“”和“”两种特色。5.评价评价(1)积极: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取得了 的胜利。(2)消极:余粮收集制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战时概念阐释图解识记共产主义国内战争二、新经济政策二、新经济政策1.原 因:“”政 策 在 战 后 继 续 实 施,引 发 了 严 重 的 。2.内容(1)农业:以 代替余粮收集制。(2)工业: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 经营矿产、森林、油田等。(3)流通:恢复 流通和 交换。(4)分配:废除 。战时共产主义粮食税外国资本家实物分配制经济和政治危机货币商品3.实质: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有制的发展。4.作用作
4、用(1)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 的迅速恢复。(2)有利于稳定 。思维点拨经济政治形势三、三、“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1.背景背景(1)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简称“苏联”。(2)列宁逝世后,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3)被逐渐取消。2.实践实践(1)优先发展 ,其资金来源是农业和轻工业。(2)在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 ,实行高度集中的 ,建立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3)推行 运动,以摆脱粮食供应困难。斯大林新经济政策计划经济农业集体化重工业公有制3.评价评价(1)功绩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 体制和新型的 模式。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苏联成为工
5、业强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 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弊端片面发展 ,导致农业和轻工业的滞后。向农民索取太多,压制了他们的生产 。计划经济反法西斯重工业积极性工业化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化,成为以后 的重要原因之一。苏联解体思维点拨概念阐释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主题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政策材材料料否认战时共产主义的历史作用,把它看成是造成当时种种灾难性后果的根源是离开了历史的分析。王斯德史料解读从划线部分信息“离开了历史的分析”归纳其方法。根据这一方法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
6、度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问题思考材料主张用什么方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请运用这一方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提提示示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评价:积极:集中了全国的物力、财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消极: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引发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提示2.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材材料料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农民们在向国家缴纳约占其产量的12%的实物税之后,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力,
7、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全球通史史料解读材料中划线句子说明苏俄正在实施新经济政策,以缓解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稳定政治形势。问题思考根据材料,指出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前提是什么?并指出“后退一步”和“前进两步”的含义。提示提示前提: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含义:后退一步: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前进两步:巩固苏维埃政权,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提示
8、史论总结比较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政策与新经济政策(1)不同点政策 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国内战争、物资匮乏内战结束、社会政治和经济危机主要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固定粮食税工业工业国有化公有制为主体,公私并存商业国家垄断贸易市场自由贸易分配平均主义,实物配给制按劳分配特点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单一公有制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市场)发展经济部分恢复私有制,公私并存经验教训对战争胜利起重要作用,但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是符合俄国国情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相同点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都涉及农业、工业、商业等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七 单元 苏联 社会主义建设 20 战时 共产主义 斯大林 模式 新人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7428286.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