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副本 .ppt
《中国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副本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副本 .ppt(7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缺血性卒中中国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二级预防指南2014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高学军前言前言 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我国脑卒中亚型中,近70%的患者为缺血性脑卒中。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缺血性卒中年复发率高达17.7%。有效的二级预防是减少复发和死亡的重要手段。为了规范中国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的专家对2010年二级预防指南进行了更新修订。目录目录危险因素控制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中的应用心源性栓塞的抗栓治疗症状性大动脉粥样硬化
2、性缺血性卒中/TIA的非药物治疗其他特殊情况下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指南指导的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危险因素控制危险因素控制1、高血压、高血压2、脂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3、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4、吸烟、吸烟5、睡眠呼吸暂停、睡眠呼吸暂停6、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年龄、年龄2、性别、性别3、家族史、家族史可预防可预防不可预防不可预防危险因素控制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和TIA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在近期发生过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中,高血压的诊断率高达70%。目前我国约有3.25亿高血压患者,但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均较低(分别为42.6%,34.1%和
3、9.3%)。相关研究相关研究降压减少卒中反复?降压减少卒中反复?第1个证实脑卒中二级预防降压治疗有效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是我国开展的脑卒中后降压治疗研究(Post-stroke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Study,PATS),该研究入选5665例近期发生TIA或小脑卒中(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的患者,完全随机法分为吲达帕胺组和安慰剂组,平均随访24个月,结果显示吲达帕胺组的再发脑卒中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30.9%与44.1%),脑卒中复发的相对风险降低30%,提示对于我国以高钠型为主的高血压人群,利尿剂有显著预防脑卒中复发的作用。早期培哚普利预防脑卒中复发研究
4、(Perindopril Protection Against Recurrent Stroke Study,PROGRESS)再次证实控制血压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有效性相关研究相关研究降压目标值?降压目标值?2009年的一项荟萃分析证实了降压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和TIA的再发风险,且收缩压降低越多,降低脑卒中复发风险的效果越显著。目前,国际指南多推荐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的降压目标为140/90mmHg(1mmHg=0.133kPa)。但对于不同病因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降压的目标值确定尚缺乏依据。相关研究相关研究小血管病变所致的腔梗血压低于小血管病变所致的腔梗血压低于130mmH
5、g更有益更有益皮质下小卒中的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of Small Subcortical Strokes,SPS3)研究入组了3020例腔隙性梗死患者,随机(非盲法)分为目标收缩压130 mmHg与130149 mmHg两组,尽管两组间的脑卒中年复发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收缩压130 mmHg组患者的脑出血比例大幅减少,且两组间严重低血压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相似,提示对可能为小血管病病因的皮质下小梗死,控制收缩压130mmHg可能更为适宜。相关研究相关研究 大动脉狭窄避免血压过低(大动脉狭窄避免血压过低(140mmHg140mmHg以下)以下)支架和
6、积极药物管理预防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卒中复发(Stenting versus Aggressive Medical Management for Preventing Recurrent Stroke in Intracranial Stenosis,SAMMPRIS)研究中,对伴有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无论颅内动脉支架治疗组和单纯强化内科治疗组均给予了强化降压治疗使收缩压降至140mmHg以下,单纯强化内科治疗组显示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对于由颅内外动脉狭窄造成的低血流动力学原因导致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早期降压可能会加重脑灌注不足并引发脑卒中加重或脑卒中再发,但缺乏相
7、关的临床研究证据。相关研究相关研究何时降压?何时降压?目前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急性期降压时机尚不明确最新公布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降压研究(the China Antihypertensive Trial in Aeute Ischemic Stroke,CATIS)探讨了发病48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入院24h后)接受强化降压治疗,对14d内或出院时以及3个月的死亡率和严重残疾预后的影响,结果表明急性期强化降压组并无显著获益。尽管小血管病组表现出获益的趋势,但总体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一研究提示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降压可能是安全的,是否有部分患者可以从急性期降压中获益,尚需更多的研究进
8、一步证实。相关研究相关研究何药降压更好?何药降压更好?降压治疗减少脑卒中发病风险的获益主要来自降压本身,常用的各类降压药物都可以作为控制脑卒中患者血压的治疗选择,应结合脑卒中领域的RCT研究证据、不同降压药物的药理特征以及患者的个体情况恰当地选择降压药物。多数脑卒中患者需要降压药物的联合使用,应结合药物机制和患者的耐受性及经济状况和愿望,恰当组合或选择新型的复方制剂。危险因素控制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高血压1、既往未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发病数天后如果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应启动降压治疗(级推荐,A级证据),对于血压140/90mmHg的患者,其降压获益并不明确
9、(级推荐,B级证据)2、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长期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如果没有绝对禁忌,发病后数天应重新启动降压治疗级推荐,A级证据)3、由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90%)导致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推荐收缩压降至140mmHg以下,舒张压降至90mmHg以下(级推荐,B级证据)由于低血流动力学原因导致的脑卒中或TIA患者,应权衡降压速度与幅度对患者耐受性及血流动力学影响(级推荐,D级证据)4、降压药物种类和计量的选择以及降压目标值应个体化,应全面考虑药物、脑卒中的特点和患者三方面的因素(级推荐,B级证据)危险因素控制危险因素控制脂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非心源性
10、缺血性脑卒中或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或TIATIA二级预防降胆固醇获益二级预防降胆固醇获益胆固醇水平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或TIA复发的重要因素。降低胆固醇水平可以减少缺血性脑卒中或TIA的发生、复发和死亡。强化降低胆固醇预防脑卒中(Stroke Prevention by Aggressive Reduction in Cholesterol Levels,SPARCL)研究是迄今为止唯一针对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或TIA二级预防的RCT,其结果显示强化降低胆固醇(阿托伐他汀,每日80mg)5年可使脑卒中的相对风险降低16%。SPARCL研究的亚组分析表明,不同病因亚型、年龄、性别、基线胆固醇水平或
11、是否存在颈动脉狭窄及糖尿病的患者,长期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均有获益。相关研究相关研究他汀降低他汀降低ASCVD风险风险20132013年,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缺血性脑卒中或年,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TIA在在ACC/AHAACC/AHA降低成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胆固醇治疗指南降低成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胆固醇治疗指南中被划归中被划归“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范畴。范畴。ASCVDASC
12、VD包括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缺血性脑卒中或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TIA,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梗死病史、稳定或不稳定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梗死病史、稳定或不稳定心绞痛、冠状动脉或其他动脉血运重建或动脉粥样硬化性绞痛、冠状动脉或其他动脉血运重建或动脉粥样硬化性外周动脉疾病。外周动脉疾病。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治疗的目标被进一步提升为降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治疗的目标被进一步提升为降ASCVDASCVD风险风险他汀类药物也成为了他汀类药物也成为了ASCVDASCVD二级预防的基础治疗方案之二级预防的基础治疗方案之一。一。相关研究相关研究他汀降低他汀降低LDL-CLDL-C的目标值
13、?的目标值?由于目前尚缺乏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目标值为干预靶点的大型RCT研究数据,因此,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或TIA二级预防的患者,并不能对LDL-C治疗目标值做出明确的推荐。因此,目前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推荐基于其降低LDL-C的强度而非目标值。综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指南建议,推荐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强度分为高强度(LDL-C降低50%)和中等强度(LDL-C降低30%50%)。在实际工作中,LDL-C的目标值仍然是临床医生评估他汀类药物治疗疗效和依从性的重要参考,建议将LDL-C1.8 mmol/L(70mg/dl)作为评估降低胆固醇治疗的参考目标值。但此目标值
14、缺乏充分证据,不宜作为治疗评价的唯一标准。相关研究相关研究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的他汀类药物治疗获益明确,因此,无论患者是否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其他类型的ASCVD,也无论其LDL-C的基线高低,原则上均需要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相关研究相关研究他汀的安全性?他汀的安全性?总体上,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是安全的。虽然SPARCL研究提示,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但是有出血性脑卒中史且正在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再次出血的比例增加,因此脑出血患者的他汀类药物治疗是否应该使用一直存在争议。有研究显示,脑出血后使用
15、他汀类药物治疗与未使用他汀类药物或脑出血后停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相比较,可以增加良好预后的比例,尽管这些研究结果提示脑出血后短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安全,且可改善临床预后,但仍应该谨慎权衡他汀类药物的使用风险和获益,实行个体化使用。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肝酶异常通常为一过性的,停药或减量后多可恢复。对于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恰当选择他汀类药物的剂量。危险因素控制危险因素控制脂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1、对于非心源性卒中/TIA患者,无论是否伴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证据,推荐给予高强度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以减少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级推荐,A级证据)。有证据表明,当LDL-C下降50%或LDL-C1.8mmo
16、l/L时,二级预防更为有效(级推荐,B级证据)2、对于LDL-C2.6mmol/L的非心源性卒中/TIA,推荐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以降低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风险(级推荐,A级证据),对于LDL-C2.6mmol/L的卒中/TIA患者,目前尚缺乏证据推荐强化他汀药物治疗(级推荐,C级证据)3、由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90%)导致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推荐给予高强度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以减少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推荐目标值为LDL-C1.8mmol/L(级推荐,B级证据)颅外大动脉狭窄导致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推荐高强度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以减少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级推荐,B
17、级证据)4、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总体上是安全的。有脑出血病史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应权衡获益和风险合理使用(级推荐,B级证据)NEW危险因素控制危险因素控制脂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5、他汀药物治疗期间,如果监测指标持续异常并排除其他因素影响,或出现指标异常相应的临床表现,应及时减药或停药观察(参考:肝酶超过3倍正常值上限,肌酶超过5倍正常上限,应停药观察);老年人或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初始剂量不宜过大(级推荐,B级证据)。危险因素控制危险因素控制糖代谢异常及糖尿病糖代谢异常及糖尿病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60%70%存在糖代谢异常或糖尿病。我国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糖尿病的患病率高达4
18、5.8%,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和(或)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的患病率为23.9%,其中餐后高血糖是主要类型。同时,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中国国家卒中登记(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CNSR)数据显示,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6个月发生死亡或生活依赖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国脑卒中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患病率及结局前瞻性研究(Abnormal GlucoseReg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
19、e Stroke Across China,ACROSS-China)结果显示糖尿病前期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1年内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鉴于此,临床医师应提高对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糖代谢异常管理的重视。相关研究相关研究目前尚缺乏专门针对脑卒中患者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进行干预的大型二级预防临床研究。我国大庆研究显示对IGT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可显著降低远期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发生风险。糖尿病预防项目试验(the Dl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DPP)发现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均能预防IGT向糖尿病发展,而生活方式干预明显优于二甲双胍口服药物治疗。更严格的控制
20、血糖,如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6.0%或6.5%,与当前的目标(HbA1c7%8%)相比对于预防非致死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事件尤其是心肌梗死是有益的,但强化降糖治疗并没有降低全因死亡或脑卒中的风险,而且强化治疗成倍增加严重低血糖风险。相关研究相关研究ADVANCE(Action in Diabetes and Vascular Disease:Preterax and Diamicron MR Controlled Evaluation)研究发现,严格控制血糖使HbA1c6.5%,血管事件的复合终点将显著下降。在吡格列酮大血管事件临床试
21、验(Prospective Pioglitazone Clinical Trial in Macrovascular Events,PROactive)研究中,吡格列酮能使有脑卒中病史的患者再发脑卒中的相对风险降低47%,使脑卒中、心肌梗死或血管性死亡的相对风险降低28%。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推荐某一种降糖药物针对预防脑卒中更有优势。总体建议目标HbA1c7%,但要进行个体化调整。对于没有合并症的年轻患者,早期应鼓励严格控制血糖。自我监测血糖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尤其是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对于病程短、预期寿命长和不伴有明显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果能避免低血糖或其他不良反应,可以考虑更严格的血糖
22、控制目标(HbA1c为6.0%6.5%)。参考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指南,建议临床医师采用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治疗原则,基于HbA1c预期值、药物不良反应和毒性、潜在的非血糖性获益和花费等因素,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合理降糖方案。对于伴有糖尿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严格的生活方式干预、合理的营养、脂代谢异常和高血压的治疗以及抗血小板药物的长期治疗同等重要。危险因素控制危险因素控制糖代谢异常及糖尿病糖代谢异常及糖尿病1、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高,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复发或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应提高对
23、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血糖管理的重视(级推荐,B级证据)。2、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发病后均应接受空腹血糖、HbA1C监测,无明确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在急性期后应常规接受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来筛查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级推荐,B级证据)。3、对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和(或)药物干预能减少缺血性脑卒中或TIA事件,推荐HbA1C治疗目标为7(级推荐,B级证据)。降糖方案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药物的安全性,制订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要警惕低血糖事件带来的危害(级推荐,B级证据)。4、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在控制血糖水平的同时,还应对患者的其它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全面管理(级推荐,B级证据
24、)。危险因素控制危险因素控制吸烟吸烟多项研究证实,吸烟和被动吸烟(或称二手烟)均为首次脑卒中的明确危险因素。在我国不吸烟的女性中,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与其丈夫吸烟所带来的被动吸烟密切相关,另一项研究显示,中国不吸烟的女性中,被动吸烟与缺血性脑卒中和周围动脉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已证实,戒烟有助于脑卒中风险的下降。关于戒烟方式的选择,劝告、行为干预、药物干预以及联合干预对于吸烟者戒烟均可能是有效的。但是,目前关于吸烟与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研究仍很少。心血管健康研究(Cardiovascular Health Study,CHS)发现,吸烟与老年人脑卒中复发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尚无临床研究证明戒烟是否有助
25、于脑卒中或TIA患者降低脑卒中复发风险。危险因素控制危险因素控制吸烟吸烟1、建议有吸烟史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戒烟(级推荐,B级证据)。2、建议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避免被动吸烟,远离吸烟场所(级推荐,B级证据)。3、可能有效的戒烟手段包括劝告、尼古丁替代产品或口服戒烟药物(级推荐,B级证据)。危险因素控制危险因素控制呼吸睡眠暂停呼吸睡眠暂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或TIA患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比例为43%93%,其中最常见的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脑卒中患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死亡率及残疾率均显著增加。因此,推荐对合并有睡眠呼吸事件的脑卒中或TIA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副本 中国 缺血性 TIA 二级 预防 指南 副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