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用氢燃料电池固态储氢系统 通信标准类技术报告(YDB 053—2010).pdf
《通信用氢燃料电池固态储氢系统 通信标准类技术报告(YDB 053—201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用氢燃料电池固态储氢系统 通信标准类技术报告(YDB 053—2010).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通信用氢燃料电池固态储氢系统 通信标准类技术报告(YD B 0 532 0 10)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7 6 0 47.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通信用氢燃料电池固态储氢系统 通信标准类技术报告(YD B 0 532 0 10)1范围 本技术报告规定了通信用氢燃料电池固态储氢系统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技术报告适用于通信用氢燃料电池固态储氢系统。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报告的引用而成为本
2、技术报告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技术报告,然而,鼓励根据本技术报告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技术报告。G 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 B/T 2 42 3.10-2 0 0 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 和导则:振动(正弦)G B/T 2 42 3.17-2 0 0 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 a:盐雾 G B/T 2 8 2 9-2 0 0 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检查)G B/T
3、 36 34.1-2 0 0 6 氢气第一部分工业氢 G B/T 38 7 3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 B/T 16 942-1997 电子工业用气体氢 G B/T 2 4499-2 0 0 9氢气、氢能与氢能系统术语 YD/T 12 2-1997 邮电工业产品铭牌 3术语和定义 下G B/T 2 4499-2 0 0 9中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报告。3.1 储氢合金h y d r o g e n s t o r a g e a l l o y s 可直接与氢气结合形成可逆金属氢化物的材料。3.2 额定容量r a t e d c a p a c i t y 在规定的条件下,固态储
4、氢模块(系统)所能提供的由制造厂商标称的放氢量。3.3 额定充氢速率r a t e d r e f i l l i n g r a t e 在规定的条件下,固态储氢模块(系统)所能达到的由制造厂商标称的充氢速率。页面 1/11通信用氢燃料电池固态储氢系统 通信标准类技术报告(YD B 0 532 0 10)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7 6 0 47.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3.4 额定放氢速率r a t e d d i s c h a r g i n
5、g r a t e 在规定的条件下,固态储氢模块(系统)所能达到的由制造厂商标称的放氢速率。3.5 额定充氢压力r a t e d h y d r o g e n p r e s s u r e 在规定的条件下,固态储氢模块(系统)在额定充氢速率下达到额定容量所需的最小充氢压力。3.6 固态储氢模块s o l i d-s t a t e h y d r o g e n s t o r a g e u n i t 一个完整的储氢系统单体,包括储氢合金、外壳、阀门、内部结构和其它附属装置。3.7 固态储氢系统s o l i d-s t a t e h y d r o g e n s t o r a
6、 g e s y s t e m 由一系列固态储氢模块按照一定设计组成的一个独立、完整的系统,包括固态储氢模块、箱体、监测单元和其它附属装置。注:固态储氢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参见附录B,固态储氢技术的应用情况参见附录C。4产品系列 4.1固态储氢模块的额定容量值 0.5m 3,1.0 m 3,1.5m 3,2 m 3。系统的型号依据YD/T 6 38.3的规定命名。4.2 固态储氢系统的额定容量值 12 m 3,16 m 3,2 0 m 3,2 4m 3。注:当用户提出要求并与制造厂协商后,可以生产系列数值以外的产品。5技术要求 5.1使用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固态储氢模块/系统应能在下列环境条件下
7、正常运行:a)海拔不超过30 0 0 m;b)工作温度:-10 50;c)储存温度:-40 6 0;d)相对湿度:不大于95%。页面 2 /11通信用氢燃料电池固态储氢系统 通信标准类技术报告(YD B 0 532 0 10)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7 6 0 47.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5.2 通用安全要求 由于固态储氢系统中有易燃易爆的氢气燃料,消除潜在危险很有必要。应按照以下顺序为其采取通用安全措施:a)在储存的氢气燃料未释放时,首先应消除固
8、态储氢系统外围的安全隐患;b)对储存的氢气燃料进行控制(如采用防爆片、泄压阀、隔热构件等),确保放氢时不危及周围环境;c)提供适当的、与残存危险有关的安全标记,例如:机械危险、电气危险、电磁兼容性(EM C)危险、热危险、火灾和爆炸危险、故障危险、材料的危险、废物处置危险、环境危险等。5.3系统外观与结构 系统的外观和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a)系统外表应清洁,无机械损伤,接口触点无锈蚀;b)系统表面应有清楚的产品标识;c)系统的供氢接口、充氢接口等应有明确的标识,并符合制造商产品图样。d)系统应采用模块化结构,便于系统的装配、检测和维护。e)系统应保证热交换的均匀和充分,并可合理利用燃料电池工作
9、产生的热量。5.4固态储氢模块的安全性能 5.4.1泄漏安全性能 在标准状态(0、10 1.32 5k Pa)下,每m 3储氢容量的固态储氢模块的氢气漏率应不大于6 c m 3/h。5.4.2 振动安全性能 按6.4的方法进行固态储氢模块的振动试验,模块应不发生容器破裂、变形等事故,振动试验后的模块应按6.3的方法进行气体泄漏试验并满足5.4.1的要求。5.4.3循环充(放)氢应力应变安全性能 按6.5的方法进行固态储氢模块的循环充(放)氢应力应变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如下要求:a)在每50 次连续循环测试中,每只应变片测定的最大应变量不应超过在最大设计应力极限下允许应变的50%,且应变量不再增
10、加;b)循环充(放)氢应力应变试验完成后,所有模块应按6.3的方法进行气体泄露试验并符合5.4.1的要求,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至少一个模块应按6.7 进行火烧试验并满足5.4.5的要求。5.4.4高(低)温工作安全性能 按6.6 的方法进行固态储氢模块的冷热循环试验,进行试验后,所有模块应按6.3的方法进行泄漏试验并满足5.4.1的要求。5.4.5火烧安全性能 按6.7 的方法进行固态储氢模块的火烧安全性能试验,固态储氢模块在试验过程中应无弹射物出现,并应满足如下条件之一:页面 3/11通信用氢燃料电池固态储氢系统 通信标准类技术报告(YD B 0 532 0 10)链接:w w w.c h i
11、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7 6 0 47.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固态储氢模块的泄压阀或其它泄压装置在火烧试验时开启,模块泄压至表压为零而不发生破裂;所有进行火烧试验的固态储氢模块可火烧至少2 0 m i n 而不破裂。5.5系统的过压安全性能 固态储氢系统应安装泄压阀等过压保护装置,泄压阀的启动压力应低于储氢容器、阀门、接头和氢气管线最大许用压力的0.8 倍,并不大于系统额定充氢压力的1.5倍。5.6 系统的耐腐蚀性 固态储氢系统中与氢气或储氢合金接触的容器、管线、阀门等在工
12、作温度和压力下应不与氢气反应而脆化;容器外壳、截止阀和其它元器件应能在振动和潮湿条件下使用而不被损坏或腐蚀,应选择耐腐蚀材料或在以上部件上施加防腐涂层。5.7 系统的储氢压力 固态储氢系统储存时的氢气压力应不高于2.5M Pa,工作时的氢气压力应不高于1.5M Pa。5.8 系统的储氢容量 固态储氢系统额定容量的测定值与标称额定容量的负差值应不大于5%。5.9模块的储氢密度 固态储氢模块的储氢密度应不低于0.1m 3/k g。5.10 系统的放氢纯度 固态储氢系统释放的氢气纯度应不低于99.999%。5.11系统的放氢速率 固态储氢系统的额定放氢速率应不低于2 s l p m/m 3。5.12
13、 系统的充氢纯度 固态储氢系统充氢时的氢气纯度应不低于99.95%。5.13系统的充氢压力 固态储氢系统充氢时的额定充氢压力应不高于3.0 M Pa。5.14系统的充氢速率 固态储氢系统充氢时的额定充氢速率应不低于2 s l p m/m 3。5.15系统的循环充/放氢寿命 固态储氢系统的充(放)氢循环寿命应不低于10 0 0 次,即经过10 0 0 次充(放)氢循环后系统的容量保持率应不低于8 5%。6 试验方法 6.1试验前准备 页面 4/11通信用氢燃料电池固态储氢系统 通信标准类技术报告(YD B 0 532 0 10)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
14、.c o m/t e c h/7 6 0 47.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6.1.1试验环境条件 试验环境应符合下列条件:a)温度:1535;b)湿度:45%7 5%;c)大气压力:8 6 k Pa 10 6 k Pa。6.1.2 试验用仪表和设备 建议试验用仪表和设备见本技术报告附录A。6.2 外观与结构检查 目测系统的外观、标识、接口和结构,检查结果应符合5.3的要求。6.3泄漏试验 固态储氢模块的泄漏试验应在完全密闭的空间内进行,应充氢气、氦气或氢氦的混合气体,并按表1的条件依次进行泄漏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5.4.1的
15、要求。6.4振动试验 按照G B/T 2 42 3.10-2 0 0 8 中“试验Fc”的要求进行固态储氢模块的振动安全性能试验,频率为10 55H z,振幅为0.35m m,并以1H z/m i n 的速率变化,一次频率往复循环周期控制在955m i n。试验结果应符合5.4.2 的要求。6.5循环充(放)氢应力应变试验 6.5.1试验要求 a)对于设计在单一方向运输和使用的固态储氢系统,至少需要5个储氢模块在该方向上测试;对于可能在多个方向上使用的金属氢化物储氢系统,在水平和竖直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至少各需要3个储氢模块进行测试;b)每一只待测的储氢容器均应安装足够多的应变片以测定吸放氢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信用氢燃料电池固态储氢系统 通信标准类技术报告YDB 0532010 通信 燃料电池 固态 系统 标准 技术 报告 YDB 053 20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