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袋式除尘工程技术规范(HJ 2012-2012).pdf
《垃圾焚烧袋式除尘工程技术规范(HJ 2012-201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垃圾焚烧袋式除尘工程技术规范(HJ 2012-2012).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垃圾焚烧袋式除尘工程技术规范(H J 2 0 12-2 0 12)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94957.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垃圾焚烧袋式除尘工程技术规范(H J 2 0 12-2 0 12)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焚烧炉烟气袋式除尘系统的设计、施工、调试、验收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生活垃圾焚烧炉烟气袋式除尘工程,可作为此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安装工程验收、环境保护验收及运行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依据。其他固体
2、废物的焚烧炉烟气袋式除尘工程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 B 150 钢制压力容器 G B 2 8 93安全色 G B 2 8 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 B 40 53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G B 40 6 4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 G B 50 8 3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 B 8 958 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 G B 12 8 0 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 B 18 48 5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 B 50 0 2 9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 G B 50 0 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
3、 B 50 0 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 B 50 0 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 B 50 0 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 B 50 2 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 B 50 2 31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G B 50 2 36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 BJ 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 BZ 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 BZ 2 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 B/T 42 0 0 高温作业分级 页面 1/15垃圾焚烧袋式除尘工程技术规范(H J 2 0 12-2 0 12)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4、 o m/t e c h/94957.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G B/T 6 7 19袋式除尘器技术要求 G B/T 16 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H J/T 2 8 4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袋式除尘器用电磁脉冲阀 H J/T 32 4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袋式除尘器滤料 H J/T 32 5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袋式除尘器滤袋框架 H J/T 32 7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袋式除尘器滤袋 JB/T 8 47 1袋式除尘器安装技术要求与验收规范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 2 53号
5、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 0 0 113号令)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预涂灰p r e-c o a t i n g 指袋式除尘器投入运行前,在滤袋表面预置一定量的消石灰粉等碱性粉尘。3.2 荧光粉检漏f l u o r e s c e n t l e a k d e t e c t i o n 指利用荧光粉和紫光灯配合检测袋式除尘器泄漏点的过程。3.3脱酸d e a c i d i f i c a t i o n 指脱除烟气中的氯化氢、氟化氢、硫氧化物等酸性气体。4污染物与污染负荷 4.1袋式除尘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捕集烟气中的颗粒物。除尘
6、工程的设计,应掌握除尘器入口烟气参数和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成分,包括:烟气量(工况和标况)、烟气压力及波动范围、烟气温度及波动范围(烟气最高温度、烟气最低温度和正常运行温度)、酸露点温度、含湿量、烟气含尘浓度,以及氯化氢、氟化氢、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氧气等的浓度。除尘器设计依据的入口烟气参数详见附录A。4.2 焚烧烟气的污染物负荷可通过工艺计算、测试或类比方式确定。4.3烟气进入除尘器之前应先进行脱酸处理,脱酸后酸性气体浓度应符合G B 18 48 5的要求。4.4除尘工程设计应依据焚烧炉烟气中其他污染物成份的去除工艺。4.5除尘器处理烟气量的计算,应考虑调温、增湿、脱酸、活性炭及其他吸附剂喷
7、入导致的烟气量变化,还应考虑焚烧炉超负荷运行导致的烟气量变化。4.6 除尘器处理烟气量以工况流量计,若为标准状态下的流量,应按公式(1)换算为工况流量:页面 2 /15垃圾焚烧袋式除尘工程技术规范(H J 2 0 12-2 0 12)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94957.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5总体要求 5.1一般规定 5.1.1除尘系统设计、施工和运行应满足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排放标准的规定。5.1.2 除尘工程应与焚烧主体工程同时
8、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运行。5.1.3除尘系统及设备运行、维护和检修应不影响焚烧炉正常和稳定运行。5.1.4除尘后烟尘排放限值应满足G B 18 48 5的要求。5.1.5在除尘系统建设、运行和检修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噪声及其它污染物的治理与排放,应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有关规定,防止二次污染。5.1.6 除尘系统收集的粉尘和更换的滤袋属危险废物,其处理和处置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5.2 除尘系统构成 5.2.1除尘系统配置及功能应根据炉型、焚烧量、炉况、垃圾成分、辅助燃料成分、前置的污染物去除工艺、烟气工况、气象条件、操作维护管理等具体情况进行设计。5.2.2
9、除尘系统一般包括:袋式除尘器、烟道及阀门、预涂灰装置、卸灰和输灰装置、保温及伴热装置、压缩空气供应系统、检测及过程控制系统、供配电系统等。5.3总平面布置 5.3.1除尘工程主要设备的相对位置和主要管线的布置,应符合焚烧厂总体规划、焚烧厂总平面布置的要求。5.3.2 除尘工程设计应考虑焚烧厂地下管线敷设,水、电、气、汽接口等因素。5.3.3除尘工程应有足够的检修通道、安装空间和运输通道等。5.3.4除尘器及其配套设备宜布置在室内。6 工艺设计 页面 3/15垃圾焚烧袋式除尘工程技术规范(H J 2 0 12-2 0 12)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10、 o m/t e c h/94957.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6.1一般规定 6.1.1由多台焚烧炉组成的垃圾焚烧厂,应为每台垃圾焚烧炉单独配套袋式除尘系统。6.1.2 袋式除尘系统适用于干法、半干法烟气净化工艺,除尘器应布置在脱酸装置之后。6.1.3除尘系统的风量、阻力等参数应按最大工况烟气量确定。6.1.4除尘器运行温度应按照脱酸工艺处理后的烟气温度设计,一般应145,且应不高于滤料连续使用的最高耐温限值。除尘器运行温度应高于酸露点温度2 0 以上。6.1.5除尘器滤袋、防腐涂料、油漆、结构材料、配件、元器件等的选择和
11、选型,应同时考虑最高工作温度和最低工作温度。6.1.6 室外布置的除尘器,应强化保温、伴热、防风、防雪和防水等措施。6.2 系统设计 6.2.1袋式除尘器应采用脉冲喷吹清灰方式。6.2.2 袋式除尘器过滤速度应根据烟气和粉尘的理化性质、除尘器入口粉尘浓度及滤料特性等确定,宜0.9m/m i n。6.2.3除尘器宜在130 0 Pa 2 0 0 0 Pa 阻力范围内运行。6.2.4除尘器进、出口烟道应设置非金属补偿器。6.2.5除尘系统烟道风速宜按12 m/s 16 m/s 设计。6.2.6 除尘器前、后烟道测试孔的设置应符合G B/T 16 157 的规定。6.2.7 输灰系统宜采用机械输灰方
12、式。6.2.8 卸灰和输灰装置应严密,避免粉尘泄漏;应采用连续工作方式,避免灰斗积灰。6.2.9除尘器灰斗、卸灰和输灰设备应防止粉尘吸湿和板结,宜采用电或蒸汽为热源的伴热装置。6.2.10 除尘器、烟道和蒸汽管道应进行保温和外饰,保温层厚度应不小于10 0 m m,并保证外表温度不高于6 0。6.2.11除尘系统和设备的操作、检修和测孔部位应设置必要的照明、梯子、平台、栏杆。测孔位置应就近设电源插座。6.2.12 除尘器顶部宜设起吊装置。起吊重量不小于检修部件的最大重量。7 主要工艺设备和材料 7.1袋式除尘器的设计和选型 7.1.1袋式除尘器过滤面积按公式(2)计算:页面 4/15垃圾焚烧袋
13、式除尘工程技术规范(H J 2 0 12-2 0 12)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94957.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7.1.2 除尘器宜设置若干独立的过滤仓室,其数量不宜少于4个。各过滤仓室进、出口应设置切换阀门。过滤仓室可采用单列或双列方式布置,根据仓室数量和总平面布置要求确定。7.1.3除尘器宜采用在线清灰方式;若采用离线清灰,除尘器过滤面积、过滤风速和运行阻力的确定,应考虑清灰仓室关闭时过滤面积减少的影响。7.1.4除尘器宜能够在焚烧炉不停机条
14、件下,隔离任一过滤仓室进行检查和维修。7.1.5切换阀门应可靠、灵活和严密,漏风率应小于1%。阀板应具有良好的刚性,不变形、不卡死。应具有自动和手动操作、阀位识别和流向指示等功能。7.1.6 除尘器的漏风率应2%。7.1.7 除尘器本体内部应光滑平整,箱板交角的内侧应做成圆弧状,避免箱体内存在严重积灰的处所。7.1.8 除尘器的结构应便于更换滤袋。7.1.9除尘器应设气流分布装置,使含尘气流均布,并防止其冲刷滤袋。7.1.10 除尘器灰斗应设置料位计、破拱装置、检修门、手动插板阀、卸灰阀。7.1.11灰斗斜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得小于6 5。灰斗相邻壁板交角的内侧应做成圆弧状。灰斗排灰口尺寸应40
15、 0 mm 40 0 m m。7.1.12 除尘器本体结构、支架和基础设计应考虑恒载、活载、检修荷载和地震荷载等,并按危险组合进行设计。布置在室外的除尘器还应考虑风载和雪载等。7.1.13除尘器箱体结构的耐压强度应根据工艺要求设计,其值应不低于引风机铭牌全压的1.2 倍。7.1.14设计除尘器钢结构时,框架按常温考虑,除尘器本体按30 0 考虑。7.1.15除尘器本体与支架、平台等结构件的连接部位,应加非金属隔热材料。7.1.16 除尘器过滤仓室之间的隔板应采用隔热结构。7.1.17 除尘器的上箱体、中箱体、灰斗和烟道内表面应喷丸(砂)除锈,除锈等级应不低于Sa 2?等级,并涂装防腐材料,防腐
16、材料耐温限度应高于除尘器最高运行温度。7.1.18 人孔门、检修门应采用保温结构。7.1.19除尘器的梯子、平台和栏杆应符合G B 40 53的规定。梯子、平台及栏杆应设踢脚板。7.1.2 0 除尘器的花板应平整、光洁,不应有挠曲、凹凸不平等缺陷。花板平面度偏差不大于其长度的2/10 0 0。花板孔中心与加工基准线的偏差应1.0 m m,且相邻花板孔中心位置偏差小于0.5m m。花板孔径偏差为0+0.2 m m。花板厚度应6 m m。页面 5/15垃圾焚烧袋式除尘工程技术规范(H J 2 0 12-2 0 12)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17、t e c h/94957.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7.2 袋式除尘器滤料、滤袋及滤袋框架 7.2.1除尘器用滤料应符合G B/T 6 7 19、H J/T 32 4的规定。7.2.2 应依据烟气温度、成分和化学腐蚀性,选择耐高温、耐腐蚀滤料,如PT FE、玻纤等。7.2.3除尘器用滤袋应符合G B/T 6 7 19、H J/T 32 7 的规定。7.2.4在滤袋正常适用条件下,2 年自然年限内,滤袋破损率应5。7.2.5除尘器用滤袋框架应符合H J/T 32 5的规定。7.2.6 滤袋框架应依据烟气温度、成分和化学腐蚀性
18、,选用耐高温、耐腐蚀材料制作,或进行耐高温、耐腐蚀表面处理。7.2.7 滤袋框架应由专用焊接设备制作,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焊点应牢固、平滑,不得有裂痕、凹坑和毛刺,不允许有脱焊和漏焊。7.2.8 当滤袋框架为多节结构时,接口部位不得对滤袋造成磨损,接口型式应便于拆、装。7.2.9滤袋与花板袋孔的配合应严密。滤袋与滤袋框架应有适宜的间隙。滤袋及滤袋框架应在花板、滤袋及框架三者预装配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7.3袋式除尘器清灰装置 7.3.1除尘器清灰装置应包括脉冲阀、气包和喷吹管等部件。7.3.2 脉冲阀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贮存和运输应执行H J/T 2 8 4的有关规定。
19、7.3.3脉冲阀的选型应依据滤袋的直径、长度、数量、形状及所需喷吹气量等因素确定。7.3.4淹没式脉冲阀宜水平安装,其输出口应与阀体同心,不得偏移和歪斜。输出口应与阀座平行。7.3.5在压缩空气品质和供气压力符合脉冲阀技术要求的情况下,膜片正常使用寿命应大于5年。7.3.6 喷吹管应有可靠的定位和固定装置,便于安装和拆卸。7.3.7 气包的设计、制造、检查和验收应符合G B 150 的规定。7.3.8 气包底部应设排污阀。7.3.9气包制造完成、检验合格后,应清除内部的焊渣等杂物,将脉冲阀安装就位,逐个进行喷吹试验,确认喷吹正常。7.3.10 气包和喷吹管与上箱体组装时,应严格保证喷吹管与花板
20、平行,并使喷嘴的中心线与花板孔中心线重合,其位置偏差应小于2 m m。7.3.11清灰装置、上箱体、花板宜在工厂制作组对后整体出厂。出厂发运前,应封堵气包的所有孔口,避免杂物进入。对脉冲阀及电磁阀应有防雨、防撞等保护措施。8 检测与过程控制 8.1检测 8.1.1除尘系统应检测的内容及要求 页面 6 /15垃圾焚烧袋式除尘工程技术规范(H J 2 0 12-2 0 12)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94957.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8.1.1.1除尘器
21、出口烟尘浓度检测、显示及超限报警。8.1.1.2 除尘器进、出口压差检测,并显示及超限报警。8.1.1.3除尘器进、出口烟气温度检测,并显示及超限报警。8.1.1.4气源压力检测、显示及超限报警。8.1.1.5灰斗料位检测、显示及超限报警。8.1.1.6 灰斗温度检测、显示及超限报警。8.1.2 除尘系统选择性检测的内容及要求 8.1.2.1烟气流量检测、显示。8.1.2.2 除尘器出口压力检测、显示及超限报警。8.1.2.3出口烟气主要气态污染物浓度检测、显示及超限报警。8.1.2.4清灰脉冲阀故障检测、显示及报警。8.1.2.5清灰周期及间隔显示。8.1.3除尘器进、出口总管应设置压差变送
22、器,或分别设置压力变送器。8.1.4每个过滤仓室宜设置压差检测装置。8.1.5压缩空气管路的减压阀后应设置压力变送器。8.1.6 除尘器温度测点应设置在除尘器进、出口直管段,至少应有不少于2 个以上的测点。除尘器灰斗加热温度测点应置于灰斗壁外侧。8.1.7 每个灰斗应设置高料位开关,并有料位开关防护措施。8.1.8 除尘系统及其主要参数宜集中在一个画面上,运行参数的更新时间不大于1秒。8.1.9位于含尘烟道内的一次元器件应有防磨保护措施。管道压力测孔应有防堵措施。8.1.10 检测仪器、仪表应按照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定期校验、标定。8.2 控制 8.2.1除尘系统的自动控制设计应按国家及行业标准
23、、规范、规程的规定执行。8.2.2 对除尘系统应能实现自动控制和手控操作。8.2.3除尘系统的电动及气动装置应设置就地控制箱,并设手动/自动转换开关。8.2.4除尘监控系统宜按双电源、双网络冗余配置。8.2.5除尘系统应控制的内容 8.2.5.1除尘器启动、运行、停机联锁控制。页面 7 /15垃圾焚烧袋式除尘工程技术规范(H J 2 0 12-2 0 12)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94957.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8.2.5.2 除尘器进、出口压差
24、控制。8.2.5.3除尘器清灰自动控制。8.2.5.4灰斗加热系统联锁控制。8.2.5.5除尘器卸、输灰系统联锁控制。8.2.5.6 清灰气源供应系统自动控制。8.2.6 除尘系统的自动控制方式主要有2 种:D CS远程集中联锁控制;PLC可编程控制器+H M I(人机界面)就地单独联锁控制。8.2.7 除尘器清灰应具备定压差和定时两种控制模式,并可互相转换。8.2.8 自动控制系统应具备异常状态信号显示或画面报警的功能。8.2.9自动控制系统应具备储存、打印除尘系统主要运行参数的功能,储存时段不少于1年。8.2.10 控制柜应有防止小动物入侵的措施。9主要辅助工程 9.1供配电 9.1.1除
25、尘工程的供配电设计应按G B 50 0 34、G B 50 0 52、G B 50 0 54、G B50 2 17 等国家及行业规范、标准、规程的规定执行。9.1.2 除尘系统用电属厂用类负荷,应设置独立的工作电源和备用电源,宜采用手动切换。所需电源应为交流38 0 V/2 2 0 V,50 H z,三相四线或三相五线制。当电源电压波动范围不超过10%时,所有电气设备和控制系统应能正常工作。9.1.3除尘工程自动监控系统的供电按I 类要求,由交流不停电电源提供一路备用电源,必要时为检测及控制系统设置U PS不间断电源。9.1.4除尘器应有可靠的接地,与接地网的连接点不得少于4个,接地电阻应小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垃圾焚烧袋式除尘工程技术规范HJ 2012-2012 垃圾 焚烧 除尘 工程技术 规范 HJ 20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