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穴位 .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儿推拿穴位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推拿穴位 .ppt(7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儿推拿常用穴部小儿推拿常用穴部小小儿儿推推拿拿穴穴位位包包括括十十四四经经穴穴、经经外外奇奇穴穴、推拿特定穴推拿特定穴 小儿推拿特定穴具有以下特点:小儿推拿特定穴具有以下特点:第第一一:其穴位表面形态不仅具有点状;还有线(带)状,以及面状。第第二二:其多数分布于双手,其次为头面,胸背及下肢较少。第三:第三:有关特定穴的内容比较朴素,尚没有象十四经那样成为一个理论系统。小儿推拿穴部与手法、功效往往结合为小儿推拿穴部与手法、功效往往结合为一体,形成相对固定形式。一体,形成相对固定形式。刘氏小儿推拿常用穴部刘氏小儿推拿常用穴部50余个,其中重点穴余个,其中重点穴部部30个。个。刘氏小儿推拿重视五经
2、配伍推治,强调开门刘氏小儿推拿重视五经配伍推治,强调开门关门,并推出推胸法关门,并推出推胸法、推腹法推腹法、推背法等。推背法等。第一节头面部第一节头面部 第一节头面部第一节头面部 1、天门、天门 【位置位置】从印堂到神庭穴之间。【操作操作】运用大拇指侧面从印堂穴向额上神庭穴两手交互直推二十次左右。此法为“开天门开天门”和“头部手法一头部手法一”,属常例手法。【功能功能】疏风解表开窍醒脑 镇惊安神【主治主治】外感内伤诸病证。天门天门 2、坎宫、坎宫 【位置位置】自眉头起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操操作作】用大拇指正面从印堂穴处沿眉骨向眉梢分推十数次。此法名为“推推坎坎官官”“头头部部手手法法二二”
3、,属常例手法。【功能功能】疏风解表 醒脑明目 止头疼【主治主治】外感内伤诸病证。坎宫坎宫 3、太阳、太阳 【位置位置】眉梢外侧一横指之凹陷处。【操作操作】由眉梢向耳后处用两大指斜推二十次左右名为“推太阳推太阳”,“头部手法三头部手法三”,属常例手法。与开天门,推坎宫合用,为推拿时的首推穴。用左手或右手的中指端按压于太阳穴,向耳或眼方向揉按之名“揉运太揉运太阳阳”。【功能功能】推太阳:疏风解表 清热明目止头疼。运太阳:向眼方向运转为补(双则),向耳方向揉中加按为泻。男:揉按左太阳发汗,右太阳止汗。女:揉按右太阳发汗,左太阳止汗。【主治主治】外感发热 头疼 汗证 外感内伤诸病症。太阳太阳 开天门、
4、推坎宫、推揉运太阳比较:开天门、推坎宫、推揉运太阳比较:共同共同属常例手法、疏风解表。属常例手法、疏风解表。开天门开天门侧重开窍醒脑侧重开窍醒脑、镇惊安神。镇惊安神。推坎宫推坎宫侧重醒脑明目、侧重醒脑明目、止头疼。止头疼。推、运太阳推、运太阳侧重清热明目、止头疼、发汗、止汗。侧重清热明目、止头疼、发汗、止汗。4、耳后高骨、耳后高骨 【位置位置】耳后乳突下凹陷处。【操作操作】用中指作揉按法。揉5下按一下,共3050次。【功能功能】止咳化痰 安神除烦【主治主治】咳嗽 吐痰 惊风 耳后高骨耳后高骨 5、风池、风池 【位置位置】风府穴两侧入发际凹陷中。【操操作作】用两中指按风池穴35下,按后加揉102
5、0下。【功能功能】祛风解表【主治主治】感冒 头疼 项强 风池风池 6、百会、百会 【位置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叉点。【操作操作】用大指端揉按之,也可用灸法。【功能功能】镇惊安神 升阳举陷【主治】惊风 眩晕 昏厥 脱肛 遗尿等 百会百会 7、印堂、印堂【位置位置】两眉连线中点。【操作操作】用大指甲按后加揉运。【功能功能】醒神开窍 疏风解表【主治主治】神志昏迷 头疼 印堂印堂 8、人中、人中 【位置位置】在鼻下人中沟上三分之一处。【操操作作】用大指甲陷之,掐后加揉或掐之醒神即止(不要掐破皮肤)。【功能功能】醒神开窍【主治主治】昏迷 牙关紧闭 抽搐不止 人中人中 9、承浆、承浆【位置位置】
6、下唇下中央的凹陷中。【操作操作】用大指甲掐之,掐后加揉按【功能功能】醒神开窍 止吐止泻【主治主治】实热 吐泻 惊风 昏迷 承浆承浆 第二节胸腹部第二节胸腹部 第二节胸腹部第二节胸腹部 1、膻中、膻中 【位置位置】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操作操作】以大指或中指面按而揉之数十下,揉后再用两手中指横开左右分推数十下。继用食、中、无名指由上往下直推数十下,最后用中、食指分开按压胸部各肋间三至五遍。此法名为“推胸法推胸法”。【功能功能】宽胸理气 止咳化痰 【主治】胸闷 咳嗽 气喘 痰鸣等 2、乳旁、乳旁 【位置位置】乳头外侧旁开两分处。【操作操作】以大指或中指两边揉 边按数下。【功能功能】宽胸理气 止咳化痰
7、 降逆止呕 【主治主治】胸闷 咳嗽 呕吐 乳旁乳旁 3、乳根、乳根 【位置位置】乳头下一肋间处。【操作操作】以大指或中指面边揉边按数十下。【功能功能】宽胸理气 止咳平喘 【主治主治】咳嗽 胸闷 乳根乳根 4、中脘、中脘 【位置位置】脐上四寸。【操作操作】用中指面作顺时钟方向揉转百数十下,名为安中调中法;逆时钟方向揉转数十下,名为补中法;先顺时钟方向揉转百数十下,接着由上往下直推旋转揉的半数,为消导法;经上三法总称为“推腹法”。【功能功能】宽中理气 健脾和胃 消导积滞 【主治主治】胃痛 胀满 积滞 呕吐 泄泻 食欲不振 中脘中脘 5、肚脐、肚脐【位置位置】肚脐正中。【操作操作】以大指面或中指面揉
8、转百余次。【功能功能】温阳散寒 补益气血 健脾和胃 消食导滞【主治主治】腹痛 腹胀 吐泻 食积 便秘 肠鸣 肚脐肚脐 第三节第三节 肩背腰骶部肩背腰骶部 第三节第三节 肩背腰骶部肩背腰骶部 1、大椎、大椎【位置位置】第七颈椎棘突下。【操作操作】用大指甲掐或指端按后加揉。【功能功能】退热解表【主治主治】高热 项强 咳嗽等 大椎大椎 2、肩井、肩井 【位置位置】在大椎穴与肩髃穴连线的中点。【操作操作】以拇指与食指二指对称用力提拿,称拿肩井。作为治疗结束后的总收法。用指端按之,称按肩井。【功能功能】宣通气血 发汗解表 【主治主治】感冒 头项强 肩背痛 惊风治疗结束后的总收法。肩井肩井 3、创新、创新
9、 【位位置置】在第一至二胸椎旁开一横指半处,有咳嗽者,此处多明显压痛。【操操作作】用大指或中指按揉之,以皮肤发红为度。【功能功能】降逆止咳平喘【主治主治】咳嗽 气喘 创新创新 4、肺俞、肺俞 【位置位置】在第三胸椎旁开一横指半处。【操作操作】用大指或中指面揉2030 次,称揉肺俞自肩胛骨内从上向下呈“介”字,形推50100次,称推肺俞;然后用盐粉和姜汁擦之,以皮肤发红为度,称盐擦“介”字,以上诸法总称为推背法。【功能功能】清肺平喘 止咳化痰 【主治主治】发热 咳嗽 气喘 痰鸣 肺俞肺俞5、龟尾、龟尾【位置位置】尾椎骨端。【操作操作】用大指或中指面揉数十下。【功能功能】止泻 通便【主治主治】泄泻
10、 便秘 龟尾龟尾 6、七节、七节 【位置位置】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操作操作】用中指螺纹面作推法,由上往下推为推下七节,由下往上推为上七节。【功能功能】推上七节具有温阳止泻之功,推下七节具有泻热通便之功 【主治主治】肠热便秘 泄泻 脱肛 七节七节6、推脊、推脊 【位置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操操作作】用食、中指沿脊柱由上往下推数十次,此法为推脊。【功能功能】清热【主治主治】发热 推脊推脊 8、捏脊、捏脊 【位置位置】脊柱骨两旁,由肾俞到肺俞之间。【操操作作】用两大指和食中指对捏脊柱旁开一二指的皮肤,由肾俞处从上往下翻捏至肺俞,左右各35次,此法为捏脊法,又名“翻皮法”。【功能功能】
11、消食导滞 【主治主治】消化不良 泄泻 捏脊捏脊 1、总筋、总筋 【位置位置】腕横纹的正中处。【操操作作】用大指甲掐或指端揉按之。掐35 次揉按20次左右,分别称为掐总筋,按总筋。按总筋与分阴阳同属上肢常用手法。【功能功能】掐总筋具有退热止呕,镇惊止痉之功。【主治主治】发热 呕吐 惊风抽搐。第四节第四节 上肢部上肢部总筋总筋 2、阴阳、阴阳 【位位置置】总筋两旁,小指侧为阴,大指侧为阳。【操操作作】以两指面从总筋处向左右两边分推二十余次,此法名为分阴阳。属常用手法。【功能功能】平衡阴阳 调和气血 消食导滞【主治主治】寒热往来 腹胀 呕吐 泄泻 痢疾。阴阳阴阳3、脾经、脾经【位置位置】大拇指螺纹面
12、。【操操作作】用大指螺纹面于患儿螺纹面上,旋转推移,或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线推移。此法为脾经。【功能功能】旋推:健脾和胃 直推:清脾胃之火【主主治治】腹泻,便秘,痢疾,食欲不振,疳积,呕吐等。脾经脾经 4、肝经、肝经 【位置位置】食指螺纹面。【操操作作】大指螺纹面至患儿食指螺纹面上作旋转推移,或由指尖向指根作直线推移。此法名为推肝经。【功能功能】平肝熄风 解热除烦【主治主治】急慢惊风,烦躁不安,目赤口苦等。肝经肝经5、心经、心经【位置位置】中指螺纹面。【操操作作】大指螺纹面至患儿中指螺纹面上作旋转推移,或由指尖向指根方向作直线推移。此法名为推心经。【功能功能】旋推为补 直推为(详见取穴特点)。【
13、主治主治】高热神昏,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惊悸不安,气血虚弱等。心经心经 6、肺经、肺经 【位置位置】在手无名指末节螺纹面。【操操作作】大指螺纹面至患儿无名指螺纹面上作旋转或由指尖向指根方向作直线推移。此法名为推肺经。【功能功能】旋推为补;直推为泻(详见取穴特点)。【主治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胸闷,气喘,虚汗,脱汗等。肺经肺经7、肾经、肾经【位置位置】手小指末节螺纹面。【操操作作】大指螺纹面至患儿小指螺纹面上作旋转推移。【功能功能】旋推为【主主治治】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胃虚腹泻,遗尿,虚喘等。肾经肾经一、名称一、名称:五经五经,即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二、位置:二、位置:(一)
14、脾经1、一条线:指拇指桡侧到指根的一条线。2、一个面:拇指螺纹面(刘氏)(二)肝经:食指螺纹面(三)心经:中指末节螺纹面(四)肺经:无名指末节螺纹面(五)肾经:1、小指尺侧一条线2、小指螺纹面(刘氏)五经配伍及推治五经配伍及推治 三、手法:三、手法:两种说法:1、向指根方向推为补,向指末方向推为清。2、旋推为补四、重要性:四、重要性:以指代针药,取功效于指端,五经与五脏相通,推五经意在调整脏腑功能,五经穴是小儿推拿取穴的重中之重,核心中的核心。五、清、补法五、清、补法(一)脾经:小儿运化功能尚未健全(为生理、病理功能),乳食易伤“脾常不足”,故脾经以补为主脾经以补为主,治本。若烦渴多饮或发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儿推拿穴位 小儿 推拿 穴位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