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Ⅱ卷-2024年高考作文深度点评与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Ⅱ卷-2024年高考作文深度点评与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4年高考真题作文深度点评与分析 人民日报微博第一时间推送了高考作文题。2024年高考作文,继续引领考生,要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科学。新课标卷的作文,话题直指人类的太空之旅,要求考生联想与思考我们未知之境。考题提及到月球的背面,提到“嫦娥四号”,这与高考前(6月4日),中国“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起飞的消息,高度契合。对月球的探索,是考生应当关注的大事,如何面对未知之境,是我们每个人都应思考的话题。【2024年高考作文新课标卷原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提到,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
2、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遥远的深空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3年新高考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该作文题目是一道读写
3、结合的新题型。所谓读写结合,即以试卷内其它模块的材料,引出作文的话题。该作文题关联的是语言文字运用中的材料。从材料中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这一内容,引出青少年“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话题,让学生思考这个空间的意义。“青少年自己的空间” 这一话题,与青年的生活息息相关,考生非常熟悉。考生可以介绍“自己的空间”,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这一考题既体现了“顷听青年声音,关注青年成长”意图,也与教考衔接相契合。新编教材的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作文主题,即是青年的成长话题。“青少年自己的空间”这一话题具有思辨性。考生可以正面立意,讲述自己的空间意义,如有了自己的空间,就可以让自己放松、沉淀、成长
4、;也可以反向立意,反思自己的空间,不能局限于内,以免坐井观天,一叶障目;还可以辩证立意,既要拥有自己的空间,轻松、自在、从容,发展属于自己的个性;也要放飞自己,不能局促在自己的空间内,要在积极探索和不断进取中实现个人成长。(2022年新高考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有
5、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本题为驱动性作文试题。试题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00周年之际,复兴中学团委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为设题情境,旨在引导学生在实现中华民
6、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要有关于职业规划、奋斗目标、历史使命的思考。试题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考生应围绕这三个主题词进行阐发,表达“选择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的内涵。“选择创造未来”,三个主题词各有侧重,写作时要注意三者关系,特别是三者的关系不能颠倒。选择决定了未来,创造不仅是脚踏实地,更是面对问题与困难时能有新方法、有新思维、有新成绩。(2021年新高考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唐光雨漫画作品,有改动)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
7、年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试题以漫画为设题情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书法笔划,参悟出其中的“玄机”,进而思考新时代青年立身处世的价值取向与追求。画面中,以撇捺书写的行进,蕴含着为人处道。迎难而上、善藏锋芒、沉稳内敛、执着坚定、蓄势待发、顺势而为等道理,都可以从笔划中体悟得到。考生应从这些笔划中,有取有舍,进行立意。立意时,应体现弘扬自信、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精神,也要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沉稳、含蓄品质,还要体现出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正确态度,使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题意解读:与2023年新高考卷作文
8、题一样,2024年新高考卷作文题仍然是读写结合试题。考题通过现代文阅读I中提到的月球背面与嫦娥四号等材料内容,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太空之旅,思考我们探求的未知之境。材料涉及的月球背面登陆、“嫦娥四号”、“天问一号”等关于人类太空之旅,不过是话题引子。材料中的最后一句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才是命题的核心句子,是立意所在。如果考生只囿于写人类太空之旅,那立意就不够开阔了。“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这句话,主要强调三层意思:一是强调“我们每个人”。在人类不断探求未知之境的路上,我们每个人是其中一分子。探求无止境,我们不能落伍,也不能缓慢不前,大家要相携手共进,群策群力,共同行
9、走在这条道上。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终究会抵达未知之境。二是强调“不断”。在探求未知之境的路上,我们不会停歇,也不能停歇。我们的思考如出鞘的剑,而未知之境如砺石,只有在不断磨砺中探求,我们才能从“未知”走向“有知”,进而从“有知”走向下一个“未知”。人类的未知之境如雪球前行,不断扩大,我们的探求将永恒存在,经久不息。三是强调“未知之境”。这是考题的核心所在。“未知之境”是什么?这是个广而大之的范畴。它包罗万象,比如材料中的天空探索、比如芯片、比如AI总之,一切科技探索、人文思想的未知领域,都属于未知之境。如何面对未知之境?保持好奇心,通过深入思考来洞察“未知”;拓宽个人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增强个
10、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力;激发自己的潜能和才华,实现自我超越和成长。这些都是立意的重点。基于以上三点分析,我们整合归纳出作文立意。参考立意:1.探求“未知”,永不停止。 2.不探求“未知”,我们终将“无知”。3.保持好奇心,跃进未知界。4.科技让未知更多,探求让我们更明5.青山一道同云雨,未知路上共探求 年年高考,年年作文在变,但作文基本考查点不会变。备考作文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审准材料作文核心要素 审题是作文的重中之重。材料作文语句,一般由三种语句构成:一是材料语,这部分内容或名言警句、或寓言故事、或时代素材我们可以统称为素材;二是提示语,这是命题人担心考生看不懂题意,对纯材料进行了
11、某种暗示,这种语句不会很多,有时可能仅是一个词或几个词,非常隐密,是考题的核心所在;三是要求语,这种语句套话居多,是对考生作文的标题、文体、字数及书写等方面的限定。审准材料作文核心要素,主要是要善于捕捉材料中的暗示语。如2024年新高考卷作文题,前面的太空之旅,登陆月球背面,只是个引子。而真正的关键句子,在后面的未知之境上。审题时,如材料中暗示语不明显,应根据材料语进行分析,找到其中带有情感顷向的词语,揣摩命题人心思,进而精准进行立意。立意时,要做到准确鲜明,思想健康。只要立意不跑偏,作文就成功了一半。二、强化作文思维能力培养 新高考作文题,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尤为突出。这些考题,不在审题立意上设
12、置门槛,题目材料限制少,思考空间大,十分适合展现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水平。基于此,我们在平时,应学生思维能力培养,鼓励考生个性化思维表达。具体实践中,要侧重培养以下几种思维:一是统筹思维,也即考生看问题要全面,不可偏激,要统筹兼顾;二是发展思维,也即考生看问题,要学会以动态发展眼光看,不可以静止守旧的眼光看;三是创新思维,也即看问题不必千篇一律,不必因循守旧,也不必人云亦云,而要学会运用独立的眼光,有新思想,新方法,新理念;四是辩证思维,正与反,新与旧、古与今,继承与创新,考生要学会辩证思考。三、 要探究作文的驱动情境新高考作文,大都是开放性作文。这些作文,都会有驱动情境。无情境,不成
13、题,是近年来的作文命题趋势。情境是写作的背景,是作文思想的载体。命题材料总会把考生带入某种情境中,然后要求考生写出在这个情境中的感想与思考。2024年新高考卷作文题的大情境,便是中国人的探空之旅。在这个时代的大情境下,考生要结合自知体验与认知,写出自己的看法。离开情境作文,必将会陷入死胡同,或者无法表达出个性。四、强化作文文体规范训练新高考作文题,都会有一些限制要求。在这些限制中我们经常看到“文体明确”这个要求。这实际上文体规范问题。一些考生写出来的文章,界于议论文与记叙文之间,读起来让人觉得在文体上,非鹿非马,不知道是什么文体。在行文中,该用概括叙述的,却用详细叙述;而该用详细叙述,却用了概
14、括叙述。这实际是分不清议论文与记叙文的区别。平时训练时,要强化文体规范培养。记叙文以叙事写人为主,突出事件的起伏曲折与人物个性;而议论文则需要立论明确、观点鲜明、论证得当、结构紧凑。要强化议论的段落布局能力培养,特别是全文的谋篇布局能力。 无论高考作文如何出题,有一些基本的命题思想总不会变,这也是高考命题的未来趋势。趋势一:作文要面对与适应新时代。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古人的经验,任何时代都不过时。每个学生写作文,都要面对时代问题。作文题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提醒考生要认真我们思考我的时代。具体而言,就是以立德树人、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与赋予使命为宗旨,以考查学生的知人论世、文
15、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为主。这些时代热门话题包括:传统文化、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社会现象等。语文永远与时代同步,作文永远要适应时代,这是未来的作文的总方向。趋势二:作文需要抒写情怀与理想。青年永远要与时代同步,但同时也要有自己的情怀与理想。作文考题,总会涉及到情怀与理想的表达。2024年新高考卷作文题即是明证。我们在科技的道路上,受到制裁与封锁,但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信念与梦想。考题需要考生回答,在未知之境的路上,我们该如何应对?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作文题,会呼唤我们考生要有自己的情怀与理想。对我们的时代、社会、民族、家园,对我们的科技、自然、环保等,都需要考生在作文中进行应答。也因此,考生需要思考宏大
16、的社会主题与个人的关系,需要深入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趋势三:作文会考查考生的阅读量。阅读积累是提高写能能力不可缺少的环节,不阅读就无以作文。新高考作文题,需要考生涉及各方面的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整本书阅读概念,如果考生从来没有认真读过一本书,那么他的知识面可想而知。我们在作文中,需要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需要厚植我们的家国情怀。所以我们不得不读书,读经典文化书、读科技知识书、读历史文化书、读哲学思想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大量阅读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可以拓宽视野,增加内涵,提
17、高底蕴,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积累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让学生的心灵在潜心阅读中得到丰盈和滋养,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大国崛起,向“新”而行大国崛起,科技为先。2024年3月,全国两会结束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南考察,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又提出了明确要求,“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总书记的话语里饱含着对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期盼。“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靠自力更生”以科技自立自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总书记多次对科技工作者提出要求。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激励下,科
18、技工作者奋力攻关、不懈前行。“祝融”探火、“嫦娥”揽月、“天和”遨游星辰、“北斗”组网、“奋斗者”号探海,以及最长的跨海大桥、最大的5G网络、最先进的高速铁路、最远程的量子通信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节选自人民网向“新”而行,总书记引领科技现代化发展 作者:彭静)二、嫦娥六号,探索未知界2024年6月4日,携带月球样品的嫦娥六号上升器自月球背面起飞,随后成功进入预定环月轨道。嫦娥六号采样之后,月表呈现一个“中”字。这个“中”字,形象生动,承载中华儿女的自豪,展现中国航天人的自信,标注中国航天的新高度。中国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一次次取得里程碑意义的
19、新成就。一项项突破、一次次创新,一个个“首次”在无数航天人努力下,“嫦娥”和“玉兔”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振奋人心的“月宫故事”。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六号,从初探月宫到详细勘察,从月面观测到月背探秘,从遥感观测到取样返回在完成“绕、落、回”三步走规划的基础上,探月工程四期正向新目标迈进,不仅实施月背采样返回任务,还将在月球南极着陆,开展飞跃探测。以嫦娥六号“蟾宫寻宝”为新起点,继续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相信中国航天人一定能谱写更加壮丽的篇章。(节选自南方网嫦娥六号“蟾宫寻宝”,中国航天再谱新篇作者:郭雪营)三、王建宇,让中国领跑世界王建宇是
20、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在中国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完成硕士、博士阶段学习后,逐步成长为一名空间光电技术专家。他带领团队研发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他通过工程设计和研制,把很多科学家的大胆设想变成现实;他是为科学家实现“梦想”的人王建宇历时近十年,让“墨子号”成功发射,奠定了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领跑地位。如今,王建宇和他的科研团队正在全力推进中高轨量子卫星项目,一批新的科学实验载荷已经进入工程攻关阶段,光钟便是其中之一。如果在高轨卫星上验证一台高精度的光钟,将对我国参与国际秒定义发挥巨大的作用。从“嫦娥一号”到“墨子号”,这些大国科技从图纸到现实的背后,总有王建宇的身影。他把很多科
21、学家的大胆设想变成现实,让很多看似不可能的科学研究成为可能。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我要做一个实现科学家梦想的工程总师。”(节选自中国青年网他用一颗卫星,让中国量子通信领跑世界)四、“跨界者”钟扬,初心与梦想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钟扬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作为对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的当下,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诺亚方舟”。这个想法,终因复旦大学和西藏大学的结缘成为现实。自此,钟扬背起足有三四十斤重的双肩包,带着学生开启了为国家收集种子的征程。16 年来,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艰苦跋涉 50 多万千米,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 4000 多万颗种子,近西藏植物的 1/5。他的理想,是在未来 10 年间,收集西藏植物的 1/3 以上,如果有更多人加入,也许 30 年就能全部收集完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屑于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选自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