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第一课时)》说课稿.doc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第一课时)》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第一课时)》说课稿.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第一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木镇学校的老师徐佩瑶,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的第一课时。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评价、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 下面我将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的第一课时是沪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从课程标准看,一元一次方程是“数与代数”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它是学习代数方程的基础。一元一次方程也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一元一次方程
2、的学习,可以对已学过的实数、整式、方程等知识加以巩固,同时又是今后学习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新课标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感悟、探索的过程。根据新课标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能根据现实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能针对具体问题列出方程。2、 理解方程解的意义,经历方程解的过程。3、 能根据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会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三)教学重难点分析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为: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为:会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本节课我借助课件辅助教学
3、,可以更好的突破重难点,增强直观效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课堂效率。二、说学情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从心理特征来说,七年级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对等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
4、础,但对于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地分析。三、说教法和学法(一)教法分析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课堂上采用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和实验观察法,有时,根据内容和学情的需要,选用讲授法展开教学。(二)学法分析在学法指导上,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为提高交流效率,我首先保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再交流反馈;其次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思考、合作学习、共同发展。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出示书本上的
5、两个实际问题: 问题1:在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中国代表队中,羽毛球运动员有19人,比跳水运动员的2倍少1人。参加奥运会的跳水运动员有多少人? 问题2:王玲今年12岁,她爸爸今年36岁,问再过几年,她爸爸年龄是她年龄的2倍? 设:再过_年,则王玲的年龄为_岁,她爸爸的年龄为_岁。根据题意得,_.(在第一环节中我引入的这两个问题都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容易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及兴趣,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并且为从算式过渡到方程做准备。做问题1时,学生很容易想到用算术方法和列方程这两种方法去解决,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而问题2利用算术方法并不容易解决,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还是用列方程
6、的方法简单些,感受到方程的优越性和必要性,自然进入本节课学习的主题。)(二)边讲边练、深入探究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教师通过课件出示:思考:根据上述所列方程,你能找出他们的共同特征吗?(1)2x-1=19(2)36+x=2(12+x)让学生观察并回答,教师总结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且等式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在第二环节中我将按照顺序依次带学生学习这节课的两个知识点。首先我让学生通过观察问题1和问题2中所得两个方程的共同特点,归纳总结得到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然后我在此基础上讲授方程的相关概念。在总结问题1和问题2所得的两个方程的共同特
7、点时,由于学生对方程的分类没有理性的认识,可能不知道从哪些角度进行分析,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作适当点拨。首先认识到方程就是一个等式,若等式的两边都是整式,我们把这样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在整式方程中,我们又通常从未知数的个数和未知数的次数这两个角度对其进行归类。由此点拨,学生的认知就有了方向,也为今后学习其他代数方程奠定了基础。)教师出示:练习: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1)x+2y=1;(2)2x-3=0;(3) -2x+1=0;(4) = 6;(5)3x+1=0;(6)6x+5.(然后通过一组判断题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题目的设置上,分别在一元、一次、整式、方程等关键词上制造
8、一些误区,使学生对概念有了更理性的认识,也为今后学习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观察、归纳、辨析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理性认识数学世界的能力。)什么是方程的解?使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也可叫做方程的根。(接下来,在进行方程的解的学习时,我考虑到学生在小学时就已经学过方程的解的概念,因此在方程的解的概念的处理上,我让学生先回忆在小学时学过的概念,并集体读出概念,再对方程的解进行适当的扩展,讲授方程的解也可以叫做方程的根。)2.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师多媒体出示:对比天平与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把一个等式看作一个天平,把等号两边的式子看作天平两边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第一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 及其 解法 第一 课时 说课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