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知识归纳与总结(总复习精华版).docx
《2023年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知识归纳与总结(总复习精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知识归纳与总结(总复习精华版).docx(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人教版初中升学考试物理知识归纳总结(总复习) 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C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 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Inm)、微米(Um)、纳米(nm) lJgnLlJ2QQmUJmQJin.UW(hWLlnMQQJWWlmo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注意刻度标尺的雯刻度络 最小分度值和量程;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
2、线应 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亩,并且困3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 h=60min lmin=60so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 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 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C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拉隹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
3、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 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o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 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 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 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 fio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 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
4、,可以保证时间相同。计算公式:y=其中: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必或31,交通运输中常用王非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 km/h 或 kmh, ms=3.6kmh v=y ,变形可得:s=vt, t=。的机械运动。粗略研究时,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 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 第1页共51页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四、测量平均速度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
5、次按下 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f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吏也停止。振 动的物体叫回原。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腰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 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2、声音的传播需要金质,夏至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 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
6、声速。一般情况下,V M-v*声音在3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皿。4、问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1可来而形成的。如果问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QJt 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o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 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 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3查出声名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二、声音的特性I、乐音是物体做邈脸世发出的声音。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
7、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 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 同结论是:吾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吾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IS振动的 达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 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窗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I)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直鱼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
8、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 音调。三、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 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速;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期;为保证工作 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ZQ亟;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4、减弱嗓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第三章
9、物态变化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I常用单位是摄氏度(。C)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刃度,沸水的温度为 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C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N)换算关系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萱,在外面的玻璃管 上均匀地刻有刻度。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分类及比较: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0II(TC-30C 5035 42分度值
10、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金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 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捎 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第3页共51页二、熔化和凝固熔化:定义:物体从周态变成液态叫熔化。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熔化特点:固液共存
11、,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点:品体熔化时的温度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回。三、汽化和液化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g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只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发I影响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
12、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腾I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液化:,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J 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I第4页共51页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作用:液化放热四、升华和凝华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T冰、樟脑、鸽。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成热第四章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如衣遣火里
13、;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 不是光源。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般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早晨, 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应,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第5页共51页4、应用及现象:激光准直。在物体的后影王的形成:光在使搔过程中,遇到丕透明的物体, J 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口食月食的形成:当地里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如 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 看到日环食。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
14、与孔的形状无关。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虫皿攻=生1曲逃;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o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o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Hl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C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 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亘逆也。不发光物体把照在它上面的光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3、分类:(1)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蛇Eii条件:反射面壬遣。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15、。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2)/曼反射:J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电斑MiIa,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4件:反射面凹凸不平。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像、物大小相等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像。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作用:成像、改变光路。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2、球面钱:义:用球面的内置B作反射面。凹面镜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
16、的反射光是王丘光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凸面镜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应用:汽车后视镜四、光的折射1、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当发生折射现象时,一定也发生了反射现象。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物质的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2、光的折射规律: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V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 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在光的折射现
17、象中,入 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在光的折射现象中,介质的密度越小,光速越大,与法线形成的角越 大。3、折射的现象:从岸上向水中看,水好像很浅,沿着看见鱼的方向叉,却叉不到;从水中看岸上的东 西,好像变高了。筷子在水中好像折 了。海市蜃楼。彩虹。从岸边看水中鱼N的光路图(图1):图中的N点是鱼所在的真正位置,M点是我们看到的鱼,从图 中可以得知,我们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高。像点就是两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在完成折射的光 路图时可画一条垂直于介质交界面的光线,便于绘制。五、光的色散I、光的色散: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 散(图2
18、)。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用一个白屏来承接,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颜 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彩带。牛顿的实验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2、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图3)3、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来决定。如图4,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这表明,其他色光都被红色玻璃吸收了,只有红光能够透过。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如图4,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不到 彩色光带,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反射绿光),其他地方是暗
19、的(不反射光)。如果一个物体 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白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黑色。如果一个 物体能透过所有色光,则该物体是无色透明的。第7页共51页透明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图4第11页共51页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1、名词屈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王球面的半径。I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区别: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2、典型光路3、填表:名称又名眼镜实物形状
20、光学符号性质凸透镜会聚透镜老化镜0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发散透镜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二、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原理凸透镜成像2ffu2f倒立缩小实像fv2f照相机fu2f幻灯机uu放大镜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1) 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利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2) 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3)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缠少鱼实像。(4)成实像时:物距减小1 A像距增大.,像变大(增大)V(减小)(变小)(5)成虚像时:物距减小1A像距减小一 .像变小(增大)(增大)(变大)当物体从远处向焦点靠近时,像逐渐变大,远离凸透
21、镜当u2f,物体比像移动得快当fVu2f,物体比像移动得慢四、眼睛和眼镜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叁维b的实像,分 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2、近视原因:晶体太厚,折光能力强,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用凹透镜矫正) 远视原因:晶体太薄,折光能力弱,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用凸透镜矫IE) 明视距离:25Cm近点:10Cm五、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 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人教版 初中 物理 中考 知识 归纳 总结 复习 精华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