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下半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半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7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一、单项选择题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特尔巴特 C.赞可夫 D.布鲁纳 2、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需品,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这表明教育具有()。A.阶级性 B.历史性 C.永恒性 D.平等性 3、社会成员经由教育的培养,刷选和提高,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以及科层组织之间转化和调动。这种教育功能是()A.社会流动性功能 B.文化传递功能 C.社会改造功能 D.人口控制功能 4、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于1762年发表了小说体的教育名
2、著,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这部教育名著是()A.理想国 B.巨人传 C.教育论 D.爱弥儿 5、不同时期、地域、民族和阶层中生活的人的思想、品行、才能和习性,无不打上历史、地域、民族和阶层的烙印,表现出很大的差别,这种现象表明的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是()A.遗传素质 B.社会环境 C.教育影响 D.个体实践 6、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的因素是()A.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 B.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 C.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 7、李老师再教育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特长,引导学生扬长
3、避短,发展个性,不断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李老师的这种做法适应了人身心发展的哪一特点?()A.顺序性 B.阶段性 C.连续性 D.差异性 8、像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学生品德的发展也是由其内部矛盾推动的。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是()。A.社会道德要求与学生现有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B.社会德育要求与学生现有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C.学生品德发展的社会要求与学校德育要求之间的矛盾D.学生品德发展的新需要与其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9、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的特点是()A.主动性、阅读性和引导性 B.探索性、间接性和引导性 C.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洁性 D.间接性、引导性和复杂
4、性10、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方式是()A.以分科课程为主 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C.以综合课程为主 D.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结合11、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是()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学方案 D.教学指南12、在某个时期内,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则影响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A.关键期 B.发展期 C.转折期 D.潜伏期13、图1是由三个扇形和三条折线组成,但是人们会把它知觉为两
5、个三角形和三个圆形,其反映的知觉特性是()A.整体性 B.选择性 C.稳定性 D.恒常性14、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12-18岁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A.强化自我主动性 B.培养勤奋感 C.建立自我同一性 D.获得亲密感15、下列教师课堂行为中,体现教师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的是()A.对教学重点在语音、语调上予以强调B.发现个别学生上课走神时,立即点名批评C.讲课前公布学生成绩D.用彩色粉笔把黑板边缘装饰得格外醒目16、地理老师教学生记忆“乞力马扎罗山”时,为方便学生记忆,将之戏称为“骑着马打着锣”。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17
6、、英语老师先教学生蔬菜、水果、肉的英文单词,再教羊肉、牛肉、胡萝卜、辣椒、西红柿、芒果、木瓜、香蕉等英文单词,并要求学生把后者纳入到前者的类别中。这种知识学习属于()A.下为学习 B.上位学习 C.组合学习 D.并列学习18、当解出一道困惑自己许久的难题时,小明感到无比兴奋、激动。心理学将小明此时的情感体验称为()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幸福感19、小东每次锁门离家后,明知已锁过门,但总是怀疑门没有锁上,非要返回检查才安心。他的这种表现属于()A.强迫恐惧 B.强迫焦虑 C.强迫观念 D.强迫行为20、在小组讨论中,关于什么是道德行为培养的关键,同学们有下列四种不同的看法。其中正
7、确的是()A.形成良好的道德意志 B.形成良好的道德环境 C.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 D.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21、教师在课堂上提问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时,通常会不由自主地将眼光停留在那些优秀的学生身上。这种现象反映的是()A.从众效应 B.木桶效应 C.期待效应 D.投射效应二、辨析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22、德育的起点是提高道德认识。23、教学具有教育性。24、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是想象。25、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6、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领域。27、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28、简述建构
8、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29、简述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三阶段及其主要内容。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30、材料:某市教育局最近出台一项改革措施,审查义务教育学校的力学效益,对效益高的学校实行倾斜政策,加大投资的力度。市教育局先制定出以学生学业成绩、升学率 等为主要指标评价体系,然后依据这一指标体系,由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评估专家和学校三方组成评估小组,对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政府出面对这些学校加大投资力 度,以确保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据市教育局有关人士称,这项措施的出台将改变以往那种重点学校“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局面,因为评估的结
9、果很有可能表明,重点学校不一定等于高效益的学校,一般学校也并不一定等效益低的学校。问题:试运用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理念和政策,评论该市教育局的这项改革措施。(18分) 31、材料贾德在1908年所做的“水下击靶”实验,是经验类化说的经典实验。他以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作被试,把他们分为两组。要求他们练习用标枪投中水下的靶子。主试给第一组学生充分解释水的折射原理;而不对第二组学生说明水的折射原理,他们只能从尝试中获得一些经验。在开始投掷练习时,靶子在水下1、2英寸处,两组学生的成绩相同。接着,条件变化了,水下1、2英寸处的靶子被移到水下4英寸处。这时两组学生的成绩便 表现了明显的差异:没有了解折射原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下半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教育 知识 能力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