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煤矿120万吨矿井初步设计 .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东平煤矿120万吨矿井初步设计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平煤矿120万吨矿井初步设计 .doc(7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前 言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本专业学生运用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联系矿井生产实际进行矿井开采设计,并就本专业范围的某一课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能力训练,也是对一个采矿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训练。本次设计的内容是盂县东坪煤矿初步设计。是在盂县常顺煤业有限公司井田概况和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搜集到的其它相关原始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参考煤矿开采学、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矿矿井开采设计手册等参考资料,在辅导老师深入浅出的精心指导下独立完成。在设计的过程中我受益非浅。此次毕业设计是根据国家煤炭建设的有关方针
2、、政策,结合设计矿井的实际情况,遵照采矿专业毕业设计大纲的要求,在收集、整理、查阅大量资料的前提下,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独立完成设计的。通过本次设计,我感到了许多以往工作中自己欠缺的地方,通过这次设计提高了综合能力,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本人的初次设计,错误难免,恳请各位老师指正。本次设计得到老师的悉心指导,他们在许多方面给予了宝贵意见,为了帮助我们顺利、正确地完成毕业设计,经常加班加点,牺牲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学生:朱小波 日期:2014年6月目 录第一章 矿井概况及建设条件1第一节 矿区概况1第二节 井田地质特征3第三节 煤层的埋藏特征6第二
3、章 井田境界与储量10第一节 井田境界10第二节 地质储量的计算11第三节 可采储量的计算15第三章 矿井工作制度及生产能力17第一节 矿井工作制度17第二节 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7第四章 井田开拓19第一节 井田开拓方式的确定19第二节 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工作面的配备22第五章 矿井基本巷道及建井计划23第一节 井筒、石门、与大巷23第二节 井底车场24第三节 建井工作计划27第六章 采煤方法28第一节 采煤方法的选择28第二节 确定采(盘)区巷道布置和要素32第三节 回采工艺及劳动组织32第四节 采(盘)区的准备与工作面接替34第七章 井下运输38第一节 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38第
4、二节 运输设备的选择和计算39第八章 矿井提升44第九章 矿井通风与安全50第一节 风量的计算50第二节 矿井通风系统和风量分配55第三节 计算负压及等积孔56第四节 选取扇风机57第五节 安全生产技术措施58第十章 经济部分66第一节 劳动定员66第二节 技术经济指标66致 谢.71参考文献.72摘 要本设计所选的题目为山西省盂县东坪煤矿120万吨/年的初步设计,根据山西省盂县东坪煤矿提供的东坪煤矿的井田概况和地质特征资料。井田概况包括井田境界;地表的交通位置以及自然地理和水源、电源的供应情况。地质特征资料包括地层;地质构造;煤层及煤质;煤层顶、底板情况及煤层的瓦斯、煤尘、煤的自燃性;以及矿
5、井的水文地质情况。此次设计的目的是运用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联系矿井生产实际进行矿井开采设计,并就本专业范围的某一课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能力训练,也是对一个未来采矿工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基本训练。 设计时应以当前煤矿开采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结合本煤矿的特征以综合机械化大采高开采为首选采煤方法。并合理的布置开拓巷道和工作面,以简化采煤生产系统提高煤炭的利用率。此次设计需要解决的专题是高瓦斯易自燃煤层的开采,要求我们需要在采区巷道的布置上(尤其是通风的问题 )及以后的生产管理上采取特殊的措施,以实现矿井的安全生产。该矿井的
6、设计生产能力为120万t/a,采用1个水平开采,采用条带式布置后退式开采一次采全高,采用完全垮落法管理顶板。采用综合机械化开采。设计过程中我们对矿井的各个系统又有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在老师的辅导和帮助下也解决了一些接近的实际的问题。使我们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以后在现实工作岗位上的能力。关键词:顶板管理;地质灾害; 综采AbstractThe selected design entitled Preliminary design Dongping Coal Mine in Shanxi Yuxian , according to Ida profile Dongping
7、Coal Mine in Shanxi Yuxian provided leap mines and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ata . Ida Ida profile includes realm ; supply surface traffic location and natural geography and water , power . Information includes the formation geological features ; and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mine ;
8、 geological structure ; seams and coal quality ; roof and floor conditions and coal seam gas and coal dust ,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design is that its purpose is to use the knowledge learned in college stage production of actual contact of mine underground mining design and
9、 conduct more in-depth study of a subject of the special areas of expertise to develop and improve students learn to analyze and solve practical capacity issues , is a comprehensive sexuality training conducted before students go to work , as well as basic training for a future mining engineering se
10、nior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Should be designed to current trends and directions of development of coal mining , coal mines in the bi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mechanized coal mining height is the preferred method . And reasonable arrangement to develop roadway and face to streamlin
11、e coal production systems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coal.The design needs to be addressed is the topic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n high gas coal seam mining , we need to take on the requirements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and later in the arrangement Roadway (especially ventilation problems ) spe
12、cial measures to achieve safe production of coal mine . The mine is designed to produce 1.2 million t / a, using two levels of grouping mined using striped arrangement retreat mining mining all height , using fully managed roof caving method . Using mechanized mining.Our design process for each syst
13、em of the mine , there has been a more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both the teachers guidance and help it solve some practical problems close . Enable us to acquire specialized knowledge but als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he reality of their future jobs .Keywords : roof management ; g
14、eological disasters ; mechanized minin第一章 矿井概况及建设条件第一节 矿区概况一矿区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东坪煤矿位于盂县县城东南3km处的东坪村,阳泉盂县二级公路横穿矿区,距阳泉煤矿铁路专用线盂县货站18km,距阳泉市40km,向西距省会太原110km,向东至石家庄市150km,交通极为便利。矿区地处沁水煤田北部边缘,是阳泉矿区、盂县勘探区、泥河等四个井田勘探区的一部分。详见图1-1-1。井田中心地理坐标:东径:11315451131801 北纬:38010638240图1-1-1 交通位置示意图 井田位置F二、地形、地貌及河流本井田地形属中低山区,总体
15、东南高、西北低,井田中部最高点为盘梁山,海拔标高1366m;长沟村内最低,海拔标高1150m,相对高差216m。井田内沟谷纵横,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之势。本井田属海河流域滹沱河水系,井田南部较大的河流有秀水河,区内仅有一条季节性河流下曹河,水量较小,向东流入秀水河。三、气象及地震情况 该区属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春多风,气候干燥,夏秋多雨,雨量大多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气温8.7,一月份最低,极端气温-19.7;7月最高,平均气温22.3;年降水量500618mm,霜冻期为9月下旬至次年4月份,年无霜期约150天,最大冻土深度1m;主导风向西北西,平均风速2.7m/s。根据山西省地震烈度区
16、划图:本矿区属七度地震烈度区,故矿井建设时地面所有建筑物和构筑物均要求按七度地震烈度设防。四、矿区经济概况盂县主要农作物多为玉米、高粱、谷子、大豆、杂粮等,2006年全县粮食产量为100172吨。盂县地质结构复杂,地下矿藏丰富,现已探明的金属与非金属矿藏有煤、铁、铜、大理石、花岗岩、耐火粘土等30多种。其中煤的储量最为丰富,其次是铁,素有“煤海铁乡”之称。2006年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的态势。全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209930万元,比上年增长21.8%。2006年,2006年全县煤炭生产能力达到1115.4万吨。仅煤炭一项,产值就占到全县工业总值的三分之一。盂县历史悠久,文物古迹较多
17、。现存具有较高艺术和历史价值的文物有藏山文子祠、寺平安温泉、水神山烈女祠、永清寺,以及北方罕见的万花洞,玉华洞、如来洞等溶岩洞、滹沱河畔的“彭真渠”等,这些名闻遐迩的游览胜地,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人。由于煤炭产业的大力发展,给全县人民带来更大的实惠,同时带动全县服务业、建筑业、电业、劳动业等各行业的大力发展,为盂县的经济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节 井田地质特征一、地质构造 (一)地层本井田位于沁水煤田北部边缘,井田大都为基岩裸露,西北部少有黄土覆盖,井田出露地层有: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及第四系黄土。现根据钻孔资料,将地层由老至新叙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
18、峰峰组(O2f):主要出露分布于区域北部边缘,为煤系之基盘,井田内没有出露。岩性为浅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坚硬致密,质纯性脆,厚约160m左右。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本组假整合于峰峰组石灰岩之上,海陆交互相沉积,底部为褐黄色山西式铁矿,呈鸡窝状分布,之上为G层铝土泥岩、泥岩、细砂岩及石灰岩层,其中夹不稳定之薄煤层23层,一般均不可采,厚度50.0060.00m,平均厚度55.00m。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本组为海陆交互相沉积,是主要的含煤地层之一,与下伏地层呈连续沉积。由黑色页岩、砂质泥岩、灰白色细砂岩、灰黑色石灰岩及煤层组成,本组厚度95.20132.50m,平均厚度119.
19、38m,含8、9上、9下、11、12、13、15号煤层,其中可采煤层3层,即9下、12、15号煤层。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本组为陆相地层,亦为含煤地层,岩性主要为灰白色砂岩、灰黑色砂质泥岩,含薄煤层3层,即3、4、5号,底界K7砂岩,俗称第三砂岩,为中粗粒砂岩。本组厚度38.265.3m,平均45m。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s):本组为陆相沉积,以黄绿色泥岩、砂质泥岩、黄灰色砂岩为主,由下而上分为灰绿色地层、浅黄色地层,区内广泛出露,本组厚度110150m,平均厚度135m。6、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主要由褐黄色,棕红色砂质泥岩及砂岩组成,在井田内大面积出露,本组厚度
20、320350m,由于地层剥蚀,仅赋存下部地层,最大出露厚度约180余米。7、第四系上更新统(Q3):本组为红黄色冲积物、坡积物、砂砾石等组成。主要分布于山坡及河谷两侧的较平地段,覆盖于不同时代的新老地层之上。厚度020m,平均15.00m。(二)构造 该井田构造处于盂县坳陷翘起带,井田北部地层总体走向东西,倾向东南,倾角15;井田南部地层走向北东,倾角23。总体为一宽缓的背向褶皱伴以3条正断层,具体如下:1、褶皱(1)、S1向斜:位于井田北中部,轴向近东西,基本与纬线平行,延伸距离横贯全区,约2500m,向斜北翼地层倾角较大,约15左右,南翼倾角较缓为25。(2)、S2背斜:位于井田西南部,为
21、一宽缓背斜,两翼倾角25,轴向北65东,区内延伸距离2000m。2、断层(1)、F1正断层:位于井田北部边界,该断层的东部位于井田内,落差510m左右,中部4050m,西部6070m,走向呈东西,倾向南,延伸距离长,倾角75。井田内延伸长度1000m。(2)、F2正断层:位于F1正断层南,走向近于东西,倾向南,延伸距离1700m,落差1520m,倾角75。(3)、F3正断层:位于F2正断层南,总体走向南北,倾向西,落差3m,倾角75,延伸长度1200m。3、陷落柱开采9号煤层过程中,在井田中部发现一陷落柱,该陷落柱呈东西长椭圆形,东西轴长90m,南北轴宽70m。另外,井田无岩浆侵入,井田地质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东平煤矿120万吨矿井初步设计 东平 煤矿 120 矿井 初步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