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重点 .do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重点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重点 .doc(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辅导提纲导论: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第一章: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运动的内涵;意识的能动作用;发展的内涵;本质与现象;现实与可能;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关系及其运用;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第二章:实践的特征;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真理的内涵;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价值评价及其特点;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统一;检验真理的标准;自由与必然;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第三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的辩证关系;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改革在社会发展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的作用;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第四章:使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的产生;剩余价值率计算;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及其比较;资本有机构成;产业资本循环的不同阶段;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平均利润的内涵;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内涵;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表现形式及本质。第五章:金融寡头统治方式;垄断资本;跨国公司的内涵;经济全
3、球化的内涵、本质及其表现;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方面的新变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第六章: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条件和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最根本原因;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第七章: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实现共产主义的阶级力量;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导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1.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
4、括,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3. 马克思主义以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为己任,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美好目标,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4.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5. 法国、英国、德国工人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6. 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7. 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8.
5、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在1844年2月德法年鉴上的论文表明,他们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前提。9.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10.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突出特征和理论优势,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重要体现。2.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革
6、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是革命的无产阶级。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这一基本观点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全部思想内容之中。4.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5.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三、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1.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四、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要有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1.努力学习
7、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3.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习马克思主义,不能停留在对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上,还要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动。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一、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8、义的标准。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二、运动的内涵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具有绝对性、变动性、无条件性。2.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具有相对性、稳定性、有条件性。3.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运动,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
9、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载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4.静止和运动的关系联系: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割裂联系:形而上学不变论:只强调静止否认运动相对主义诡辩论:只强调运动否认静止5.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方法论: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它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以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是人脑的
10、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2.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2.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前提和条件:(1)从实际出发是正确
11、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2)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3)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第二节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一、发展的内涵1.发展的内涵: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3.新事物不可能被战胜的原因:(1)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2)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3)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4.发展的特性:过程
12、性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一切现象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恩格斯)方法论: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就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做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一)内容与形式1.内容与形式是从构成要素和表现方式上反映事物的一对基本范畴。内容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形式指把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2.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对形式具有决定
13、作用。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二)本质与现象()1.本质与现象是揭示事物内在联系和外在表现的一对范畴。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事物的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2.现象可以区分为真象和假象。真象和假象都是本质的表现方式。3.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和不表现本质的现象都是不存在的。4.联系:本质是现象的根据,现象是本质的表现。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5.方法论:要求人们不能停留于现象而必须透过现象揭示本质。(三)原因与结果1.原因与结果是揭示事物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一对范畴。在事物的普遍联系中,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被某
14、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2.没有“无果之因”,没有“无因之果”,互为因果,互相作用。(四)必然与偶然1.必然与偶然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和衰亡过程中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必然是指事物联系与发展中确定不移的趋势,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不可避免性。偶然是指事物联系与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2.没有脱离偶然的必然;没有脱离必然的偶然。3.比如在生物进化中,某个基因变异会导致新物种的产生,这是偶然转化为必然;旧物种的基本性状在新物种中表现为返祖现象,这是必然转化为偶然。(五)现实与可能()1.现实与可能是反映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关系的一对范畴。现实是指相互联系着的实际存在的事物的综合。可能是指包含在事物中、
15、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2.现实与可能相互区别。可能不等于现实,现实已经不是可能。现实是当下的客观存在,标志着事物的当前状况;可能是事物潜在的趋势,标志着事物的发展方向。3.现实与可能相互转化。一方面,现实蕴藏着未来的发展方向,会不断产生出新的可能;另一方面,可能包含着发展成为现实的因素和根据,一旦主客观条件成熟,可能就会转化为现实。发展就是现实与可能相互转化的过程。4.方法论:要求我们一方面立足现实,对可能性作出全面的分析和预判;另一方面着眼长远,防止坏的可能变为现实,同时善于创造条件,促使好的可能获得实现。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1.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
16、律主要有: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2.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3. 对立统一规律: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量变质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形成和状态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一)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1.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通过斗争性来体现。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4.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
17、绝对的。(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1.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2.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3.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事物之所以能够转化,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具有相互贯通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方向、趋势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规律地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1.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髙、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
18、创造条件。2.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和否定促使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但在不同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的斗争性可能处于主要方面,而在另外的条件下,矛盾的同一性又可能处于主要方面。四、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关系及其运用(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关系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区别: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次要作用的矛盾。联系:
19、主要矛盾制约着次要矛盾。次要矛盾影响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区别:在每一对矛盾中,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一方的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性质由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矛盾次要方面影响、制约着主要方面。矛盾的主次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运用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是指在分析事物的矛盾时,不仅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而且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
20、;不仅要看到矛盾体系中存在着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且要看到次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是指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并以此作为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地看,又要看主流、大势、发展趋势。五、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一)量变质变规律1.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2.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
21、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也有量的扩张。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构成了事物的发展过程。量变质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二)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肯定和否定肯定因素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 否定因素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 辩证否定内容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
22、,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错误倾向形而上学否定观: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 方法论意义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要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否定之否定原因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
23、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内容事物的发展都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要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形成一个周期。其中否定之否定阶段仿佛是向原来出发点的“回复”,但这是在更高阶段的“回复”,是“扬弃”的结果。形式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方法论意义由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就不能奢望什么事情都是径情直遂、一帆风顺的,要善于洞察事物发展中的各种可能性,充分估计其困难和曲折,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坚定信心,知难而上,开辟前进的道路。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期末 复习 重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