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其五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 .doc
《《饮酒》其五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饮酒》其五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 .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饮酒(其五)文本解读(修改稿) 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沥林中学 李尧天一、原文: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二、解读:饮酒诗一组二十首,是陶渊明归隐之初写的,大多是写诗人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这首诗写心远世俗、欣赏自然、自得其乐的兴致和领悟。全诗以平静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富有生活情趣,又颇有理趣,诗人独特的人生志趣影响深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远离官场,再也不用过往日迎来送往的日子,不用再见不喜欢的人,不用再说不
2、喜欢的虚伪的官场套话,心情非常轻松快乐;“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写诗人因为心已远离官场名利的诱惑,即使身处闹市也心静如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诗人以悠然自得的心态过心仪的田园生活,欣赏居处周围的美景,似乎信手拈来,实则千锤百炼至返璞归真的语言运用的最高境界,妙不可言,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真是“此诗有真味,如说已忘言”;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千百年来人们共同的心理感受:很多美妙的的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句诗有“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家思想的韵味,寄情深长,耐人寻味,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
3、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三、文本教学策略策略一:反复诵读,诵读成诵。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象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如听范读、全班齐读、小组齐读、个人自由读、背诵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反复体会诗的韵味。策略二:开展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明白做真人说真话的快乐。当前社会造假的东西太多,为了利益,各种阶层的人在不同的场合说假话造假货,所以引导学生做真人的教育为当前教育的重点,而陶渊明的为人和诗是很好的教育资源。陶渊明晋宋时期诗人
4、、辞赋家、散文家。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陶渊明的时代有许多人为了做官而假惺惺地做隐士,心里急着做官发财却装着淡漠名利安贫乐道的样子,因为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不仅是道家甚至是儒家)都给予洁身自好、隐遁避世以极崇高的文化褒奖。只有陶渊明的隐居不是一种手段,而是一种生活方式。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中为数不多的“真人”,所以我的教学策略是通过开展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陶渊明和他的诗,在这样的活动中去领悟陶渊明“真人”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熏导。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沥林中学 李尧天一、设计策略策略一:反复诵读,诵读成诵。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象很容易懂
5、;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如听范读、全班齐读、小组齐读、个人自由读、背诵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反复体会诗的韵味。策略二:开展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明白做真人说真话的快乐。当前社会造假的东西太多,为了利益,各种阶层的人在不同的场合说假话造假货,所以引导学生做真人的教育为当前教育的重点,而陶渊明的为人和诗是很好的教育资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暮色中缕
6、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背景: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中心:他描写农村风光的恬美和静穆,劳动的乐趣和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憎恶。全文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词:心远。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心远”或“悠然”(答出其中一个即可)。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宁静、平和、闲适、恬淡特点。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心远地自偏”以上四句的思想意蕴是什么?哪几句诗是写景的? 表现了
7、陶渊明弃官归田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强调归隐在心志不在形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为“望”好不好?为什么?写出了陶渊明宁静安详、安逸恬淡的心情。“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
8、南山,山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所以这个“见”字用得非常好,苏东坡曾经说:如果把这个“见”南山改成“望”南山,则一片神气都索然矣。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一句怎么理解?诗人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地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此句展示出诗人悠闲自得、热爱自然的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最有妙处。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2分)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 “悠然见南山”的“见”能否换成“望”?不能“见”字的妙处在于无心,
9、无意间偶见,才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而“望”字确是有意为之。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 诗句的表面意思是: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所以这两句是景物描写。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诗人在归去来兮里说过:“鸟倦飞而知还”,这句正好应和“飞鸟相与还”。“相与”指“成群”,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我们仿佛又一次听到诗人
10、在呼吁:“归去来兮,田园荒芜胡不归”? 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句写人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飞鸟尚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归真返朴”。而这个“理”,正好为两句的“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由此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水乳交融,互为表里。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谈谈你对“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理解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记了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了。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意思是:这其中含有生活的真义,又何必去辨别、去用语言表达呢?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
11、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诗歌特色。2、理解诗歌内容及思想感情。3、品味诗歌意境及语言。4、积累文言字词。5、掌握诗歌朗读技巧,背诵诗歌。教学重点: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教 法: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教学设计:饮酒(其五)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有不少人争名夺利,有的人为了使自己在官场中
12、爬得更高,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打击他人,残害亲人,如秦桧、武则天之流。当然也有少数人厌恶官场,辞官不做,却愿意远居田园,过着自食其力的日子,如陶渊明、袁宏道,这一类人我们一般称之为隐士。(陶渊明的名言:不为五斗米折腰) 二、题解、简介作者、背景。 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饮酒。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
13、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三、教师范读全诗,学生齐读,了解大意明确:师: 这首诗结合脚注,还有没有不能解好的字词了? 四、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完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叙事对比引出疑问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议论-设问心境高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联想实虚物我合一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描写景物返朴归真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抒情感受得意忘言 五、品读课文名句: 通过课堂讨论,师生共同研讨诗歌,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结合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分析“车马喧”的含义。)“车马喧”既实指车马等人世的喧闹,也意谓奔竞于仕宦之途的喧嚣。这句
14、是说,虽然身处人境,但由于诗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能免于世俗的困扰。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明确: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3、学生齐读全诗。 六、小结(主题):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
15、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行路难(其一)一、 忆海拾贝,走近李白:回忆李白的诗歌及诗人形象:师:提及李白,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我们从小学到现在学过不少李白的诗作,从这些内容丰富的诗歌中,你对李白了解多少?认识到一个什么样的李白呢?联系作品,谈一谈你印象中的李白。学生:交流。(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是继屈原之后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世人称他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与杜甫合称“李杜”。)(例如:1、“我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读出孤单寂寞的李白”民。
16、2、“我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读出思乡的李白”。3、“我从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中,读出才华横溢、满腹忧愁的李白”。)师:说得真好!思乡的李白,才华横溢、满腹忧愁的李白,怀才不遇的李白,自信乐观的李白,一个千年万年都让人读不厌、读不透的李白。今天,我们将带着对李白的了解再一次走近这个伟大的诗人,共同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千古名作:行路难。看看今天,我们又将认识一个什么样的李白。师:“行路难”,一个“难”字道出了李白心中的忧愁,到底李白借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感慨呢?下面我们将一起走进诗歌,共同来品味。二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一) 了解诗歌创作背景。师:知道李白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
17、行路难的吗?师: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遭受谗毁离开长安南下,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组诗(共三首),这是其中第一首。(二)初读诗歌,找出诗歌中的生字难字,并进行处理。(三)师生互动,正确把握诗歌朗读节奏及感情基调。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豪迈乐观)三、 细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1 学生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欢乐的宴饮(对偶、夸张)苦闷茫然(反差)行路受阻(比喻)借用典故(希望被重用)回归现实(忧虑和焦灼不安)充满信心(理想一定实现)(提示: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饮酒 饮酒其五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 文本 解读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