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无教案 .doc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无教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无教案 .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3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物理课程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及说课比赛教学设计方案设计教师 刘松辰 案例名称 力的合成与分解 授课课时 2学时 任教课程 物理 任教专业 机电专业 工作单位 宜兴中等专业学校 宜兴中等专业学校目录一、教学内容分析1二、教学目标2三、教学的重难和难点2四、学生学情分析2五、教学策略选择3六、教学资源与板书设计3七、教学过程3(一)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4(二) 引出概念 设置陷阱,4(三) 大胆假设 实验求证4(四) 设计方案 自主探究4(五) 趁热打铁 逐层深入4(六) 峰回路转 逆向思维5(七) 结合专业 驾轻就熟5(八) 作业布置5八、教学评价设计6九、教学
2、反思6十、导学学案7附:学生课堂评价表11附:教师博客评价表12附:教师分析报告13章节名称第一章运动与力第四节 力的合成与分解授课专业机电专业授课年级一年级授课时数2设计者刘松辰所属学校宜兴中等专业学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选自国家规划新教材,物理(通用类)(修订版)中第一章第四小节的内容力的合成与分解。该节内容是力学的基础内容,跟后续动力学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中职物理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本节的内容要点: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与分力等效替代力的合成: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范围力的分解作用效果处理:内容:为了结合中职生的职业岗位需求在教材处理时加入与专业有关的实例,增加了对吊机的分析
3、,提高了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增强了他们的职业素养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范围力的分解作用效果吊机分析合力与分力等效替代结构:基于信息化技术,运用了教学博客,辅助学生进行预习及课后反馈,投其所好的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方法:在传统的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加入信息化技术,使用flash动画更形象生动的打破学生想象的局限性。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2、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并能对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一些机电专业的问题。过程与方法:1、采用“等效替代”思想来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通过实验探究来体验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发现过程
4、。2、运用教学博客帮助学习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反馈。3、通过动画的展示形象生动的克服学生的思维局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生活情景的展示及游戏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研究与规律的发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逐步养成用科学方法与科学知识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提高科学素养。3、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团结协作的精神。三、教学的重难和难点重点:渗透“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促使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发现与理解难点:得出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确立依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合成法则,所有的矢量如速度、加速度等合成都遵循这一法则。其重要度不言而
5、喻。采用的试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得出结论。全部放开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动手操作,很多学生不知如何下手,对教学时间的把握和整体的设计是非常不利的,这种情况就是放的开,收不回来。这就是我认为的难点。突破:采取递进式的实验设置,通过实验一了解实验器材及方法。结合诱导法,通过询问试验仪器的用途,来进行启发,如我问弹簧测力计是干什么用的呢?学生必然要回答测力的大小。再询问橡皮筋有什么作用呢?争取让学生自己想到形变相同,是等效的情况,再放开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四、学生学情分析(一) 授课对象中职一年级机电专业(二)知识技能力的相关基础知识,对矢量已有初步认识(三) 存在不足基础知识不足,团队合作意识
6、薄弱(四) 存在优点有较强的好奇心,思维活跃,对实际现象比较感兴趣五、教学策略选择根据结构主义教学的理论,以及大纲要求。同时针对我机电系学生的存在优点和不足,本节课我采用创设情境、讲解点拨、实验探究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通过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物理知识的形成和探索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1、 合作讨论学习策略:建立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2、 实验探究学习策略:通过对力学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合理的实验设计,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探索精神。3、 理实一体化:
7、通过对机电专业实例吊机的分析,实现学生知识的迁移,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六、教学资源与板书设计1、力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学设备力的合成与分解一、 合力、分力概念等效替代二、 力的合成1、 力的合成2、 平行四边形定则三、 力的分解分力有唯一解的条件:实际作用效果四、 应用吊机分析2、相应课件、学习学案(任务书)、教学视频、教师教学博客(http:/./u/)。七、教学过程(1) 教学过程流程图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教学博客辅助预习引出概念 设置陷阱峰回路转 逆向思维布置作业课后巩固评价反馈趁热打铁 逐层深入结合专业 驾轻就熟大胆假设 实验求证设计方案 自主探究(2)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8、由车陷泥潭的情景引入中学生运用一根绳索和附近大树就把汽车救出泥潭。信吗?通过三位学生的拔河游戏,女生轻易的同时拉动两位男生来类比求证,引发学生思考其中的奥秘?设计意图:通过实际生活结合游戏引入激发学生兴趣,设置疑问,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二) 引出概念 设置陷阱, 情境展示:两小孩和一大人拿水桶的图片。问题:效果是否一致?等效替代?引出概念:合力,分力设置陷阱:如果两个小孩施加在水桶上的力都是200N,那么一个大人需要施加多大的力才能等效替代?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给学生创设情境,自然用等效替代的思想引出合力与分力,并设置陷阱,引导学生思考。(三) 大胆假设 实验求证1、学生假设
9、:F=F1+F2或2、实验求证:步骤见学案及参考视频及教师微博。1)认识器材2)组装器材(图如学案)3)同时用两个成一定角度的测力计拉橡皮筋到某个位置,画出力的方向并记录力的数据。4)用一个测力计拉拉橡皮筋到同一位置,画出力的方向并记录力的数据。(作图法,注意力和图的比例关系)3、得出结论:4、问题:为什么合力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分力的数值相加呢?和两个分力的什么有关角度设计意图: 通过该实验的设置一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方法,二是引发疑问为后续实验做铺垫。(四) 设计方案 自主探究1、学生猜想:合力与分力的关系2、实验探索:根据学案小组分工合作制定方案,规范操作(参照实验1,改变力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无教案 合成 分解 教学 设计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