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材料标准发展现状研究.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锂离子电池材料标准发展现状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锂离子电池材料标准发展现状研究.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锂离子电池材料标准发展现状研究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58 456.h t m l 锂离子电池材料标准发展现状研究 摘 要:本文介绍了国内锂离子电池材料标准的现状,并结合不同类别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发展状况对现有标准进行了分析讨论,归纳了目前国内锂离子电池材料标准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标准化工作提出了建议。1 引言 随着近几年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日渐广阔,极大地促进了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的发展。2 0 10 年,我国自主开发的电池级碳酸锂生产规模已近1万吨,正极材料钴酸锂产
2、量超过1.5万吨;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以及锰酸锂的生产和销售也取得新进展;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也已投入使用;六氟磷酸锂电解质材料成功开发,并已实现产业化。我国在电池材料生产这一环节中无论是上游的矿产资源,还是各种电池材料均存在着比较优势,并且部分产品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随着我国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锂离子电池材料标准体系也随之发展起来。本文主要针对锂离子电池材料中的四大关键材料: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以及上游原材料标准进行了分析。2 锂离子电池材料标准 近年来,由于节能环保的需要以及大型动力锂电池技术的进步,使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和储能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
3、应用前景,也给锂离子电池材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锂电池的广泛应用,我国及时开展了锂离子电池材料的标准化工作,我国已有各种锂离子电池材料标准15项,而在锂离子电池产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日本和韩国,以及作为锂离子电池生产或消费大户的欧美国家,还没有锂离子电池材料国家标准出台,只有部分企业标准。可以说,在锂离子电池材料标准的制定方面,我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目前,除电池隔膜外,我国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品如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相关检测方法领域,均制定了部分标准。对锂离子电池材料的上游原材料产品如碳酸锂、氟化锂、四氧化三钴等也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生产商和用户的需求。已制
4、定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相关标准详见表1。页面 1/7锂离子电池材料标准发展现状研究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58 456.h t m l 表1 国内锂离子电池材料标准 近年来,每年都有锂电池材料产品或分析方法标准发布实施,企业参与标准起草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2 0 0 9年陆续完成多项锂电池材料产品和相关检测方法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如:G B/T 2 6 0 31-2 0 10、G B/T 2 336 5-2 0 0 9、G B/T2 336 6-2 0 0 9等,同时完成了G B/T 2 0 2 52-2 0 0 6 钴酸锂的
5、英文出版;2 0 11年至今陆续开展电池级碳酸锂、镍钴锰酸锂、磷酸铁锂等标准制修订工作,我国拟制修订电池材料标准详见表2。这些标准的制定实施,将逐步完善锂离子电池材料标准系列,提升锂离子电池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页面 2 /7锂离子电池材料标准发展现状研究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58 456.h t m l 表2 国内拟制修订锂离子电池材料标准 3 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和标准分析 目前锂离子电池中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这4个部分总共占到锂离子电池成本的8 5%。锂离子电池价格的“居高不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
6、电池材料行业还没有形成大规模产业化,批量少、生产装备科技含量低,并且部分标准缺失,导致锂离子电池材料产品评价条件不一,品质参差不齐,技术门槛低,整个行业较为混乱,制约了其发展。目前,国内已制定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相关标准共15项,均为推荐性标准。其构成较为复杂:既有国家标准,又有行 页面 3/7锂离子电池材料标准发展现状研究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58 456.h t m l 业标准,而且涉及产品面非常广;既有在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材料的产品标准,又有上游原材料如碳酸锂、氟化锂等产品标准;既有产品规范,又有产品的分析、测试方
7、法。标准的具体适用范围和规定内容详见表3。表3 锂离子电池材料标准的适用范围和规定内容 3.1 上游原材料 我国现有锂电池材料上游原材料标准6 项,其中5项为产品标准,分别为G B/T2 6 0 0 8-2 0 10 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YS/T 6 6 1-2 0 0 7 电池级氟化锂、YS/T 58 2-2 0 0 6 电池级碳酸锂、YS/T6 33-2 0 0 7 四氧化三钴和H G/T 40 6 6-2 0 0 8 六氟磷酸锂和六氟磷酸锂电解液 第1部分:六氟磷酸锂,标准规定了产品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贮存等内容。还有1项标准G B/T192 8 2-2 0 0
8、 3为六氟磷酸锂产品的分析方法。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和电池级碳酸锂可以作为生产正极材料和电解质盐六氟磷酸锂的锂源,四氧化三钴用以生产正极材料,电池级氟化锂主要用于生产电池级六氟磷酸锂。六氟磷酸锂是生产电解液的主要原材料,其占电解液成本的50%左右,目前全球范围内只有中国、日本实现了六氟磷酸锂产业化。由于生产技术难度非常高,在国际上主要由关 页面 4/7锂离子电池材料标准发展现状研究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58 456.h t m l 东电化学工业、SU T ERA K EM IFA、森田化学等几家日本企业垄断。国内只有金光
9、高科、天津化工设计研究院、天津金牛等少数企业能生产,且产能较少,品质与国外也存在很大差距。虽然国内六氟磷酸锂的生产技术还在发展中,但企业较早地开展了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2 0 0 3年就发布了G B/T 1928 2-2 0 0 3六氟磷酸锂产品分析方法。该标准规定了产品中六氟磷酸锂的鉴别、六氟磷酸根、水分、锂含量、杂质金属离子、二甲氧基乙烷不溶物的测定的分析方法。2 0 0 8 年发布的化工行业标准H G/T40 6 6-2 0 0 8 六氟磷酸锂和六氟磷酸锂电解液 第1部分:六氟磷酸锂规定了六氟磷酸锂的各化学成分含量要求及其试验方法、产品检验规则和标志、标签、包装、贮存、运输等内容,规范了
10、国内电解质盐市场。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电池级碳酸锂材料的性能指标要求也在提高。目前,YS/T 58 2-2 0 0 6 电池级碳酸锂标准正在修订中,以满足当前电池材料市场的需要。由于磷酸铁锂电池在动力领域的应用优势逐渐凸显,我国也开始制定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所需原材料电池级磷酸二氢锂标准的制定。3.2 正极材料 常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有钴酸锂、锰酸锂、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现均已实现市场化。2 0 11年国内电池正极材料的产量达到2.9万吨,其中钴酸锂仍是主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目前国内制定的正极材料标准共有7 项,其中与钴酸锂相关的标准就占了5项。早在2 0 0 6 年就发布了
11、钴酸锂产品标准G B/T 2 0 2 52-2 0 0 6 钴酸锂,对钴酸锂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振实密度、粒度分布、比表面积、p H 值、首次放电比容量、首次充放电效率、平台容量比率、循环寿命和产品的检验规则等进行了规定。2 0 0 9年又发布了钴酸锂产品电化学测试方法标准两项(G B/T 2 336 5-2 0 0 9和G B/T2 336 6-2 0 0 9)和化学分析方法两项(G B/T 2 336 7.1-2 0 0 9和G B/T 2 336 7.2-2 0 0 9),规定了钴酸锂首次放电比容量、首次充放电效率、放电平台容量比率、循环寿命的测试方法,同时规定了钴酸锂中钴、锂、镍、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锂离子电池 材料 标准 发展 现状 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