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的解剖和组织学 .ppt
《皮肤的解剖和组织学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的解剖和组织学 .ppt(10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皮肤性病学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学教研室第 一 篇总 论第一章皮肤性病学导论o皮肤性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o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内容o是生命科学范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o是以认识和防治各种疾病、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为任务的一门科学。皮肤性病学的定义皮肤性病学(Dermatovenereology)1、皮肤病学(Dermatology)2、性病学(Venereology)皮肤病学o皮肤病学是研究皮肤及附属器和各种与之相关疾病的科学,其内容包括正常皮肤及附属器的结构及功能、各种皮肤及附属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及预防。o目前已
2、经命名的皮肤及附属器疾病有2000多种性病学o是研究各种性传播疾病的科学,其内容包括各种性传播疾病的治病微生物、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及预防。o目前性传播疾病包括在国家法定的传染病中的主要有三种,监测性病(经典性病)有八种。皮肤病学发展p18世纪中叶以前,属于外科学;19世纪成为内科学的一个分支;20世纪初开始作为一个单独学科而存在p20世纪上半叶病理学检测p20世纪下半叶开始,皮肤病学的研究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尤其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革新为皮肤性病学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技术p我国的皮肤病学主要在80年代后得到发展我国皮肤性病学发展现状o皮肤遗传学:安徽医科大,北京大学o基础研究领域:自身
3、免疫相关的 疱病o多种治疗手段广泛应用:NB-UVB,光动力治疗o美容皮肤病学皮肤性病学的学科特点o病种多达2000余种o分类混乱 按病因分 真菌性、细菌性 按病理分 角化性皮肤病 按皮损特点 大疱性皮肤病 按部位分 毛发疾病 甲疾病p皮肤病复杂与多种因素相关第二章 皮肤的结构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教研室皮肤科教研室 概述o皮肤(skin)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位于人体的表面,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o皮肤是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除此外还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和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毛囊、皮脂腺、汗腺、甲)。概述o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其总重量约占体重的16%
4、;o皮肤的面积在成人约1.5-2,新生儿约0.21。皮肤的重量及面积概述o不包括皮下组织,皮肤的平均厚度约0.54mm,其中眼睑、外阴、乳房的皮肤最薄,厚度约为0.5mm,四肢伸侧的皮肤比屈侧厚,掌跖部的皮肤最厚,约为34mm。皮肤的厚度概述o表皮的厚度从0.04mm(眼睑)到1.5 mm(足趾),平均约0.1mm;o真皮的厚度是表皮的1540倍,达0.42.4mm,如背部皮肤最厚,是该处表皮的3040倍。皮肤的厚度概述o皮肤的颜色受种族、年龄、性别及外界因素的影响;o不同的人,皮肤颜色不一;o同一人的不同部位皮肤颜色不一。皮肤的颜色概述o皮肤表面有很多皮嵴、皮沟和皱襞;o皮沟(skin gr
5、oove)是由于真皮中纤维束的排列和牵拉所形成的,其深浅不一,在面部、手掌、阴囊及活动部位如关节部位最深。o皮野(skin field)较深的皮沟将皮肤表面划分为许多三角形、菱形或多角形的小区,称为皮野,在手背、颈项等处最为清楚。皮肤表面的结构概述o皮嵴(skin ridge)皮沟可将皮肤划分为细长较平行,略隆起的皮嵴;o汗孔 皮嵴部位常见许多凹陷的小孔称为汗孔,是汗腺导管开口的部位。o指(趾)纹 指、趾末端屈面皮嵴呈涡纹状,称为指(趾)纹,除同卵双生子外,指(趾)纹的形状人人不同,故常用以鉴别个体。皮肤表面的结构第一节表皮(epidermis)o是由外胚层分化而来,位于皮肤的最外层,属于复层
6、扁平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等构成。o表皮借基底膜带与真皮相连接。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角朊细胞o是表皮的主要细胞,占表皮细胞的80%以上;o是由外胚层分化而来的角化的上皮细胞;o在其分化过程中能够产生具有保护作用的角蛋白;o角质形成细胞间及与下层细胞间存在特殊连接结构桥粒和半桥粒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o根据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阶段和特点,由内向外分为五层:基底层(stratum basale)棘层(stratum spinosum)颗粒层(stratum granulosum)透明层(stratum lucidum)角质
7、层(stratum corneum)o基底层细胞底部借助半桥粒与基底膜带相附着,将表皮与真皮紧密连接。1、基底层(stratum basale)o位于表皮的最下层,仅为一层圆柱状或立方状的细胞,长轴与基底膜带垂直;o胞浆嗜碱性;胞核椭圆,位置偏下;核仁明显,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其长轴与表皮和真皮之间的分界线垂直;表皮的组织学结构o其间有散在黑素细胞分布,参与细胞代谢,排列比例为基底细胞:黑素细胞为10:1o表皮通过时间: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次序的逐渐上移,由基底层移至颗粒层需14天,在移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需28天称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表皮的组织学结构2、棘细胞层(棘层)(str
8、atum spinosum)o基底细胞不断增殖,形成棘层细胞;o一般由48层多角形、有棘突的细胞(棘细胞)组成;o愈位于表层,棘细胞分化越好,细胞形态愈扁平,并与颗粒层细胞相连。表皮的组织学结构3、颗粒层(stratumgranulosum)o在棘细胞层之上,一般由1-3层梭形细胞组成;o胞浆内有较多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嗜碱性的透明角质颗粒;o是进一步向角质层细胞分化的细胞;表皮的组织学结构o正常皮肤颗粒层的厚度与角质层厚度成正比例,在角质层薄的部位颗粒层仅13层,而在角质层厚的部位,如掌跖、颗粒层则较厚,甚至多达10层。表皮的组织学结构 4、透明层:(stratum lucidum)o在角
9、质层的下方和颗粒层的上方,仅见于手掌和足跖等角质层肥厚的表皮部。o在角质层与颗粒层之间有23层扁平、境界不清、无核、嗜酸性、紧密相连的细胞。o胞浆中有较多疏水的蛋白结合磷脂并与张力细丝融合在一起,有防止水及电解质通过的屏障作用。表皮的组织学结构5、角质层(stratumcorneum)o由粒层突然转变而来,由520层已经死亡的扁平、无核的细胞组成,其细胞器结构消失。o由于角质外层常不断脱落,因此难以确定其厚度。表皮的组织学结构树枝状细胞o此类细胞不产生角蛋白,细胞内无张力细丝和桥粒;包括:o黑素细胞(melanocyte)o郎格汉细胞(Langerhans cell)oMerkel细胞1、黑素
10、细胞(melanocyte)oHE染色可见黑素细胞位于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之间,胞浆透明,胞核较小。银染色和多巴染色显示有较多的树枝状突起,伸向邻近的角质形成细胞。树枝状细胞1、黑素细胞(melanocyte)功能:合成和分泌黑素o黑素细胞有较多的树枝状突起,伸向邻近的一些基底细胞和棘细胞,输送黑素颗粒。o黑素能遮挡和反射光线,保护深部组织免受辐射损伤。o日光照射可促进黑素的生成。2、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o是一种起源于骨髓的单核-巨噬细胞,通过一定的循环通路进入表皮中形成的免疫活性细胞;oHE染色和多巴染色均为阴性,氯化金染色显示树枝状突起,ATP酶染色阳性。2、朗格汉
11、斯细胞(langerhanscell)o多分布于基底层以上的表皮和毛囊上皮中,约占表皮细胞总数的3%-5%,其密度因部位、年龄和性别而异,一般面、颈部较多而掌跖部较少;2、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功能:o能摄取外界物质,兼有吞饮及吞噬作用;o具有抗原呈递和同种异基因刺激作用;o在接触性变态反应中可将半抗原呈递给了细胞使之活化;o能分泌IL-1等细胞因子;o参与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时的排斥反应。3、麦克尔细胞(Merkel cell)o来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细胞,约在胚胎16周时进入表皮基底层。o是一种具有短指状突起的细胞,散在于基底cell之间。3、麦克尔细胞(Merkelce
12、ll)o多见于掌跖、指趾、生殖器部位及毛囊上皮中。o功能:在感觉敏锐部位密度较大,可能具有非神经末梢介导的感觉作用。角质形成细胞间及其与真皮的连接o桥粒o半桥粒o基底膜带1、桥粒(desmosome)概念:o是角质形成细胞间连接的主要结构,由相邻细胞的细胞膜发生卵圆形致密增厚而共同构成。1、桥粒(desmosome)功能:o桥粒本身即具有很强的抗牵张力,加上相邻细胞间由张力细丝构成的连续结构网,使得细胞间连接更为牢固。1、桥粒(desmosome)功能:o在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过程中,桥粒可以分离,也可重新形成,使表皮细胞逐渐到达角质层而有规律的脱落。o桥粒结构的破坏可引起角质形成细胞之间相互分
13、离,临床上形成表皮内水疱或大疱。桥粒o两类蛋白构成:跨膜蛋白 桥粒芯糖蛋白 桥粒芯胶蛋白 桥粒斑蛋白 桥粒斑蛋白 桥粒斑珠蛋白2、半桥粒(hemidesmosome)概念:o是基底层细胞与下方基底膜带之间的主要连接结构,系由角质形成细胞真皮侧胞膜的不规则突起与基底膜带相互嵌合而成,其结构类似于半个桥粒。3、基底膜带(basement membrane zone,BMZ)o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用PAS(过碘酸一雪夫)染色,在表皮与真皮之间可见一约0.5-1m的紫红色均质带,为基底膜带。o这条带在光镜下是见不到的,电镜下BMZ可分为胞膜层、透明层、致密层和致密下层四个不同结构区域。3、基底膜带(b
14、asement membrane zone,BMZ)功能:o基底膜带的四层结构通过各种机制有机结合在一起,除使真皮与表皮紧密连接外,还具有渗透和屏障等作用。表皮无血管,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即通过基底膜带入表皮,而表皮的细胞产物又可通过基底膜带进入真皮。3、基底膜带(basement membrane zone,BMZ)功能:o一般情况下,基底膜带限制分子量大于40000的大分子通过,但当其发生损伤时,炎症细胞、肿瘤细胞及其他大分子物质均可通过基底膜带进入表皮。o基底膜带结构的异常可导致真皮与表皮分离,形成表皮下水疱或大疱。第二节真皮(dermis)概念o由胚胎中胚层分化而来,由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皮肤的解剖和组织学 皮肤 解剖 组织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