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肿瘤影像学 .ppt
《脊柱肿瘤影像学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柱肿瘤影像学 .ppt(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脊柱肿瘤影像诊断脊柱肿瘤影像诊断病理类型病理类型病理类型病理类型 WHOWHO分类(分类(分类(分类(20132013)软骨源性肿瘤(Chondrogenictumor)l良性:骨软骨瘤l恶性:软骨肉瘤l骨源性肿瘤(Osteogenictumor)l良性:骨样骨瘤l中间型:骨母细胞瘤l恶性:骨肉瘤血管源性肿瘤(Vasculartumor)良性:血管瘤中间型:上皮样血管瘤恶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血管肉瘤脊索样肿瘤(Notochordaltumor)恶性:脊索瘤病理类型病理类型病理类型病理类型 WHOWHO分类(分类(分类(分类(20132013)造血系统肿瘤(Haematopoietic neo
2、plasm)l恶性:浆细胞骨髓瘤、孤立性浆细胞瘤、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l巨细胞的破骨细胞肿瘤l(Osteoclasticgiantcell-richtumor)l中间型:骨巨细胞瘤未明确肿瘤性质的肿瘤(Tumorofundefinedneoplasticature)良性:纤维结构不良中间型:动脉瘤样骨囊肿(ABC)、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杂类肿瘤(Miscellaneoustumor)尤文肉瘤脊柱肿瘤综合评价脊柱肿瘤综合评价l临床评价:患者的年龄以及肿瘤的生长速度l影像学评价l外科术前评价一、临床评价一、临床评价1.年龄年龄 30岁,恶性多见,转移瘤最多见儿童常见脊柱肿瘤儿童常见脊柱肿瘤l
3、良性:骨样骨瘤(5-20岁)l中间型:动脉瘤样骨囊肿(75%在20岁以下)组织细胞增生症(年龄1.5-73岁,平均16岁左右)骨母细胞瘤(10-35岁)l恶性:尤文肉瘤 骨肉瘤一、临床评价一、临床评价2.肿瘤生长速度肿瘤生长速度 良性肿瘤:良性肿瘤:S1,生长缓慢:,生长缓慢:血管瘤、骨软骨瘤 S2,生长缓慢但活跃:,生长缓慢但活跃:骨样骨瘤、ABCS3,活,活跃跃且局部侵且局部侵袭袭:骨巨细胞瘤、骨母细胞瘤一、临床评价一、临床评价2.肿瘤生长速度肿瘤生长速度 恶性肿瘤:恶性肿瘤:a、低度恶性、低度恶性 Stage1A:肿瘤在椎骨内:肿瘤在椎骨内 Stage1B:肿瘤侵犯椎旁:肿瘤侵犯椎旁 肿
4、瘤均无真正包膜肿瘤均无真正包膜 b、高度、高度恶恶性性 生长迅速生长迅速 对硬膜外间隙侵犯迅速:尤文肉瘤、淋巴瘤对硬膜外间隙侵犯迅速:尤文肉瘤、淋巴瘤图图1X1X线平片示右侧骶椎溶骨线平片示右侧骶椎溶骨性骨质破坏性骨质破坏 图图2CT2CT平扫骨窗示椎体溶骨性平扫骨窗示椎体溶骨性骨质破坏,内可见高密度骨质破坏,内可见高密度 图图3CT3CT增强可见肿块突入椎管,增强可见肿块突入椎管,椎间孔扩大椎间孔扩大;病灶明显不均匀强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化尤文肉瘤尤文肉瘤二、影像学评价二、影像学评价检查方法:检查方法:X,CT,MRI,核素,核素,PET-CTCT:1.明确肿瘤部位 2.骨破坏形式 3.肿瘤基
5、质类型(成骨性/成软骨性)MRI:1.根据肿瘤信号特点,推测其病理基础 2.评估硬膜内外间隙及神经结构 3.评价骨髓病变 男,男,1717岁,岁,S1S1左侧椎板骨样骨瘤。图左侧椎板骨样骨瘤。图11:骨盆正位:骨盆正位XX线平片示局限性骨质增生硬化(箭头);线平片示局限性骨质增生硬化(箭头);图图22、33:CTCT示瘤巢边界清楚,其内见斑点状钙化(箭头),瘤周骨质反应性增生硬化改变;示瘤巢边界清楚,其内见斑点状钙化(箭头),瘤周骨质反应性增生硬化改变;图图11矢状位矢状位T1WIT1WI,腰,腰2 2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表现为低信号;图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表现为低信号;图22矢状位矢状位T2WI
6、T2WI,腰,腰2 2椎体及附件骨质表现为椎体及附件骨质表现为高信号;图高信号;图33轴位轴位T2WIT2WI,显示软组织肿块,显示软组织肿块T2WIT2WI呈高信号,边界不清,压迫脊髓。呈高信号,边界不清,压迫脊髓。淋巴瘤淋巴瘤CTCT与与与与MRIMRI对比对比对比对比淋巴瘤淋巴瘤核素骨扫描:核素骨扫描:1.利于检查多发病变及发现小病变 2.病变性质PET-CTPET-CT 1.对肿瘤进行分期分级2.指导活检3.肿瘤的治疗反应4.可对预后判定三、三、三、三、外科术前评价外科术前评价外科术前评价外科术前评价脊柱肿瘤分期:脊柱肿瘤分期:lWBB系统:应用广泛lTomita系统分期系统包括三部分
7、内容:()在脊椎横断面上依顺时针方向呈幅射状分为12个区,其中区为前部结构,区和1012区为后部结构;()由浅表向深部分为层,即(骨外软组织)、(骨性结构的浅层)、(骨性结构的深层)、(椎管内硬膜外部分)和(硬膜内部分);()肿瘤涉及的纵向范围(即侵犯的节段)。每例记录其肿瘤的扇形区位置、侵犯层数及受累脊椎。TomitaTomita系统系统系统系统l解剖学分类为五区:椎体区(1区),椎弓根区(2区),椎板、横突和棘突区(3区),椎管内硬膜外区(4区),椎旁区(5区);l按照病灶受累的顺序及范围进行外科分类为三类七型(根据Enneking外科分期系统改进):型属间室内,型属间室外,型为多发或跳跃
8、性病灶。l型:单纯前部或后部的原位病灶(1或2或3)l型:前部或后部病灶累及椎弓根(1+2或3+2)l型:前部、后部及椎弓根均受累(1+2+3)l型:累及蛛网膜下腔(任何部位+4)l型:累及椎旁(任何部位+5)l型:累及相邻脊椎l型:多发或跳跃性病灶。脊柱肿瘤脊柱肿瘤CT/MRI评价评价l肿瘤部位、数目l骨破坏类型及边界l肿瘤基质类型lCT/MRI特征脊柱肿瘤分布特点脊柱肿瘤分布特点脊柱肿瘤分布特点脊柱肿瘤分布特点l颅颈交界区:颅颈交界区:郎格罕斯细胞增生症(24%)脊索瘤(21%)骨髓瘤(14%)l骶尾椎:骶尾椎:脊索瘤(50%)淋巴瘤(9%)多发性骨髓瘤(9%)1 1、脊柱肿瘤部位脊柱肿瘤
9、部位脊柱肿瘤部位脊柱肿瘤部位l椎体内肿瘤:约75%以上位于椎体肿瘤均恶性l附件肿瘤:位于脊柱后部肿瘤约1/3为恶性椎体常见肿瘤:良性血管瘤 中间型嗜酸性肉芽肿、骨巨细胞瘤 恶性转移瘤、骨髓瘤、浆细胞瘤、脊索瘤图图1414示示T11T11椎椎体变扁,椎体及体变扁,椎体及附件内见长附件内见长T1T1、长短混杂长短混杂T2T2异异常信号,压脂序常信号,压脂序列为高低混杂信列为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示号,增强扫描示病变显著不均匀病变显著不均匀强化。强化。图图5858示示T11T11椎体及附件多发斑片状骨质破坏区,部分皮质中断,周围软组织影增厚。椎体及附件多发斑片状骨质破坏区,部分皮质中断,周围软组织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脊柱肿瘤影像学 脊柱 肿瘤 影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