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心血管疾病1的药物 .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治疗心血管疾病1的药物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心血管疾病1的药物 .ppt(9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四章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第一节抗高血压药一、概述一、概述n n抗抗高高血血压压药药(antihypertensiveantihypertensive agents)agents)又又称称降降压压药药,主主要要治治疗疗原原发发性性高高血血压压和和继继发发性性高高血血压压。高高血血压压病病是是世世界界各各国国最最常常见见的的心心血血管管疾疾病病。动动脉脉血血压压的的升升高高可可引引起起血血管管的的病病理理性性改改变变和和左左心心室室肥肥厚厚,导导致致严严重重的的心心、脑脑、肾肾并并发发症症,是是脑脑卒卒中中,心心力力衰衰竭竭和和冠冠心心病病的的主主要要危危险险因因素素。19991999WHO/
2、ISHWHO/ISH高高血血压压治治疗疗指指南南中中将将1818岁岁以以上上成人的血压按不同水平分类如表成人的血压按不同水平分类如表141.141.表14-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WHO/ISH)n n分类分类 收缩压收缩压(mmHg)mmHg)舒张压舒张压(mmHgmmHg)理想血压理想血压正常血压正常血压正常高值正常高值级高血压(轻度)级高血压(轻度)亚组:临界高血压亚组:临界高血压级高血压(级高血压(“中度中度”)级高血压(重度)级高血压(重度)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压 n n高血压作为一个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及继发性高血压。根据血压
3、水平和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害的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和一、二、三期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约占95%,尚未发现其确切的发病原因,但其药物治疗在近几十年中进展显著。合理应用抗高血压药并配合非药物疗法,如限制钠摄入、减轻体重、控制饮酒、适当的体育活动,确能控制血压并减少或防止心、脑、肾等并发证。二、高血压病的致病因素与发病机理n n高高血血压压病病的的致致病病因因素素与与人人群群的的遗遗传传因因素素、膳膳食食因因素素和和肥肥胖胖有有密密切切关关系系。父父母母均均为为正正常常血血压压者者其其子子女女患患高高血血压压的的概概率率明明显显低低于于父父母母均均有有高高血血压压者者的的概概率率。据据流流行行
4、病病学学调调查查,有有不不少少地地区区是是高高钠钠、低低钙钙、低低钾钾、低低动动物物蛋蛋白白膳膳食食结结构构,这这些些地地区区人人群群高高血血压压的的患患病病率率比比较较高高。其其它它如如高高脂脂摄摄入入,大大量量饮饮酒酒,吸吸烟烟等等因因素素均均和和高高血血压压的的发发病病有有一一定定关关系系。我我国国近近年年由由于于营营养养改改善善,因因此此多多组组人人群群中中体体重重指指数数(BMIBMI)上上升升,流流行行病病学调查表明学调查表明BMIBMI与血压相关。与血压相关。n n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致使血压的调节功能失调而产生。机体内有许多系统都参与血压
5、的调节,其中重要的有中枢和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内皮松弛因子-收缩因子系统、血管舒缓肽-激肽-前列腺素系统,上述致病因素都可能影响这些系统对血压的调控作用而使血压升高。n n近年来由于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遗传机制及相关基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大量的调查研究证明,遗传因素与高血压密切相关,高血压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最近相继有肾素、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磷脂酶C-等基因在高血压病因中可能的作用等研究报道。这些结果表明高血压病的研究已从生理、病理和生化水平进入了分子水平,也将为研究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手段。并为高
6、血压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观念和原则。三、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n n血压生理调节过程涉及多个环节,主要受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和血容量的调节。抗高血压药可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降低交感神经对血管的调节作用,扩张血管而降低血压;抑制肾素释放或减少血管紧张素的形成而降低血压;直接抑制血管平滑肌的收缩,舒张血管而降低血压。为了便于临床应用,根据其药理作用和作用部位,可将抗高血压药分成以下几类:n n(一)作用中枢神经部位的抗高血压药,可乐定、甲基多巴。n n(二)作用于神经节的抗高血压药,美加明、咪噻吩。n n(三)作用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的抗高血压药,利血平、胍乙啶。n n(四)肾上腺素受体阻
7、断药:1.受体阻断药,哌唑嗪、特拉唑嗪。2.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美托洛尔。3.和受体阻断剂,拉贝洛尔。n n(五)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抗高血压药:1.直接舒张血管药,肼屈嗪、硝普钠。2.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粉防己碱。3.钾通道开放药,二氮嗪、米诺地尔。n n(六)利尿药,氢氯噻嗪、呋塞米。n n(七)影响血管紧张素形成和作用药: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卡托普利、伊那普利。2.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洛沙坦。四、抗高血压药(一)作用于中枢神经部位的抗高血压药可乐定clonidine(可乐宁,氯压定)可乐宁为咪唑类衍化物。n n【作用与作用机制】舒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血压下降,同时能使
8、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每搏输出量降低,心输出量减少。还能减少肾血管阻力,但对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无明显影响。肾素分泌常减少,久用可引起水、钠潴留。降压作用中等偏强。它还能抑制胃肠道的分泌和运动,可用于患溃疡病的高血压患者。此外,可乐定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能减少自发性活动,并可显著延长巴比妥类的催眠时间。n n动物实验证明,将微量的可乐定注入椎动脉或小脑延髓池均可引起血压下降,但将等量的可乐定静脉注射却并不引起血压下降,说明降压作用的部位在中枢。通过分层切除脑组织,提示可乐定作用于延髓并使支配心血管系统的外周交感神经活性降低,血压下降。最近已证明其导致血压降低的机制是激动延髓腹外侧嘴
9、部(rostralPortionoftheventrolateralwedulla)的I1-咪唑啉受体(I1-imidazolinereceptor),而使外周交感神经活性降低致血压下降,激动中枢2受体引起镇静等副作用。n n【临床药动学】口服吸收快而完全,生物利用度为75%。口服0.5小时后显效,24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作用持续时间约68小时。在体内分布均匀,易透过血脑屏障。血浆蛋白结合率约30%,半衰期为7.413小时。约50%在肝中代谢,以代谢物及原形经肾排出。Vd:2.10.4L/kg,CL:每分钟3.11.2ml/kg。n n【适应证】可用于中度及重度高血压,常于其他降压药无效时使用
10、。静注用于高血压危象。n n【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常见的有口干、嗜睡、眩晕、便秘等,停药后可自行消失。久用可引起水钠潴留,合用利尿药可避免。久用突然停药后可出现短时的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现象如心悸、头痛、出汗、血压骤升等。为了减少停药反应,长期应用可乐定应逐渐减量停药,产生停药反应时,再用可乐定或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能取消。n n【剂量与用法】口服开始剂量每次0.0750.15mg,每日3次,根据病情可适当逐渐增加剂量。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每次0.150.3mg,必要时6小时重复一次。n n【相互作用】三环类化合物如丙咪嗪及吩噻嗪类药物可在中枢通过竞争性拮抗作用,而取消可乐定的降压作用,不宜与可乐定合
11、用。甲基多巴methyldopa甲基多巴是多巴甲基多巴是多巴 位上氢原子被甲基取代而成位上氢原子被甲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的化合物。n n【作用与作用机制】降压作用与可乐定相似,降压时伴心率减慢,长期给药,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其中肾血管阻力降低尤为显著,但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并不减少。作用原理未确切明了,现认为甲基多巴在脑内经代谢转为甲基去甲肾上腺素,后者激动中枢突触后膜2受体,从而产生降压作用。n n【临床药动学】口服吸收个体差异大(26%74%),生物利用度为25%。口服给药后25小时显效,68小时作用达高峰,可维持24小时。血浆t1/2为2小时。n n【适应证】用于中度高血压
12、病,肾功不良者更适宜。n n【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常见嗜睡、眩晕、头痛、失眠、口干、鼻塞及消化道症状。少数有过敏反应。长期大量应用,约10%30%病人出现抗球蛋白阳性反应(Coomb,s试验),少数伴有溶血性贫血。此外少数患者可有血小板及粒细胞减少,肝功损害、甚至坏死,应立即停药。n n【剂量与用法】口服每次0.25g,每日3次。据病情每2日增或减12片,达到疗效后,用维持量。n n【相互作用】甲基多巴可増强氟哌啶醇的抗精神失常作用。尚可拮抗左旋多巴的治疗作用。与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其降压作用消失。与氟烷同用时应注意两者都有肝损害。n n(二)作用于神经节的抗高血压药(略)n n(三)作用于去甲
13、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的抗高血压药n n利血平serpinen n利血平是从印度萝芙木提取的一种生物碱。该药降压作用弱,不良反应较多,近年来很少单用,一般与利尿药等组成复方,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胍乙啶guanethidine胍乙啶为人工合成的胍类降压药。n n【作用与作用机制】能够扩张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静脉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均减少,导致血压下降。其降压作用强而持久。降压同时伴有心率减慢,又由于心输出量的减少,使外周血流减少,肾、脑及腹腔内脏等部位的血流量也减少,久用可引起水钠潴留,致降压作用减弱。n n胍乙啶的降压机制目前认为是:其可被交感神经末梢囊泡摄取,替代递质去甲肾上
14、腺素,并阻止正常递质的摄取与合成,使递质耗竭,血压持续下降。n n【临床药动学】胍乙啶口服吸收不规则,首过消除显著,个体差异大,生物利用度3%5%,t1/2120240小时。口服后显效慢,34天达最大降压作用,持续约12周。经肝代谢,以代谢物及原形经肾排出,部分经胆汁排出。n n【适应证】可用于治疗中、重度高血压患者。n n【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主要不良反应为较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可致眩晕、昏厥。此外还有恶心、呕吐、腹泻、鼻塞、阳痿等不良反应。伴有严重的动脉硬化及心、脑、肾供血不足的患者禁用,以免过度降压而造成这些器官的供血不足。n n【剂量及用法】开始剂量口服每次10mg,每日12次,以后每
15、周递增每日10mg,血压控制后改用维持量约为每日2060mg。n n【相互作用】不宜与三环类抗抑郁药和氯丙嗪合用,因两者都可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上的胺泵,抑制呱乙啶进入神经元,而不能发挥作用。也不可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否则会抑制递质降解,引起高血压危象。n n(四)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哌唑嗪 prazosin哌唑嗪人工合成品,为喹唑琳类衍生物。n n【作用与作用机制】哌唑嗪对血管平滑肌突触后膜上的1受体有高度选择性阻断作用,而不影响2受体,可舒张小动脉及静脉血管,有中等偏强的降压作用。降压时心率并不加快,不影响肾功能,不提高肾素 水 平,能 增 加 血 中 高 密 度 脂 蛋 白(HD
16、L)的浓度。n n【临床药动学】口服吸收好,首过效应显著,生物利用度为60%,给药2小时内血药浓度达峰值。t1/2为24小时,但作用可维持8小时。血浆蛋白结合率达97%,主要在肝中代谢并由胆汁排出,原形由尿排出,少于10%。Vd:0.60.13L/kg,CL:每分钟3.00.3ml/kg。n n【适应证】适用于轻、中、重度高血压及肾性高血压,并发肾功不良者也可应用。n n【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主要不良反应为首次给药导致的“首剂现象”,在直立体位、饥饿、低盐时更易发生,表现为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昏厥、衰弱、心悸等。可将首剂药量改为小剂量0.5mg,睡前服,可避免发生。一般反应较轻,有口干、鼻塞、
17、嗜睡、头痛、乏力、便秘等。n n【剂量与用法】口服每次1mg,每日3次。普萘洛尔propranolol(心得安)n n【作用与作用机制】普萘洛尔对1与2肾上腺素受体均有阻断作用,可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由于压力感受器反射使外周阻力增高,故用药初期血压降低不明显,用普萘洛尔数天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可下降15%20%,血浆肾素活性也降低。普萘洛尔降压作用机制尚未确切明了,一般认为是其受体阻断作用所继发的,有多种作用方式:n n1.阻断心脏1受体,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n n2.阻断肾脏1受体,使肾邻球器分泌肾素减少,从而降低血压。n n3.阻断交感神经
18、末梢突触前膜的2受体,正反馈作用受到抑制,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外周交感神经活性降低,血压下降。n n4.作用中枢受体,影响交感神经系统的控制。n n5.改变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和增加前列环素的合成。n n【临床药动学】口服吸收完全,但首过效应强,故生物利用度低,F仅为26%,且个体差异大。口服后13小时达血浆峰浓度,蛋白结合率90%95%,t1/2为3.56小时。有 效 血 药 浓 度 50 100ng/ml,Vd:3.90.6L/kg,CL:每分钟1.2ml/kg。吸收后大量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肝中代谢,90%以上代谢物从肾排出,也可分泌于乳汁中。n n【适应证】对各型高血压均有效,伴有心
19、输出量及肾素偏高者、合并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心律失常的患者疗效较好。n n【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治疗初期有眩晕、乏力、失眠、恶心、肌肉痛和诱发支气管哮喘等,长期应用可导致严重的心动过缓,抑制心肌收缩力致急性心衰,久用突停引起“反跳现象”,可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故哮喘、房室传导阻滞、阻塞性肺疾患、末梢血管疾患、心功不全或糖尿病患者等不宜应用或慎用。久用不可突停。n n【剂量与用法】口服每次1020mg,每日34次,以后每周可增加1020mg。美托洛尔metoprolol(美多心安)n n【作用及作用机制】美托洛尔对肾上腺素1受体有选择性的阻断作用,而无内在拟交感活性和膜
20、稳定作用。n n【临床药动学】脂溶性高,口服吸收率可达95%,但因首过效应强,故其生物利用度仅为40%,服药后12小时作用达高峰,连续给药时一次用药降压作用可维持 24小 时。t1/23 6小 时,Vd:4.2+0.7L/kg,CL:每分钟15+3mlkg。主要在肝中代谢,仅10%原形药从尿中排出。n n【适应证】用于轻、中度高血压,也可用于心绞痛。n n【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较轻,可见消化不适、疲乏及抑郁等。n n【剂量与用法】口服每次100mg,每日2次。拉贝洛尔labetalol(柳胺苄心定)n n【作用与作用机制】拉贝洛尔对1和2受体,突触后膜的1受体均有阻断作用,对后者作用较弱。可使
21、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血压降低。n n【临床药动学】口服易吸收,34小时显效,可持续24小时,静脉注射5分钟显效。1小时作用达高峰。主要在肝中代谢,t1/2为5小时,代谢物及原形由尿及胆汁排泄。n n【适应证】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n n【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头痛、无力、阳痿、恶心,大剂量偶致体位性低血压。n n【剂量与用法】口服每次100mg、每日2次,维持剂量200400mg,每日2次。n n(五)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抗高血压药n n1.直接舒张血管药肼屈嗪hydralazine(肼苯哒嗪)【作用与作用机制】主要作用于小动脉,直接舒张小动脉平滑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
22、使血压降低。对静脉血管的作用很弱,降低舒张压大于降低收缩压。降压同时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而n n使心率加快和心输出量增加,提高血浆肾素活性,醛固酮增加,水钠潴留,影响了肼屈嗪的降压作用。同时伴有冠状动脉、脑、肺、及肾血流量增加。n n肼屈嗪的作用原理尚未完全阐明,实验发现它能抑制多种加压物质的反应性,可能与干扰Ca2+内流及影响内Ca2+释放有关。此外它还能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的cGMP水平增高;并能与铜离子络合而影响一些酶系统的活性。n n【临床药动学】口服吸收好,服药后1小时可达高峰血药浓度,其降压作用高峰与其一致。可维持6小时。主要在肝中代谢,代谢物为乙酰化、羟基化和结合反应的产
23、物。乙酰化速度有快慢之别,慢乙酰化者,代谢缓慢,药后血中浓度较高,生物利用度为50%,其降压作用明显。t1/2为28小时,血浆蛋白结合率85%,主要分布在肾、肝等器官,脑中很少。75%代谢物及少量原形由尿排出,粪便中仅有少量代谢物。Vd:1.60.3L/kg,CL:每分钟5613ml/kg。n n【适应证】治疗中、重度高血压,常与利尿药或受体阻断药合用。n n【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较多。常见的有心悸、头痛、恶心、呕吐、眩晕、乏力等。也可诱发心肌缺血,出现心绞痛。因此冠心病及心功不全者慎用。长期大量(每日200mg以上)可引起全身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发生率可达10%20%。n n【剂量与
24、用法】口服每次1025mg,每日3次。n nn n硝普钠sodiumnitroprussiden n(亚硝基铁氰化钠)n n【作用与作用机制】硝普钠为一强效速效血管扩张药,对小动脉和静脉血管均有直接松弛作用,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血压下降,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可改善心功能。对肾血流量与肾小球滤过率无影响,血浆肾素活性则增加。n n硝普钠的作用机制,与硝酸酯类相似,硝普钠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和红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可使血小板及血管平滑肌的鸟苷酸环化酶激活,增加细胞内cGMP水平,导致血管平滑肌舒张。n n【临床药动学】本品口服不吸收需静脉给药。静脉注射后12分钟达最大效应,停药后5分钟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治疗心血管疾病1的药物 治疗 心血管疾病 药物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