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性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 .ppt
《感觉性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觉性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 .ppt(8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n n感觉感觉感觉感觉是物质世界在我们意识中的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是物质世界在我们意识中的最简单的最初的反应形式。应形式。n n感觉感觉感觉感觉是神经活动的基础,同时也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是神经活动的基础,同时也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功能之一。n n感觉系统包括:感觉系统包括:1 1、感受器、感受器2 2、感觉传导束、感觉传导束3 3、大脑皮质的感受细胞、大脑皮质的感受细胞 具有高级的分析和综合机能具有高级的分析和综合机能n n感觉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协调人体的各项活动 使人体对环境的变化作出恰当的反应,并适应之n n神经系统可以分为神经系统可以分为 1 1、中枢神经系统(主管:分析综合体内外环境传
2、来的信、中枢神经系统(主管:分析综合体内外环境传来的信息)息)2 2、周围神经系统(主管:传递神经冲动)、周围神经系统(主管:传递神经冲动)n n按照神经系统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按照神经系统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 1 1、躯体神经系统(主管:调整人体适应外界环境变化)、躯体神经系统(主管:调整人体适应外界环境变化)2 2、自主神经系统(主管:调节其它系统器官,稳定内环、自主神经系统(主管:调节其它系统器官,稳定内环境)境)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n n也可以分为也可以分为 1 1、感觉性神经系统、感觉性神经系统 2 2、运动性神经系统、运动性神经系统n n感觉包括:1
3、1、特殊感觉:嗅觉、视觉、听觉、味觉及前庭觉等、特殊感觉:嗅觉、视觉、听觉、味觉及前庭觉等2 2、普通感觉:、普通感觉:a.a.浅感觉浅感觉包括痛觉、温度觉、触觉包括痛觉、温度觉、触觉 (精细触觉(精细触觉识别性触觉、识别性触觉、粗触觉粗触觉一般轻触觉)。一般轻触觉)。b.b.深感觉深感觉包括振动觉、位置觉和运动觉包括振动觉、位置觉和运动觉c.c.复杂感觉复杂感觉皮肤定位觉、两点辨别觉、皮肤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图形觉、实体辨别觉图形觉、实体辨别觉n n刺激刺激感受器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入神经各级中枢各级中枢大脑皮质大脑皮质n n注意:注意:各种感觉传导径路共同点为:各种感觉传导径路共同点为:1 1
4、、均由、均由三个三个向心的感觉神经元互相连接而成向心的感觉神经元互相连接而成2 2、其中、其中第二级第二级神经元是交叉的神经元是交叉的 感觉中枢与外周的关系是:对侧性支配感觉中枢与外周的关系是:对侧性支配感觉传导径路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的结构:树突(周围突)树突(周围突)神经元神经元轴突(中枢突)轴突(中枢突)脊髓n n中央管:中央管:内为脑脊液,向上与中央导水管相连。n n灰质灰质 n n白质:白质:由向上、向下行的脊髓纤维组成的传导束组成。脊脊髓髓的的结结构构脊脊髓髓的的灰灰质质、白白质质脊脊髓髓的的结结构构脊脊髓髓的的灰灰质质、白白质质脊髓灰质n n1、灰质连合n n2、前角:内含运动神
5、经细胞,属下运动神经元n n3、后角:内含传递痛、温度觉和部分触觉的 感觉神经细胞(第二级感觉神经细胞)n n4、侧角(颈8腰2、骶24有侧角)颈颈88腰腰2 2侧角:脊髓交感中枢,发出纤维支配侧角:脊髓交感中枢,发出纤维支配内内脏和腺体的功能。脏和腺体的功能。骶骶2424侧角:脊髓副交感中枢,发出纤维支配侧角:脊髓副交感中枢,发出纤维支配膀膀胱、直肠和性腺功能。胱、直肠和性腺功能。脊髓白质n n下行纤维:下行纤维:皮质脊髓束(主要的下行传导束)皮质脊髓束(主要的下行传导束)n n上行纤维:上行纤维: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侧束痛、温度觉痛、温度觉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前束粗触觉粗触觉脊髓小脑前、后
6、束脊髓小脑前、后束非意识性本体觉非意识性本体觉薄束薄束下肢及下部躯干的深感觉下肢及下部躯干的深感觉楔束楔束上肢及上部躯干的深感觉上肢及上部躯干的深感觉还有一部分触觉还有一部分触觉“精细触觉精细触觉”,随薄、楔束上,随薄、楔束上行行n n白质前联合白质前联合n n简单的说:脊髓的上行的传导束包括:脊髓的上行的传导束包括:脊髓丘脑束脊髓丘脑束传递:痛、温度觉、粗触觉;传递:痛、温度觉、粗触觉;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前束 薄束、楔束薄束、楔束传递:深感觉;传递:深感觉;还有一部分触觉还有一部分触觉“精细触觉精细触觉”,随薄、楔束上,随薄、楔束上行行 脊髓小脑束脊髓小脑束传递:
7、非意识性本体觉;传递:非意识性本体觉;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后束n n精细触觉:包括辨别皮肤两点距离的两点辨别觉和辨别物体形状、大小、软硬和纹理粗细等的实体觉等。脊脊髓髓的的传传导导束束:痛觉、温度觉、粗触觉传导路痛觉、温度觉、粗触觉传导路痛觉、温度觉、粗触觉传导路痛觉、温度觉、粗触觉传导路n n皮肤、黏膜感受器皮肤、黏膜感受器 周围突周围突 n n第一级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后根神经节内)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后根神经节内)n n 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上升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上升1212个节段)个节段)n n第二级第二级神经元(位于:后角细胞)神经元
8、(位于:后角细胞)n n 中枢突(经白质前联合,交叉到对侧,中枢突(经白质前联合,交叉到对侧,组成组成“脊髓丘脑束脊髓丘脑束”,上行经脑干),上行经脑干)n n第三级第三级神经元(位于:丘脑神经元(位于:丘脑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n n 中枢突(形成:中枢突(形成:“丘脑皮质束丘脑皮质束”,经内囊后肢,丘脑辐射,投射到)经内囊后肢,丘脑辐射,投射到)n n中央后回中央后回 中央后回上中央后回上2/32/3和中央旁小叶后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n n头面部皮肤和口、鼻腔粘膜的感受器头面部皮肤和口、鼻腔粘膜的感受器n n第一级第一级神经元(位于:三叉神经节内)神经元(位于:三叉神经节内
9、)n n 中枢突(入脑桥)中枢突(入脑桥)n n第二级第二级神经元(位于: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位于:三叉神经脊束核传递痛、温觉传递痛、温觉 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传递触觉)传递触觉)n n 中枢突(交叉至对侧,组成中枢突(交叉至对侧,组成“三叉丘脑束三叉丘脑束”,上行),上行)n n第三级第三级神经元(位于:丘脑神经元(位于:丘脑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n n 中枢突(参与中枢突(参与“丘脑皮质束丘脑皮质束“,经内囊后肢,经内囊后肢,丘脑辐射,投射到)丘脑辐射,投射到)n n中央后回中央后回中央后回下部中央后回下部n n重点:重点:重点:重点:n n1.1.简化为:简化
10、为:躯体、四肢浅感觉躯体、四肢浅感觉 后根后根 脊髓后角细胞脊髓后角细胞 白质前联合白质前联合 交叉到对侧交叉到对侧 脊髓丘脑束脊髓丘脑束丘脑丘脑 丘脑皮质束丘脑皮质束 丘脑辐射丘脑辐射 大脑皮质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中央后回)三叉神经丘脑束(三叉丘系)三叉神经丘脑束(三叉丘系)面部浅感觉面部浅感觉 三叉神经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核三叉神经核 交叉到对侧交叉到对侧n n2.2.面部的感觉、口腔、鼻腔的感觉都是由面部的感觉、口腔、鼻腔的感觉都是由“三叉三叉神经神经”支配,临床应用很多。支配,临床应用很多。n n3.3.触觉分为粗触觉和精细触觉,传导径路不同。触觉分为粗触觉和精细触觉,传导径路不同。(
11、临床检查棉签的棉絮检查)(临床检查棉签的棉絮检查)深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深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n n肌、腱、关节的本体感受器肌、腱、关节的本体感受器n n皮肤精细触觉感受器皮肤精细触觉感受器n n第一级第一级神经元(位于:脊髓神经节内)神经元(位于:脊髓神经节内)n n 中枢突(进入:脊髓后索,上升,中枢突(进入:脊髓后索,上升,形成薄束、楔束,上升,达延髓)形成薄束、楔束,上升,达延髓)n n第二级第二级神经元(位于:薄束核、楔束核)神经元(位于:薄束核、楔束核)n n 中枢突(左右交叉,形成中枢突(左右交叉,形成“内侧丘系内侧丘系”,上行,止于),上行,止于)n n第三级第三级神经元(位于
12、:丘脑神经元(位于:丘脑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n n 中枢突(上行,形成中枢突(上行,形成“丘脑皮质束丘脑皮质束”,内囊后肢,丘脑辐射)内囊后肢,丘脑辐射)n n中央后回中央后回中央后回上中央后回上2/32/3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n n重点:重点:n n1.1.简化为:简化为:n n深感觉深感觉 脊髓后索脊髓后索 薄束、楔束薄束、楔束n n延髓的薄束核、楔束核延髓的薄束核、楔束核 内侧丘系内侧丘系 n n丘脑丘脑 丘脑皮质束丘脑皮质束 丘脑辐射丘脑辐射 大脑皮质大脑皮质n n (中央后回)(中央后回)n n2.2.深感觉包括那些感觉;深感觉包括那些感觉;n n
13、3.3.精细触觉与深感觉同行,触觉传导路有两个通路。精细触觉与深感觉同行,触觉传导路有两个通路。n n4.4.由上可见,所有的感觉都经由上可见,所有的感觉都经“丘脑丘脑”(感觉二级中枢),(感觉二级中枢),到达到达“大脑皮质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中央后回。非意识性本体觉传导路n n作用:反射性地调节躯干和四作用:反射性地调节躯干和四肢的肌张力和协调运动,以维肢的肌张力和协调运动,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姿势。持身体的平衡和姿势。n n传导路:感受器传导路:感受器 脊髓后角脊髓后角 脊髓小脑束脊髓小脑束 上行上行 小脑小脑皮肤感觉节段性分布n n一、节段性感觉支配:一、节段性感觉支配:一、节段性感觉支配
14、:一、节段性感觉支配:n n每一个脊神经感觉后根支配一定的皮肤区域(皮节)的感觉,每一个脊神经感觉后根支配一定的皮肤区域(皮节)的感觉,每一个脊神经感觉后根支配一定的皮肤区域(皮节)的感觉,每一个脊神经感觉后根支配一定的皮肤区域(皮节)的感觉,因此,通过了解感觉障碍的部位,对临床上定位诊断判断因此,通过了解感觉障碍的部位,对临床上定位诊断判断因此,通过了解感觉障碍的部位,对临床上定位诊断判断因此,通过了解感觉障碍的部位,对临床上定位诊断判断病变部位有着重要的意义。病变部位有着重要的意义。病变部位有着重要的意义。病变部位有着重要的意义。n n节段性感觉支配规律(图示)节段性感觉支配规律(图示)节
15、段性感觉支配规律(图示)节段性感觉支配规律(图示)n n一、需要掌握的一些特定平面包括:n n1 1、乳头平面、乳头平面胸胸4 4;n n2 2、脐平面、脐平面胸胸1010;n n3 3、腹股沟平面、腹股沟平面胸胸1212、腰、腰1 1支配;支配;n n二、需要了解的有:n n1 1、上肢的桡侧为、上肢的桡侧为颈颈5 5、6 6、7 7;n n2 2、上肢的尺侧为、上肢的尺侧为颈颈8 8,胸,胸1 1、2 2;n n3 3、股前为、股前为腰腰1 1、2 2、3 3;n n4 4、小腿前为、小腿前为腰腰4 4、5 5;n n5 5、足底、小腿、股后、足底、小腿、股后骶骶1212;n n6 6、肛
16、周、肛周骶骶3535。n n注意注意注意注意,绝大多数的皮节由绝大多数的皮节由2 23 3个感觉后根重叠支配,因此:个感觉后根重叠支配,因此:n n.当一个神经根有刺激性病变时可引起疼痛,当一个神经根有刺激性病变时可引起疼痛,而当一个神经根有破坏性病变时常无感觉减退或消失。而当一个神经根有破坏性病变时常无感觉减退或消失。(如:临床上的腰椎间盘突出)(如:临床上的腰椎间盘突出)n n.当确定脊髓病变的上界时,必须比当确定脊髓病变的上界时,必须比“体检所得的感觉障碍体检所得的感觉障碍的平面的平面”再高出再高出1 12 2个脊髓节段计算,即为脊髓病变的上界。个脊髓节段计算,即为脊髓病变的上界。(如:
17、患者体检发现,其脐平面以下有感觉减退,故:检查(如:患者体检发现,其脐平面以下有感觉减退,故:检查平面为平面为T10T10,1212节,则为节,则为T89T89脊髓病变的上界)脊髓病变的上界)n n二、脊髓节段与脊柱的位置关系二、脊髓节段与脊柱的位置关系n n1.1.在胚胎早期,脊髓与椎管的长度大致相等。在胚胎早期,脊髓与椎管的长度大致相等。此时所有脊此时所有脊神经自脊髓发出后,都平伸向外通过相应的椎间孔出椎管。神经自脊髓发出后,都平伸向外通过相应的椎间孔出椎管。n n2.2.但自胎儿的第四个月起,但自胎儿的第四个月起,脊髓与脊柱的生长速度出现不脊髓与脊柱的生长速度出现不平衡现象:平衡现象:“
18、脊柱比脊髓长得快脊柱比脊髓长得快”。(而脊髓和脊柱的上端分。(而脊髓和脊柱的上端分别连接延髓和颅骨,位置较固定)别连接延髓和颅骨,位置较固定)n n结果:结果:结果:结果:脊髓相对缩短,其下方大部分节段高于相应的椎骨。脊髓相对缩短,其下方大部分节段高于相应的椎骨。n n3.3.成人时期成人时期n n脊髓上部颈节脊髓上部颈节:与相应椎体的位置关系大致相当;与相应椎体的位置关系大致相当;n n下部颈节和上部胸节:下部颈节和上部胸节:比同序数椎骨约高比同序数椎骨约高1 1个个椎体;椎体;(如:第(如:第6 6颈节约对第颈节约对第5 5颈椎体)颈椎体)n n中部胸节:比同序数椎骨约高中部胸节:比同序数
19、椎骨约高2 2个个椎体;椎体;(如:第(如:第6 6胸节约对第胸节约对第4 4胸椎体)胸椎体)n n下部胸节:比同序数椎骨约高下部胸节:比同序数椎骨约高3 3个个椎体;椎体;(如第(如第1212胸节约对第胸节约对第9 9胸椎体)胸椎体)n n全部腰节:约对应全部腰节:约对应第第1010、1111胸椎体胸椎体;n n骶尾节:约对骶尾节:约对第第1212胸椎胸椎体和体和第第1 1腰椎腰椎体。体。n n举例:举例:一位女患者,一位女患者,2121岁,因为车祸,出现双下肢的截瘫(运动障碍岁,因为车祸,出现双下肢的截瘫(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大小便失禁)。和感觉障碍,大小便失禁)。n nPEPE:双侧股(
20、大腿)前侧下部以下浅感觉明显减退:双侧股(大腿)前侧下部以下浅感觉明显减退n n思考:思考:股(大腿)前侧下部股(大腿)前侧下部对应于:脊髓对应于:脊髓L3L3,根据向上高出,根据向上高出1212个节段的原理,可定位:脊髓损害和上界为:脊髓节段个节段的原理,可定位:脊髓损害和上界为:脊髓节段L12L12,根据节段与椎体的关系,可大致判断患者损伤的脊柱,根据节段与椎体的关系,可大致判断患者损伤的脊柱为:胸为:胸1111左右椎体。左右椎体。n n患者患者X X光片显示:胸光片显示:胸1111、1212、腰、腰1 1粉碎性、压缩性骨折。粉碎性、压缩性骨折。感觉性神经系统病变临床症状(临床表现)n n
21、感觉异常感觉异常n n感觉减退与感觉消失感觉减退与感觉消失n n感觉过敏感觉过敏n n感觉分离感觉分离n n感觉倒错感觉倒错n n感觉过度感觉过度n n疼痛疼痛n n1 1、感觉异常:感觉异常:感觉异常:感觉异常:n n常见,可见于周围神经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常见,可见于周围神经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n n表现为:病人未受任何刺激而产生的不正常感觉,属表现为:病人未受任何刺激而产生的不正常感觉,属“自自发性感觉异常发性感觉异常”。(诸如麻木感、蚁走感、刺痛感、灼热。(诸如麻木感、蚁走感、刺痛感、灼热感、冷感或热感等)感、冷感或热感等)n n2 2、感觉减退与感觉消失:、感觉减退与感觉消失:n n
22、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是感觉性神经系统不同程度受损引起。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是感觉性神经系统不同程度受损引起。n n表现为:表现为:感觉减退感觉减退系对刺激的感受性降低,但并未完全丧失,系对刺激的感受性降低,但并未完全丧失,或感觉的程度减弱。或感觉的程度减弱。感觉消失感觉消失亦称感觉缺失或感觉丧失,是指身体的某亦称感觉缺失或感觉丧失,是指身体的某部或全部对任何强度的刺激均不能引起感觉。部或全部对任何强度的刺激均不能引起感觉。n n3 3、感觉过敏:、感觉过敏:n n常见于周围神经病变,后根病变及末梢神经炎时常见。常见于周围神经病变,后根病变及末梢神经炎时常见。n n表现为:轻度的刺激而有强烈的感觉。
23、表现为:轻度的刺激而有强烈的感觉。(常见的有痛觉过敏、冷觉过敏及热觉过敏等)(常见的有痛觉过敏、冷觉过敏及热觉过敏等)n n4 4、感觉分离:是指某部位某一种感觉发生障碍,而其它感、感觉分离:是指某部位某一种感觉发生障碍,而其它感觉正常。觉正常。n n表现为:表现为:a.a.浅感觉分离浅感觉分离即指某部位的痛、温觉减退或消失,即指某部位的痛、温觉减退或消失,而触觉正常。而触觉正常。见于脊髓空洞症后角型、延髓空洞症累及三叉神经见于脊髓空洞症后角型、延髓空洞症累及三叉神经脊束核时。脊束核时。b.b.深感觉分离深感觉分离即指深部感觉障碍而浅部感觉正常。即指深部感觉障碍而浅部感觉正常。见于脊髓痨、脊髓
24、后索病变等。见于脊髓痨、脊髓后索病变等。n n5 5、感觉倒错:感觉倒错:感觉倒错:感觉倒错:n n常见于常见于脊髓传导束的病变脊髓传导束的病变n n表现为:是对刺激的性质感觉错误。表现为:是对刺激的性质感觉错误。(如:把触觉刺激感觉为疼痛;冷刺激感觉为热等)(如:把触觉刺激感觉为疼痛;冷刺激感觉为热等)n n6 6、感觉过度:、感觉过度:n n常见于常见于丘脑病变、或中央后回皮质的病变丘脑病变、或中央后回皮质的病变n n表现:表现:1.1.其特点为兴奋阈增高,对痛刺激又有异常强烈的感觉。其特点为兴奋阈增高,对痛刺激又有异常强烈的感觉。2.2.病人对微弱刺激的辨别能力丧失,即感觉不出轻微的触病
25、人对微弱刺激的辨别能力丧失,即感觉不出轻微的触觉刺激,温度觉消失,精细分析觉,如确定刺激部位的感觉刺激,温度觉消失,精细分析觉,如确定刺激部位的感觉,体会刺激性质的感觉均受损失。觉,体会刺激性质的感觉均受损失。3.3.对于痛觉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方能感觉到,从刺对于痛觉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方能感觉到,从刺激到产生感觉有片刻的潜伏期,一旦产生感觉即为强烈的激到产生感觉有片刻的潜伏期,一旦产生感觉即为强烈的爆发性剧痛,并不能明确疼痛的部位,疼痛具有扩散的趋爆发性剧痛,并不能明确疼痛的部位,疼痛具有扩散的趋势,刺激消除后疼痛仍持续一段较短时间。势,刺激消除后疼痛仍持续一段较短时间。n n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感觉性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 感觉 神经系统 疾病 定位 诊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