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微生物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分类与研究 .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厌氧微生物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分类与研究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厌氧微生物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分类与研究 .doc(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厌氧微生物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分类与研究摘要厌氧微生物是整个微生物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二十多年随着厌氧操作技术的不断完善,厌氧微生物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尤其近十多年来许多新技术和方法的应用,致使厌氧微生物学取得很大的进展,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厌氧微生物在各方面的应用所进行的广泛而深人的研究,也开阔了人们对丰富多彩的厌氧微生物世界的认识,揭示了厌氧微生物广阔的应用前景。厌氧微生物涉及面广,本文就三种厌氧微生物(产甲烷菌,厌氧氨氧化菌,硫酸盐还原菌)进行了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分类与研究进行探讨。产甲烷菌在自然界中的种类和生态类群是相当丰富的,随着厌氧培养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产
2、甲烷菌这一独特类群的研究将更加细致和全面。产甲烷菌由于具有独特的代谢机制,所以必将在环境和能源工业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厌氧氨氧化可同时去除氨氮和亚硝氮,在环境工程上具有重大开发价值.厌氧氨氧化菌种类丰富, 经过长期培养,厌氧消化污泥可呈现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活性,这为新型生物脱氮工艺的研发打下了基础。硫酸盐还原菌处理废水的理论在国内外处于热点研究探索中,又由于硫酸盐还原菌容易培养等一系列优点,使其在工程上的应用成为可能。关键词:厌氧微生物,产甲烷菌,厌氧氨氧化菌,硫酸盐还原菌,环境目录摘要I1 研究背景12 研究方法及内容321 厌氧微生物介绍322 厌氧微生物的分类323 厌氧微生物的分类及其
3、在生物系统发育中的地位33 研究结果531 产甲烷菌5311 产甲烷菌的分类5312 产甲烷菌的生态多样性6313 产甲烷菌在厌氧生物处理中的应用732 厌氧氨氧化菌8321 厌氧氨氧化菌的分类8322厌氧氨氧化菌的应用1333 硫酸盐还原菌14331 硫酸盐还原菌及其分类14332 硫酸盐还原菌的培养和分离15333 硫酸盐还原菌的代谢机理16334 硫酸盐还原菌去除硫酸盐废水中重金属的机理17335 硫酸盐还原菌处理废水的研究174 研究未来预测2141 产甲烷菌2142 厌氧氨氧化菌2143 硫酸盐还原菌215 本人评述及本人拟定研究计划23参考文献251 研究背景自然界的生物种类繁多、
4、性状各异、功能当然也相差甚远。人类在不断探索利用自然界的各种生物为自身谋福利。至今为止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利用了生物,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很好地利用了生物。但是我们还有很多生物没有很好地利用,也有很多领域生物的自然优势没有被充分地利用。尤其在利用生物进行环境保护方面更需要我们大胆地去探索。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全球的环境状况急剧恶化、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酸雨肆虐、森林减少、物种灭绝等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迫使人类进行一场“环境革命”以拯救人类自身。在这场环境革命中,环境生物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成为了具有核心作用的、安全可靠的、行之有效
5、的技术和手段。厌氧微生物是整个微生物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厌氧微生物绝大多数为细菌,很少数是放线菌,极少数是枝原体,厌氧真菌尚见于个别的报道。厌氧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人类生活的环境和人体本身就生存有种类众多的厌氧微生物, 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密切。然而由于厌氧微生物的分离和纯种培养的困难, 研究厌氧微生物的技术和方法进展又相当缓慢,致使人类对厌氧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远远落后于对好氧和兼性厌氧微生物的研究工作。直到近二十多年随着厌氧操作技术的不断完善,厌氧微生物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尤其近十多年来许多新技术和方法的应用,致使厌氧微生物学取得很大的进展,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发现了众多种类的厌氧微生物,
6、它们在自然界不仅生存于一般的常温的无氧和少氧环境中,最近尚发现有生存于高温环境最适生长温度为100一103甚至有高达105的超嗜热专性厌氧细菌,亦发现有能生长在南极的嗜冷厌氧菌,尚发现有能在22一25%盐浓度中生长的专性厌氧发酵的嗜盐菌1。随着涌现出众多的新目、新属和新种,某些已知的属种分类位置也有很大变动。尤其是现已明确厌氧微生物在生物进化中系统发育的特殊地位更显示出它们的重要性。厌氧微生物可利用的基质极为广泛, 包括了自然界各种各样含氮和不含氮的有机物及CO2等。它们在氮和碳等元素地球生物化学大循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厌氧微生物在各方面的应用所进行的广泛而深人的研究,也开阔了人们对丰富多彩
7、的厌氧微生物世界的认识,揭示了厌氧微生物广阔的应用前景。厌氧微生物涉及面广,本文就三种厌氧微生物(产甲烷菌,厌氧氨氧化菌,硫酸盐还原菌)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分类与研究进行探讨。2 研究方法及内容21 厌氧微生物介绍厌氧微生物尚无公认的确切定义,但通常认为这是一类只能在低氧分压的条件下生长,而不能在空气(18%氧气)和(或)10二氧化碳浓度下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微生物。按其对氧的耐受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专性厌氧微生物、微需氧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22 厌氧微生物的分类根据对O2的耐受程度,可将厌氧微生物分为3大类:(1)对氧极端敏感的厌氧微生物:代表菌种为月形单胞菌。这类细菌对厌氧条件要求很
8、高,在空气中暴露10min即死亡,临床上很难分离出;(2)中度厌氧微生物:代表菌种为脆弱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等临床分离常见的厌氧菌。它们在空气中暴露6090min或在脓汁抽出72h后仍然能分离出来;(3)耐氧厌氧微生物:代表菌种为溶组织梭菌。这类细菌不能利用氧,在无氧条件下生长好,而在有氧条件下生长不佳。23 厌氧微生物的分类及其在生物系统发育中的地位厌氧微生物中绝大多数是细菌,很少数为放线菌,极少数是枝原体,个别的属于真菌。目前所知有研究者从动物的瘤胃中分离到着生鞭毛的属于藻状菌纲(phycomycetes)的厌氧真菌。也有极个别报道厌氧消化器中也存在有厌氧真菌。支原体(mycoplasma
9、)这一俗名是指在表型上比一般细菌小,缺乏细胞壁的一大群原核生物。因其特征分类学上将其置于柔膜菌纲。厌氧的支原体发现于牛羊的瘤胃内,原作为柔膜菌纲下的一个属。从营养、生化、血清和基因组的资料分析,表明厌氧支原体与兼性厌氧的支原体不相同。在分类上现已将它们升为“目”的位置厌氧原体目。其主要的科属列如下:厌氧原体目(Anaeroplasmatales)厌氧原体科 (Anaeroplasmaceae)厌氧枝原体属 (Anaeroplasma)无幽醇枝原体属 (Asteroleplasma)Woese氏实验室于1976年开始应用16SrRNA寡核昔酸序列分析法对微生物中有代表性的60个种进行了实验,发现
10、其中产甲烷细菌与其它类群菌明显不一。以后他们又扩大了研究范围,也使更多的研究者应用这一方法寻求在微生物世界建立一个自然发育系统,也导至了古细菌界的建立阁。Woese的论述中又概括了大量的研究资料,绘制了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16SrRNA寡核昔酸的序列谱。经分析比较古细菌、真细菌和真核生物按其综合系数各自成为一群。古细菌与典型的真细菌不同之处还显示出它们具有独特的细胞结构和特有的辅酶等性状。它们既不能归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原核生物,而是构成一个新的古细菌分支。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系统发育史上生命是按遗传的三条干线即古细菌、真细菌和真核生物进化的。三条干线的发源根基来自一个共同的祖先,而古细菌离共同
11、的祖先较之真细菌和真核生物要近得多。古细菌包括专性厌氧的产甲烷细菌、极端嗜盐细菌和嗜酸嗜热细菌。它们生存的环境正是生命起源的环境条件。这与地球曾是厌氧的和生命开始出现于厌氧时期的理论是相吻合的。微生物是整个生物界起源最早的生物,而厌氧微生物是地球处于厌氧状况下发展起来的最早生命体。好氧菌是地球逐渐积累有氧的条件下由部分厌氧菌长期地适应环境进化而来的。为了研究微生物在进化中的关系,探索生命起源的源头,构建生物界完整的系统发育图谱,很显然对厌氧微生物的研究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其意义也是重大的。3 研究结果本文就三种厌氧微生物(产甲烷菌,厌氧氨氧化菌,硫酸盐还原菌)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分类与研究进行探讨
12、。31 产甲烷菌产甲烷菌是一类严格厌氧的原核微生物,是有机物甲烷化作用中食物链的最后一组成员,其独特的厌氧代谢机制使其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产甲烷菌是产生温室气体的主要因素,全球甲烷的排放量每年大约是500 t,其中74%是由产甲烷菌代谢产生的2;另一方面,产甲烷菌在有机质的厌氧生物处理工业应用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如沼气发酵、煤层气开发等。因此,对产甲烷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311 产甲烷菌的分类1776年,Alessandro Volta首次发现了湖底的沉积物能产生甲烷,之后历经一个多世纪的研究,利用有机物产甲烷的厌氧微生物才大致被分为两类:一类是产氢、产乙酸菌
13、,另一类就是产甲烷菌。W.E. Balch等在1979年报道了3个目、4个科、7个属和13个种的产甲烷微生物,他们的分类是建立在形态学、生理学等传统分类特征以及16SrRNA寡核苷酸序列等分子特征基础上的3,随着厌氧培养技术和菌种鉴定技术的不断成熟,产甲烷菌的系统分类也在不断完善。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第9版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肯定,并建立了以系统发育为主的产甲烷菌最新分类系统。产甲烷菌分可为5个大目,分别是:甲烷杆菌目(Methanobacteriales)、甲烷球菌目( Methanococcales)、甲烷微菌目(Methanomicrobiales)、甲烷八叠球菌目(Methan
14、osarcinales)和甲烷火菌目(Methanopyrales)4,上述5个目的产甲烷菌可继续分为10个科与31个属,它们的系统分类及主要代谢生理特性见表1。目前研究产甲烷菌各级分类单元最有效的手段是多相分类(Polyphasic taxonomy) 5,该方法能较为客观、全面地反映产甲烷菌各个分类单元在自然系统进化中的地位,涉及的数据包括表型类、基因型类和系统发育标记类。其中表型信息主要是指形态和生理生化性状的分析;基因信息包括分子杂交(DNA-DNA分子杂交、DNA-rRNA分子杂交等)和分子标记(RFLP、SSCP等);系统发育信息则主要是指16S rDNA的序列分析。利用全面系统的
15、分类鉴定技术可以发现自然界中更多新的产甲烷菌类群,从而丰富产甲烷菌的分类地位。表1 产甲烷菌系统分类的主要类群及其生理特性分类单元(目)典型属主要代谢底物典型栖息地甲烷杆菌目Methanobacterium,Methanobrevibacter,Methanosphaera,Methanothermobacter,Methanothermus氢气和二氧化碳,甲酸盐,甲醇厌氧消化反应器,瘤胃,水稻土壤,腐败木质,厌氧活性污泥等甲烷球菌目Methanococcus,Methanothermococcus,Methanocaldococcus, Methanotorris氢气和二氧化碳,甲酸盐海底沉
16、积物、温泉等甲烷微菌目Methanomicrobium, Methanoculleus,Methanofollis, Methanogenium,Methanolacinia, Methanoplanus,Methanospirillum,Methanocorpusculum,Methanocalculus氢气和二氧化碳,2-丙醇,2-丁醇,乙酸盐,2-丁酮厌氧消化反应器、土壤、海底沉积物、温泉、腐败木质、厌氧活性污泥等甲烷八叠球菌目Methanosarcina, Methanococcoides,Methanohalobium, Methanohalophilus,Methanolobus,
17、 Methanomethylovorans,Methanimicrococcus, Methanosalsum,Methanosaeta氢气和二氧化碳,甲酸盐,乙酸盐,甲胺高盐海底沉积物、厌氧消化反应器、动物胃肠道等甲烷火菌目Methanopyrus氢气和二氧化碳海底沉积物312 产甲烷菌的生态多样性产甲烷菌属于原核生物中的古菌域,具有其它细菌如好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所不同的代谢特征。产甲烷菌的甲烷生物合成途径主要是以乙酸、H2/CO2、甲基化合物为原料6。产甲烷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在与氧气隔绝的环境几乎都有甲烷细菌生长,如海底沉积物、河湖淤泥、水稻田以及动物的消化道等。在不同的生态
18、环境下,产甲烷菌的群落组成有较大的差异性,并且其代谢方式也随着不同的微环境而体现出多样性。313 产甲烷菌在厌氧生物处理中的应用产甲烷菌具有独特的代谢机制,能使农业有机废物、污水等环境中其它微生物降解有机物降解后产生的乙酸、甲酸、H2和CO2等转换为甲烷,既可生产清洁能源,又可实现污水中污染物减量化;同时,其代谢产物对病原菌和病虫卵具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可实现农业生产、生活污水无害化。因此,产甲烷菌及其厌氧生物处理工艺技术在工农业有机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厌氧生物处理生成甲烷一般需要3类微生物的共同作用,而最后一步由产甲烷菌微生物完成的甲烷生成则是限速步骤。高活性的产甲烷
19、菌是高效率的厌氧消化反应的保证,同时也可以避免积累氢气和短链脂肪酸。当然,这一限速步骤也容易受到菌体活性、pH和化学抑制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厌氧消化反应器中目前研究较多的是Methanosaeta和Methanosarcina这两种乙酸营养产甲烷菌. Methanosaeta具有较低的生长速率和较高的乙酸转化率;而Methanosarcina具有相对高的生长速率和低的乙酸转化率。这两种类群数量不仅受控于作为底物的乙酸的浓度,也受控于其他营养物的浓度7 。在工业应用中,Methanosaeta在高进液量、快流动性的反应器(如UASB)中使用广泛,可能与它们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和颗粒化能力有关。而
20、Methanosarcina对于液体流动则很敏感,所以主要用于固定和搅动的罐反应器。温度和pH是影响厌氧反应器效率的两个重要参数。对于温度而言,一般的中温条件有助于厌氧反应的进行并同时减少滞留时间。在高温厌氧消化器中常见的氢营养产甲烷菌主要是甲烷微菌目(Methanomicrobiales)和甲烷杆菌目(Methanobacteriales),它们的厌氧消化能力一般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但过高的温度会使其受到抑制8。因此为保证厌氧消化的顺利进行,一般需要选择合适的温度。对于pH来说,大多数产甲烷菌的最适生长pH是中性略偏碱性,但一般增大进料速率会导致脂肪酸浓度的增大,从而导致pH降低,因此耐
21、酸的产甲烷菌可以提高厌氧反应器的稳定性。Savant等从酸性厌氧消化反应器中分离到一株产甲烷菌(Methanobrevibacteracididurans),其最适pH略偏酸性9,向厌氧消化反应器加入该产甲烷菌可以有效增加甲烷的产生量,减少脂肪酸的积累。32 厌氧氨氧化菌1977年Broda指出,化能自养细菌能以NO3-、CO2和NO2-氧化为N2。推测自界可能存在以NO-2为电子受体的厌氧氨氧化反应。后来有研究发现氨氧化菌Nitrosomonas europaea和Nitrosomonas eutropha能同时硝化与反硝化,利用NH2OH还原NO2-或NO2,或者在缺氧条件下利用NH4+作
22、为电子供体,把NH4+转化为N2在利用NO2为电子受体时,其厌氧氨氧化的最大速率(以单位蛋白质计)约为2nmol(minmg)。然而在反硝化的小试实验中发现了一种特殊自养菌的优势微生物群体,它以NO2-为电子受体,最大比氨氧化速率(以单位蛋白质计)为55nmol/ (minmg) 此反应比Nitrosomonas快25倍,把这种细菌称为厌氧氨氧化菌10。在无分子氧环境中,同时存在NH4+和NO2-时,NH4+作为反硝化的无机电子供体,NO2-作为电子受体,生成氮气,这一过程称为厌氧氨氧化。近年来,在厌氧氨氧化菌生理生化特性的理论研究领域和废水生物脱氮的应用研究领域都有了许多新的发现,这对于全面
23、认识厌氧氨氧化菌的性质、开发新的废水脱氮技术都具有重要意义。321 厌氧氨氧化菌的分类1浮霉状菌11浮霉状菌的种类浮霉状菌目(Planctomycetales)是细菌域中分化较早的一个分支,该目包括浮霉状菌科(Planctomyc-etaceae)和厌氧氨氧化菌科(Anammoxaceae)。厌氧氨氧化菌科包含5个属9个种,皆为厌氧性化能自养菌,并具有厌氧氨氧化功能。本文所述的浮霉状菌是厌氧氨氧化菌科的细菌。具有厌氧氨氧化活性的浮霉状菌最早发现于流化床反应器中11,但迄今未获纯培养。对浮霉状菌的鉴定,主要以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文献报道的厌氧氨氧化菌共有9种:Candidatus brocadi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厌氧微生物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分类与研究 厌氧微生物 及其 环境工程 中的 作用 分类 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