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汇编 .doc
《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汇编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汇编 .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古代文化常识题汇编(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C擢,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D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予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一般对平辈或尊辈要称字。B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C.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典礼、科举、学校等,礼部侍郎是礼部的最高长官。D崩,也称做驾崩、山陵崩
2、,是古代表示帝王或皇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3、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B“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C黜:指罢免官职,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还有:夺、除、免、去、废等。D“卒”: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唐代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其它意为“死”的词还有:崩、薨等。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
4、;“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C. 行伍,我国古代兵制,十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D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授予官职。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B. “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C.“至正”属于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用以褒贬善恶,如“崇祯”“康熙”皆是。D.“乞
5、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其意是年事已高,就上书皇帝请求退休,好让一把老骨头能葬在故乡。1. A(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2. C(礼部最高长官为礼部尚书)3. D论语不是六经4. C(“除”指任命、授予官职。)5. D 应为“五人为伍”。6. C(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叫谥号。年号,是中国古代新皇登基,为了区别上一任皇帝,根据自己的思想,起一个新的年号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古代文化常识题汇编(2)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
6、称。B“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朱然地位较高,故死为“卒”。D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2.下面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泰水”喻岳母,以“伉俪”喻夫妇。 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礼记曰:“幼名,冠字。”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7、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杜工部集(杜甫)以官爵命名,范文正公集(范仲淹)以谥号命名,贾长沙集(贾谊)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 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的早上6点前后,“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2点前后。A B C D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C“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
8、政”、“致仕”则指辞官。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同时它也是二十四史之首。4.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和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因此“北面”有臣服于人之意。B.“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黎首、黔首、黎民、庶民、孤、孺人都有百姓的意思。C. .“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D古人有姓和氏之分,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
9、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1B(“迁”指升迁,左迁指贬官)2. C 晦日是古老的汉族传统节日。指夏历(农历,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正月晦日作为一年的第一晦日即“初晦”,受到古人的重视,寄托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辰时即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上午 7 时正至上午 9 时正)。十二时辰制子时
10、( 23时至01时) 丑时 ( 01时至03时) 寅时 ( 03时至05时) 卯时 ( 05时至07时)辰时 ( 07时至09时) 巳时 ( 09 时至11时) 午时 ( 11时至13时) 未时 ( 13时至15时)申时 ( 15时至17时) 酉时 ( 17时至19时) 戌时 ( 19时至21时) 亥时 ( 21时至23时)3.D 二十四史之首为史记。4.B(孤是君主的自称,老子:“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为孤,寡,不谷。”而孺人是妇人的称呼,礼记:“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5.B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古代文化常识题汇编(3)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汇编 古代 文化 常识 选择题 汇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