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化学平衡.pdf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化学平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化学平衡.pdf(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化学平衡黑龙江省庆安一中 孙秀民一、复习目标:一、复习目标:(1)考试大纲考试大纲1.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3.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2)考纲解读考纲解读考纲内容考纲内容能力要求能力要求主要考点主要考点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化学平衡标志的判断及“等价转换”原理。本讲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主要考点有:化学平衡状态的理解及平衡的判定;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理
2、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掌握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及应用勒夏特列原理。资料下载来源:高考化学复习资料群:620501360,高中化学教师群:5139062,高中学霸笔记共享群:901323239,衡水中学内部资料群:591993305,北京四中内部资料群:704092170,黄冈中学内部资料群:791213513及其勒夏特列原理;等效平衡规律;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计算。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理解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运用;理解“起”、“转”、“平”三步骤计算的技巧;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
3、基本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的初步知识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基本理论。本部分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有关反应速率的计算和比较;条件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判断;确定某种情况是否是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转化率的计算或比较;速率、转化率、平衡移动等多种图像的分析。要特别注意本单元知识与图像结合的试题比较多。从题型看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其主要形式有: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各物质的反应速率;根据给定条件,确定反应中各物质的平均速率;理解化学平衡特征的含义,确定某种情况下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应用等效平衡的方法分析问题;应用有关原理解决模拟的实际生产问题;平衡移动原理在各类平衡中的应用;用图像
4、表示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或者根据图像推测外界条件的变化;根据条件确定可逆反应中某一物质的转化率、消耗量、气体体积、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等。从高考试题看,近年来命题更趋向于综合考核,以常见的可逆反应为题目依托,几乎涵盖上述涉及的点,重现率非常高,也可能以新情境从多个方面来考查考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二、知识归纳:二、知识归纳:1.化学平衡知识结构化学平衡知识结构2.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状态状态)的概念及其特征的概念及其特征(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2)特征:a
5、“等”处于密闭体系的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条件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即 v(正)=v(逆)0。这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重要标志。b“定”当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一旦达平衡(可逆反应进行到最大的程度)状态时,在平衡体系的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即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等)保持一定而不变(即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这是判断体系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重要依据。资料下载来源:高考化学复习资料群:620501360,高中化学教师群:5139062,高中学霸笔记共享群:901323239,衡水中学内部资料群:591993305,北京四中内部资料群:704
6、092170,黄冈中学内部资料群:791213513c“动”指定化学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并没有停止,实际上正反应与逆反应始终在进行,且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所以化学平衡状态是动态平衡状态。d“变”任何化学平衡状态均是暂时的、相对的、有条件的(与浓度、压强、温度等有关)。而与达平衡的过程无关(化学平衡状态既可从正反应方向开始达平衡,也可以从逆反应方向开始达平衡)。3.平衡转化率:平衡转化率: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 aA+bBcC+dD,反应物 A 的平衡转化率可以表示为:某一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说明说明:计算式中反应物各个量的单位可以是“molL1”、“mol”,对于气体来说还可以是
7、“L”或“mL”,但必须注意保持分子、分母中单位的一致性。4.4.化学平衡状态的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判定:例举反应m A(g)+n B(g)p C(g)+q D(g)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平衡各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平衡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平衡总体积、总压强、总物质的量一定不一定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 m mol A,同时也生成了 m mol A,即v(正)=v(逆)平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 n mol B,同时也消耗了 p mol C,即v(正)=v(逆)平衡v(A):v(B):v(C):v(D)=m:n:p:q,v(正)
8、不一定等于v(逆)不一定平衡在单位时间内生成了 n mol B,同时也消耗了 p mol C,因均指v(逆)不一定平衡压强m+n p+q 时,总压强一定(其他条件一定)平衡m+n=p+q 时,总压强一定(其他条件一定)不一定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M rM r 一定时,且 m+n p+q 时(非气体的不算)平衡M r 一定时,且 m+n=p+q 时(非气体的不算)不一定平衡温度任何化学反应都伴有能量的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其他不变)平衡气体的密度密度一定不一定平衡颜色反应体系内有色物质的颜色稳定不变平衡【总结】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1.本质标志资料下载来源:高考化学复习资料群:62
9、0501360,高中化学教师群:5139062,高中学霸笔记共享群:901323239,衡水中学内部资料群:591993305,北京四中内部资料群:704092170,黄冈中学内部资料群:791213513对给定的反应:mA+nBpC+qD(A、B、C、D 均为气体),当 v正=v逆时,有:即:2.等价标志(1)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不再随时间发生变化。(2)体系中各组成的物质的量浓度或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3)对同一物质,单位时间内该物质所代表的正反应的转化浓度和所代表的逆反应的转化浓度相等。(4)对同一反应而言,一种物质所代表的正反应速率,和另一物质所代表的逆反应速率的比值等
10、于它们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3.特殊标志“特殊标志”是指在特定环境、特定反应中,能间接衡量某一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离开上述界定,它们不能作为一般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的判断依据。(1)压强 对于反应前后气态物质化学计量数有变化的可逆反应,当体系总压强不变时,可逆反应一定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如:N2(g)+3H2(g)2NH3(g)、2NO2(g)N2O4(g)、SO2(g)+O2(g)2SO3(g)、C(s)+H2O(g)CO(g)+H2(g)等。对于化学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没有变化的可逆反应,当体系总压强不变时,可逆 反 应 不 一 定 处 于 化 学 平 衡 状 态
11、。如:H2(g)+I2(g)2HI(g)、CO(g)+H2O(g)CO2(g)+H2(g)等。(2)气体平均摩尔质量(3)气体密度(4)体系中气体的颜色有色气体参加反应的平衡体系的颜色观察,往往与观察的角度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有关。5.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及勒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及勒夏夏特列原理特列原理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的移动:已达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当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改变时,由于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不同,致使正逆,则原有的化学平衡被破坏,各组分的质量(或体积)分数发生变化,直至在新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正逆,建立新的平衡状态,这种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由原平衡状态
12、向新化学平衡状态的转化过程,称为化学平衡的移动。资料下载来源:高考化学复习资料群:620501360,高中化学教师群:5139062,高中学霸笔记共享群:901323239,衡水中学内部资料群:591993305,北京四中内部资料群:704092170,黄冈中学内部资料群:791213513说明说明:(1)若条件的改变使正逆,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条件的改变使正逆,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但若条件改变时,正仍然等于逆,则平衡没有发生移动。(2)化学平衡能够发生移动,充分说明了化学平衡是一定条件下的平衡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3)化学平衡发生移动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时,新的平衡状态与原平衡状态主要
13、的不同点是:新的平衡状态的正或逆与原平衡状态的正或逆不同;平衡混合物里各组分的质量(或体积)分数不同。(1)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a.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着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着逆反应方向移动b.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应特别注意,在有些可逆反应里,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总体积没有变化,如:H2(
14、g)+I2(g)2HI(g)1 体积1 体积2 体积在这种情况下,增大或减小压强都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还应注意,改变压强对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的体积几乎不影响。因此平衡混合物都是固体或液体时,改变压强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c.温度对于化学平衡的影响温度对于化学平衡的影响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d.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使用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影响的幅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但应注意,虽然催化剂不使化学平衡移动,但使用催化剂可影响可逆反应
15、达平衡的时间。说明说明: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用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来说明。对于一个已达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正逆。若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则正增大,而,逆增大得较慢,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如果减小生成物的浓度,这时虽然,正并未增大,但逆减小了,同样也使正逆,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同理可分析出: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在生产上,往往采用增大容易取得的或成本较低的反应物浓度的方法,使成本较高的原料得到充分利用。例如,在硫酸工业里,常用过量的空气使 SO2充分氧化,以生成更多的SO3。资料下载来源:高考化学复习资料群:620501360,高中化学教师群:51
16、39062,高中学霸笔记共享群:901323239,衡水中学内部资料群:591993305,北京四中内部资料群:704092170,黄冈中学内部资料群:791213513(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一般规律:对于有气体参加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相等的可逆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增大压强(即相当于缩小容器的体积),则平衡向气体总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若减小压强(即增大容器的体积),则平衡向气体总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特殊性特殊性: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相等的可逆反应达平衡后,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但气体的浓度发生改变例如可逆反应 H2(g)+I2(g)2HI(g)达平衡后,若加大压强,平衡不
17、会发生移动,但由于容器体积减小,使平衡混合气各组分的浓度增大,气体的颜色加深(碘蒸气为紫红色)。对于非气态反应(即无气体参加和生成的反应),改变压强,此时固、液体的浓度未改变,平衡不发生移动。恒温、恒容时充入不参与反应的气体,此时虽然容器内的压强增大了,但平衡混合气中各组分的浓度并未改变,所以平衡不移动。说明说明: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实际上是通过改变容器的容积,使反应混合物的浓度改变,造成正逆。而使平衡发生移动。因此,有时虽然压强改变了,但正仍等于正,则平衡不会移动。对于有气体参加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相等的可逆反应,增大压强,正、逆都会增大,减小压强,正、逆都会减小,但由于正、逆增大或减小的倍数不
18、相同,从而导致平衡发生移动。例如,可逆反应 N2(g)+3H2(g)2NH3(g)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达到平衡后,其平衡常数 K 为:若将压强增至原来的 2 倍,则各组分的浓度增至原来的 2 倍。此时:由于在一定温度下,K 值为常数,要使上式的值仍等于 K,则必须使 c(NH3)增大、c(N2)和 c(H2)减小,即平衡向合成 NH3的方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相等的可逆反应,改变压强,正与逆的变化程度相同,正仍然等于逆。,故平衡不发生移动。例如,可逆反应 H2(g)+I2(g)2HI(g)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达到平衡后,其平衡常数 K 为:若将压强增至原来的 2 倍,则各组分
19、的浓度增至原来的 2 倍,此时:上式的值仍与 K 值相等,即平衡不发生移动。资料下载来源:高考化学复习资料群:620501360,高中化学教师群:5139062,高中学霸笔记共享群:901323239,衡水中学内部资料群:591993305,北京四中内部资料群:704092170,黄冈中学内部资料群:791213513(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一般规律: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使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则使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说明说明:化学反应过程均有热效应。对于一个可逆反应来说,如果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逆反应必为吸热反应。当升高(降低)温度时,正、逆会同时增大(减小),但二者增
20、大(减小)的倍数不相同,从而导致化学平衡发生移动。(2)勒夏特列原理勒夏特列原理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化学平衡移动结果增大反应物浓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浓度减小,但比原来大减小反应物浓度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浓度增大,但比原来小增大生成物浓度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浓度减小,但比原来大减小生成物浓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浓度增大,但比原来小资料下载来源:高考化学复习资料群:620501360,高中化学教师群:5139062,高中学霸笔记共享群:901323239,衡水中学内部资料群:591993305,北京四中内部资料群:704092170,黄冈中学内部资料群:79121351
21、3增大体系压强向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方向移动体系压强减小,但比原来大减小体系压强向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方向移动体系压强增大,但比原来小升高温度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体系温度降低,但比原来高降低温度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体系温度升高,但比原来低勒夏特列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勒夏特列原理适用的范围:已达平衡的体系(如溶解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勒夏特列原理不适用于未达平衡的体系,如对于一个刚从反应物开始进行的气相可逆反应来说,增大压强,反应总是朝着正反应方向进行的,由于未达平衡,也就无所谓平衡移动,因而不服从
22、勒夏特列原理。勒夏特列原理适用的条件:只限于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条件同时改变时,如果这些条件对平衡移动的方向是一致的,则可增强平衡移动。但如果这些条件对平衡移动的方向影响不一致,则需分析哪一个条件变化是影响平衡移动的决定因素。资料下载来源:高考化学复习资料群:620501360,高中化学教师群:5139062,高中学霸笔记共享群:901323239,衡水中学内部资料群:591993305,北京四中内部资料群:704092170,黄冈中学内部资料群:791213513勒夏特列原理中“减弱这种改变”的解释:外界条件改变使平衡发生移动的结果,是减弱对这种条件的改变,而不是抵消
23、这种改变。也就是说:外界因素对平衡体系的影响占主要方面。催化剂与化学平衡的关系:使用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增大正、逆,因此,在一个可逆反应中使用催化剂时,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时所需的时间但由于正仍等于逆,所以,使用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没有影响,不能改变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比组成。6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合成氨条件的选择(1)合成氨反应的特点:反应物、生成物均为气体且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放热的可逆反应。N2(g)+H2(g)2NH3(g)(2)选择适宜条件的目的:尽可能增大合成氨的反应速率,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提高氨的产率(3)选择适宜条件的依据: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影响的规律。(4)选
24、择适宜条件的原则:既要注意外界条件对二者(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和氨的产率)影响的一致性,又要注意对二者影响的矛盾性;既要注意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影响的一致性,又要注意催化剂的活性对温度的限制;既要注意理论上生产的要求,又要注意实际操作的可能性。(5)合成氨的适宜条件:温度为 500左右;压强为 20Mpa50MPa;使用以铁为主体的多成分催化剂(称为铁触媒)。说明说明:选择合成氨温度为 500的原因:a温度高时,虽然能增大合成 NH3的反应速率,但温度越高越会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越不利于 NH3的合成;温度低时,虽有利于平衡向合成 NH3的方向移动,但反应速率太小,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太长。b
25、铁触媒在 500左右时活性最大。选择合成氨压强为 20 MPa50 MPa 的原因:压强增大时,既能提高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又能使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但压强大时,对设备的要求和技术操作的要求就高,消耗的动力也大。(6)在合成氨生产中同时采取的措施:将生成的氨及时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去,未反应的 N2、H2重新送回合成塔中进行循环操作,使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以提高 N2和 H2的转化率;不断向循环气体中补充 N2、H2,以提高反应物的浓度;加入过量的 N2,使成本较高的 H2得以充分利用。资料下载来源:高考化学复习资料群:620501360,高中化学教师群:5139062,高中学霸笔记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 一轮 复习 讲义 化学平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