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八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广东省佛山市八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佛山市八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广东省佛山市八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重建附近”:年轻人如何从现实中获得力量?人类学家项飙访谈(节录)康岚:您最早在什么时候提出“附近”这个概念?为什么想到提出这个概念?项飙:我第一次提“附近”应该是在2019年夏天,我跟许知远在“十三邀”节目上的对话。当时好像是在谈现代人的时空观念,为什么现在人们对快递小哥迟到两分钟会非常不耐烦?我们说到现代生活完全是被时间逻辑统治了,空间逻辑消失了。原来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通过人的行动,比方说我和你的距离是一袋烟的工夫,或者说这个距离
2、是从你家走到荷塘边上的那个工夫,其实时间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空间来衡量的。但在工业化之后,抽象时间也就是钟表时间变得非常重要。当这种抽象时间统治了我们的生活,空间就完全变成了附属性的东西。对快递小哥迟到两分钟会非常不满,是因为你根本不考虑他是从空间中哪个点到餐馆拿了东西,以及路上的交通是怎样的、进你家小区的门时他要跟保安怎样交涉,这些经历性、空间性的东西,你是不管的,你要的就是那个东西要在你规定的时间内送到你的手里。这种心态是“时间的暴政”造成的。在这样的场景下,我提到“附近的消失”。“附近”这个空间的消失,一方面是因为“时间的暴政”,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建立自己对世界的感知越来越通过
3、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则,而不是通过对自己周边的感知来理解。比如,你的邻居是干什么的,楼下打扫卫生、门口卖水果的人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家在哪里,如果家不在这里,一年回几次家,他们的焦虑和梦想是什么。这些人对你的生活很重要,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由他们来组织的,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不能够正常运行。但是,我们对这些“附近”经常是视而不见的。这个“附近”,它是一个空间,它的有趣在于它有很强的社会性,它是你这个社会主体的物质基础,把你托起来。在这里面,有很多很细密的又很复杂的、看似好像不重要的但其实是很重要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所以我提出,要关注“附近”。一方面是要重构自己的生活,将自己从“时间的暴政”中解
4、放出来;另一方面是在主观意识上,要重新树立一种理解世界和生活的方式。这个话题的表达,既有描述性,也有针对性。后来大家觉得“附近”值得讨论,大概是因为它的确有针对性。康岚:您说过,“重建附近”不是一种论述,而是一种劝说,尤其是对年轻人的劝说。为什么“附近”对年轻人尤其重要?项飙:当时我好像还提到,年轻人关心的就是两极。一方面他们非常关注自我,比如考试、毕业以后去哪里等,对这些问题很焦虑;但是另一方面,通过社交媒体,他们又非常关心远方,比如全球的一些危机、民族的兴盛啊,这些由各种抽象说法形成的宏大叙事,造成了社交媒体上各种辩论中很大的情绪波动。但是人们对自己周边的生活究竟是怎么样的,认知反而是很模
5、糊的。我觉得,如果一个人对身边的事情都讲不清楚,那他讲远方的事情肯定也讲不出什么意思来,因为他缺乏对人的经验进行洞察的能力,他讲来讲去都是书面上的词语。所以,从一个教师的角度,我觉得,学生不懂得“附近”,也就不可能懂得世界。我在想,“附近”这个概念为什么后来会引起反响,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它点出了一个症结,就是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失控的。一方面,年轻人觉得社会非常复杂,充满不确定性,他缺乏安全感;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选择,特别是从小地方出来的或者说一般家庭的孩子,只有考学这一条路,这造成他很累,但又不知道未来究竟能不能获得他要的东西,因为他觉得这个世界一旦超出他那个“泡泡”,是一
6、个好像特别不能把握的世界。从这两重意义上来讲,年轻人都觉得不能够控制自己的生活。当觉得自己的生活失控,感到焦虑、劳累、恐惧和无意义时,他会产生一种很自然的愿望,就是要重新在生活里找到一个抓手,重新找到一个锚、一个立足点。那这个立足点是什么呢?我觉得,大家在“附近”这个意象里看到了一种可能,觉得“附近”可能是一个新的抓手和立足点,是大家重新建立对生活的可控感、至少是可知感的一个基础。康岚:为什么“附近”能够满足这一点?项飙:因为“附近”跟地方、跟社区、跟小区、跟群体、跟部落都不一样,“附近”不是一个有边界的单位。跟“附近”最接近的单位可能是社区,但在社区里面是一群相对固定的人,它有相对固定的边界
7、,内部的关系是稳定的,人员是相对同质的。但“附近”不一样,就像我前面说的,在“附近”,你要看到那些卖菜的、卖早点的、搞保洁的;而且这个“附近”是跟着你走的,你走到哪里,“附近”就跟到哪里。所以“附近”跟社区不一样:第一,它很强调人的具体的经验,强调你怎么去看它;第二,“附近”不是一个可以行政化的、可以去客观描述的单位,“附近”是以你为中心的。在这个意义上,可能“附近”有它特别的使用价值吧。(选自当代青年研究2023年第6期,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人对时间逻辑的重视以及对空间逻辑的忽视,可能导致“时间的暴政”。B.和周边的人聊聊天,了解他
8、们的内心世界,可提升我们对“附近”的感知。C.“附近”包含着细密而复杂的社会关系,是我们生活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D.相比社区,“附近”边界更灵活,更强调个体经验,也更值得重视和认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理解时间的主要方式由通过人的行为转变为通过钟表,与工业化后的生产生活需要用抽象时间来衡量有关。B.重新树立理解世界和生活的方式,需要减少对宏大叙事的关注,积极投入到对自己周边生活的具体感知之中。C.跳出个人的小天地,进一步认识社会,并为自己未来发展做好充分准备,能够有效增强年轻人对生活的可控感。D.乡土社会的人们在熟人社群长大且不轻易流动,与现代社会的人
9、们不同,他们对“附近”的认知比较具体清晰。3.下列有关访谈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康岚作为提问者,能够围绕“附近”这一话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提问,从而将访谈逐渐推向深入。B.画线句通过对被访者观点的引述拉近双方的距离,又为话题的自然过渡做好铺垫,体现提问者对访谈较强的掌控力。C.项飚用词形象生动,如以“时间的暴政”说明我们在时间上对他人的苛责,以“泡泡”暗示个人的小天地并不牢靠。D.项回答时经常用“一方面”“另一方面”和“可能”,作为人类学家的他思路很清晰,也比较注重语言的严谨性。4.根据访谈内容对项飚的阐述思路进行梳理,下列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附近
10、消失 B.重建附近 C.尤其重要 D.从而做到5.项飚在访谈中提到,他对话题的表达“既有描述性,也有针对性”。请结合访谈分析其表现及效果。(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禁语格非一秀米被押解到梅城之后,在监狱的地牢中被关押了三个月之久,随后她被转移到城南的一处荒废的驿站,里面堆满了棉花。她最后的居所是位于山坳的一幢花园洋房。除了鸟鸣和夜晚的暴雨,这座洋房把秀米与外界的一切联系都隔断了。她觉得这样很好。失去自由后的无所用心让她感到自在。革命后的龙庆棠正忙于地方势力的新一轮角逐,当他重新想起这个从普济来的革命党人之时,秀米已经在狱中被羁押了一年零三个
11、月。到了这个时候,龙庆棠已没有加害她的意思了,相反,他三番五次派人来狱中探望,送来茶食、精美的点心和各类生活用品。秀米只留下了一方砚台、一支羊毫毛笔、一块墨、一本关于桑蚕的书。为了投其所好,他又让人送来了范成大的范村菊谱梅谱,陈思的海棠谱,袁宏道的瓶史,韩彦直的橘录。阅读这些书籍,她对龙庆棠产生了一种既厌恶又感激的复杂情感。植物和花卉给她带来了一些自认为不配享受的乐趣,为此又陷入了忧伤和悲哀之中。哪怕是一丝的喜悦都会搅乱她的平静,会让她想起耻辱而喧嚣的过去,尤其是那个在狱中出生的孩子。她甚至都没有好好看看他。她的身体复元之后,便以惊人的毅力训练自己忘掉他,忘掉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所有的人和事。不管
12、是张季元、小驴子、花家舍的马弁,还是那些聚集在横滨的精力旺盛的革命党人,所有这些人的面孔都变得虚幻起来。她重新回过头来审视过去的岁月,她觉得自己就如一片落入江中的树叶,还没有来得及发出任何声音,就被激流裹而去,说不上自愿,也谈不上强迫;说不上憎恶,也没有任何慰藉。出狱的前一天,龙庆掌突然来到狱中,这不是他们第一次见面,而是最后一次。他现在的身份已不是候补知州,而是梅城地方共进会的会长。龙庆棠虽然还不知道秀米已变成了一个哑巴,但他对后者的沉默和冷漢还是表现出了相当的容忍。当然,他也给了她最后的建议:留在梅城,和我们一起干。甚至立刻给她委任了一个官职,叫做“劝农协会理事长”。秀米想了想,即铺纸研墨
13、,以“春笼海棠固宜燕,秋尽山榆已无蝉”一联答之。庆棠见了,脸一下就红了。他点点头,又问道:“那么,出狱后你打算做什么?”秀米在纸上写了这样一句话:“现在最适合我的,是做一名乞丐。”龙庆棠笑道:“那恐怕不合适。你太漂亮了,也过于年轻。”【龙庆堂(1864-1933),祖上世代贩盐为业。1886年加入清帮,为宝荫堂执事,逐渐控制了江淮一带私盐贩运,1910年补梅城知州,统领地方兵马,辛亥革命后进入政界,1915年任讨袁救国会副总参谋长,1918年退出军界移居上海青浦,涉足鸦片走私,旋即成为上海清帮中举足轻重的人物,1933年8月与黄金荣联合密谋刺杀杜月笙,事败,被绑巨石,沉入黄浦江中。】秀米没再说
14、什么。她决定重返普济。当然,她也只能这么做。二十二年以后。到了十一月初,普济田里的稻子都已割完,光秃秃的稻田地已覆盖着一片白茫茫的薄霜。十多年来,秀米一直在后院照料她的那些花花草草。院子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花钵、花盆和花桶。玉簪、牡丹、蜀葵、棣棠、杜鹃、甘菊、腊梅之属,充盈其间。父亲的离家出走,母亲的离世,让家里冷清了很多。虽说禁语誓已破,但秀米的话通常很少。眼下正是深秋,晚菊开得正好,秀米有时也会凭记忆所及,抄录几首菊花诗给喜鹊看,聊作破闷解语之思。那些诗的意思,也让喜鹊深感不安。比如“东篱恰似武陵乡,此花开尽更无花”,要么“有时醉眼偷相顾,错认陶潜作阮郎”,或者“黄蕊绿茎如旧岁,人心徒有后时
15、嗟”。这年冬天的一个清晨,秀米像往常一样从阁楼上醒来。天气实在是太冷了,秀米赖在被窝里久久不愿起床。太阳出来了。喜鹊在菜地里冲着阁楼大叫。她说:茶蘑架下几株腊梅全都开花了。秀米从床上起来到五斗橱前梳头。她看见摆在桌上的那只瓦釜里结了一层晶莹的薄冰。秀米只是不经意地朝那瓦釜瞥了一眼,她的眼神一下就呆住了。由于惊骇,她的整个脸都变了形。她从冰花所织成的图案中看到了一个人的脸,这个人正是她的父亲!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父亲似乎在捻须微笑,他坐在一条宽敞的大路边,正和什么人在下棋。阁楼里的光线太暗了。秀米随手将木梳一丢,端起瓦釜来到了屋外的凉亭里。正好有一缕阳光从东院墙的树梢顶上照过来,秀米坐在凉
16、亭边的石凳上将冰花凑在阳光下仔细观看。父亲的对面还坐着一个人,但她只能看见他的背影。两人坐在一棵大松树下,背后是一片低缓的山坡,山坡上似有羊群在吃草。他们的身边有一条大路,路边是一条湍急的河流。人物、大树、草木、河水和羊群无不清晰在目,栩栩如生。大路上停着一辆汽车,车门开着,车上的一个什么人(是个秃头)跨下一只脚,正要从车上下来。秀米觉得这个人面目晦暗却又似曾相识,她想细细辨认,可画面变得越来越模糊了。这温暖的阳光下,冰花正在融化。它一点一点地,却是无可奈何地在融化。这幅正在融化的冰花,就是秀米的过去和未来,冰花是脆弱的,人亦如此。秀米觉得心口一阵绞痛,就想靠在廊柱上歇一会儿,喘口气。于是,她
17、就靠在那儿静静地死去了。一九五六年四月,梅城县县长【谭功达(1910-1976),原名梅元宝,为陆秀米次子,降生后即由狱卒梅世光妻抱走,常年居住于浦口,梅世光于1935年病故,临终前告以来历实情,其生父一说为普济人谭四,毕竟无可详考。1946年任新四军挺进中队普济支队政委,1952年出任梅城县县长。】坐着一辆军用吉普车,行驶在通往普济水库的盘山公路上。谭县长从车窗中偶然看见两个老人盘腿坐在一棵大松树下对弈,便让司机停车。同车的姚秘书嘴里噙着一枚水果糖,正在欣赏沿途的风景。见他喝令司机停车,她便轻轻地碰了碰谭功达的胳臂,笑道:“县长,是不是您的棋瘾又犯了?”(本部终)选编自格非长篇小说江南三部曲
18、第一部人面桃花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写道“秀米对龙庆堂产生了一种既厌恶又感激的复杂情感”,厌恶是因为入狱前龙庆堂曾加害过自己,感激是因为在狱中得到他的关心。B.秀米想忘掉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所有的人和事,包括张季元、小驴子、花家舍的马弁等,体现出她内心的悲哀和对平静生活的渴望。C.文中引用诗句“黄蕊绿茎如旧岁,人心徒有后时嗟”,表达了秀米在普济平静的生活中内心细小的波澜,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D.选文的主人公是秀米,她回到家乡普济,和喜鹊一起生活;从小说的内容可以看出,秀米是大户人家的女儿,家道中落,喜鹊是秀米家的佣人。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
19、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语言典雅,富有诗意和古典美,除了直接引用诗句,在意象的选择上也能体现出古典美,比如普济、瓦釜,各种植物的名字等。B.选文在结构上也匠心独具,文中多次出现伏笔和照应;最后一段作为第一部的结尾,看似突兀,实为江南三部曲第二部作了铺垫。C.选文中对秀米在瓦釜的冰花图案中看到父亲和人下棋的描写,颇有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使用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之风。D.格非以他一贯的优雅和从容,将一个女子的命运与近代中国的厚重历史交织在一起,通过复杂写出了简单,通过清晰描述了混乱,通过寓言达到了写实的高度。8.概括选文中秀米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5分)9.考据即“考证”,是研究文
20、献或历史问题时的一种方法。选文两处画横线的句子是对人物的考据,谈谈小说中这样写的好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三贤堂记宋范成大吴郡治故有思贤亭,以祠韦、白、刘三太守。更兵烬,久之,遂作新堂,名曰三贤。当绍兴辛巳,鄱阳洪公始益以唐王常侍、本朝范文正之像,复其旧之名亭者榜焉。先是,公以岁五月来临吾州,繇州南鄙望洞庭,略具区,观三江五湖之吐吞,涛波聒天,旁无边垠。而石堤截然浮于巨浸之上,若有鬼神之扶倾,鲸鳌背负而涌以出也。暮夜,人语马嘶,匈匈不绝。公固已语其人,思常侍之功矣。周览原田而相其沟防,东南之播于江,
21、东北之委于海者,脉络酾通,湮芜涤除。夏旱易以陂,潦水时至,不能啮渚涯以决污邪,荒寒化为麦禾。起景佑,迄今岁,无大浸,于是公又曰:“非文正范公之勤其民者乎?”退而详两贤行事,尚什百于此。文正自郡召还,遂参永昭陵大政,德业光明,为宋宗臣,通国之诵曰文正功,而不以姓氏行焉。韦、白、刘之遗爱,邦人既已俎豆之,语在旧碑,尚矣。王、范风烈如此,且有德于吴宜俱三贤不没以为无穷之思此堂之所为得名者。尝谓士才高必自贤,位高或不屑其官,世通患也。洪公,忠宣公之子,擢博学宏词第一,名字满四海余二十年。既入翰林为学士。未几,自列去。甫及里门,制书以左鱼来矣。邦人度公且上朝谒,莫能久私公也。然始至之日,咨民所疾苦,退然
22、不自居其智能,亟从掌故吏访诸贤之旧图画,仿佛想见其平生。公既以道学文章名一世,顾有羡于五君子者,意将迹其惠术,讲千里之长利以膏雨此民。彼憧憧往来,视桑阴,趣舍人装者。夫才高而不自贤,位高而滋共其官,盛德事也。斯堂法应得书,会公使来属笔纪岁月。窃愿诧斯堂以夸邻邦,以为邑子荣。乃不辞而承公命。八月既望,州民左从事郎范大记并书。(节选自范成大集)注具区:古泽薮名。即太湖。左鱼:符契的左半,唐宋时符契作鱼形。舍人装:左右亲信或门客的装扮(典雅服饰),在此借指官员。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且有德A于吴
23、B宜俱C三贤不没D以为E无穷之思F此堂G之所为H得名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俎豆,意为俎和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的两种礼器,本文指祭祀,奉祀。B.亟,屡次、多次之意,与成语“进退维亟”“亟不可待”中的“亟”词义不同。C.趣,催促之意,与兰亭集序“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中的“趣”词义不同。D.属,撰写、编辑之意,与屈原列传“屈平属草稿未定”中的“属”词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思贤亭为纪念韦、白、刘而立,历经战火重建,命名为三贤堂,后洪公增加王常侍和范仲淹的画像,以示纪念。B.洪公当年遍览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佛山市 2024 届高三 下学 第二次 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