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牛奶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牛奶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案送牛奶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一、引言1.1设计意图:送牛奶的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参与送牛奶的活动,幼儿可以了解牛奶的来源,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发展数学思维。1.2适用年龄:4-5岁幼儿园中班儿童1.3教学时间:25分钟二、知识点讲解2.1知识点一:认识数字1-10,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2.1.1细节说明:通过送牛奶的过程中,幼儿可以看到牛奶瓶上的数字,引导他们认识数字1到10,并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2.2知识点二:学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2.2.1细节说明:在送牛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例如给幼儿两个牛奶瓶
2、,让他们数一数一共有几个牛奶瓶。2.3知识点三: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3.1细节说明:通过送牛奶的活动,教师可以提问幼儿一些问题,引导他们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例如问幼儿:“如果有5个牛奶瓶,我们再拿3个牛奶瓶,一共有几个牛奶瓶?”三、教学内容3.1教学活动一:观察牛奶瓶上的数字,认识数字1-103.1.1细节说明:教师准备一些带有数字的牛奶瓶,让幼儿观察牛奶瓶上的数字,并引导他们认识数字1到10。3.2教学活动二: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3.2.1细节说明:教师给幼儿两个牛奶瓶,让他们数一数一共有几个牛奶瓶,然后教师再拿走一个牛奶瓶,问幼儿还剩下几个牛奶瓶,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
3、减法运算。3.3教学活动三: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3.3.1细节说明:教师准备一些牛奶瓶,让幼儿数一数一共有几个牛奶瓶,然后教师再问幼儿:“如果我们再拿3个牛奶瓶,一共有几个牛奶瓶?”引导幼儿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四、教学目标4.1帮助幼儿认识数字1-10,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4.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4.3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5.2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数字1-10,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带有数字的
4、牛奶瓶计数器加减法卡片6.2学具准备: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牛奶瓶模型七、教学过程7.1教学步骤一:引入主题教师向幼儿介绍送牛奶的背景和意义,引起幼儿的兴趣展示牛奶瓶,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牛奶瓶上有什么?”7.2教学步骤二:认识数字教师出示带有数字1-10的牛奶瓶,引导幼儿认识数字通过数牛奶瓶的活动,让幼儿理解和掌握数字的大小顺序7.3教学步骤三: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教师给幼儿两个牛奶瓶,让他们数一数一共有几个牛奶瓶教师再拿走一个牛奶瓶,问幼儿还剩下几个牛奶瓶,引导幼儿进行减法运算教师出示加法卡片,引导幼儿进行加法运算7.4教学步骤四:解决问题教师准备一些牛奶瓶,让幼儿数一数一共
5、有几个牛奶瓶,然后提问:“如果我们再拿3个牛奶瓶,一共有几个牛奶瓶?”引导幼儿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进行加法运算教师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成果八、板书设计8.1板书内容一:数字1-10在黑板上写下数字1-10,旁边标注对应的牛奶瓶图案8.2板书内容二:加法和减法运算在黑板上写出加法和减法的式子,旁边标注对应的牛奶瓶图案8.3板书内容三:问题与解答在黑板上写出问题:“如果我们再拿3个牛奶瓶,一共有几个牛奶瓶?”在旁边写出解答:“7个牛奶瓶”九、作业设计9.1作业一:数牛奶瓶教师给幼儿发放一些牛奶瓶模型,让幼儿数一数一共有几个牛奶瓶引导幼儿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巩固所学知识9.2
6、作业二:制作数字卡片教师引导幼儿用剪刀剪下数字卡片,并在卡片上写下数字1-10鼓励幼儿将数字卡片带回家,与家人一起进行数数游戏9.3作业三:观察与记录教师让幼儿在家中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数字,例如电视遥控器上的数字、钟表上的数字等鼓励幼儿记录下他们观察到的数字,并与家人分享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反思一:本节课通过送牛奶的实践活动,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对数字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字的概念。10.2反思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提问和互动,激发幼儿的思考和表达欲望,提高他们的思
7、维能力。10.3拓展延伸一:下一节课可以继续巩固数字的概念,让幼儿进行更多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练习。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10.4拓展延伸二:可以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让幼儿参观牛奶厂或者超市,了解牛奶的生产和销售过程。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牛奶的来源,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10.5拓展延伸三: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和运用数字。例如,在购物时让幼儿帮忙计算价格,或者在家庭活动中让幼儿参与制定计划等,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环节1.教学活动一:观察牛奶瓶上的数字,认识数
8、字1-10重点关注幼儿对牛奶瓶上数字的观察和认识。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带有数字1-10的牛奶瓶,让幼儿仔细观察并数一数。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帮助幼儿加强对数字的认识和记忆。难点解析:幼儿可能对某些数字的形状和读音混淆,教师可以通过反复展示和引导,帮助幼儿正确识别和理解数字。二、知识点讲解环节2.知识点二:学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重点关注幼儿对加法和减法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给幼儿两个牛奶瓶,让他们数一数一共有几个牛奶瓶,然后拿走一个牛奶瓶,问幼儿还剩下几个牛奶瓶,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难点解析:幼儿可能对加法和减法的概念理解不够清晰,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让幼儿感受到加法和减法的
9、意义,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三、教学过程环节3.教学步骤二:认识数字重点关注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和掌握。教师可以通过数牛奶瓶的活动,让幼儿观察和操作,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字的大小顺序。难点解析:幼儿可能对数字的大小顺序理解不够清晰,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引导,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数字的大小顺序。四、作业设计环节4.作业一:数牛奶瓶重点关注幼儿对数牛奶瓶活动的参与和完成情况。教师可以发放一些牛奶瓶模型,让幼儿数一数一共有几个牛奶瓶,并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难点解析:幼儿可能对数的准确性有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和提示,帮助幼儿提高数的准确性。本文针对送牛奶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中的重点和难点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补充和说明。在教学内容环节中,重点关注幼儿对牛奶瓶上数字的观察和认识,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帮助幼儿加强对数字的认识和记忆。在知识点讲解环节中,重点关注幼儿对加法和减法概念的理解,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让幼儿感受到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环节中,重点关注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和掌握,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引导,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数字的大小顺序。在作业设计环节中,重点关注幼儿对数牛奶瓶活动的参与和完成情况,通过引导和提示,帮助幼儿提高数的准确性。通过关注这些重点和难点环节,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幼儿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