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化工原理教案-过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州大学化工原理教案-过滤.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案福州大学化工原理教案-过滤一、引言1.1课程背景1.1.1过滤是化工过程中常见的单元操作,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回收有价值物质具有重要意义。1.1.2通过对过滤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过滤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1.1.3培养学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知识点讲解2.1过滤基本概念2.1.1过滤:利用过滤介质,将悬浮固体颗粒从流体中分离的过程。2.1.2过滤介质:用于过滤的固体材料,如砂、活性炭、滤纸等。2.1.3过滤速率:单位时间内过滤介质的过滤能力,通常以体积或质量表示。2.2过滤原理2.2.1孔隙过滤:过滤介质中的孔隙作为过滤通道,悬浮颗粒被孔隙截留。2.2.2表面过滤:
2、过滤介质表面形成过滤层,悬浮颗粒被过滤层捕获。2.2.3膜过滤:过滤介质为膜材料,悬浮颗粒在膜表面或膜内部被截留。2.3过滤方法2.3.1真空过滤:利用真空泵抽取过滤介质两侧的空气,形成负压,使过滤介质吸附悬浮颗粒。2.3.2加压过滤:通过泵将过滤介质两侧的压力差增大,使悬浮颗粒被过滤介质截留。2.3.3重力过滤:利用重力作用,使悬浮颗粒在过滤介质中自然沉降而被截留。三、教学内容3.1过滤介质的选型与评价3.1.1过滤介质的选择原则:根据过滤精度、过滤速率、过滤容量等因素进行选择。3.1.2过滤介质的评价指标:孔隙率、过滤精度、过滤速率、抗压强度等。3.1.3常见过滤介质的特点及应用范围:砂、
3、活性炭、滤纸、膜材料等。3.2过滤设备及其性能3.2.1过滤设备的结构:过滤器本体、过滤介质、驱动装置、控制系统等。3.2.2过滤设备的性能指标:过滤速率、过滤精度、设备容量、能耗等。3.2.3常见过滤设备的类型及应用:板框过滤机、转鼓过滤机、袋式过滤器等。3.3过滤操作及其影响因素3.3.1过滤操作的基本步骤:准备、过滤、卸料、清洗等。3.3.2过滤操作的影响因素:过滤介质、操作条件、悬浮颗粒特性等。3.3.3过滤操作的优化:合理选择过滤介质、优化操作条件、提高过滤效率等。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4.1.1了解过滤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4.1.2掌握过滤介质的选型与评价方法。4.1.3
4、熟悉过滤设备及其性能,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过滤设备。4.2过程与方法4.2.1学会通过实验研究过滤操作的影响因素。4.2.2能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过滤操作中的实际问题。4.2.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3.1培养学生对化工原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4.3.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4.3.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过滤原理的理解和应用。5.1.2过滤设备性能的评估和选择。5.1.3过滤操作优化策略的制定。5.2教学重点5.2.1过滤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5.2.2过滤介质选型与评价方法的运用。5.2.
5、3过滤设备性能的分析和应用。教案福州大学化工原理教案-过滤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6.1.1过滤演示实验装置:包括过滤器、过滤介质、驱动装置等。6.1.2过滤设备模型:展示过滤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6.1.3PPT播放设备:用于展示过滤相关图片、图表和动画。6.2学具6.2.1实验报告册:用于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6.2.2学习资料:包括过滤相关论文、教材、网络资源等。6.2.3计算器:用于计算过滤过程中的相关参数。七、教学过程7.1课堂导入7.1.1通过展示过滤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实例,引起学生兴趣。7.1.2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本节课。7.1.3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
6、确学习任务。7.2知识点讲解7.2.1通过PPT展示过滤介质的选型与评价方法。7.2.2讲解过滤设备的性能指标及其重要性。7.2.3分析过滤操作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思考优化策略。7.3实验操作7.3.1组织学生参观过滤演示实验装置,让学生了解实验过程。7.3.2引导学生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7.3.3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过滤操作的优缺点。八、板书设计8.1过滤基本概念8.1.1过滤介质8.1.2过滤设备8.1.3过滤操作8.2过滤原理与方法8.2.1孔隙过滤8.2.2表面过滤8.2.3膜过滤8.3过滤操作的影响因素及优化8.3.1过滤介质选择8.3.2操作条件优化8.3.3过
7、滤效率提高九、作业设计9.1填空题9.1.1过滤介质的选型应考虑的因素有_、_、_等。9.1.2过滤设备的性能指标包括_、_、_等。9.1.3过滤操作的影响因素有_、_、_等。9.2问答题9.2.1简述过滤介质的评价方法及其重要性。9.2.2列举两种常见的过滤设备,并简要介绍其工作原理。9.2.3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过滤操作的优化策略。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效果反思10.1.1学生对过滤知识的掌握程度。10.1.2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提升。10.1.3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2教学改进措施10.2.1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理论知识讲解。10.2.2增加实验课时,提高学生的
8、动手能力。10.2.3引入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10.3拓展延伸10.3.1研究过滤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10.3.2探讨过滤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发展趋势。10.3.3比较不同过滤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点环节1.1过滤介质的选型与评价方法1.1.1过滤介质的选择原则:根据过滤精度、过滤速率、过滤容量等因素进行选择。1.1.2过滤介质的评价指标:孔隙率、过滤精度、过滤速率、抗压强度等。1.1.3常见过滤介质的特点及应用范围:砂、活性炭、滤纸、膜材料等。1.2过滤设备的性能指标及其重要性1.2.1过滤设备的性能指标:过滤速率、过滤精度、设备容量、能耗等。1.2.2性
9、能指标的重要性:性能指标直接关系到过滤效果和成本。1.2.3常见过滤设备的类型及应用:板框过滤机、转鼓过滤机、袋式过滤器等。1.3过滤操作及其影响因素1.3.1过滤操作的基本步骤:准备、过滤、卸料、清洗等。1.3.2过滤操作的影响因素:过滤介质、操作条件、悬浮颗粒特性等。1.3.3过滤操作的优化:合理选择过滤介质、优化操作条件、提高过滤效率等。二、难点环节2.1过滤原理的理解和应用2.1.1过滤原理的复杂性:过滤原理涉及到流体力学、颗粒学等多个领域。2.1.2过滤原理的应用: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过滤操作中。2.1.3过滤原理的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过滤原理的正确性。2.2过滤设备性能的分析和应用2.2.1设备性能的评估:如何准确评估过滤设备的性能。2.2.2设备性能的应用:如何根据设备性能选择合适的过滤设备。2.2.3设备性能的优化:如何提高过滤设备的性能。本文针对福州大学化工原理教案-过滤的内容,重点关注了过滤介质的选型与评价方法、过滤设备的性能指标及其重要性、过滤操作及其影响因素等环节。同时,对过滤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过滤设备性能的分析和应用等难点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补充和说明。通过本文的分析,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