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声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声音》.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第一章:声音的产生1.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1.2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1.3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1.4 教学准备:气球、塑料杯、木棒、桌子等。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幼儿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1.5.2 实验:教师将气球、塑料杯、木棒等物品放在桌子上,让幼儿观察和尝试,发现振动产生的声音。第二章:声音的传播2.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2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2.3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声
2、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4 教学准备:气球、塑料杯、木棒、桌子等。2.5 教学过程:2.5.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幼儿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5.2 实验:教师将气球、塑料杯、木棒等物品放在桌子上,让幼儿观察和尝试,发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第三章:声音的特征3.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声音的特征,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3.2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的特征。3.3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声音的特征,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3.4 教学准备:气球、塑料杯、木棒、桌子等。3.5 教学过程:3.5.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幼儿知道声音的特征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3、。3.5.2 实验:教师将气球、塑料杯、木棒等物品放在桌子上,让幼儿观察和尝试,发现声音的特征。第四章:声音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2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声音的应用。4.3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4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4.5 教学过程:4.5.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幼儿知道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5.2 观察:教师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幼儿观察和思考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第五章:保护听力5.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保护听力的重要性。5.2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讲解和示范,了解如何保护听力。5.3
4、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保护听力的重要性。5.4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5.5 教学过程:5.5.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幼儿知道保护听力的重要性。5.5.2 讲解:教师讲解如何保护听力,如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佩戴耳塞等。第六章:声音的辨别6.1 教学目标:让幼儿学会辨别不同声音的特征。6.2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和观察,提高对不同声音特征的辨别能力。6.3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能够辨别不同声音的特征。6.4 教学准备:各种不同声音的音频、视频材料。6.5 教学过程:6.5.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幼儿知道要学会辨别不同声音的特征。6.5.2 实验:教师播放各种不
5、同声音的音频、视频材料,让幼儿听辨并说出它们的特点。第七章:音乐与声音7.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音乐是一种特殊的声音,感受音乐的美妙。7.2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欣赏和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的魅力。7.3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音乐是一种特殊的声音,并能够欣赏音乐。7.4 教学准备:音乐器具、歌曲、舞蹈等。7.5 教学过程:7.5.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幼儿知道音乐是一种特殊的声音,能够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7.5.2 欣赏:教师播放各种音乐作品,让幼儿欣赏并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7.5.3 参与:教师组织幼儿参与音乐活动,如唱歌、跳舞等,让幼儿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第八章:声音与沟通8
6、.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声音在沟通中的重要作用。8.2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和实践活动,提高运用声音进行沟通的能力。8.3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声音在沟通中的重要作用,并能够运用声音进行有效的沟通。8.4 教学准备:角色扮演道具、实践活动材料等。8.5 教学过程:8.5.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幼儿知道声音在沟通中的重要作用。8.5.2 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使用声音进行沟通的场景,让幼儿体验声音在沟通中的作用。8.5.3 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实践活动,如小组讨论、演讲等,让幼儿运用声音进行沟通,提高沟通效果。第九章:声音与情绪9.1 教学目标:
7、让幼儿了解声音与情绪的关系,能够通过声音表达自己的情绪。9.2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了解声音与情绪的关系。9.3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声音与情绪的关系,并能够通过声音表达自己的情绪。9.4 教学准备:情绪表达道具、实验材料等。9.5 教学过程:9.5.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幼儿知道声音与情绪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声音表达自己的情绪。9.5.2 实验: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实验,如改变声音的音调、响度等,观察情绪的变化,让幼儿了解声音与情绪的关系。9.5.3 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唱歌曲等,让幼儿通过声音表达自己的情绪。10.1 教学目标:10.2 教
8、学重点:10.3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灵活运用声音的相关知识和技巧。10.4 教学准备:10.5 教学过程:10.5.1 导入: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声音的产生补充说明: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实验,如摇晃气球、敲击塑料杯等,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探讨不同振动方式对声音特点的影响,如振动频率的变化导致音调的升高或降低。重点环节2:声音的传播补充说明: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设置实验,如在封闭的空间内放置发声物体,让幼儿观察声音在空间中的传播效果。通过这样的实验,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概念。重点环节3:声音的特征补充说明:在这个环节
9、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实验,如调整音调的笛子、控制响度的铃铛、改变音色的不同乐器等,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不同声音特征的变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这些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声音模仿。重点环节4:声音的应用补充说明: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幼儿观察和思考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通讯、广播播报、音乐欣赏等。通过这样的观察,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重点环节5:保护听力补充说明: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幼儿了解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如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佩戴耳塞等。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模拟噪音环境下的听力保护,让幼儿亲身体验并学习保护听力的方法。本教案围绕声音的产生、传播、特征、应用以及保护听力等方面,设计了多个实验和实践活动,旨在让幼儿全面了解和掌握声音相关知识。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传播方式、特征变化以及日常应用。通过讲解和示范,幼儿能够学习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听力保护方法。整个教案内容丰富、环节紧凑,既注重知识的传授,也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幼儿对声音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