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吹泡泡对视觉发展的影响——大班科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吹泡泡对视觉发展的影响——大班科学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儿童吹泡泡对视觉发展的影响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吹泡泡的活动,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2. 引导幼儿发现泡泡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并能够用语言进行描述。3. 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视觉敏锐度和手眼协调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吹泡泡的活动,观察和描述泡泡的特征。难点:引导幼儿用正确的词语描述泡泡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三、教学准备1. 泡泡液、泡泡棒若干。2. 画纸、彩笔若干。3. 音乐播放设备。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讲解吹泡泡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2. 主体活动:(1)教师示范吹泡泡,让幼儿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2)幼儿自
2、行吹泡泡,并尝试用语言描述泡泡的特征。(3)教师组织幼儿互相交流观察到的泡泡特征,引导幼儿用正确的词语进行描述。3. 延伸活动:(1)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绘制自己吹出的泡泡。(2)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趣事。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吹泡泡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2. 评价幼儿对泡泡特征的观察和描述能力。3. 关注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如想象力、动手能力等。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吹泡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并观察、描述泡泡的特征。在创作过程中,幼儿展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但在活动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泡泡特征的描述还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
3、加强引导。六、教学设计1. 活动时间:大班科学活动课时2. 活动地点:户外活动场地3. 活动对象:大班幼儿4. 活动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吹泡泡的示范,引发幼儿对泡泡的兴趣。(2)主体活动:幼儿吹泡泡,观察并描述泡泡的特征。(3)延伸活动:幼儿用彩笔绘制泡泡,分享创作过程中的趣事。七、教学方法1. 观察法: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泡泡特征的观察和描述能力。2. 交流分享法:教师组织幼儿互相交流,引导幼儿用正确的词语描述泡泡的特征。3. 创作展示法:幼儿通过绘制泡泡作品,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八、安全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不受泡泡液的腐蚀,避免接触到眼睛等敏感
4、部位。2. 教师需全程关注幼儿的活动,确保幼儿在户外活动场地安全。3. 活动结束后,教师指导幼儿正确处理泡泡液,避免浪费和环境污染。九、教学建议1. 针对幼儿在描述泡泡特征时出现的困难,教师可以提供关键词汇,帮助幼儿表达。2.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支持。3. 教师可适当增加类似的科学活动,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十、教学反馈与改进1. 活动结束后,教师向家长反馈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让家长了解幼儿的成长。2. 教师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反思教学内容和方法,调整教学计划。3.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
5、素养。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吹泡泡的活动,观察和描述泡泡的特征。难点:引导幼儿用正确的词语描述泡泡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二、教学设计重点和难点解析:教学设计中应重点关注幼儿吹泡泡、观察和描述泡泡特征的过程,以及创作绘制泡泡作品的环节。教师需要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确保幼儿能够充分参与活动,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三、教学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观察法、交流分享法和创作展示法是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运用这些方法,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特征,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并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这些方法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四、安全注意事项重点和难点解析:安全注意事项对于户外活动尤为重要。教师需确保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免受泡泡液的伤害,监督幼儿的正确使用泡泡液,并在活动结束后指导幼儿正确处理泡泡液,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五、教学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教学建议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幼儿。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表现,提供关键词汇辅助幼儿表达,并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支持。教师应增加类似科学活动的频率,以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六、教学反馈与改进重点和难点解析:教学反馈与改进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教师需向家长反馈幼儿的表现,让家长了解幼儿的成长,并根据幼儿的表现反思教学内容和方法,调整教学计划,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