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复习重点 .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伤寒论复习重点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复习重点 .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伤寒论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即为“伤寒有五”中之“伤寒”。2、白饮:指米汤3、并病:凡一经证候未罢,继而又见一经证候者称并病 4、面垢:面部如蒙油垢5、消渴:指口渴而大量饮水的症状,并非内科杂病中的消渴病6、直中:素体虚弱,感受外邪,病情无三阳之过程,而直犯三阴出现三阴证候者7、虚烦:吐下后余热所致的心烦。虚,非正气虚,乃无形的邪热。 8、喜呕:喜,容易发生。喜呕,即易呕。 9、谷道:即肛门10、将息:调养、休息、护理之意。指服药后的调护法。 11、周时:指一昼夜,即24小时12、霍乱:是一种猝然发病
2、,以上吐下泻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胃肠疾病。霍,有迅疾、急剧、骤然之意:乱,即变乱、混乱之状。13、寒格:指上热与下寒相格拒。14、蛔厥:因蛔虫窜扰而致的四肢厥冷。 15、虚羸:虚弱消瘦。16、结胸:证侯名。指实邪结于胸膈脘腹部位,以胸膈脘腹部位硬满疼痛为主要特征的证侯。17、法醋:即食用醋。18、脾家实:实,此指正气充实,即脾阳恢复之意。19、但欲寐: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或阴血不足,均导致神失所养,出现精神萎靡不振,神志恍惚而呈似睡非睡的状态。20、麻沸汤:煮沸之水。21、口不仁:即口中麻木,言语不利,食不知味。 22、寒热往来: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作止无定时。23、筋惕肉瞤:近义,皆指抽动。筋惕
3、肉瞤即指筋肉跳动。 24、合病:凡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出现者,称为合病。25、中风:中,伤也。中风,证候名,指为风邪所伤,太阳病的一种证候,与内科突然倒扑,口眼歪斜之中风病不同。26、劳复:疾病初愈,因过劳而复发者。27、除中:指胃气垂绝,而反能食的反常之象28、清脓血:即便脓血。29、脏厥:因肾脏真阳极虚而致的四肢厥冷。 30、喜唾:时时唾痰涎沫。二、简答题1、伤寒提纲六大纲领及其病机太阳病脉证提纲: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病机:外邪袭表,营卫不和。 阳明病提纲: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病机:燥热亢盛,正邪剧烈相争。 少阳病脉证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病机:邪犯
4、少阳,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之间,致胆火内郁,枢机不利。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功能障碍或三焦的决读失权。 4太阴病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病机:脾阳虚弱,寒湿内盛。 5少阴病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病机:全身气血虚衰。6厥阴病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病机:阴阳错杂,虚风内动。2、小建中汤的原文: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药物组成:桂枝、甘草、大枣、芍药、生姜、加饴糖3、炙甘草汤原文: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组成:甘草、生姜、人参、生地黄、桂枝、阿胶、麦门冬
5、、麻仁、大枣。4、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药物组成: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5、桃花汤证: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药物组成:赤石脂、干姜、粳米临床所见应是脓血杂下,里急后重甚轻或无,且无臭秽之气,兼见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口淡不渴,舌淡苔滑等虚寒征象。本证虚多邪少,故宜桃花汤温涩固脱。6、桂枝麻黄各半汤本方为桂枝汤,麻黄汤原方剂量的1/3相合而成。其剂量之小意在缓行,为发汗之轻剂。正与日久邪微,表病不愈之病机相符。7、桂枝二越婢一汤证本方用桂枝汤原方剂量的1/4,越婢汤原方剂量的1/8组成。 桂枝二麻黄一汤证本方用桂枝汤原方剂量的5/12,麻黄汤剂量的2
6、/9,相合而成。8、风温与温病学风温有何区别,为什么?1温病由外感热邪引起或由伏气化热,自内而发。热邪侵袭,正邪相争,必然呈现出亢奋状态。故发热,不恶寒。热盛伤津,故口渴引饮。温病变化迅速。证侯繁多,其具备上述特征者,可断为温病,故从病情而言。与后世温病并无分歧,且异于中风、伤寒。2然温病初期,其病在表(后世温病学所言“卫分”证)亦有恶寒。但多伴见微渴,舌红,脉数等。与中风,伤寒仍有区别。9、桂枝人参汤的组成及加减?组成:桂枝、甘草、白术、人参、干姜加减:去桂枝,即理中汤,有温中散寒,补益脾胃的作用。10、当归四逆汤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脉细欲绝为本证的辩证要点。11、桂枝甘
7、草汤原文: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麻黄细辛附子汤原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麻黄附子甘草汤原文: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柴胡桂枝汤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12、柴胡桂枝干姜汤与柴胡桂枝各半汤各自的病机? 柴胡桂枝干姜汤病机:邪郁少阳,水饮内结。 柴胡桂枝各半汤病机:太少二阳合病。14、阳明四个热证 1栀子豉汤证、2白虎汤证。 3白虎加人参汤证 4猪苓汤证 15、结胸三症?脉沉紧,心下痛,按之石硬是大结胸证的三个典型脉症。 因被
8、医家称为“结胸三症“ 16、伤寒论中变证得治疗原则?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17、三阳经头痛有何不同?1太阳病头痛重在后枕部,发热与恶寒并见,且见脉浮。乃风寒郁滞,太阳经气不利,疼痛有紧束感,2阳明病头痛重在前额,多但热不寒,其脉多洪大滑数。乃阳明里热循经,经气郁滞呈胀痛。3少阳病头痛则以两侧为主,且往来寒热,其脉多弦。乃少阳经气不利,郁火循经上犯18、试述阳明病初起恶寒有何特征,机理?特征:初起恶寒,一般程度较轻,时间短暂,可以自罢。 机理:或表寒未罢,里热未发;或阳郁不伸,燥热未著。 19、阳虚烦躁有何特点?1心阳虚烦躁:心悸、烦躁不宁、怵惕不寐、多汗、脉虚浮。选方桂枝甘草龙骨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伤寒论复习重点 伤寒论 复习 重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