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汇编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汇编 .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汇编1、在“测定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所示:(1)物体运动的路程用_测量。运动时间用_测量,这个实验依据的原理是v= 。(2)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_(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 。(3)实验中测量得的数据:斜面全长1m,通过全路程的时间为18s,通过前半程的时间为10s,那么小车运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是_cm/s,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是_cm/s,整个路程平均速度是_cm/s(保留一位小数)。2、如图是探究声音产生及其特性的小实验:(1)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会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而产生(2)若增大塑料尺振动的幅度,则声音
2、的_增大(3)改变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会使声音的_发生改变3、小丽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1)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这种思维方法叫做_ (3)若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加大敲击音叉的变化:听到和看到的现象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_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你又可以总结出什么结论?_9.根据晶体熔化,凝固图像回答:(1)吸热的是 段,放热的 段,。(2)温度升高的 段, 温度降低的 段,。(3)固体段为 液体段为 固液共存段为 。(4)熔化段 ,凝固段为 。(
3、5)熔点是 , 凝固点是 4、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选填“A”、“B”或“C”),示数为_,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_态,该
4、物质的熔点为_,仔细观察图像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_(选填“快”或“慢”)(4)图像中DE段是_过程5、小丽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_;(2)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A、B、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3)丙图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5、”)与海波具有相同特点的物质有。第10min海波处于_态(填“固”“液”或“固液共存”);由图像可知,海波的熔化经历了分钟。(4)丁图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象,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6、在小明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8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3min后停止读数,数据记录如表:(1)、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水的观察水的 变化,水发出的 变化,水中的 变化。(1)安装该实验装置时,应该先固定图1中A、B两铁圈中的 铁圈(2)小明读温度的方法如图1所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是: (3)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则漏填
6、的数据应是 (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3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时间/min012345678温度/8890949698989898(5)从图3的图象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你认为沸点不是100的原因可能是 (6)该实验应该选用 温度计(填选“水银”或“酒精”)(已知水银的凝固点和沸点是39和357,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是117和78)(7)小明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4(a)、(b)所示,则图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8)实验后的沸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下列图象中能表示其温度T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是停止加
7、热,水是否还继续沸腾?说明什么(9)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地的冒“白气”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_7、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再观测几组反射角和入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 ,若将A0向ON靠近,则OB (选填“靠近”或“远离”)ON(2)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
8、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一个角度后,F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3、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得出了正确的结论。(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 等于 ,如果入射角为20o,则反射角的大小是 (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o、30o、45o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图所示。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8、如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
9、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反射。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_;(2)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选择
10、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好;如果选用另外一块,会为: 的现象而难于确定像的位置;(3)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_ (A/B)这一侧观察;(4)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发现白纸上没有像,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5)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6)某同学点燃蜡烛后把它放在玻璃板前的某一位置处,再把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移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用直线把这两个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分别到
11、平面镜的距离。根据这组数据,他得出实验规律:“平面镜成像时物距总是与像距相等”。你认为该同学的做法恰当吗?为什么?(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_.(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 _ 关系图4(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关系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为确定像的位置,此时需拿一支(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直到看上去它跟(选填“甲”或“乙”)完全重合。观察者看到玻璃板前的蜡烛A,是由于光的 ,看到玻璃板后的蜡烛B实际是由于 而成的 像,看到玻璃板前蜡烛A的
12、像,是由于 而成的 像。凸透镜成相规律1.像的虚实:当物体放在_时,凸透镜成实像,当物体放在_时,凸透镜成虚像.即; 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2.像的大小:当物体放在_时,凸透镜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当物体放在_时,凸透镜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_缩小的虚像(填“有”或“没有”)即 是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3.像的正倒:凸透镜所成的像凡正立的都是 像,凡倒立的都是_像.(填“实”或“虚”)4.当物体逐渐向凸透镜移近时,物体所成的像逐渐_,像离凸透镜的距离逐渐_(填“变大”或“变小”)5、凡是实像都是 (填“正立”或“倒立”)的,且在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凡是虚像都是(填“正立”或“倒立”)的
13、,且在光屏上 (填“能”或 “不能”)6、成实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的 (填“同侧”或“异侧”) ;成虚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的 (填“同侧”或“异侧”)。7、物体从远处逐渐靠近焦点的过程中,所成像越来越 (填“大”或“小”或“不变”),像距越来越 (填“大”或“小”)。、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由图1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实验前应首先调节烛焰的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3)若实验中发现光屏上像的位置如图2所示,应将光屏向 调整或透镜向 烛焰向 才能(都选填“上”或“下”)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4)当蜡烛距凸透镜18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
14、 (填光学仪器)就是根据这个成像规律工作的(5)当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的大小将变 (6)某次实验中无论怎么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11、小明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如图a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2)如图b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的像,则蜡烛可能置于凸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点上(P是该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上(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3)通过实验,小明发现蜡烛离凸透镜越远,光屏上得到的清晰像越(填“大”或“小”)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要在光屏上成清晰
15、的像,光屏应凸透镜(填“靠近”或“远离”),此时在光屏上成的清晰像是的(填“倒立”或“正立”)(4)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缩小的像,此时小明固定蜡烛和凸透镜,在光屏和凸透镜间放上自己所配戴的近视眼镜,若仍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需将光屏向(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此时所成的清晰像为像(填“实”或“虚”)(5)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 移动(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凸透镜、烛焰和光屏放在图中A、B、C三个位置时,屏上成一个缩小的像,则在A点位置放的是_,在B点位置放的是_,在C点位置放的是_。12、张华和同学到钢铁基
16、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张华拾到一个小金属零件,他很想知道这个零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就把它带回学校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这个零件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1)把天平放在_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填“左”或“右”)调节。(2)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零件的质量为_g,用量筒测得零件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零件的体积为_cm3,由此可算得小金属零件的密度为_gcm3。(3)若该零件磨损后,它的密度将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9小刚想了解花生油的密度: 小刚想,花生油是油类,它的密
17、度应该比水小,于是他滴了一滴油在水中,发现油浮在水面上,由此可以证明他的猜想是_ _的.(2)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如图的位置,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向 移动. (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花生油的总质量为150g,然后将一部分花生油倒入量筒中,再测出剩余花生油和烧杯的质量为106.8g,读出量筒中花生油的体积,如图甲所示,最后算出花生油的密度,请你将测得的结果填入下表.烧杯和花生油的总质量(g)烧杯和剩余花生油的质量(g)花生油的质量(g)量筒中花生油的体积(cm3)花生油的密度(g/ cm3)150106.8(4)图乙是他在实验结束后整理器材的情景,其中操作不规范的是_ _10小明利用一个烧杯、天平、水,测出了一小块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请将他的步骤补充完整。(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 处,调节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14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3)如图15所示,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上标记;B、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22g;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 ,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4)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 cm3。(5)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 kg/m3;
限制150内